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_第1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_第2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_第3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_第4頁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進展第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概念】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破壞后,由于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胃黏膜亦有不同程度的變薄。本病十分常見,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第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物理、化學、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長期反復作用于易感人體即可引起本病。一般認為

2、,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變,根據萎縮程度分為輕、中、重度。第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中醫范疇】 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為中醫的“胃痛”、“痞滿”、“胃痞”等范疇。第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1、從瘀論治2、從濕論治3、從陰虛論治4、從“濁”、“毒”論治5、從腎論治6、從肝論治7、從脾論治(“治痿獨取陽明”)8、從肺論治9、從心論治10、以癰論治 11、運用對藥治療萎縮性胃炎12、傳統方治療萎縮性胃炎13、我院治療萎縮性胃炎 第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一、從瘀論治

3、(一)在辨證基礎上加入化瘀之品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能提高療效。1、 氣滯血瘀宜理氣化瘀 本病初起多無明顯疼痛,或偶發刺痛,上腹痞滿,脘脹噯氣,食欲減退,大便不爽,每因情志因素加重或復發,舌質暗淡,脈弦細, 第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用疏肝解郁、理氣活血之法, 常選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加減: 柴胡、枳殼、赤芍、川芎、川樸、元胡、川楝子、三七等。第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氣虛血瘀宜益氣活血 本病呈慢性過程。表現為胃脘隱痛或刺痛,消瘦乏力,納呆便溏,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澀。 健脾益氣,活血化瘀。 常選用四君子湯合失笑散

4、加減: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制半夏、白扁豆、丹參、黃芪、干姜、厚樸、蒲黃、五靈脂等。第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3、陽虛血瘀宜溫中活血 病人表現為胃脘隱痛,時作時止,喜溫喜按,神疲乏力,甚則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澀。 溫中健脾,活血止痛。 方選黃芪建中湯或理中丸加減: 黃芪、赤芍、甘草、桂枝、干姜、乳香、沒藥、丹參、川芎、白術、砂仁等。 第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4、陰虛血瘀宜滋陰活血 表現為胃脘隱痛或灼痛或刺痛,嘈雜不適,口干咽燥,舌紅少苔或光剝,脈細澀。 養陰益胃,化瘀止痛, 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

5、減: 沙參、麥冬、生地、當歸、石斛、川楝、赤芍、甘草、丹參、紅花、香櫞、佛手等。 但應指出,滋陰藥用之不當,宜呆脾胃,故加入健脾理氣之品,使之滋而不膩,補而不滯。第1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5、濕熱血瘀宜化濕活血 主癥:胸脘堵悶,灼熱疼痛,痛勢較甚,口苦口粘,身重乏力,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黃赤,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細數或滑數。 清熱化濕,益氣活血。 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味, 藥用黃連、半夏、陳皮、茯苓、茵陳、竹茹、白術、枳殼、藿梗、丹參、赤芍、蒲公英等。第1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二)活血化瘀法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依據: 1

6、引用古人的論述: 第1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1)清代葉天士說:“初病在經,久病入絡, 以經主氣,絡主血;凡氣之阻,血亦應病。” “初病濕熱在經,久則瘀血入絡”,“其初在經在氣,其久入絡入血”,“久有胃痛,更加勞力,致絡中血瘀,經氣逆,其患總在絡脈中痹窒耳?!?(2)金匱要略載有“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3)金元時代李杲謂“脾無積血不痞”。鑒此古代醫家對瘀血致痞早有認識 。第1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病機分析: (1)病理可歸納為三個字,滯、虛、瘀。 (2)在臨床上非三者單獨存在,而常相互參雜出現。 但不論

7、肝郁、濕熱或脾胃虛弱證都夾有血瘀證,在臨床治療時不可忽略活血化瘀藥的使用。第1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在臨床上非三者單獨存在,而常相互參雜出現。但不論肝郁、濕熱或脾胃虛弱證都夾有血瘀證,在臨床治療時不可忽略活血化瘀藥的使用。第1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3、現代醫學: (1)對的研究逐漸深入,許多檢查為中醫診斷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胃鏡檢查:患者的胃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紅色,初期以紅白相間為主,逐漸變為灰白色或灰黃色,胃粘膜變薄,血管顯露,細靜脈曲張并有出血點,局部供血較差。若伴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時,常見粘膜粗糙或呈顆

