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_第1頁
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_第2頁
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_第3頁
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_第4頁
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線路勘測和設計講解一、 線路勘察1、線路勘察的原則:必須根據上級意圖、技術要求及節約進行。2、線路勘察的任務:主要是確定線路等級,初步選定路由,約估全線 里程,了解沿途情況;對加掛、改移線路則是調查原有桿線狀況, 初步選定改移路線,登記有關資料,以便測量和編制設計。(在任 務緊迫、時間倉促時,也可邊勘察 、邊測量、邊施工)3、對線路路由的要求: (1)選擇的路由必須符合穩固和近、直、平的要求,要便于架設也要便 于維護 (2)線路應避開城鎮、車站、機場、橋梁、重要倉庫、射擊場、高大建 筑、果樹林等地方,盡量避免往返跨越河流、鐵(公)路、輸電線 及其它通信線路。

2、 (3)山地、丘陵地帶,線路應過鞍部,走山腰,避開風口和洪水道,遇 有懸崖、深溝及坡度過大地段盡量繞過。森林地區,線路應在稀疏 林區或沿林間道路通過。 (4)森林地區,線路應在稀疏林區或林間道路通過。2021/4/132(5)跨越河流,線路應避開渡口,選在河道穩定,河面窄,兩岸地勢高、 土質硬的地點。(6)線路沿鐵路、公路平行架設時,應保持500米以上隔距。及輸電線、與 其它通信線路平行架設時要符合隔距。4、勘察時應該收集下列資料: (1)沿線氣象地理情況:最高、最低溫度,風速、風向,雨季及結冰月份; 吊線結冰情況及地面積雪厚度,最高水位,沿線地形,村鎮大小等。 劃分負荷區標準:輕、 中、重、

3、超重四種。 (2)沿線交通情況:運輸站的位置,主要的運輸工具,運輸單價,道路情 況及預計屯料地點。 (3)沿線居民情況、風俗習慣,有無流行病,生活物質供應,預計住宿地 點等 (4)勘察路由時,遇有涉及其它單位的問題,要注意與其協商,重大問題 應簽訂協議。 (5)新建線路應繪制線路示意圖,標明沿線兩側200米左右的地形、地物 和規劃中的建筑及通信線路的位置。 (6)勘察舊線路時,應根據資料和維護單位提供的資料,沿線核對,如有 與現實不符,應以實地調查為準 (7)勘察完畢后,應將沿線所收集的資料反復比較,綜合分析,研究整理, 選定最佳路由,寫出勘察報告,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2021/4/133負

4、荷 區 (線路類型)冰凌厚度 b(毫米)霜凌厚度(毫米)風速(米/秒)溫度()導線無 導線復冰霜時 冰時最高 導線復最低 冰時輕型中型重型超重型 B5B10B15b20202025 1515151540 -5負荷區的氣象條件注:劃分負荷荀 ,一、二級線路根據線路通過地區十年重復一次的對線路最不利的氣象條件來確定;三級的則以五年來確定。2021/4/134二、 線路設計1、設計目的:是提出整個架空線路所需要的經費數字、器材數量、規 格程式和技術 要求,為施工提供依據。2、設計原則: 光纜通信線路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方法,并符合相關標準。根據用戶對傳輸距離和傳輸容量及其分布的要求,按照國家相關技術標

5、準和當前設備技術水平,經過考慮選擇最佳路由和局站設置、傳輸體制和傳輸速率以及光纖、光纜和光端機的基本參數和性能指標,以使系統的實施達到最佳性能價格比。具體設計原則如下:1) 工程設計必須貫徹執行國家基本建設方針和通信技術經濟政策,合理利用資源,重視環境保護。2) 工程設計必須保證通信質量,做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能夠滿足施工、生產和使用的要求。3) 設計中所采用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4) 遵從投資少見效快,避免重復投資的原則。5) 及國家傳輸線路的長遠規劃以及中、遠期通信容量的發展要求一致。6) 應貫徹通信建設的有關規范,并考慮各種通信之間的關系。2021/4/1353、設計內容;

6、 1 )設計說明:概括地介紹線路設計規格、內容及相關施工的各項要求, 以說明線路的特點和全貌,并以此進行 施工準備。其內容 包括 A、線路工程的地位、作用及發展;B、設計 依據;C、沿線交通及 地形概況;D、工程技術規格要求;E、路由的特點及選 定路由的依 據;F、及施工規范不同的設計規格的說明 ;G、施工程序與方法以 及其它 有關問題。 2 )設計圖表:A、工程概要;B、線路示意圖;C、特殊裝置圖;D、新 器材設計圖、E、器材分屯表;F、測量登記表。 3 )器材預算: 4 )經費預算:A、器材費;B、運輸費;C、施工費;D、民工費; E、賠償費; 5 )各種附件:包括同有關單位簽訂的合同、協

7、議書等。 6 )器材分屯:有大分屯和小分屯; (線路設計與工程預算,應上報三份,一份作為上級備案,一份上送 器材部門配料,一份審批后退回施工單位,作為組織計劃、施工和 工程決算的依據)。2021/4/136三、 線路測量1、線路測量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勘察結果,結合現場具體情況,進行定線、定位,確定桿高、桿上設備和穩固裝置。它是線路設計及施 工的依據。2、測量方法: 1 )直線測量:(實際中還有平行測量,如遇障礙用輔助 標桿法) 2 )直角測量;(運用勾股定理) 3 )角深測量:(轉角桿內角深度稱為角深。測量胸深的 目的是:為了確立角桿的加強裝置)A、內角測量法; B、對頂角測量法;C、補角測量

