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蝸牛_第1頁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蝸牛_第2頁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蝸牛_第3頁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蝸牛_第4頁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蝸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蝸牛(一) 天臺學校:高治友 本課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第二課蝸牛(一)。下面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介紹我對本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 本課是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由四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蝸牛。教科書展示的是自然環(huán)境下的蝸牛照片,提示學生蝸牛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在另一張照片上,展示了兩個殼上的螺線旋轉(zhuǎn)方向不同的蝸牛,其中右邊的一個是從里向外逆時針旋轉(zhuǎn)的,這在我國非常少見。最常見的旋轉(zhuǎn)方向如左邊的蝸牛一樣,螺線是從里向外順時針旋轉(zhuǎn)的。 第二部分,觀察蝸牛的身體。教科書在圖上標注了蝸牛身體各部分的名稱,是為了幫助學生在描述

2、表達時運用這些詞匯,準確方便地表述。特別要指出的是,蝸牛的觸角有兩對,長的觸角的頂部有眼睛,短的一對觸角上沒有眼睛。蝸牛身體的觀察內(nèi)容相當豐富。教科書點到蝸牛身體的顏色,重點展開的是對蝸牛頭部、腹部、尾部,頭部的眼睛、觸角、嘴的觀察。 “用小棒或鉛筆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觀察蝸牛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這里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觀察蝸牛對外界刺激的反應(yīng),即觀察動物的應(yīng)激性。 第三部分,觀察蝸牛的運動。可以說,會運動是動物區(qū)別于植物的一項重要特征,動物怎樣運動,又體現(xiàn)了動物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功能,體現(xiàn)了動物的多樣性。 在前面的觀察和平時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已經(jīng)注意到蝸牛的運動,而且會用“爬”“慢”等詞描述蝸牛的運動,

3、并已產(chǎn)生或提出有關(guān)蝸牛運動的一系列問題了。在此基礎(chǔ)上,教科書整理出三個問題及活動來展開觀察蝸牛運動的活動。蝸牛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對學生來說,蝸牛是沒有腿、腳之類的東西。那么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這種足叫腹足。從沒有“足”到有“足”,以足的外延的拓展,發(fā)展了學生對足的認識。 觀察蝸牛在各種物體上的爬行動作。活動回答的是這些問題:蝸牛能在各種物體上爬嗎?蝸牛能在哪些物體上爬呢?蝸牛在不同物體上的爬行一樣嗎?蝸牛在不同物體上的爬行是怎樣的呢?教科書提供了三幅圖,表示的是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體,平面的和棍狀的物體以及線狀的物體。在實際的觀察活

4、動中,學生有可能想出更多的觀察內(nèi)容。 第四部分,飼養(yǎng)蝸牛的方法。教科書明確提出飼養(yǎng)蝸牛,并且提供了飼養(yǎng)的方法和兩種養(yǎng)殖環(huán)境。只要參照教科書中提供的方法,學生一般都能養(yǎng)好蝸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蝸牛一課是學生真正觀察小動物的起始課,學生還是第一次學習觀察小動物、描述小動物,學生對它們的觀察停留在只注意某個部分的細節(jié),還不知道怎么樣從整體到局部地去觀察一個小動物。引導學生體驗探究蝸牛的過程,建構(gòu)自己對蝸牛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并保持學生熱愛小動物的興趣。開好了這個頭,對學生以后的探究活動來說意義非常大。 3、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蝸牛的特點體現(xiàn)在它的運動、身體構(gòu)造等多方面。 2、 蝸牛能對

5、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nèi)來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yǎng)蝸牛,做好觀察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yīng)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5、教學準備 (1)、分組:(2)、只蝸牛、

6、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 (3)、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二、說學生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們經(jīng)歷了第一單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學生們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氛圍較濃厚,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交流。通過一次次的親歷活動,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得以端正,科學探究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對學生來說,喜愛動物之情是與生俱來的。秋天是動物活動頻繁的季節(jié),也是觀察研究動物的好時機。學生們在觀察大樹等植物的時候,已經(jīng)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并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蝸牛是學生非常喜愛、熟悉但又沒有仔細關(guān)注過的小動物。學生觀察的困難在于能否找到蝸牛的身體各部位,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觀

7、察蝸牛的爬行狀態(tài)。因此,在課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參與學生觀察活動,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蝸牛的特征。 三、說教法和學法: 1、小組合作:觀察活動需要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補充和討論,對所觀察的事物有更好的收獲。教師要組織好四人小組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師生合作:在學生的觀察活動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觀察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 3、學生主導:這堂課教師應(yīng)該把時間充分的給予學生,經(jīng)歷一個觀察、記錄、匯報、補充、再觀察、再匯報的過程。教師充當傾聽者和組織者,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來解答。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

8、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小動物們有的會飛,有的會爬,有的會游泳,真是可愛極了,你們想和它們交朋友嗎?(想)好,這節(jié)課老師首先帶同學們?nèi)フJ識一位小動物朋友,它的名字叫蝸牛(出示蝸牛),你們了解它嗎?希望同學們要仔細地觀察它,看看它的身體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生活在哪里?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生存下來?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觀察和做好記錄。(板書課題:1、蝸牛(一) (上課一開始不直接向?qū)W生提供蝸牛,以出示的形式呈現(xiàn),也能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及主動探究蝸牛的欲望。這使學生的興趣具有可控性,使興趣“有”而不過度,為下面探究活動的實效性埋下伏筆。) (二)自主學習 最常見的旋轉(zhuǎn)方向如左邊的蝸牛一樣,螺線是從里向外順時

