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理解性默寫_第1頁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理解性默寫_第2頁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理解性默寫_第3頁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理解性默寫_第4頁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理解性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第一次月考理解性默寫復習 陳情表項脊軒志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理解性默寫9.1 陳情表1.在陳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晉武帝上表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作為“陳情”的開始,起到總起和概括作用的兩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2.陳情表中寫李密命運不好小時不幸的兩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3.陳情表中李密在開篇寫到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中提到自己早年喪父的兩句是:“生孩六月,慈父見背”。4.李密半生坎坷,在陳情表中自言自己“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怙恃雙失,宛然一只被獵人擊斃父母的沒有羽翎的烏鳥。5.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從小體弱

2、多病、發育遲緩的兩句是:“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6.陳情表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兩句表現他孤獨的長大成人。7.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我們通過“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這兩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獨子,而且至少是兩代單傳了。8.陳情表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兩句表現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9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的兩句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10.陳情表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11.在陳情表中,李

3、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兩句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12.李密年少時期,家道衰落,沒有外戚,家中也沒有仆人,平日里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13.陳情表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兩句寫出了自己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14.李密在陳情表中,形象地寫其孤獨情境的名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15.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兩句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16.在陳情表中,面對太守和刺史的舉薦,李密的回應是:“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17.在陳情表中,委婉地拒絕了太守和刺史的舉薦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為

4、郎中和洗馬的詔書,對此,李密回應是:“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18.在陳情表中寫出他一邊是對晉武帝的忠敬之心,另一邊是對日益病重的祖母的孝順之情,進退兩難的句子是“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19.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面對朝廷多次召喚卻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則劉病日篤”;如果抗旨不去,“則告訴不許”。20.在陳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語言的表達得體:在陳述自己的情況時,語氣委婉謙卑,但在提及晉朝的統治時,卻不惜恭維之辭,其中恭維晉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21.在陳情表中,為了打消晉武帝對前朝舊臣的猜忌,李密在文

5、中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兩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場,貪慕名利。22.在陳情表中李密通過“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這兩句向晉武帝表明了自己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23.陳情表用“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寫出李密身份雖低但卻得到重用。24.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語氣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先自貶身份,說自己“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對晉武帝的“過蒙拔擢,寵命優渥”感到無比榮幸,所以不可能“豈敢盤桓,有所希冀”,委婉得體,消除了晉武帝的疑惑。25.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在世間的時間很少,已在彌留之際的兩句是“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26.陳情表中李密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兩句寫出了他的祖母已

6、活不長隨時可能死亡的狀況。27.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在世間的時間很少,已在彌留之際的四句是“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28.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他說如果自己沒有祖母,則“無以至今日”;如果祖母沒有自己在身邊,則“無以終余年”。29.陳情表中李密用“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寫明母孫二人命運一體實難相離的請辭原因。30.李密陳情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遠離的拳拳之心。31.陳情表中李密從年齡的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應命的原因的兩句是“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32.在陳情表中,李密向

7、晉武帝如實匯報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齡,其目的是為了說明“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從而為下文提出撫養祖母終老作鋪墊。33.陳情表中晉成公綏序中的典故寫明人因盡孝心的兩句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34.在陳情表中,李密用烏鴉反哺的典故來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35.陳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鑒的句子:“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36.陳情表中李密用“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兩句要求晉武帝的憐憫他的現狀并準許他的要求。37.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表達他將不惜為國出力和報答皇帝大恩德兩句是“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38.在

8、陳情表中,李密在文末用“結草”的典故來表明如果朝廷能滿足自己撫養祖母終老這個心愿的話,自己將會終身報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39.陳情表中在文章結尾用“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兩句來表明自己的忠貞之情。9.2 項脊軒志1.項脊軒志中表現項脊軒面積和大小(狹小)的句子是:“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2.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在修葺之前的老、舊、破的句子是:“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3.項脊軒志中寫因百年老屋滲漏,每次移動案桌,環顧四周竟然沒有可以放置的地方的句子是:“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4.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的朝向以及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況的句

