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_第1頁
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_第2頁
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_第3頁
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_第4頁
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FORMTEXT 點擊此處添加ICS號 FORMTEXT 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FORMTEXT FORMTEXT DL FORMTEXT DL/T FORMTEXT FORMTEXT XXXX FORMTEXT FORMTEXT 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 FORMTEXT Test specification of 5G terminal of power industry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發布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2、- FORMTEXT XX實施 FORMTEXT 國家能源局發布DL/T XXXX目次 TOC h z t前言、引言標題,1,參考文獻、索引標題,1,章標題,1,參考文獻,1,附錄標識,1,一級條標題, 3,附錄章標題, 3 * MERGEFORMAT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0 前言 PAGEREF _Toc112349160 h III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1 1范圍 PAGEREF _Toc112349161 h 1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2 2規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 _Toc112349162 h 1

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3 3術語和定義 PAGEREF _Toc112349163 h 2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8 4縮略語 PAGEREF _Toc112349168 h 2 HYPERLINK l _Toc112349169 5測試要求 PAGEREF _Toc112349169 h 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0 5.1被測設備 PAGEREF _Toc112349170 h 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1 5.2測試條件 PAGEREF _Toc112349171 h 4 HYPER

4、LINK l _Toc112349172 5.3測試拓撲 PAGEREF _Toc112349172 h 4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3 6功能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73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4 6.1專用DNN配置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74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5 6.2端口映射 PAGEREF _Toc112349175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6 6.3DMZ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76 h 7 H

5、YPERLINK l _Toc112349177 6.42層隧道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77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8 6.53層隧道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78 h 8 HYPERLINK l _Toc112349179 6.6SA網絡下IPv4v6PDU會話激活并通過雙棧IP地址訪問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179 h 8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0 6.7SA網絡下IPv6PDU會話激活并通過IPv6地址訪問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180 h 8 HYPER

6、LINK l _Toc112349181 6.8防火墻IP地址過濾 PAGEREF _Toc112349181 h 9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2 6.9防火墻MAC地址過濾 PAGEREF _Toc112349182 h 9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3 6.10多網絡切片并發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83 h 9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4 6.11日志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84 h 10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5 6.12遠程狀態監控 PAGEREF _

7、Toc112349185 h 10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6 6.13遠程版本升級 PAGEREF _Toc112349186 h 10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7 6.14終端機卡綁定 PAGEREF _Toc112349187 h 11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8 6.15終端切片綁定(可選) PAGEREF _Toc112349188 h 11 HYPERLINK l _Toc112349189 6.16終端網絡模式鎖定功能 PAGEREF _Toc112349189 h 11 HYPERLINK l _Toc11

8、2349190 6.17終端地理位置綁定(可選) PAGEREF _Toc112349190 h 11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1 6.18嵌入式SIM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1 h 12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2 7性能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2 h 1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3 7.1射頻一致性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3 h 1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4 7.2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

9、194 h 1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5 7.3協議一致性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5 h 1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6 7.4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 PAGEREF _Toc112349196 h 13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7 7.5終端網絡性能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7 h 14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8 8終端安全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198 h 24 HYPERLINK l _Toc112349199 8.1安

10、全功能檢測 PAGEREF _Toc112349199 h 24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0 8.2滲透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200 h 28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1 9電力業務適配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201 h 29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2 9.1配電自動化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202 h 29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3 9.2電能信息采集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203 h 32 HYPERLINK l _T

11、oc112349204 9.3電力負荷管理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204 h 33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5 9.4配網差動保護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205 h 36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6 9.5配網區域保護業務 PAGEREF _Toc112349206 h 37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7 10電氣性能及電磁兼容測試 PAGEREF _Toc112349207 h 37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8 10.1電氣性能 PAGEREF _Toc11234

12、9208 h 38 HYPERLINK l _Toc112349209 10.2電磁兼容 PAGEREF _Toc112349209 h 41 HYPERLINK l _Toc112349210 10.3環境適應性 PAGEREF _Toc112349210 h 44 HYPERLINK l _Toc112349211 附錄A(規范性附錄)射頻一致性測試項及要求 PAGEREF _Toc112349211 h 1 HYPERLINK l _Toc112349212 附錄B(規范性附錄)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項及要求 PAGEREF _Toc112349212 h 3 HYPERLINK l _