8、粒狀。第1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病理檢查:胃粘膜腺體減少,腺體排列紊亂,固有膜結締組織增多,粘膜肌層增厚,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與腸上皮化生。 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粘稠度提示高粘血癥。第1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現代藥理研究:活血祛瘀藥物具有行血、散瘀、通絡、消腫、定痛等功效,能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F代藥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血流變狀態,改善循環,使擴張的細靜脈恢復,細胞凝集現象減輕,促進血液流速,改善組織營養。第1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具有抗感染,抑制幽門螺桿

9、菌產生、繁殖及炎癥反應等作用。從而促進創傷愈合, 促進增生病變的轉化與吸收,改善機體的免疫反應,使萎縮、增生等病理改變得以修復。第1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從濕論治:(一)分證治療1、祛濕理氣,健脾和胃法 脘痞腹脹,食后加重,呃逆不暢,口黏不爽,食欲不振,不思飲水,大便溏薄,舌質胖大,苔白根厚,脈象沉細緩。 方以二陳湯、平胃散加減:茯苓、半夏、陳皮、蒼術或白術、厚樸、枳殼、木香、白豆蔻、生姜、大棗、甘草等。 第2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溫中和胃,健脾化濕法 胃脘冷痛,喜暖喜按,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口淡乏味,納呆不饑

10、,腸鳴泄瀉,舌胖淡有齒痕,舌苔白厚膩,脈象沉細弦。 方以二陳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茯苓、蒼術、半夏、陳皮、桂枝、高良姜、香附、厚樸、蘇梗、砂仁、白豆蔻、谷芽、麥芽、生姜、大棗、甘草。 第2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3、疏肝和胃,理脾化濕法 脘腹、胸脅脹痛痞悶,口苦呃逆,燒心反酸,食欲不振,口干不思飲水,腹痛腸鳴,大便稀溏,脈象沉弦滑者。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二陳湯加減: 茯苓、柴胡、枳殼、厚樸、香附、白術、延胡索、川楝子、黃連、半夏、陳皮、甘草等。.第2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4、滋陰養胃,健脾滲濕法 胃脘痞滿,食后加重,腹脹腸鳴

11、,不敢多食,口干思飲,泄瀉頻作,疲乏無力,面黃消瘦,舌質嫩紅,舌苔少,脈象沉細。 方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砂仁、香附、茯苓、白術、太子參、陳皮、半夏、阿膠、石斛、枳殼、甘草等。.第2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5、清熱化濕,健脾和胃法 脘腹痞悶,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飲,嘔惡厭食,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方以連樸飲加減:黃連、厚樸、茵陳、石菖蒲、木通、藿香、連翹、白豆蔻、黃芩、滑石、甘草等。第2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從濕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依據: 1、引用古人的論述: 溫病條辨濕謂:“脾主濕土之質,為受濕之區,故中焦濕癥最多

12、?!?第2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病機、證候、治療分析:(1)病機:脾胃在生理病理上與水濕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故水濕內停最易侵犯脾胃。 無論濕邪困阻脾胃,或脾胃功能失調濕邪內生,作為病理產物的濕邪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的重要因素。第2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證候:脾胃與濕的關系非常密切,脾胃病則生濕,無論虛實寒熱諸證,均可出現濕的見證。 如寒證的寒濕困阻脾胃,熱證的脾胃濕熱,實證的濕邪困阻脾胃,虛證的脾胃虛弱生濕等,故治脾胃病,以祛濕立論。 第2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3)