9、子是:“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5.項脊軒是一個“老破小昏暗”的房子,文中說“百年老屋”足見其老,“塵泥滲漉,雨澤下注”足見其破,“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住”足見其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足見其室內昏暗。6.在項脊軒志中,作者寫到自己對舊項脊軒的改造,首先對屋頂進行了修復,其目的是“使不上漏”,接著作者“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使得房間亮度大增,采光極好。 7.項脊軒志中寫項脊軒修葺后明亮的句子是“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的句子是“借書滿架”、“桂影斑駁”,安靜的句子是“萬籟有聲”、“庭階寂寂”。8.項脊軒志中寫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欄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

10、美景的句子是:“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9.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里面有書香之味的句子是:“借書滿架,偃仰嘯歌”。10.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描繪自己好學,在項脊軒安居,休息,長嘯或吟唱的句子是:“借書滿架,偃仰嘯歌”。11.項脊軒志中,寫作者在修葺之后的項脊軒中獨自靜默端坐,聽自然界各種聲音的句子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12.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作者軒中讀書生活的投入、沉醉狀態的句子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13.項脊軒志中記錄了作者的快樂時光,書很多,可以“偃仰嘯歌”,也可以“冥然兀坐”,靜聽萬物發出的妙音。14.有光項脊軒志中“冥然兀坐,萬籟有聲”兩句描寫作者端

11、坐室內,靜聽大自然的美好旋律的情景,表現出了高雅的審美情趣。15.項脊軒志中以聲襯靜:以“萬籟有聲”襯托環境的幽雅寂靜。16.項脊軒志中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句子是:“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17.先秦儒家在考量人與動物的關系時,強調和諧、仁愛,項脊軒志中體現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18.歸有光在項脊軒志用“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描寫出了項脊軒美麗可愛的十五之夜的美景。19.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寫每月十五夜里項脊軒的環境:“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一吹,影子也跟著搖曳,十分可愛。20.描寫明月之夜,桂樹的影子隨著夜風吹拂移動的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駁,風

12、移影動”。21.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在明月之夜,項脊軒附近桂樹的影子落在半墻上隨著夜風的吹拂而不斷移動的一片可愛的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22.項脊軒志中“珊珊可愛”寫出了作者在三五之夜靜坐于項脊軒中的美好感受。23.項脊軒志 中作者歸有光用“桂影斑駁,風移影動”兩句描寫三五之夜庭院中的靜態美和動態。24.項脊軒志中寫出桂樹的影子隨著風輕輕搖動,非常可愛的兩句:“風移影動,珊珊可愛”。25.項脊軒志中起到承上啟下,使行文思路陡轉的過渡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6.在項脊軒志中,作者感情基調由“喜”轉“悲”的過渡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3、27.在項脊軒志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文章的情感線索,又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承上寫軒中讀書的喜悅,又開啟下文寫親人相繼亡故、家道衰落的悲哀。28.項脊軒志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三句在文章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感情有喜而悲,內容轉為懷舊。29.項脊軒志中,作者用“多可喜,亦多可悲”句,很自然將感情基調由“喜”轉“悲”,語言非常樸素。30.項脊軒志中,寫叔父分家后,老屋布局變化的一句是:“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31. 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作者這個大家庭的叔父輩分家自立門戶后門墻增多的句子是:“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32.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

14、作者這個大家庭的叔父輩分家自立門戶后雞狗橫行、人員雜亂一片蕭條的句子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33.項脊軒志中特別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三句,寥寥幾筆,將一個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34.在項脊軒志中,點明家中老嫗身份的句子是:“嫗,先大母婢也”。35.在項脊軒志中,點明老嫗對作者家中的巨大貢獻以及作者母親對其十分關照的句子是:“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36.在項脊軒志中,歸有光用“娘以指叩門扉”寫母親聽到女兒呱呱而泣時以指扣門扉的動作和“兒寒乎?欲食乎?”的問話,塑造了一個慈母形象。37.在項脊軒志中,通過描寫老嫗口中