13、Toc112349213 附錄C(規范性附錄)協議一致性測試項及要求 PAGEREF _Toc112349213 h 5 HYPERLINK l _Toc112349214 附錄D(規范性附錄)NR小區典型配置 PAGEREF _Toc112349214 h 7 HYPERLINK l _Toc112349215 附錄E(資料性附錄)測試項目對應表 PAGEREF _Toc112349215 h 10前言本文件根據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電力

14、企業聯合會提出。本文件由電力行業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DL/TC27)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首次發布。本文件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1號,100761)。電力5G終端測試規范范圍本文件規定了6GHz以下頻段電力5G終端的功能、性能、安全、電力業務適配性、電氣性能及電磁兼容方面測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場景(eMBB)的6GHz以下頻段的電力5G終端設備的測試,面向獨立組網模式。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

15、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5148-2008 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技術規范GB/T 34122-2017 220kV750kV電網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配置技術規范GB/T 37155.2-2019 區域保護控制系統技術導則 第二部分:信息接口及通信GB/T 14598.3 電氣繼電器 第5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絕緣配合要求和試驗GB/T 17626.2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干擾度試驗GB/T 17626.3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干擾度試驗GB/T 17626.4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快

16、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 17626.5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GB/T 17626.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GB/T 17626.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GB/T 17626.10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GB/T 17626.12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振蕩波抗擾度試驗GB 4208-2017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YD/T 1484.1 無線終端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測量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DL/T 814-2013 配電自動化系統技術規范DL/T 1910-2

17、018 配電網分布式饋線自動化技術規范DL/T 698.1-2009 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 第一部分:總則3GPP TS 38.521-1 新空口;用戶設備一致性規范;無線傳輸和接收;第一部分:范圍一 獨立組網NR;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art 1: Range 1 Standalone3GPP TS 38.521-4 新空口;用戶設備一致性規范;無線傳輸和接收;第四部分:性能要求NR;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

18、ecification;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art 4: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3GPP TS 38.523-1 5G系統;用戶設備一致性規范;第一部分:協議5GS;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Part 1: Protocol3GPP TS 38.533 新空口;用戶設備一致性規范;無線資源管理NR;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19、)術語和定義電力5G終端 5G terminal of power industry指應用于電力業務的數據傳輸和通信場景,通過外部線纜或內部接口與業務終端進行連接和通信的無線通信接入設備,支持5G 無線蜂窩移動網絡接入。電力5G通信模塊 5G communication module of power industry指集成于電力業務終端設備內部,通過內部接口與業務終端進行連接和通信的無線通信接入設備,支持5G 無線蜂窩移動網絡接入,北向通信應至少兼容4G,可兼容更多的無線制式。5G 網絡切片 5G network slice一個提供特定網絡功能和網絡特征的邏輯網絡。安全接入網關 securi

20、ty access gateway一種采用SSAL、SSL VPN等技術實現對5G移動終端的身份認證、網絡訪問控制和傳輸通道加密,保障電力物聯網終端接入安全的防護設備。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AM:確認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AMF: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WGN:加性高斯白噪聲(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BLER:誤塊率(Block Error Ratio)BPSK:二相相移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CPE:客戶終端設

21、備(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RC:循環冗余校驗(Cyclic Redundancy Check)CSI:信道狀態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DCCH:專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L:下行(Downlink)DMZ:隔離區(Demilitarized Zone)DNN:數據網絡名(Data Network Name)DRX:不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EID: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識別碼(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 circuit ca

22、rd Identity)FTP: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ICCID:集成電路卡識別碼(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P: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MEI: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MAC: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S:調制編碼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IMO:多入

23、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PCI:物理小區標識(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P: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U:分組數據單元(Packet Data Unit)PDN:公用數據網(Public Data Network)PRACH: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

24、om Access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QoS: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RB:無線承載(Radio Bearer)RLC: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RC: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S: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RSRP:RS接收功率(RS Received Power)SA:獨立組網(Standalone)SIB:系統信息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M:用戶身份模塊(Sub

25、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NR: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MF:會話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RS:信道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S-RSRP:同步信號-RSRP(Synchronization Signal-RSRP)SS-SINR:同步信號-SINR(Synchronization Signal-SINR)TDD: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UE: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L

26、:上行(Uplink)UM: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ment Mode)UPF:用戶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RSP:用戶終端路由選擇策略(UE Route Selection Policy)測試要求被測設備5G終端包括外置式終端、嵌入式終端、移動終端。被測設備要求如下:終端具體分類:外置式終端為可支持數據傳輸的獨立5G終端,按照應用場景,分為室內型和室外型;嵌入式終端為可嵌入至電力業務終端具備5G通信功能的通信模塊、通信板卡、通信模組;移動終端為可支持語音、視頻等多媒體業務傳輸的終端,即多媒體終端。送檢的被測設備應提供被測設備硬件描述手冊、參考命令手冊