13、治療:祛濕健脾和胃,調暢氣機。濕邪作為脾胃病的重要病因,治療當以祛濕為中心。 第2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三、從陰虛論治:(一)臨床表現: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胃部飽悶、消瘦,舌干苔少無津,脈細或弦,無力。 治法:酸甘涼潤、和胃調氣。 藥物:養陰益胃湯(基本方) 方藥組成:石斛、丹參、太子參、麥門冬、生地黃、胡黃連、金銀花、山藥、半夏、白芍、梔子、陳皮、枳殼、甘草、烏梅。第2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辨證用藥時,可隨證參入理氣而不辛燥的玫瑰花、佛手、川楝子、橘皮、竹茹、谷芽、麥芽等和胃調肝之品,以防單純陰柔之品導致的呆滯之弊

14、。第3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從陰虛論治的依據: 1、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多與肝有關。如肝經氣火久郁,橫逆犯胃,灼傷胃陰;或因肝旺肝氣乘客于胃而致胃弱,使胃虛津傷,甚則肝陰胃液俱傷。 2、由于胃之腺體萎縮,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 這與中醫胃 陰不足,津液缺乏類似。 第3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四、從“濁”“毒”論治: 1、從臨床表現看,CAG患者舌質多紅或紫暗,舌苔黃燥或黃膩,脈多弦滑或滑數,均為濁毒中阻之明征。 2、從胃鏡表現看,CAG患者胃粘膜水腫,呈乳白色或蒼灰色,伴有點片狀粘附性滲出物,與“濁”性質相似,而粘膜

15、充血,糜爛,變薄,干燥,透見紅色血管紋,與熱“毒”傷陰性質相似。第3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3、從治療看:臨床上常以半枝蓮、苡仁、紫蔻解熱毒,化濕濁為主,加入百合、當歸、白芍、青皮、川樸、姜黃滋陰養血、理氣和絡、降通和胃,標本兼治。從而濕濁化,熱毒清,陰血充,肝疏如常,脾運復健,胃復和降。 第3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五、從腎論治:(一)證候: 1、腎氣(陽)虛:胃脘脹滿疼痛,飲食減少,困倦,少氣懶言,腰腿酸軟,畏寒肢冷,面色白,大便溏或晨起泄瀉,舌質淡或胖,苔白或膩,脈沉細。 2、腎陰虛:胃脘脹滿,飲食減退,體質消瘦,

16、口干、口苦,或大便秘結,伴煩躁易怒,潮熱失眠,耳鳴,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3、氣陰雙虧:胃痞滿隱痛,飲食減退,困倦,少氣懶氣,畏寒肢冷,失眠耳鳴,腰腿酸軟,舌質淡,苔薄或無苔,脈沉細數。第3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治療方法:益腎養陰、健脾和胃1、基本方:菟絲子15g、黃精10g、吳茱萸10g、云苓15g、杜仲10g、丁香6g、石斛15g、白芍15g、黨參15g、2、基本方加減: 偏腎氣(陽)虛者加附子、肉桂、干姜。 偏腎陰虛者加沙參、麥冬、枸杞、生地、山藥。 第3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三)從腎論治的依據: 1

17、、萎縮性胃炎因粘膜與腺體萎縮,胃液分泌減少,從而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病變的慢性過程,易導致全身虛弱現象。第3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本病屬于中醫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疇,病變在脾胃,但與腎關系極為密切,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的運化納谷須腎陽的溫煦,故有“脾陽根于腎陽”之說。清代張志聰對腎與胃的生理病理關系明確指出“腎為胃關?!眱冉浺嘀赋觥皣傊畼嗽谖?噦之本在腎”也就是說:脾陽有賴于腎陽的溫煦與激化,腎陰又有濡潤脾胃陰液的功能。 3、臨床中觀察,患病日久,多數患者有腎虛見癥。第3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

18、星期三六、從肝論治: (一)疏肝和胃法:多用于本癥初起,肝胃不和者。 1、主要癥狀:胃脘脹痛,噯氣,嘈雜,口苦,泛酸,心煩易怒,夜寐不安,大便不暢,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緩。 2、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金鈴子散加減: 柴胡、香附、枳殼、白芍、川芎、青陳皮、黃連、吳萸、元胡、川楝子、甘草。第3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二)疏肝健脾法:多用于病程較短,脾虛氣滯者。 1、主要癥見:胃脘隱痛,痞悶或脹痛,食后痛重,納呆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或不暢,伴噯氣胸悶,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2、方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柴胡、枳殼、白芍、黨參、白術、茯