15、轉述的作者母親在門外對子女的噓寒問暖的話語從而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的句子是:“兒寒乎?欲食乎?” 38.在項脊軒志中,作者表現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愛的句子是:“兒寒乎?欲食乎?”39.項脊軒志中,老嫗和我聊起我小時的事情,有一次母親在門內問我:“兒寒乎?欲食乎?”老嫗抱著我在門外回答。聽了老嫗的故事,我傷心不已。40.項脊軒志中寫歸有光祖母“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的垂問,和“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的自語,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勵,生動地表現了老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厚望。 41.在項脊軒志中,作者寫祖母詼諧幽默,對孫子的關心的句子是:“吾兒,久不見若影

1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42.項脊軒志中寫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間擔任朝廷官員(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讀書久不效”,兒輩們科舉無望,反以分家為能事。43.在項脊軒志中,通過描寫大母在門外自言自語的話從而表達祖母對作者考取功名、振興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44.項脊軒志中通過描寫大母說作者他日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話,表達了作者考取功名、振興家室的期待之情以及老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厚望的句子是: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45.項脊軒志中,正如李清照的詞所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歸有光把濃郁的懷舊情感化作清茶一

17、般的文字,用一句話“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穿引起零散的生活,淺淺地表達了自己居于此的心跡感情。46.項脊軒志中,寫歸有光懷念起祖母昔日手持象笏對自己殷殷教誨,一時心情激蕩,真情流露的句子是:“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47.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作者“扃牖而居”久居軒中,時間長了可以根據足音辨別是何人的句子是:“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48.在項脊軒志中,描寫項脊軒遭受火災之后卻沒有被燒焚的如有神護的句子是:“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49.項脊軒志中寫妻子嫁給我,常到項脊軒中與我談話的句子是:“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50.在項脊軒志

18、中,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妻子剛嫁入家門時經常來到項脊軒問我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學習書寫的句子是:“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51.項脊軒志中寫妻子歸寧回來時轉述小妹們的充滿稚氣的問話,并傳神地表現小妹們嬌憨之態以及表達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52.在項脊軒志中,作者用疊詞描摹事物,如用“庭階寂寂”描寫庭院臺階的景象,用“今已亭亭如蓋矣”描寫了枇杷樹生長的情況。53.項脊軒志中寫亡妻,只說“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寥寥數筆,繪出了夫妻之間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9、54.項脊軒志中借物抒情,通過美好的意象表現了作者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項脊軒年日之久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55.在項脊軒志中,與“料是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相似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56.項脊軒志中,“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三句將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枇杷樹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系起來,移情于物。57.在項脊軒志中,作者通過描寫妻子當年親手種植的枇杷樹如今已長得枝葉繁茂,來表達物是人非之慨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58.項脊軒志結尾的妙

20、處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作者睹物思人,托物寓情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59.項脊軒志中寫看到樹,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聽到妻子的歡聲笑語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60.項脊軒志文章結尾,貴有余味。可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運用托物寓情,同時又點到“庭”,與題目“項脊軒志”相照應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61.疊詞增加形象性和音樂美,同時又強化了情感的表達。文中寫既使人想到樹木高高聳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這“今已亭亭如蓋矣”一筆中間,寄寓了作者對亡人的感慨和惆悵,讀

21、來富有余味。62.項脊軒志中,六用疊字來摹聲、繪景、狀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樂性。如用“寂寂”來烘托環境之清靜的句子是“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用“往往”來渲染門墻之雜亂的句子是“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用“呱呱”來描摹小兒的哭聲的句子是“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用“默默”來狀寫作者攻讀之刻苦的句子是“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用“珊珊”寫月下之樹隨風搖曳的句子是“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用“亭亭”寫枇杷樹高高聳立的句子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10.1 蘭亭集序1.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明聚會時間的句子是“永和九年,歲在癸丑”。2.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開始就點明聚會的季節