27、和主要性能指標參數;送檢的被測設備應提供被測設備正常運行和測試所需的全部部件、模塊、軟件及相關線纜;性能測試在被測設備缺省條件下進行,不應進行額外的參數調整。測試條件測試前,應滿足以下測試條件:測試儀器應具有國家授權機構頒發的合格且有效的檢定證書,精度和功能符合相應測試項目要求,測試環境條件如下:環境溫度:+15 oC+35 oC;相對濕度:20%75%;大氣壓力:86kPa106kPa。被測設備安裝完畢,硬件軟件全部工作正常,數據正確配置并正常運行。配合測試的5G網絡環境(基站、核心網)或網絡模擬器需經過具有國家授權機構頒發的合格且有效的檢定證書,性能和功能符合5G終端測試要求。配合測試的電

28、力業務系統具有國家授權機構頒發的合格且有效的檢定證書,性能和功能符合5G終端測試要求。信道場景:根據3GPP的相關標準結合電力行業的終端特征,將固定終端信道的模型定義為商業/住宅環境固定終端模型、工業場景環境固定終端模型;將移動終端信道的模型定義為商業/住宅環境移動終端模型和工業場景環境移動終端模型。終端性能測試說明:性能測試時根據信道質量的不同分為四類測試點,“極好點”,“好點”,“中點”和“差點”;測試點的判定依據為SS-SINR和SS-RSRP。極好點:SS-RSRP=-75dBm3dBm、SS-SINR=30dB1dB;好點:SS-RSRP = -85dBm3dBm、 SS-SINR=

29、20dB1dB;中點:SS-RSRP = -95dBm3dBm、 SS-SINR=10dB1dB;差點:SS-RSRP = -105dBm3dBm、 SS-SINR=0dB1dB。測試拓撲電力5G終端測試環境包括測試PC、綜測儀或真實5G網絡、射頻一致性測試系統、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系統、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混響室或電波暗室、基站模擬器、信道模擬器、衛星信號模擬器、繼電保護測試儀等,測試拓撲參見圖1至14。基本功能測試拓撲圖射頻一致性測試拓撲圖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拓撲圖協議一致性測試拓撲圖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測試拓撲圖終端性能測試拓撲圖單點定位精度測試拓撲圖捕獲靈敏度測試拓撲圖終端

30、安全測試拓撲圖配電自動化、電能信息采集、電力負荷管理業務測試拓撲圖配網差動保護、配網區域保護業務測試拓撲圖高低溫測試拓撲圖正弦振動測試拓撲圖自由跌落測試拓撲圖功能測試專用DNN配置功能專用DNN配置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模組專用DNN配置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5G終端/模組配置運營商默認DNN;5G終端/模組接入網絡,攜帶配置的DNN信息在網絡中成功注冊;記錄5G終端獲取的IP地址;通過5G終端/模組ping 默認DNN對應的服務器;修改DNN配置為專用DNN;重復步驟24。預期結果如下:默認DNN、專用DNN配置生效;5G終端正常獲取默認DNN、專用DNN對應的I

31、P地址;5G終端分別與默認DNN、專用DNN對應的服務器通信正常。端口映射端口映射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防火墻是否可以正常操作及正常顯示。b) 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將多臺設備通過交換機接入5G 終端;分別在規則中添加對應設備的MAC地址/IP地址/通信端口。預期結果:端口轉發功能有效,不同端口的數據按端口轉發策略轉發至不同PC。DMZ功能DMZ功能測試:測試目的:5G終端具備DMZ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PC機以太網卡與5G 終端的LAN1相連,且PC機的IP地址與相連5G 終端的網口IP地址屬于同一網段;5G終端啟用DMZ功能,并設置DMZ IP地址,IP地址

32、為與5G終端相連的PC的以太網IP地址;查看5G 終端分配到空口IP地址;從上層測試PC進行Ping操作,Ping目標IP地址為5G 終端空口IP地址;在下掛PC中通過抓包軟件檢查ping request是否被正確轉發至下掛PC;從上層PC查看Ping 命令正常收到回復。預期結果:DMZ功能有效。2層隧道功能5G終端2層隧道功能測試:測試目的:5G終端具備2層隧道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5G終端啟動正常,設置本地地址;網線連接PC,PC設置地址;5G終端側添加新隧道配置,并配置隧道參數。預期結果:2層隧道功能正常;3層隧道功能5G終端3層隧道功能測試:測試目的:5G終端具備3