19、苓、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甘草。第3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三)補益肝脾法:多用于病程較長,肝血不足,心脾兩虛者。 1、主要癥見:胃脘隱痛,納呆食少,神疲懶言,心悸易驚,夜寐多夢,大便稀軟,舌淡,苔薄白,脈細緩。 2、方用四物湯合歸脾湯加減: 當歸、白芍、川芎、黨參、黃芪、白術、茯苓、遠志、炒棗仁、木香、元肉、枳殼、生姜、大棗、炙草。第4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四)清肝養陰法:多用于久病不愈,肝郁化熱傷陰者。 1、主要癥見:胃脘脹痛,心中煩熱,口干口苦,頭痛,頭暈,失眠多夢,消瘦,大便干燥,舌邊尖紅,少津,苔薄黃

20、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2、方用丹梔逍遙散合沙參麥冬湯: 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云苓、白術、薄荷、公英、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甘草。第4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五)理氣化瘀法:多用于久病,氣滯血瘀者。 1、主要癥見:胃脘刺痛,或脹痛拒按,納差,失眠多夢,時有黑便,舌質紫暗,邊有瘀點或瘀斑,苔薄白,脈弦澀。 2、方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炒靈脂、炒蒲黃、丹參、檀香、砂仁、元胡、大黃炭、煅瓦楞子、甘草。 第4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六)從肝論治的依據: 1、病因病機分析:致病因素很多,一般認為主要是憂思

21、惱怒,肝氣郁結,肝郁犯脾或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脾胃受損而發病。三者之中尤以情志不暢致病較為多見而復雜。第4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臨證體會,脾胃功能對七情變化的反應頗敏感。 第4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七)本病發病初期,常見肝郁氣滯,肝郁脾虛之證,中期則以脾胃虛弱為主要表現,而久病之人則有氣滯血瘀,郁久化熱傷陰之變,從而形成不同發病時期的各種病理改變。第4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七、從脾論治(“治痿獨取陽明” 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治痿獨取陽明”今釋: 素問痿論有“治

22、痿者獨取陽明”之論,一直被歷代醫家奉為治療痿證的至圣真言。所謂獨取陽明,系指一般采用補益后天為治療原則。第4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CAG與健脾:1CAG與脾虛 (1)脾胃虛弱是其病理演變的關鍵,是CAG的重要病機。 CAG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慢性病變過程,“久病多虛”,“久病多瘀”,在其漫長的病變過程中,始終呈現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病理狀態,脾胃氣虛是其基本病理改變。 第4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宏觀的外在表現:本病多見胃脘痞悶,作脹,納呆食少,面色無華,形瘦神疲,倦怠乏力,舌淡胖,脈沉弱等脾胃氣虛之證。 (3

23、)胃黏膜的微觀表現:胃鏡下可見胃黏膜色淡,且色調不均,大片蒼白區,組織缺血缺氧,進而胃黏膜萎縮變薄等一派脾胃氣虛之象?!梆粽呶病?痿即枯萎不榮。氣血不足,胃絡失養,萎弱不榮使然。 (4)長期的臨床觀察:脾虛與CAG關系密切,是造成CAG的病理基礎。有人對96篇有關CAG的論文中報道的7496例CAG辨證的證型進行了分析統計,發現脾胃虛弱證占所有23個證型之首。第4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胃之黏膜,附于胃體,應歸屬“肌肉”。 胃黏膜萎縮變薄,固有腺體減少甚或消失,胃的容納、消磨等功能減弱,與痿證的肌肉萎縮、痿軟不用相仿,二者皆表現為組織結構萎縮,相應功能痿