9、針旋轉(zhuǎn)的。 2、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學生自主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方法。(用放大鏡觀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從整體到局部觀察,觀察時要耐心,靜靜地觀察,不要打擾它的活動。) 2、放大鏡的使用。師:手握放大鏡的把柄,將放大鏡靠近物體的一側(cè),然后沿著肉眼與物體之間的直線方向,緩緩地移動放大鏡,直至看清楚物體的細微結(jié)構(gòu)為止。 (3、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蝸牛,在觀察時學生在小組之間相互交流、比較、補充。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一到兩個小組中間去。對小組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優(yōu)點給予幫助和表揚。這里比較好的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和師生合作的理念。4、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的觀察活動,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

10、?它可分為幾個部分?(頭部、腹部和尾部。重點觀察頭部,觀察蝸牛的眼睛、觸角和嘴。特別要指出的是,蝸牛的觸角有兩對,長的觸角的頂部有眼睛,短的一對觸角上沒有眼睛。) 5、小組派代表進行上臺描述所觀察到的蝸牛的身體。嘗試按一定的順序,有一定條理,有重點地描述蝸牛身體的特點。當學生不能有條理有順序的描述時,教師給予指引。 6、學生畫蝸牛。讓學生把自己的蝸牛畫在作業(yè)本上,標上各部分的名稱。 (7、用鉛筆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觀察蝸牛的反應(yīng)。(蝸牛的身體會縮進殼里) 8、觀察蝸牛的運動。 1、讓蝸牛在玻璃上爬行并進行觀察。問:蝸牛有腳嗎?蝸牛的腳是怎樣的?蝸牛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11、。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這種足叫腹足。) 2、觀察蝸牛在各種物體上的爬行動作。蝸牛能在各種物體上爬嗎?蝸牛能在哪些物體上爬呢?蝸牛在不同物體上的爬行一樣嗎?蝸牛在不同物體上的爬行是怎樣的呢?(蝸牛在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體,平面的和棍狀的物體以及線狀的物體上爬行。) 3、描述并模仿蝸牛的爬行。 4、學生記錄蝸牛的運動。 5)蝸牛爬行的時候,會留下蝸牛爬行的痕跡,讓學生討論黏液對蝸牛爬行的作用。 (三)、飼養(yǎng)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yǎng)蝸牛的方法 2飼養(yǎng)蝸牛注意事項。(每天傍晚給蝸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殘渣處理干凈) 3蝸牛的食物:菜葉、青瓜等綠色食物 (四)課外延伸 1、學生課外飼養(yǎng)蝸牛。 2、每天

12、觀察蝸牛的生活情況,并寫觀察日記。 (讓學生觀察研究動物從教室走向廣闊的生活。從而使四十分鐘的科學課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跳板”。) 五、課后反思 上課開始,我拿著一盒蝸牛進入教室,準備引導學生觀察它的各部分。但一拿出蝸牛,就聽到一片歡呼聲。 生:“老師,給我們組一只蝸牛。”由于第一次把動物帶到課堂上,學生興奮不已,嘴里不停地喊看到這一情景,我只好把提前準備好的導課擱置一邊。把蝸牛按小組發(fā)給了大家。 師:“大家拿到蝸牛后要仔細觀察,看哪個組發(fā)現(xiàn)的秘密最多,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拿到蝸牛后,問題出現(xiàn)了,原來身子舒展的蝸牛,不知怎么地全都縮到殼里,學生看著縮回去的蝸牛,束手無策。看到這一情景,

13、我心里很著急。突然靈機一動,說:“同學們,如果蝸牛不出來,我們可以先觀察它的外殼。”話音落了,學生還是老樣子,似乎我的提示并沒起多大作用,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不在蝸牛的殼上,而是在它的身體上,他們正在想怎樣才能讓蝸牛出來。過了一會兒,辦法被他們想出來了,有的組的同學認為蝸牛喜歡潮濕,就拿出自己帶來的涼開水澆在蝸牛身上,有的小組認為蝸牛怕光,就用手捂住蝸牛。有的不敢大聲說話,擔心會把正在往外伸展的蝸牛嚇回去,還有的幾種方法同時使用,這樣的活動持續(xù)了幾分鐘,蝸牛在同學們的關(guān)心下,接二連三地把身體露出來。同學們高興地扯著我的衣服,讓我到他們組里去看。 下課了,但我還在思考。如果剛開始學生不停地喊時,就

14、批評他們,讓他們安靜下來,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進行教學,先觀察蝸牛的身體、殼,再觀察它怎樣運動,那么,這一節(jié)課還能這樣生機盎然嗎?如果不是我尊重了學生的意愿,也許我將會不斷地重復(fù)“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學教材”的那種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這一切都真實地證明了,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悟較為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上課時,教師應(yīng)勇于做一個“積極的旁觀者和旁聽者”。 教師要敢于把課堂學習時間充分交給學生,并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他們的意愿,以開放的心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此時,學生會自主地觀察、實踐或討論,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shè)身處地

15、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上課時,教師應(yīng)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中,學生的興趣占了整個觀察活動的主線,我沒有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有序的觀察過程,也就是按照頭腹尾的順序觀察)在這方面與原教材有出入,基于這一問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觀察是以序為主?還是以興趣為主?很顯然,以興趣為主,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效果更好,雖然這一過程與教材不同,但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能達到教學目標,我們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有何不可?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這一學習方式本身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但他們的自主學習并不一定能解決學生所有的問題。在課堂中,學生看不到蝸牛的腹足,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解決的。因此,教師的作用就要體現(xiàn)在:促成兒童從自發(fā)的不成熟的自主學習,走向科學的自主學習。 3、實踐是科學的魅力 “怎樣才能讓蝸牛從殼里出來呢?”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