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民版必修3課件:專題三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_第1頁
歷史人民版必修3課件:專題三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_第2頁
歷史人民版必修3課件:專題三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_第3頁
歷史人民版必修3課件:專題三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_第4頁
歷史人民版必修3課件:專題三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時空坐標學習本專題,一要與當時的世界形勢相聯系,了解列強侵華、西方先進思想傳入及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二要與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相聯系,了解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發展的過程及其歷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個歷史階段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的異同和特點,明確“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學習指導第1課“順乎世界之潮流”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1.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2.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1.掌握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重點)2.分析近代前期,中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救國方案的特點

2、及其影響。(重難點)內容索引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一、“睜眼看世界”1.背景(1)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人們沉浸在“ ”的迷夢中不能自拔。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1) 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編撰了四洲志。(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最詳備的世界史地著作,系統地闡述了“ ”的思想,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天朝上國林則徐師夷長技以制夷3.影響(1)啟發人們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以探求強國御侮之策。(2)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以“ ”的思想,指導了洋務運動。中學

3、為體,西學為用思維點撥正確認識“中體西用”思想(1)積極性:“中體西用”思想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并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使之更趨系統化、綱領化。(2)局限性:把西學的“用”嫁接到中學的“體”上,嚴重削弱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1.(教材第48頁學習思考)許多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中國的現代化是在西方的沖擊下開始的。結合林則徐和魏源的思想,評價一下這種說法。提示學習思考提示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封建統治日益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但統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在與西方打交道的過程中,林則徐、魏源等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解西方,中國現代化首先從思想上開始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林則徐等人的

4、思想是中國“經世致用”思想的延續,是力圖改革中國現狀的探索。二、維新變法1.背景(1)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民族 的興起。(2)早期維新思想的影響。資本主義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為維新變法第一人 ,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梁啟超維新思想主要宣傳者(1)指出 是歷史發展的必然;(2)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3)指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廢科舉,變官制2.概況孔子改制考變法譚嗣同維新派中的_(1)對封建 政體和 進行大膽批判。(2)譴責專制君主是“ ”嚴復維新理論宣傳貢獻巨大天演論提出“ , ”;“世道必進,后勝于今”3.實踐: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維新變法運動,史稱“戊戌變法”,但很快就失敗了。激進派君

5、主專制綱常名教大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4.意義(1)愛國性:維新派提出通過維新變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機,充滿著 激情。(2)進步性:維新派要求建立 ,發展資本主義,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具有進步意義。(3)啟蒙性:維新派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觀念,具有 意義。(4)維新派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 思想的傳播。愛國主義君主立憲制啟蒙革命2.早期維新思想比洋務派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在政治上提出怎樣的主張?提示學習思考提示突破:不僅認識到西方軍事技術的先進,更認識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進。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3.右圖的漫畫反映了康有為思想的什么特

6、點?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特點: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的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封建勢力強大,借助孔子可以減少變法阻力;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三、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1)1894年, 在“興中會”誓詞中明確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2)1903年,章太炎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發表革命軍,宣傳革命思想。(3)1905年,孫中山為中國同盟會制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孫中山創立民國2.傳播: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為民主革命的爆發做好了輿論上的準備。3.實踐: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辛亥革命,創建

7、了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國方案得到初步實現。辨析比較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最主要的區別是實現本階級目標的方式不同。維新派主張利用改良的方式實現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目標,而革命派主張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兩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4.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呈現出什么特點?提示學習思考提示(1)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過程。(2)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與救亡相聯系,體現出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3)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題一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史料則宜師夷長技以制夷,

8、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海國圖志今欲強中國,存中學,則不得不講西學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于經文,而必無悖于經義。張之洞勸學篇教你讀史說明魏源認為西方比我們好的有三個方面,一是戰艦,二是槍炮,三是士兵訓練方法。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對西方學習的范圍主要局限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層面。“中學”是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學說。問題思考(1)海國圖志體現了怎樣的思想?其學習的內容及目的是什么?試評價這一思想。提示提示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內容: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目的: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評價:積極方面,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開闊了