8、法;D雙轉角測量。2021/4/137 直角的作法(9)5m(4)4m(12)(0) 標準角深50mA (鄰桿)B (鄰桿)MP50m2021/4/138 內角法測角深5mABMP5mA BM1m 內角法測角深5mABF5mEP2021/4/139 轉角角度的測量1.15mABF1.15mEP(只適應 30的情形) 雙轉角桿的測量方法半標準檔ADGCPEHF一標準檔2021/4/1310 4 )拉線及撐桿測量:(拉線和撐桿是線路的穩固裝置) 拉線的分類:有角桿、頂頭(終端)、雙方、三方、四方、 高樁、V字和多層拉線等多種。(撐桿是拉線的補充) A、拉距:拉線地錨出土處至電桿根部的距離。 B、拉

9、高:桿上拉線的固定處與地面垂直距離。 C、距高比的要求:拉距和拉高一般應該相等;在受地形限制時 ,角桿、雙方、三方、四方的拉距不得大于拉高的四分之一 ;最小不得小于四分之三;終端桿和飛線桿的頂頭、順方拉 線的距高比不得小于一;高樁拉線的距高比,應根據道路 的 寬窄及隔距確定,副拉線的距高比徉不小于二分之一;撐桿 的距高比通常為0.6。 D、角桿拉線測量法:角桿拉線位于線條張力的反側的角平分線 上。 頂頭(終端)拉線測量法:根據拉高規定,在線路張力的反側,沿線路直線量出拉距就是拉線的位置。2021/4/1311 拉線方向測定CBEP6mA(0)(12)6m3m3mFD 雙方拉線方向測定B3m(0

10、)(10)3mD5m5m5m5mEAFCG2021/4/1312 雙方拉線方向測定D(0)(3)3mE3m3mAGCF(3)(6) 拉線拉高的計量示意圖拉高拉高拉高拉高拉高2021/4/1313 起伏不平地區拉線出土點示意圖ABCEF拉高拉距pD 上坡地段拉線出土點的確定AE拉高pD原拉高(7)(0)2021/4/1314 拉線洞位置的確定AE拉距pD拉高S45拉線出土點拉線洞位置拉線洞深 河寬測量法之一ABC=CDCDFEB2021/4/1315 河寬測量法之二ACDFEB 河寬測量法之三ACDEBD 2021/4/1316 高度測量法之一ADBCEhAA Lc 長桿檔架空光纜敷設簡圖主吊線

11、副吊線跨越桿拉線拉線2021/4/1317 E、雙方(抗風)、四方(防凌)拉線測量法:按直線測量法。 F、三方拉測量法:有一條拉線必須在張力的反側。 G、H桿拉線的測量 :(略) H、坡度及坡度變更值的測量:(略) I、拉線地錨洞的位置測量:將拉線標樁位置自拉線出土處向外 移,外移長度等于地錨的埋深。 5 )高度的測量: 6 )日光影射法(標桿長度長內乘以移動的次數加余數); 7 )標桿目測法:* 8 )河寬測量:*;*3、下列電桿應裝設固根橫木:角桿、終端、長桿檔、雙方拉、頂 檔桿、吊檔桿(應裝設單橫木); 三方、四方拉線桿和土質松軟或經常積有泥水及沼澤淤泥地區 的電桿應設十字橫木。4、避雷

12、線的裝設:是一種保安裝置 1 )下列電桿應裝設避雷設備:終端桿、跨越桿、與千伏以上電 力線路交越的電桿、裝有特殊設備或拉線的電桿,均應裝設 避雷線。 2021/4/13183米3米角桿ABEFCD6米6米角桿拉線測量法1米1米1米1米ABDFC線路方向三方拉線測量法長桿檔2021/4/1319B余數DECAH2米日光射影法標桿目測法ABCBCEDBALLAFEFLA=BA/BC*EF2021/4/1320避雷線延伸長度表251595432和高壓線(1 千伏以上)交越的電桿876521.511終端桿、跨越、12M以上的高桿、含石質土濕度沙土濕沙砂土砂質粘土粘土黑土沼澤地延伸 電桿種類長度米土質*

13、在及高壓電力線交叉或平行的電桿上,避雷線距地面2M處,應留5空隙 即開口避 雷線*與電力線交越,電力線在上時,交越部分鋼絞線上應用塑管包封保護2021/4/1321 2 )避雷線的隔裝數:一般應按地區的氣候來決定。雷雨多的地區每隔 五根電桿裝設一條直通避雷線;雷雨少的地區每隔十根電桿裝設一 條。 3 )避雷線裝設的方法:用4.0mm鐵線沿電桿拉直,在距桿梢的10cm 處用扎線捆第一道(每道 三圈),然后每隔30cm用扎線捆一道, 直到桿根。(在裝有拉線的電桿上,避雷線可接通拉線入地) 4 )避雷線埋深:及終端、跨越及12M以上的高桿,入地不得小于1M , 并向側方延伸(見避雷線延伸長度表),如延伸有困難,可將避 雷線下端編成網形,埋深1M以上。 5、測量的要求: 1 )測量時,應按勘察資料,安全、穩固、節約的原則進行。定線、 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