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課件同課異構獲獎課件_第1頁
《詩詞五首》課件同課異構獲獎課件_第2頁
《詩詞五首》課件同課異構獲獎課件_第3頁
《詩詞五首》課件同課異構獲獎課件_第4頁
《詩詞五首》課件同課異構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45屆全國教師技能大賽獲獎課件作品(全國一等獎作品)詩 詞 五 首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講課老師:子沐創意素材第六單元核心目標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歌語言,理解詩歌虛實結合、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知識儲備1古體詩也稱古風,是相對于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或今體詩)而言的一種古典詩體。古體詩在唐以前就有,雖然唐代人對它予以了一定的規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詩體風格,故唐代人稱這種詩體為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體詩產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詩體不必講究平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古體詩分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2詩歌中的實與虛:詩歌的“實”

2、,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一般地說,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之景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形象為實,抽象為虛。3近體詩:詩歌的一種。中國古典格律詩中常見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絕句和律詩,即所謂近體詩。這種古老和傳統的詩體,結構嚴謹,字數、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一定的限制。知識儲備預習導學(1)而無車馬xun( 喧 ) (2)采菊東l( 籬 )下(3)欲bin( 辨 )已忘言 (4)白頭so( 搔 )更短(5)渾欲不勝zn( 簪 ) (6)提xi( 攜 )玉龍為君死(7)折j( 戟 )沉沙鐵未銷 (

3、8)學詩mn( 謾 )有驚人句1根據拼音將漢字寫在相應的括號內。字詞積累預習導學(1)悠然見南山( 悠遠閑適的樣子 )(2)飛鳥相與還( 相伴 )(3)渾欲不勝簪( 能夠承受,禁得起 )(4)我報路長嗟日暮( 嘆息,慨嘆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字詞積累預習導學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詩句。文言翻譯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 2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黑色的云覆壓在城池上,城池好像要被摧毀一樣,鎧甲對著太陽,好像金色的魚鱗鋪開。 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4、。 預習導學文言默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把陶淵明的飲酒(其五)默寫完整。2把杜甫春望默寫完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預習導學文言默寫3默寫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預習導學文言默寫4在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寫出詩人看到南山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詩人閑適恬靜的句子是: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5杜牧的赤壁一詩中,蘊涵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

5、雀春深鎖二喬 。6春望一詩中杜甫移情于花鳥,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 這兩句詩表達了感時傷世的復雜情懷。預習導學文言默寫7杜甫春望中寫戰火連綿,久盼家音,抒發千古以來戰爭中人們共同感受的名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8李賀雁門太守行用夸張手法渲染戰斗氣氛的句子是: 黑云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預習導學整體感知1飲酒(其五)這一首寫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悠然閑適的心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一句寫出了作者的心與自然的會意和親近。2春望寫于757年,杜甫在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后,想去靈武投靠唐肅宗,不料在途中被叛軍俘虜并解送長安,目睹這座殘破不堪、

6、繁華消盡的都城,不禁感事傷時,寫下此詩,以抒發自己憂國傷時 、念家悲己的感情。預習導學整體感知3赤壁一詩是詠史詩,作者借 周瑜 和 曹操 的故事,表現 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4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入夢境 , 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 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 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 豪放不羈 的一面。預習導學古詩賞析(一)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能否

7、改為“望”字,為什么?預習導學不能。“見”表現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自由和愜意。 2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A此詩是詩人歸隱田園后寫的一首抒情小詩,其中“心遠”二字指詩人心中遠離草廬。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詩人悠閑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C“山氣日夕佳”一句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緊承上句,點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飛鳥結伴歸林。D此詩融情于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平淡而質樸的美。預習導學古詩賞析(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

8、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中所望所感都緣自“ 國破 ”一詞,透過這個詞, 我們讀出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預習導學2下列對詩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A“城春草木深”描繪了春色滿城,令人引起對往日京都風月繁華的懷念,也暗示眼前的國破只是暫時的,春到深處,一切又將生機勃勃。B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通過花鳥的情態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讓我們看見,詩人因國事而憂家,更因家事而憂國,家與國的命運在他心中已融為一體。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明寫憂思愁緒的深重而言白發難簪,使詩意更濃,而且把一個未老先衰,憂國憂民的

9、悲愴形象立于紙面。預習導學古詩賞析(三)雁門太守行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對這首詩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預習導學2“黑云壓城城欲摧”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該句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現在人們常用來形容 局勢的危急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的閃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包含著當時戰況嚴峻的象征意義。C第六句,“寒聲”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士們在

10、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D第七、八句意思是戰士們為了報答君王平日里對自己的重視,決心奮戰沙場,為君王獻身。預習導學古詩賞析(四)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對赤壁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預習導學A第一、二句以古戰場的遺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戰的勝利。B后兩句是假設的一種情況,第三句前省略了一個“如果”。C后兩句寫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偶然取勝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勝后的得意。D全詩隱含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抑郁心情。預習導學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節選自說苑敬慎)預習導學注 釋: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人,三度為楚相,有賢名。令尹(yn):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意益下:越發將自己看低。1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C )A孫叔敖為楚令尹/是焉得為大丈夫乎B一國吏民皆來賀/國恒亡C官益大而心益小/香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