22、、地點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3.在蘭亭集序中,“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是為了祈福消災。4.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5.在蘭亭集序中,描寫來客的排比句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6.蘭亭集序中描繪山、竹風景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7.蘭亭集序的作者用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四句話來表現蘭亭環境的優美,體現環境幽美之樂。(本文描寫美景的句子)8.作者在談到蘭亭盛會的宴飲之美(聚會活動之樂)時是這樣寫的:“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

23、足以暢敘幽情”。9.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的句子:“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10.在蘭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寫氣候宜人之樂(良辰)。11.在蘭亭集序中描寫氣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12.王羲之在蘭亭集會時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13. 在蘭亭集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是寫視聽享受之樂(五樂中賞心之樂)。14.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

24、眼力舒展。胸懷開場,極盡視聽的樂趣:“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15.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確實感到非常快樂的句子是“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16.在蘭亭集序中,“信可樂也”一句是對聚會情景的總結,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樂”。17.在蘭亭集序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可謂人賢,這是一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謂良辰,是為二樂;聚會之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美景,是為三樂;宴會之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謂情真,是為四樂;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極視聽之娛,賞心悅目,是為五樂。18.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

25、說人生短暫的句子是“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19.在蘭亭集序中,“俯仰一世”一句道出了人生短暫之痛20.在蘭亭集序中,“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是說“靜:談玄悟道”。(靜者)21.在蘭亭集序中,“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說“躁:歸隱山林”。(躁者)22.在蘭亭集序中,寫到人們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以及對待人生短暫的兩類人是怎么面對人生的句子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3.生活中當我們專注于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時,會達到忘我的狀態而忽視時光的流逝,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24.在蘭亭集序中,在一時

26、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將至”。25.在蘭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一句道出了理想選擇之痛。26.在蘭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27.蘭亭集序中體現作者的感情由“樂”轉“痛”過程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28.生活中當我們對所喜歡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時,感情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隨之產生。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29.在蘭亭集序中,

27、“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生這樣那樣的感慨。30.在蘭亭集序中,“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表達了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31.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自然也會令人生發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32.在蘭亭集序中,“已為陳跡”一句道出了歡樂易逝之痛。 33.在蘭亭集序中,寫人生的長短和最終的死亡都是我們主觀意志無法左右的

28、句子是:“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34.在蘭亭集序中,寫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其結果是殊途同歸,最后歸結于消滅(死亡)的句子是:“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35.在蘭亭集序中,“終期于盡”一句道出了不可避免之痛。36.在蘭亭集序中,悲古人生死感慨,深有同感的句子是:“死生亦大矣”。37.在蘭亭集序中,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的句子是:“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38.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古人說生死的問題,古人云:“死

29、生亦大矣,豈不痛哉”!39.每當我們看到古人對死生發生感慨的文章,就為此悲傷感嘆,也說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40.蘭亭集序中,“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生共鳴。41.在蘭亭集序中,當作者閱讀到;古人的文章并從中看到了自己的掠影時的狀態是“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42.在蘭亭集序中,悲士大夫們大多意志消沉,不求進取,崇尚虛無的句子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43.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了一句來表明自己關于生和死,長壽和短命的觀點的句子是:“固知一死生為

30、虛誕,齊彭殤為妄作”。44.在蘭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對當時在士大夫階層盛行的莊子虛無主義思想的批判。45.在蘭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46.老莊主張“無為”,一切順其自然,作者在蘭亭集序中對這種觀點(“一死生”、“齊彭觴”)否定的句子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47.在蘭亭集序中,描寫想到后人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的看法與自己對于過去的看法一樣時內心的悲傷的句子是:“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48.在蘭亭集序中,悲后人叩問今人:作者推測未來人的感情變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樣,等到現在的一切成為歷史的陳跡,

31、未來人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臨今人之文而感嘆,如此無情的變遷再次引起作者的感慨。古人、今人、后人同悲,可謂千古一悲的句子是:“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49.縱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正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50.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悲后人感慨今人之憂嘆的句子是“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51.在蘭亭集序中,“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目的在于警醒后世讀者,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極的思想情緒,而能夠充分地認識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52.后代的讀者,對蘭亭集序有什么感受的句子是:“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10.2 歸去來