24、廢。 因此,綜合微觀與宏觀表現,CAG同素問中所述的“肉痿”頗似,從而提出CAG“以痿論治”的學術主張。第4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治“萎”獨取陽明 (1)臨證時,脾虛者理應健脾;脾虛表現不顯者亦應健脾,以助CAG恢復。因此,“以痿論治”CAG,亦應治“萎”獨取陽明,一貫遵循補脾這一治則,重視調理脾胃,補益后天。第5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但并非采用補脾之法統治CAG,亦應辨證施治?;蜃甜B胃陰,或溫運中陽,或理氣,或化濕,或清熱,或活血,同時配合健運脾胃之法。第5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

25、9分,星期三八、從肺論治 1、理論依據 素問經脈別淪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景岳全書心腹痛:“胃脘痛證,多有因食、因寒、因氣不順者,然因食因寒,亦無不皆關于氣。” 故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必賴肺氣之宣肅暢達,若肺失宣肅之職,必見脾與胃氣機升降乖違,樞機失和,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郁滯,健運傳化失宜而生胃病。第5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分型論治 根據上述理論,在明確病因、病機的同時,要結合臟腑辨證論治,而臟腑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相互累及,故臨證時應分清主次矛盾,通常

26、達變,靈活組合辨證論治,方能提高 療效。 (1)寒邪客胃,從脾胃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脘暴痛,痛勢較劇,得溫則舒,泛吐清水,綿綿不已,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中止痛、宣肺散寒。 方藥:良附丸加蘇葉、生姜、桂枝、細辛、防風、羌活等,以宣肺散寒祛邪外出。第5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2)水濕為患,從脾胃兼顧肺論治 癥狀:脘腹脹滿,口膩納呆,身重體倦,便溏不爽,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行氣健脾、宣肺化濕。 方藥:三香湯加減。 (3)飲食積滯,從脾胃兼顧肺肝膽論治 癥狀:胃脘脹悶,疼痛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較舒,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膩,

27、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行氣止痛。 方藥:保和丸,可加桔梗、紫菀、瓜蔞仁、枳實等。第5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4)氣機郁滯,從肝膽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脘痞滿脹痛,常欲呼氣為快;或見呃逆頻繁,舌苔薄白,脈沉澀。 治法:疏肝肅肺、疏調氣機。 方藥:柴胡疏肝散。在常規疏肝理氣和胃的同時,酌情加用宣肺利膈之品,以改善肺氣宣肅功能,常加用蘇梗、青皮、陳皮、紫菀等以提高療效。 (5)瘀血阻滯,從心肝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拒按,食后較甚,或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疏肝理肺、活血通絡。 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并酌情加入疏通肺絡之蘇梗、枳殼、

28、郁金、佛手、玫瑰花之類;若因肺氣虛弱,宗氣不足所致者,可加人參、北黃芪補益肺氣。 第5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6) 胃陰不足,從肝腎兼顧肺論治 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口干咽燥,心煩低熱,大便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益胃、佐金平木。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入鳳凰衣、玉蝴蝶效更佳。第5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九、從心論治1、癥狀特點:CAG的病程較長,病人又往往對于疾病的發展趨向深為擔憂,有“恐癌”心理,長期的緊張、焦慮、抑郁、惱怒等情緒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精神壓抑、憂心忡忡。2、治療原則:調心

29、(神)以治胃,佐以疏肝健脾并配合暢情、釋疑等方法綜合運用 第5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方藥:可選用百合地黃湯、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等養心神,配以山楂、麥芽、神曲、雞內金,白術等健脾之藥,臨床效果較佳。 第5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安神和胃湯(炙甘草、浮小麥、大棗、生龍骨、生牡蠣、合歡皮、蘇梗、枳殼、蒲公英、黃連、石菖蒲、薏苡仁) 抗焦慮藥多慮平結合中藥胃脘舒沖劑(黨參、甘草,白芍、延胡索等) 第5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中醫學認為脾胃與神有著密切的關系。心健則脾胃乃榮脾胃與心系在生

