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楊虹_第1頁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楊虹_第2頁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楊虹_第3頁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楊虹_第4頁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楊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11 體會本文就書論史論世,借序以“勖國人”的特點,感受黃花岡烈士為革命捐軀的英雄氣概,了解孫中山先生對辛亥廣州起義的高度評價。 2了解本文記敘、抒情、議論三者水乳交融的特點,體會語言中飽含著的濃烈的悲壯慷慨之情。 3學習本文恰當地運用比喻、對偶、夸張、比較等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的方法。 教學目的2 孫中山,名文,號逸仙,1866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青年時致力于救國的政治活動,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斗志彌堅。1911年10月

2、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簡介作者3袁世凱竊據大總統后復辟帝制,孫中山于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之后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并就任大元帥。孫中山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合作。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4 黃花崗烈士墓位于廣州市先烈路,1911年4月27日孫

3、中山領導下的同盟會為推翻清政府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失敗,骨干會員犧牲百余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遺骸72具,叢葬于黃花崗。1918年,愛國人士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這次起義的死難烈士,捐資修建了這座烈士陵園。這座陵園布局莊嚴雄偉,既有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又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風格。這在中國是罕見的。56 本文是孫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應鄒魯的請求為黃花崗烈士事略一書寫的序言。書序一般是說明寫書的意圖、經過,或介紹、評價書的內容。這篇序卻不是就書論書,而是就書以評史論世,借序以“勖國人”。本文寫于作者督師桂林準備北上討伐北洋軍閥之際,可以說是一篇弘揚先烈革命精神,進行戰斗動員的出征誓言。 寫

4、作背景71、贊頌革命黨人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申述黃花崗起義的不朽價值,抒發對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2、記敘因時局不寧,致使烈士們的英雄事跡不得流傳的事實,表現作者巨大的悲痛。3、激勵人們以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實現理想的中華民國,使事略傳世不朽。4、 說明作序的目的。理清脈絡8 清朝末年,國民黨革命人士,歷盡艱難險阻,憑著堅定果敢、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與人民的敵人戰斗,受到的挫折多次,而犧牲的慘重,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總督衙門的戰斗為最突出,我黨的中堅分子完全毀滅了,那損失可說是大了!然而這次戰斗啊,革命者的碧血飛濺,浩然正氣充滿四面八方,草木為它飽含悲痛,風云因它改變顏色,全國久不覺

5、醒的人心,這才大大興奮起來。長期積聚的怨恨和憤怒,好像洶涌澎湃的洪水沖出山溝,不可阻止,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因而成功!那么這次戰役的價值,簡直可以使天地震驚,使鬼神悲泣,同武昌革命的戰役一樣永垂不朽。 翻譯全文9 但是自從民國開始建立,各種變亂就紛紛出現,黃花崗上的烈士墳塋仍然在荒煙蔓草中埋沒著。拖延到民國七年,才有墳墓碑碣的修造;民國十年,才有烈士事略的編纂。然而對這七十二位烈士,又有的有記載但說得不詳細,有的僅有姓名而無事跡,甚至(有的)連姓名也不可查考,就好像史書記載田橫的事,即使像司馬遷那樣善于給游俠作傳,也不可能為五百壯士都寫出傳記,這就更加值得悲痛了。 翻譯全文10 鄒君海濱,拿

6、編輯的黃花崗烈士事略請我寫序文。當時我正為了準備北上討伐敵人,在桂林統率軍隊。看看國內形勢,敵人的氣焰正盛,(國家)傾危不安,比清朝末年還要厲害,而我三十年前倡導的、被各位先烈不惜犧牲生命而努力爭取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還像以前一樣沒有得到實行。那么我這次行動肩負的責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如果全國人民都以各位先烈的犧牲精神為國家奮斗,協助我完成這重大責任,實現我們理想的真正的中華民國,那么這一部開國血史(黃花崗烈士事略),就可以流傳后世而不朽。不然的話,不能繼承先烈的遺志并且使它發揚光大,卻對這些遺事空發感慨,這實在是后死的人的羞辱啊!翻譯全文11我寫這篇序文,是為了痛悼死去的先烈,

7、并且用它作為勉勵讀這本書的人們。 翻譯全文12 用對偶、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出了烈土們戰斗之激烈,犧牲之豪壯,精神之威武!正是由于這壯烈的戰斗,鼓舞了人心,激勵了士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吸取了沉痛的教訓,才在不長的時間里,贏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 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句段賞析13 作者連用兩個時間短語,意味著時間之漫長,也表明修墓編史進程之緩慢。七十二烈士的事跡有的雖有記載而不詳盡,有的僅有姓名而無事跡,更有甚者,有的連姓名也無法知道!與上一段評說黃花崗之役“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形成對照,強烈地表達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黃花岡上一抔土,猶湮

8、沒于荒煙蔓草間,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14 從正面闡明發揚先烈犧牲精神的重要,從反面指出空發感慨的無濟于事,正反說理,論述透徹,具有極強的號召力量。 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過奮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15 以簡潔的文字點明了“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勖國人。這一“痛”一“勖”,寄情無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余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句段賞析161、黃花崗“起義”以失敗告終,為什么作者卻要強調它與成功的“武昌之役”是“并壽

9、”的呢? 分析研討正是由于這次壯烈的戰斗,鼓舞了人心,激勵了士氣,積累了經驗和教訓,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來,才在不長的時間里,贏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所以說沒有黃花岡的“起義”,也就沒有武昌革命的勝利。172、作者一再表示“痛”心,“痛”在什么地方呢? 分析研討“痛”在烈士們的犧牲是革命的巨大損失;“痛”在烈士們對革命作出巨大的貢獻,而我們不能把他們的事跡完整地記錄下來,有的烈士甚至連姓名也考查不出來;“痛”在自己在三十年前所提倡的主張還沒有實行,有負于先烈。183、作者寫這篇序文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研討哀悼為革命而犧牲的英雄烈士們;贊揚他們對革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勉勵革命黨人和全國同胞繼承先烈

10、的遺志,共同奮斗,達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目的;提醒民國建立以來,一些革命目標尚未實現,同志尚須努力。194、本文記敘、抒情、議論三者水乳交融,試作分析。分析研討文章第一段,以抒情為主,兼有記敘和議論;第二段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抒情;第三段則以議論為主,兼有抒情和記敘。總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為血肉,以“勖國人”之理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205、這篇書序用語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試作分析。分析研討如“末造”、“賊氛”、“清季”,蔑視之意顯然;“菁華”、“碧血”、“浩氣”,表彰之情可掬。216、舉例分析本文運用修辭格的作用。分析研討如“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兩組對偶句,用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出了烈士們戰斗之激烈,犧牲之豪壯,精神之威武!“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這里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次戰役影響之大,威力之猛。“驚天地,泣鬼神”這一夸張、對偶句,滿腔熱忱地肯定了“斯役”的偉大意義及深遠影響。 22解釋下面各組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