32、兮辭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起筆用反問語氣表明歸田之志已決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兩句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2.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開門見山直接表達心志后,回顧當初為了謀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責之詞是:“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前半句照應詩歌正文照應小序中“皆口腹自役”)3.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連用兩個問句,喊出心中的郁悶,表明自己志已堅決,不容遲疑猶豫,同時道出歸隱的原因表明輕松的心情的的句子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4.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表達自己過去的錯誤選擇雖不可挽回、但未來還可補救意思的句子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33、,意在告誡人們要決絕過去,放眼未來(與“亡羊補牢,猶為未晚”類似)。5.歸去來兮辭詩中對過去進行否定,對未來抱有希望的兩句話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6.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認為自己走入迷途還不太遠的自恕自慰之詞:“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7.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知道未來還可補救,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實迷途其未遠”;而他為過去后悔并想補救,是因為他“覺今是而昨非”。8.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用“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是對歷史和現狀的對比否定了過去肯定了現在。9.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用“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表現自己辭官,擺脫束縛,歸田途中內心的喜悅與輕松,能夠感受

34、到陶淵明“無官一身輕”的輕松。10.描寫歸鄉途中輕舟快水:“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表達了作者棄官歸鄉的暢快心情。11.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寫詩人問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見前路,表現自己歸途(歸家)中急切心情的句子是:“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12.在歸去來兮辭中,寫初見家門時歡欣雀躍之態的是:“乃瞻衡宇,載興載奔”。1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僮仆歡迎,稚子候門”,表現了作者歸家時,家人對自己的熱情迎接。14.歸去來兮辭中的“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描寫陶淵明剛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借以暗中表達歸田之志。15.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兩句寫作者辭官歸家, 讓他

35、激動而神往,質本潔來還潔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潔靈魂的棲所。16.歸去來兮辭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幾句寫出了陶淵明歸家時欣喜若狂, 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兩句寫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妻子比誰都盛情,準備了豐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17.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用“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描寫自己回歸田園后在室內酌酒自飲、閑觀庭樹的自由閑適的生活。(描寫飲酒之樂)18.歸去來兮辭中表現詩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樂,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36、19.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表現的是陶淵明回歸田園后雖身居狹小的居室卻安適傲世的情懷。20.歸去來兮辭中寫陶淵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兩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21.歸去來兮辭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物質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22.歸去來兮辭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兩句寫作者在庭園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與自然融為一體,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園的樂趣。23.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用“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寫詩人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暢享自然風景,描

37、寫自己回歸田園后在庭院中的活動,表現生活的閑適自在。24.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描寫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的一句是“策扶老以流憩”。25.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用“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兩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對仕宦道路做了適當的終結。26.歸去來兮辭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兩句以云鳥自喻,表現詩人過去做官出自無心,如今歸田恰如鳥倦飛而知還。27.歸去來兮辭中用比喻表現作者出仕本屬無心,對官場仕途十分厭倦的句子是:“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28.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借助對“云”的描寫表現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云無心以出岫”;借助“鳥”表現對回歸田園堅定決心的

38、句子是“鳥倦飛而知還”。29.歸去來兮辭中“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兩句寫天色已晚,作者還手撫孤松不愿離去,因為作者想借孤松以詠懷,喻自己卓然獨立的堅貞氣節。30.歸去來兮辭寫日光暗淡、日將西沉,詩人流連孤松,象征詩人的耿介之志的詩句是“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31.在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在庭院中散步時,即使到了“景翳翳以將入”的時候,仍然在“撫孤松而盤桓”,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堅貞品性堅定自己的歸隱決心。32.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在勸自己斷絕與外界的交往后,進一步告誡自己“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33.歸去來兮辭中與其首句相呼應,表示與世相望,和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游,與世俗既格格不入,不想出游往求的句子是:“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34.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表現了陶淵明決定與外界斷絕交往后,希望過上的富有情味和高雅閑適的生活。35.歸去來兮辭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自己快然自足于隱居生活,與親人愉快地談心,怡然自得地讀書彈琴的句子是:“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