30、理上相輔相成,病理上又互為牽累。“胃不和則臥不安”(素問逆調論)。反過來心體失養,心神不寧,導致血脈不和,脾胃失濡。在臨床上治療胃脘病時如果能夠以調心(神)以治胃,佐以疏肝健脾并配合暢情、釋疑等方法綜合運用,即主要通過調整人體的心神進而發揮其治療作用,其效果往往優于單純運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第6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十、以癰論治 1、古代論述: 素問病能論: “熱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第6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胃脘癰的本質 胃癰之為病,乃胃陽之氣不得宣發而受遏抑,所謂胃陽遏抑亦可視為胃之表證,即寒氣隔

31、陽;胃的里證乃熱聚于胃口,故萎縮性胃炎是因脾胃俱病而出現的寒熱交錯誘發的瘤癰。 第6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3、胃脘癰的治療 “以癰論治”中醫理論的核心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胃炎,常用大量的苦參、黃連、黃芩、蒲公英等。第6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十一、運用對藥治療萎縮性胃炎: 在臨床實踐中,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方法,根據病人癥狀、發病原因、病機變化以及胃鏡、病理等,應用對藥配伍,靈活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有一定作用。第6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1、郁金配菖蒲:對于氣滯濕阻、胃

32、氣上逆而且陰血不足者,用之最宜。2、黃連配蘇葉:適于治療胃熱嘔吐或因外感風寒而致的惡心嘔吐(即寒包火)者。第65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3、蒲公英配木香:常用于治療胃脘滿悶疼痛且苔黃便干。治療病理活檢伴有腸上皮化生者。 4黃連配瓜蔞:用于治療以胃脘滿悶且便秘為主癥的患者。 第6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5熟地配威靈仙對于伴有胃痛饑餓時加重者,常以二者相伍治療。6沙參配麥冬:肺胃氣陰兩虛所致后背沉重、疼痛。用于胃鏡下胃黏膜變薄,干燥、黏液少,胃酸低者。 第6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7青皮配香

33、附:可去肝胃氣滯,除脘腹脹滿。對伴有膽汁反流者用之更佳。8女貞子配旱蓮草:適用于表現以陰虛為主,每見胃脘灼痛,以夜間為甚,燒心、咽干、口燥、心煩少寐,大便干者。對伴胃酸缺乏者亦有一定療效。第6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9 蒲黃配五靈脂:可療胃脘隱痛、痛有定處、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的患者。對于胃鏡下胃黏膜蒼白或紅白相兼以白為主,表面粗糙及腸上皮化生者尤佳。 10滑石配薏苡仁:適用于以脘腹痞悶為主,舌暗紅、苔膩,胃黏膜急性活動性炎癥充血水腫明顯者。 第6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11雞內金配三七粉:對于病久入絡胃痛隱隱及胃黏膜糜

34、爛食后不能磨食者尤為適宜。12生石膏配白芷:適用于胃腑燥熱較甚,胃脘灼痛,燒心煩躁,口干咽燥,或牙齦腫痛,口舌生瘡,便秘等證者,。 第7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13百合配烏藥:對于由于氣郁陰傷,胃鏡下黏膜變薄、皺壁細小,黏膜呈灰白色者用之最恰。 14 夜交藤配合歡皮:適用于見寐差、多夢等癥。對胃黏膜的充血水腫以及胃脘痛均有好的療效。第7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15柴胡配黃芩:用于由于陽郁不達而致的胃脘冷涼或四末清冷,胃痛以夜間發作以及伴發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者有極好的療效。的治療,在“胃宜降則和”的理論指導下,以通降

35、胃氣為法則,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因人而異,靈活加減,采用對藥治療,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第7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十二、傳統方治療萎縮性胃炎(一)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萎縮性胃炎 加味補陽還五湯:黃芪60g,桃仁、赤芍、延胡索(醋炒)各10g,紅花、當歸各6g,川芎、地龍、三七粉(吞)各3g,白術15g,生甘草6g。 加減法:氣虛者加黨參、茯苓;陽虛者加干姜、烏藥;陰虛者加沙參、麥冬;氣滯者加柴胡,郁金;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加白花蛇舌草;HP陽性者加黃連、烏梅。第7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二)桂枝人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

