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 -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_第1頁
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 -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_第2頁
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 -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_第3頁
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 -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_第4頁
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 -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心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以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為例孫紹振教授說:“自然科學或外語教師的權威建立在使學生從 不懂到懂,從未知到。而語文教師面對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 是自以為是的者。數理化英語教師的解釋,往往是現成的, 全世界公認的,而語文教師,卻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獨特的領悟、 探索和發現。”在感慨之余,不禁想到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學生聽得 輕輕松松,卻學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課上得熱熱鬧鬧,卻實效甚 微,不上也罷。反觀教學,深究原因,很大程度是我們沒有把語文課 上出語文味,讓學生真正有收獲;很大程度是我們沒有把精心準備的 課堂盛宴讓學生消化成自身可吸收的營養;很大程度是學生知道它有 營養,卻不知

2、道怎樣享用才能合理有效。在一次聽評課活動中,無意間聽到學生感慨:我很想知道的知識 教師一直沒講,我一直在等老師講,直到下課老師也還是沒講。這情 不自禁地流露引發了我的深思。不是嗎?學生會的知識我們卻在喋喋 不休,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我們的所謂淵博;學習一望而不知,再 望還不知的知識我們卻閉口不談。是因為我們對教材、學情把握不到 位,還是我們根本不敢將學生引領到深處?恐怕兼而有之。毋庸置疑,如何選定課堂教學內容固然有賴于教師對文本的把握, 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欲求,才能表達“從學生 中來,到學生中去”的“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的 起點。特級教師錢夢龍每到一地開課,

3、他都要讓學生提前將問題寫到紙 上交給老師,然后再作分類講解。這樣做不僅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而 且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他上課實際上就是以解決這些問題為中心 任務,這使他的課帶有明確的目的和實效。可以說,找準牽一發而動 全身的“焦點問題”,才是錢氏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受此啟發,我 也嘗試以學生質疑為突破口,理出層次,精心選點,從而改變學生的 學習方式,即學生能發現的點不是教師講授的點,只有一局部學生能 發現的點才需要教師的引領。文言文的教學既要夯實基礎,又要挖掘精髓,體會文言精品承載 的文學及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只是帶著學生疏通字詞、翻譯句子,這 樣淺層處理,這些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文言精品簡直就是“

4、明珠暗 投”,讓人心痛!更有甚者,帶著學生梳理詞語也是老師領著學生串 講,課下注釋清清楚楚的內容老師還是不放心地“一個也不放過”, 這就是語文功利性學習的流毒!詞語可以由學生質疑,文意也可以由學生質疑探究,學生合作交 流可以解決的由學生自主完成,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經教師的分類整 合本錢節課的課堂重點,以此為課堂教學選點,為課堂教學把脈。譬如,學習種樹郭橐駝傳,詞句理解由學生質疑,學生不理 解“那么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句意,我沒有馬上解決,而是引領學生 反復誦讀,設計有層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感悟發現。第三段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么?學生自讀回答:“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表現在什么地方?學生自讀回答

5、:“其蔚也假設子,其置也假設棄。”結果怎樣?學生回答:“那么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如此,水到渠成解決了學生的問題,也達成了反復誦讀培養文言 語感的目標。內容質疑,主要整合了兩個問題:本文主要寫郭橐駝種樹,卻用較大篇幅寫他人植樹,是否離題?題目有些特殊,一般傳記直接寫XX傳,加上“種樹”有什 么特殊用意?第一個問題,教師提示:找出他植者植樹與官吏為政的表現的句子,用筆畫出 來。請學生分別讀第三段和第四段的相應文字,帶著問題思考。他植者植樹和官吏為政的哪些表現是相似的?如此植樹和治民,結果如何?學生得出結論:勤慮害樹一一繁政擾民將植樹之道移之官理。同時學生也便理解了質疑的第二個問題。課堂上從學生的

6、問題出發有效選點,精心設計問題,有的放矢, 化繁為簡,高效節能,學生學得真實、實在、實惠。對于“文”的教學,課堂上最忌面面俱到。像課本上所選史記 篇目,篇篇經典。人物刻畫、細節描寫,精到的語言、多彩的手法, 一一講來,幾時能盡?方智范先生認為備課要有取舍,抓住節要,不 計其余,這是極好的意見。比方有些文言作品情感充分,像陳情表 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摯,情感豐富,自然應該引導學生感受作者 至真至誠的忠孝之情、血濃于水的親情。有些作品文學性較強,教學 時自然要把重心放在品味作者優美的文采,感受作者真摯的情感上。 如滕王閣序,辭藻華麗,情感充分,文采斐然,表達出唐代文人 開闊的胸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生命意識,追求功業,積極入世 的時代精神,讀此文而不引領學生體會篇中此等情味而只汲汲于文字 的疏通,顯然是“取魚而舍熊掌”。有些文言作品文化意義深遠,如 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如果在教學中棄孔孟博大精深 的思想不講,置老莊超世曠達的情懷于不顧,那么這類文章就變得索 然無味。在教學中可以先從文化的角度入手,激發學生思考和探求的 欲望。有些文言作品思辨性較強,如六國論過秦論,可以引 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突出思維訓練,結合議論文的寫作,指導學 生如何選取論據,如何進行論證。另外,文言文教學還要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