33、層隧道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5G終端啟動正常,設置本地地址;網線連接PC,PC設置地址;5G終端側添加新隧道配置,并配置隧道參數。預期結果: 3層隧道功能正常。SA網絡下IPv4v6 PDU會話激活并通過雙棧IP地址訪問業務IPv4v6業務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SA網絡下電力5G終端能激活IPv4v6雙棧PDU會話,并通過雙棧IP地址訪問業務。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設置被測5G終端 DNN類型為IPv4v6雙棧;設置被測5G終端為SA網絡,并發起5G終端附著過程;測試PC輸入IPv4網址訪問業務服務器(Web或FTP);測試PC輸入IPv6網址訪問業務服務器

34、(Web或FTP)。預期結果:從測試日志中檢查被測5G終端雙棧PDU會話激活過程正確;檢查被測5G終端設置,確認5G終端已獲取IPv4和IPv6地址;被測5G終端可通過IPv4和IPv6地址訪問業務服務器內容。SA網絡下IPv6 PDU會話激活并通過IPv6地址訪問業務IPv6業務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SA網絡下電力5G終端能激活IPv6單棧PDU會話,并通過IPv6地址訪問業務。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設置被測5G終端 DNN類型為IPv6單棧;設置被測5G終端為SA網絡,并發起5G終端附著過程;測試PC輸入IPv6網址訪問業務服務器(Web或FTP)。預期結果:從測試日志中檢

35、查被測5G終端雙棧PDU會話激活過程正確;檢查被測5G終端設置,確認5G終端已獲取IPv6地址;被測5G終端可通過IPv6地址訪問業務服務器內容。防火墻IP地址過濾防火墻IP地址過濾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電力5G終端防火墻支持IP地址過濾。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按網絡測試環境配置要求完成測試環境準備,完成網絡配置和用戶簽約配置;5G終端外網口和內網口分別連接多臺測試測試PC,并配置不同的IP地址。終端開機,觸發正常注冊;在終端中分別配置內網口、外網口IP地址過濾規則;使用外網口測試PC逐一PC ping內網口測試PC;使用內網口測試PC逐一PC ping內網口測試PC;測試PC

36、上使用抓包工具抓包;清除步驟4中規則,重復步驟5-7。預期結果:內網口IP地址過濾功能有效;外網口IP地址過濾功能有效。防火墻MAC地址過濾防火墻MAC地址過濾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電力5G終端防火墻支持MAC地址過濾。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按網絡測試環境配置要求完成測試環境準備,完成網絡配置和用戶簽約配置;5G終端外網口和內網口分別連接多臺測試測試PC,并配置不同的IP地址。終端開機,觸發正常注冊;在終端中分別配置內網口、外網口MAC地址過濾規則;使用外網口測試PC逐一PC ping內網口測試PC;使用內網口測試PC逐一PC ping內網口測試PC;測試PC上使用抓包工具抓包

37、;清除步驟4中規則,重復步驟5-7。預期結果:內網口MAC地址過濾功能有效;外網口MAC地址過濾功能有效。多網絡切片并發功能多網絡切片并發功能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和網絡支持5G終端同時接入多個網絡切片。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測試環境配置了URSP,且下發的URSP規則中的包括至少兩種不同的業務分別對應兩個切片;5G終端開機,觸發正常注冊;5G終端發起業務1,觸發第一個PDU會話建立流程;5G終端發起業務2,觸發第二個PDU會話建立流程;檢查5G終端日志、核心網日志,核對流程。預期結果:5G終端發起業務1,觸發PDU 會話建立流程,根據URSP匹配后,5G終端攜帶的PD

38、U激活請求中攜帶的相關參數符合預期;5G終端發起業務2,觸發PDU 會話建立流程,根據URSP匹配后,5G終端攜帶的PDU激活請求中攜帶的相關參數符合預期;檢查跟蹤工具,核對PDU激活流程中響應的信元為URSP下發的策略;第二路PDU 會話建立后不影響原有業務的使用。日志功能日志功能測試:測試目的:系統日志是否能正常顯示設備工作日志。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設備正常啟動,通過頁面進行如下操作;修改5G終端配置并生效;觸發5G終端掉線、斷網等異常狀態告警;設備斷電并重新啟動;以上操作均記錄在日志中,可通過頁面查詢日志,需要限定查詢時間和日志類型進行查詢;記錄5G終端最大日志儲存條目數

