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_第1頁
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_第2頁
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_第3頁
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_第4頁
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章來源:中顧法律網上網找律師 就到中顧法律網快速專業解決您的法律問題淺議人與自然關系的法律調整周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否可以成為法律調整的對象,這是一個挑戰性 的問題。在法律上自然首先表現為“物”,尤其是指自然資源;其次, 在中國,自然也表現為一種精神,即“道”,所謂“道法自然”,也 具有規范人行為的意義。作為“物”可以是具有財產意義的,即人可 以設定所有權或準物權的物,例如自然資源;還有一種是人沒有辦法 設定所有權的,但是它又是客觀存在的,與人的利益相關的物,例如 大氣、公海。這兩種物,在法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法律調整的范疇 是變化的,例如公用物、先占等均與這類物有關。在

2、西方,作為法律 之母的民法,羅馬法的“人”、“物”,和我們今天現代法學的“人”、“物”的概念差異是很大的。大家知道,奴隸曾是物,不是 人,“物權法”當時直接就叫“物法”,把主體、債等關系,歸到“人法”中去,這種意義上的物,是可以設定所有權的、人以外的物 質。中國古代作為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基本上無所謂所有權、王室 權力再大,也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只管“土”,地上物, 野生動物,除非是皇家園林里頭的,一般是沒有所有權的,“中原逐 鹿,人皆可得”誰逮著就是誰的,雖然競爭激烈、利益悠關,但法律并不禁止。在這種意義上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屬于法律調整的范圍。但 是這種自然狀態下的物,即人和自然的關

3、系,法律有時也是要管的, 例如,中國古代有規定,春天不準砍柴、捕魚,以成草木之長等。總 的說來,在中國,法律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有所為而又有所不為,這 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屬于“道”或道德范疇,而中國古代法律從來 就是與道德規范相聯系的,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與自然關 系問題上,首先對物的理解古代中國與西方是有所不同的。法國民法典之后,近現代意義上的法律,人和自然的關系, 基本上是給排除出去了。在自然資源中,只是可以設定所有權的物, 法律才管,這部分物,因設定了所有權,就是人和人的關系了,鴿子、 蜜蜂飛出去了,就是自然的物了,法律就不管了,入了鴿籠、蜂巢了, 就是所有權的關系了。法國民法典

4、下了相當大的功夫,實際就是 為了區分什么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什么是人和人的關系。從此之后, 法律更強調集中精力只管人和人的關系。法國民法典創立的所有 權神圣不可侵犯原則,在人與自然關系上是典型的人類中心主義,在 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現代的法律,基本上也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法 律。西法東漸以來,這種狀況對中國法律也產生了極大影響,在環境 保護上我們在近現代社會遠不及中國古代社會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 因是我們在引進西方的現代科學技術和法律時,正在拋棄中國古代法 律中合理的道德因素。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應當遵從一定的規則,在法 律上這就是所謂的法律應然性,但是,從實然性來看,又是另外一個 問題

5、。舉一個例子,洪水泛濫,把老百姓的地淹了、房毀了,因此人 們要制訂防洪法,通過規范人的行為即調整人與人的關系來防止 洪水泛濫,例如上游分洪、政府組織人力建設防洪工程,這樣人與人 的關系調整好了,就可以成功地防洪,這是說法的實然性。但是洪水 泛濫是補充地下水、提供濕地、增加土地肥力最有效的途徑,是維持 生態平衡的一個環節,是人與自然關系的組成部分,這種關系的調整 具有應然性,但人在立法時卻難以符合這種應然性的要求,大部分人 在立法時不會同意允許洪水泛濫,因此,實然性和應然性存在著尖銳 的矛盾,這是法律難以調整人與自然關系的原因之一。那么,人和自然的關系,在法律上能做到哪一步呢?法律的價值、 原則

6、實質上類似中國古代行為規范的“道”,必須要把人和自然的和 諧作為一個準則確立到我們的法律中,使我們的法律綠化、即“法自 然”。我們現在的法律,確實不是綠色的法律,很多方面,從可持續 發展的角度看,根本保證不了。所以人和自然的關系,在法律的綠化 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人與自然關系的調整我認為應做廣義上的理 解,廣義上可以作為調整對象,狹義上或純粹意義上或傳統法學上, 它不屬于調整對象,它僅屬于法律的價值、日的、宗旨這個范疇。市場經濟的社會是一個金字塔,越是社會底層的人越接近自然、 依賴自然。例如,自然災害發生了,靠天吃飯的農民受害最沉重,而 吃商品糧的人受害就不那么直接;城市空氣污染了,富人可以

7、開著汽 車住到環境優美的郊區別墅,而城市里的平民百姓只有忍受污染。社 會的不公正是我們的法律需要解決的問題,人類近現代的法律,過多 的是保護金字塔上層人的利益,即商人的、富人的、權貴們的利益, 而這部分人對自然的關心只是如何開發、獲利,然后是個人居住環境 優美的享受,很難要求他們關心環境與人的生存利益的問題。人和自 然關系在法律上地位的提升,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取決于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這種認識就是自 然科學。重視人與自然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提升法律的科學化。傳統的 法律提倡公平、正義、公正、效率等,但這些與科學可能有一定的距 離,科學技術的發展永遠領先于法律。我們的法律很明顯滯后于科學 技術的發展,例如我們以前對待森林的立法實際是林業法,對待土地 的立法實際是建設用地法,現在對待洪水的立法是防洪法等,都是落 后于科學技術的,之所以落后一方面是由于認識能力,另一方面是過 分重視人的利益即人與人的關系,而忽視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在人 與自然關系中的反映是最直接的,法律不應長期滯后于科技。但另一 方面法律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