9、人們的眼界。消極方面,對中國的落后沒有充分的認識。(2)依據勸學篇指出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文化兩方面說明史料中的“中學為內學”主張的含義。提示提示直接目的:實現國家富強。含義:從政治的角度看,指維護封建制度;從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傳統文化。洋務派與鴉片戰爭時期的抵抗派的異同(1)在目的上:都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抵御外國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不同之處是洋務運動還有另一個目的,即鎮壓人民革命運動。(2)在方法步驟和實踐上:都主張從西方購買槍炮和船艦,并仿制西方戰艦;都主張建立一支新式海軍。不同之處是抵抗派的主張還沒有完全實行,就隨著林則徐的撤

10、職而中斷。洋務運動則進行了三十多年的實踐。(3)結果相同: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抵抗派的主張隨之失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史論總結主題二維新變法思想史料一康有為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將封建統治者奉為儒學正統的古文經典斥為偽書,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治者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他還在孔子改制考一書中,宣稱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史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與稍變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輕?”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教你讀史新學偽經考推翻了頑固派的理論基礎,孔子改制考為維新變法奠

11、定了思想基礎,它們都是借助儒學的權威論證變法的代表作品。說明維新變法的必要性。提示問題思考(1)根據史料一概括康有為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提示特點:借助經學的外衣和孔子的權威,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因:客觀因素:中國傳統思想根基深厚,影響深遠,康有為“托古改制”可以減少變法的阻力。主觀因素:中國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保守性,沒有自己鮮明的旗幟。個人因素:康有為的出身、經歷、地位,尤其是他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在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必將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2)史料二的主張是什么?“稍變祖宗之法”表明了什么?提示提示主張維新變法。表明維新

12、派不敢觸動封建統治的局限性。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利用孔子的學說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2)成因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薄弱,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傳資產階級主張,否定封建倫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會失敗。主觀原因:康有為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聯系,其思想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結合”。 史論總結記知識綱要課堂小結背核心術語1.林則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和學習西方思潮的倡導者。洋務派把學器物變成一場運動,成為地主階級抵抗派

13、“師夷長技”思想的實踐者。2.維新派宣傳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變法思想,把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推進到學制度階段。3.民主共和思潮的興起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國的建立。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1.近代學者在評價某部書時說:“其書羅列甚遠之國,指掌形勢可謂奇書。”據上述評論推斷此書應該是答案解析12345A B C D解析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和地理最詳實的專著,符合材料信息,故A項正確;赫胥黎天演論主要介紹西方進化論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項錯誤;資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項錯誤;新學偽經考著重從經學方面進行論述,對傳統的“古文”經學展開猛烈

14、的攻擊,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項錯誤。123452.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詞語,如政治(politics)、進口(import)、出口(export)、新聞紙(newspaper)、鐵路(railway)、鐵軌(track)等。這段材料表明魏源 A.關注西方的新知識、新技術B.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C.號召國人全面學習西方D.力圖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B項為最強干擾項。材料中體現出“師夷”之意,但并未表達“制夷”之意。C項錯在“全面”;D項錯在“政治制度”。解析12345解析道光、咸豐年間,即鴉片戰爭后,中國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3.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用一句話精

15、辟地概括了清代學風:“清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指道光、咸豐)以來之學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A.批判君主專制制度 B.針砭社會時弊C.注重經典考據 D.學習西方文化答案解析123454.梁啟超認為:“室漏而補之,愈補則愈漏;衣敝而潔之,愈潔則愈破,其勢固非別構新廈,別出新制,嗚呼可哉?”這反映了梁啟超 A.主張全面學習西方B.著眼于中國制度改革C.著眼于維護清朝統治D.主張對中國進行革命答案12345解析材料中梁啟超強調了中國內部政治結構徹底變革的重要性,沒有涉及主張全面學習西方,故A項錯誤;梁啟超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故C項錯誤;梁啟超主張對中國進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項錯誤。解