39、或保存日期。預期結果:日志能記錄設備運行信息,外部頁面能查詢日志信息;記錄5G終端最大日志儲存條目數或保存日期。遠程狀態監控遠程狀態監控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被測5G終端是否支持遠程狀態監控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正常啟動5G終端;通過遠程訪問,在設備網管查詢5G終端的性能指標,包括但不限于5G終端在線時長、在線率、WAN口接收業務數據量、WAN口發送業務數據量、RSRP、RSSI、SINR、RSRQ等性能指標。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支持遠程狀態監控功能。遠程版本升級遠程版本升級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被測5G終端是否支持遠程版本升級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

40、:正常啟動5G終端;通過遠程訪問,在設備網管發起對5G終端版本、模組版本的遠程升級操作;對5G終端設備遠程重啟;升級成功后,查詢5G終端和模組版本號為升級后版本號;5) 在升級過程中,對5G終端進行斷電操作;6) 升級失敗時,5G終端和模組自動回退至上一版本并正常工作,且重啟后恢復升級狀態。d) 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支持遠程版本升級功能。終端機卡綁定終端機卡綁定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機卡綁定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正常啟動5G終端,完成機卡綁定操作;重啟5G終端,檢查系統記錄中與SIM卡綁定IMEI是否一致且可以正常使用;進行機卡分離,檢查系統是否提示SIM卡被執行管理停

41、機或機卡分離提示并無法上網;完成機卡解綁操作后,SIM卡更換至不同5G終端,檢查系統是否顯示SIM卡正常且現場5G終端可正常上網。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支持機卡綁定功能。終端切片綁定(可選)終端切片綁定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切片綁定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正常啟動5G終端,完成切片標識綁定配置;使用不同切片的SIM卡在5G網絡中發起注冊;查看信令流程,查看5G終端注冊流程;被測5G終端可以在綁定的切片下完成注冊;被測5G終端無法在未綁定的切片下完成注冊。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切片綁定功能有效。終端網絡模式鎖定功能終端網絡模式鎖定功能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網絡模式鎖定功

42、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正常啟動5G終端,通過命令或網頁配置將5G終端鎖定在“5G SA only”模式下;SA斷網后,檢查5G終端是否斷網且沒有回落4G、3G、2G。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支持網絡模式鎖定功能。終端地理位置綁定(可選)終端地理位置綁定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地理位置綁定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正常啟動5G終端,完成5G終端地理位置綁定;改變5G終端所處地理位置,檢查系統是否產生告警且無法上網。預期結果:被測5G終端支持5G終端地理位置綁定功能。嵌入式SIM測試Profile下載Profile下載測試方法: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模組 嵌入式SIM

43、 Profile下載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并完成IMEI和EID綁定;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完成測試嵌入式SIM芯片的EID套餐訂購;嵌入式SIM終端上電,測試信號良好;通過終端或管控平臺觸發碼號下載。預期結果:步驟2之后,終端可以自動進行碼號下載;下載成功后,通過查詢終端Profile信息,新增ICCID為新下載碼號。Profile查詢Profile查詢測試方法: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模組 嵌入式SIM Profile查詢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已完成Profile下

44、載;嵌入式SIM終端上電,測試信號良好;通過軟件對下載的profile進行查詢。預期結果:能夠查詢到嵌入式SIM芯片中所有的 profile包括ICCID、IMSI、卡類型,以及是否被激活等信息。Profile激活Profile激活測試方法: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模組 嵌入式SIM Profile激活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已完成Profile下載;嵌入式SIM終端上電,測試信號良好;通過軟件對指定的ICCID進行激活。預期結果:能夠查詢到嵌入式SIM芯片中指定的ICCID被激活。Profile去激活Profile去激活測試方法:測試目的

45、:驗證5G終端/模組 嵌入式SIM Profile去激活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已完成Profile下載,指定ICCID已被激活;嵌入式SIM終端上電,測試信號良好;通過軟件對指定的ICCID進行去激活。預期結果:能夠查詢到嵌入式SIM芯片中指定的ICCID被去激活。Profile刪除 Profile刪除測試方法:測試目的:驗證5G終端/模組 嵌入式SIM Profile去激活功能。測試拓撲: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如下:電力5G終端/模組管控平臺工作正常,已完成Profile下載,準備刪除的ICCID已被去激活;嵌入式SIM終端上電,測試信號