36、炎 桂枝人參湯方藥組成:桂枝、人參、白術、干姜。隨證加減:陽虛甚者加熟附子、肉桂;氣虛者加黃芪、懷山藥,兼血瘀者加當歸、山甲;氣滯者加陳皮、香附;依癥狀加味,胃痛較甚加元胡、靈脂;嘔吐重則加吳茱萸、生姜;納呆加焦三仙、內金。第74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三)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基本方:半夏、黃芩各9g,川連、炙甘草、干姜各6g,大棗10g,黨參15g。 加減:脾胃氣虛者加山藥15g,茯苓12g;虛寒加肉桂6g,吳萸9g;胃陰不足加太子參、沙參各15g;濕熱蘊滯加苡仁30g;腹脹明顯加佛手15g,陳皮10g;瘀象明顯加郁金10g,香附12g。第75頁

37、,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四) 通幽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臨床表現:具有不同程度痞滿、胃痛癥狀,并兼見納差、消瘦、口渴、咽干、大便秘結、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等癥狀。2、治療方法: 通幽湯。藥物組成:桃仁12,紅花10,當歸10,生地15,熟地12,檳榔9,升麻10。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臨癥加減:痞滿甚者加陳皮10,青皮9;胃痛甚者加元胡10,白芍12;納差者加雞內金15,焦三仙各15;口渴咽干、大便秘結者加麥冬15,酒大黃9;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者加丹參15,莪術6。第76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五)丹梔消遙散加味治療慢

38、性萎縮性胃炎1、證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脹滿,隱痛或剌痛,以及嘈雜有燒灼感,口苦咽干,舌質淡紅或有瘀點,脈弦細或細數等,屬肝火犯胃型。2、治療方法:丹梔逍遙散加味:丹皮、梔子、白芍各18g,柴胡、當歸、麥冬各15g,石斛、白術各12g,茯苓10g,桃仁、紅花、薄荷、生姜各6g,甘草4g。 第77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十三、我院治療萎縮性胃炎第78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 我們依據臨床辨證及對本病病機的分析探討并結合治療本病的多年臨床經驗,認識到本病的病機關鍵在于“痰氣壅結、瘀血阻絡”、運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法治療本病。第

39、79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本法方藥作用機理的探討 本病是因痰氣壅結,瘀血阻絡所致,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堅者消之”、“結者散之”。因此,治療采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之法,我們以本法為指導組成胃神口服液,選用三棱、莪術、山慈菇化瘀通絡、軟堅散結,九香蟲溫通散滯,行氣止痛,除此之外,還配合了化痰潤燥、運脾化滯之品,諸藥合用則痰凝消,氣滯行,血瘀化、胃絡通暢而阻斷胃癌之發生。第80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其他】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舌象探討1、舌象: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變化,以薄黃苔和黃膩苔為主,還有部分病例可出現剝脫苔。 慢性萎縮性

40、胃炎患者的舌質多表現舌質暗紅和青紫瘀斑。此外,還可見到一定比例的裂紋舌。第81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討論: (1)舌苔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系: 祖國醫學認為“舌乃脾、胃之外候”,中醫舌診與消化系統關系密切。舌苔多反映病邪和胃氣的盛衰。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祖醫學“痞滿”、“胃脹”、“胃脘痛”范疇,其病因病機雖較復雜,但關鍵在于脾氣虛弱,胃絡瘀滯。第82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2)病例觀察結果:舌苔以黃苔(薄黃苔、黃膩苔)為主,且主要分布于舌中,是因脾氣虛弱、運化失調、水濕內停、郁而化熱所致。剝脫苔是胃之氣陰兩傷所致,從舌苔的有無可審察胃氣、陰損程度。有報道將剝脫苔常視為胃癌之多見苔,胃癌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見此苔。其觀察結果,胃腺萎縮伴腸化或異型增生者可不同程度見剝脫苔,提示這兩種病變為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均存在癌變之可能。第83頁,共91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9分,星期三舌質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關系: 祖國醫學認為舌質多反應臟腑氣血情況。 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