16、析5.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皇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革命為何物”。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 A.革命派尚未開展救亡運動B.改良仍然是社會主流思潮C.廢除帝制成為社會的共識D.上海的社會風氣相對保守答案12345解析材料強調的是是否廢除帝制之爭,結合“尚不知革命為何物”可知當時革命還沒有成為社會主流,當時的社會主流依然是改良,故選B。1894年,孫中山成立了興中會,已經開啟了救亡運動的歷程,上海是較早開放的通商口岸,社會風氣相對較為開放,故A、C、D錯誤。解析本課結束部編本語文,部編本初中語文,部編本小學語文,部編本語文課件,部編本語文試卷,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

17、英語,小學試卷小學英語試卷,小學數學試卷,小學英語試卷,初中語文數學化學,政治歷史,科學課件,試卷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后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后,先后經過

18、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后才提交給教育部。提升。僅做學習交流,謝謝!部編本語文,部編本初中語文,部編本小學語文,部編本語文課件,部編本語文試卷,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英語,小學試卷小學英語試卷,小學數學試卷,小學英語試卷,初中語文數學化學,政治歷史,科學課件,試卷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后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

19、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后,先后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后才提交給教育部。提升。僅做學習交流,謝謝!語文:初一新生使用的是教育部編寫的教材,也稱“部編”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部編本”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原來人教版,覆蓋面比較廣,小學約占50%,初中約占60%。今秋,

20、小學一年級新生使用的是語文出版社的修訂版教材,還是先學拼音,后學識字。政治:小學一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有兩個版本,小學一年級和初一的政治教材不再叫思想品德,改名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初一新生使用華師大版教材。歷史教材最大的變化是不再按科技、思想、文化等專題進行內容設置,而是以時間為主線,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進行設置。關于部編版,你知道多少?為什么要改版?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一新教材的五個變化一、入學以后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漢字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其實是更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先學一部分常用常見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

21、經歷融入到學習中。二、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第一單元先學40個常用字,比如“地”字,對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在童話書、繪本里可以看到,電視新聞里也有。而在以前,課文選用的一些結構簡單的獨體字,比如“叉”字,結構比較簡單,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見字的比重,減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聯系不太緊密的漢字。三、新增“快樂閱讀吧”欄目,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有一幅圖是孩子們一起討論西游記等故事,看得出來,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通過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閱讀能力。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

22、重要的地位。四、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有家長擔心會不會增加家長負擔,其實這個“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師、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鄰居家的小姐姐等。每個人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是不一樣的,有人比較精煉,有人比較口語化,兒童聽到的故事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文素養。五、語文園地里,新增一個“書寫提示”的欄目。寫字是有規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寫法,筆順都有自己的規則,新教材要求寫字的時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寫法。現在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會打字就可以,寫字也不能弱化。二為什么要先識字后學拼音?一位語文教研員說,孩子學語文是母語教育,他們在生

23、活中已經認了很多字了,一年級的識字課可以和他們之前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原先先拼音后識字,很多孩子覺得枯燥,學的時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處。如果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還有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說:“我剛剛教完一年級語文,先學拼音再識字,剛進校門的孩子上來就學,壓力會比較大,很多孩子有挫敗感,家長甚至很焦急。現在讓一年級的孩子們先認簡單的字,可以讓剛入學的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消除他們害怕甚至恐懼心理。我看了一下網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較簡單,很多小朋友都認識。”語文:初一新生使用的是教育部編寫的教材,也稱“部編”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

24、織編寫的教材。“部編本”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原來人教版,覆蓋面比較廣,小學約占50%,初中約占60%。今秋,小學一年級新生使用的是語文出版社的修訂版教材,還是先學拼音,后學識字。政治:小學一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有兩個版本,小學一年級和初一的政治教材不再叫思想品德,改名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初一新生使用華師大版教材。歷史教材最大的變化是不再按科技、思想、文化等專題進行內容設置,而是以時間為主線,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進行設置。關于部編版,你知道多少?為什么要改版?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一新教材的五個變化一、入學以后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漢字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學順序換一換,其實是更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先學一部分常用常見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中。二、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第一單元先學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