46、良好;通過軟件對指定的ICCID進行刪除。預期結果:能夠查詢到嵌入式SIM芯片中所有的 profile信息,指定ICCID已經被刪除。性能測試射頻一致性測試5G終端射頻一致性測試拓撲見圖2,測試項目及要求見附錄A。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5G終端無線資源管理一致性測試拓撲見圖3,測試項目及要求見附錄B。協議一致性測試5G終端協議一致性測試拓撲見圖4,測試項目及要求見附錄C。空間射頻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總全向輻射功率總全向輻射功率測試:測試目的:測試5G終端及天線的總全向輻射功率。測試拓撲:如圖5所示。測試步驟:OTA測試系統按自由空間場景配置;基站模擬器參見3GPP TS 38.521-1,6.

47、2.1章節中配置;基站模擬器參見3GPP TS 38.521-1,6.2.1章節定義向5G終端發送功控指令;電波暗室或混響室內轉臺、攪拌器、測量天線進行旋轉;使用頻譜儀或綜測儀記錄采集不少于100個(混響室)或264個(電波暗室)功率測量結果;參見YD/T 1484.1附錄H中規定,計算所有測試點的功率測量結果獲得總全向輻射功率。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及天線的總全向輻射功率。總全向輻射靈敏度總全向輻射靈敏度測試:測試目的:測試5G終端及天線的總全向輻射靈敏度。測試拓撲:如圖5所示。測試步驟:OTA測試系統按自由空間場景配置;基站模擬器參見3GPP TS 38.521-1,7.3章節中配置;上行

48、功控采用閉環模式,使5G終端以最大功率發射;若5G終端支持多根天線的接收分集,5G終端多根接收天線保持同時開啟;基站模擬器啟動BLER測量,單次測量不少于20000個傳輸塊;逐步降低基站輸出功率,當輸出功率接近3GPP TS 38.521-1 7.3章節中規定的參考靈敏度電平時,以不大于0.5dB步長降低基站輸出功率;直到吞吐量下降至最大吞吐量的95%;記錄此時5G終端的接收靈敏度;參見YD/T 1484.1附錄H中規定,計算所有測試點的靈敏度測量值獲得總全向輻射靈敏度。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及天線的總全向輻射靈敏度。終端網絡性能測試速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

49、端下行速率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下行飽和UDP數據流保持5min,并記錄下行速率;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下行飽和UDP數據流保持5min;并記錄下

50、行速率。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下行速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上行速率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上行飽和UDP數據

51、流保持5min,并記錄上行速率;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上行飽和UDP數據流保持5min;并記錄上行速率。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上行速率。上、下行并發速率上、下行并發速率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上、下行并發速率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

52、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上、下行飽和UDP數據流保持5min,并記錄上、下行并發速率;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上、下行飽和UDP數據流保持5min;并記錄上、下行并發速率。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上、下行并發速率。時延低速率業務下行單向時延低速率業務下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下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

53、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500kbps,保持5min,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500kbps,保持5min;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中速率

54、業務下行單向時延中速率業務下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下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4Mbps,保持5min,

55、并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4Mbps,保持5min;并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高速率業務下行單向時延高速率業務下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下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

56、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20Mbps,保持5min,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下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20Mbps,保持5min;記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下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低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低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上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

57、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500kbps,保持5min,記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500kbps,保持5min;記

58、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中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中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上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

59、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4Mbps,保持5min,記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4Mbps,保持5min;記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差點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高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高速率業務上行單向時延測試:測試目的:測試不同信道條件下5G終端上行單向時延是否滿足電力業務需求。測試拓撲:如圖6所示。測試步驟:按照拓撲所示,使用射頻線纜連接網絡模擬器或真實5G網絡設備、信道模擬器,5G終端;配置信道模擬器加載信道模型,模擬信道衰落、干擾

60、以及典型電力應用場景;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核心網設置單切片,無帶寬限速等QoS策略限制;配置網絡模擬器或真實基站的頻點、時隙配比、發射功率等參數見附錄D;通過設置信道模擬器衰減值和AWGN值,選擇極好、好、中、差點進行測試;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1400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20Mbps,保持5min,記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使用儀表或測試軟件發送包大小為64Byte的上行UDP數據流,發包速率為20Mbps,保持5min;記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預期結果:記錄5G終端在極好、好、中點的上行單向時延及時延抖動。控制面時延測試控制面時延測試測試:測試目的:驗證5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