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方法_第1頁
醫學檢驗方法_第2頁
醫學檢驗方法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表3 各種紅細胞形態異常的臨床意義紅細胞異常球形紅細胞橢圓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鐮形紅細胞棘形紅細胞皺縮紅細胞鋸齒紅細胞裂片紅細胞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擴大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消失 嗜多色性紅細胞紅細胞緡錢狀形成紅細胞卡玻氏環紅細胞豪-周小體 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大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嚴重缺鐵性貧血,某些血紅蛋白病,肝病, 脾切除遺傳性鐮形紅細胞增多癥口形紅細胞增多癥,急性酒精中毒棘形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肝病急性金屬鉛中毒,尿毒癥尿毒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丙酮酸激酶缺乏,陣 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破碎綜合征,彌慢性血管內凝血 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某些血紅蛋白病大細胞貧血,先天性

2、溶血性貧血增多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高球蛋白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嚴重的巨幼細胞性貧血,鉛中 毒增生性貧血,脾切除術后,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紅細胞(RBC)計數意義(1)血液中紅細胞絕對值增多,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2)機體長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繼發性紅細胞增多; (3)因一時性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血液濃縮,如劇烈吐瀉、脫水、燒傷引起相對性紅細 紅細胞減少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造血原料缺乏,紅細 胞破壞過多、過早等。 三、紅細胞形態學檢查1.小紅細胞,直徑小于6m,厚度薄,常見于缺鐵性貧血。2. 大

3、紅細胞,直徑大于10m,體積大,常見于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紅細胞 3.橢圓形紅細胞,長徑增大,橫徑縮小,呈橢圓形,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也可見 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4. 鐮形紅細胞,如鐮刀形、柳葉狀等,主要見于鐮形紅細胞性貧血。5. 紅細胞緡線狀形成,呈平行疊串狀排列,見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癥、高纖維蛋白血癥 紅細胞染色異常,紅細胞染色深淺反映著血紅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減少,見于缺鐵性貧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貧血。 2.高色素性,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較多,多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惡性腫瘤等。 2.卡波(Cabot)環,可能是幼紅細胞核膜的殘余物,見于溶

4、血性貧血、某些 3. 何-喬(Howell-Jolly)小體,可能是細胞核的殘余物,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 四、白細胞(WBC)計數意義 等,重度感染時可引起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并可出現明顯核左移。 嚴重燒傷、較大手術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組織損傷、壞死。 見于急性化學藥物有機磷中毒,也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等引起的代謝性中毒。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沙門菌,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性肝炎,寄生蟲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抗體導致的白細胞減少。 松、抗癌藥等引起的各種反應。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

5、亢進等。五、白細胞分類(DC)意義中性粒細胞(N)總數的增多或減少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相似。 過敏性變態反應,如支氣管哮喘、藥物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 寄生蟲病,如腸道寄生蟲鉤蟲、蛔蟲等。 某些皮膚病,如濕疹、天皰瘡、剝脫性皮炎等。 當腎上皮質功能亢進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急性發熱性傳染病,尤其在傷寒、副傷寒、嚴重燒傷、大手術后。嗜堿性粒細胞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 初生嬰兒、兒童的生理性增多;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癥可引起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 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細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結核病的恢復期; 急、慢性淋巴細胞性

6、白血病。2.淋巴細胞減少大多是相對性減少,或見于長期接觸放射線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某些感染如結核病活動期,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瘧疾等;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單核細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現原、幼單核細胞。單核 細胞減少一般無特殊臨床意義。六、白細胞的常見形態變化 核右移,主要見于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使用抗代謝藥物治療后、感染恢復期等。 中毒顆粒:常見于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大面積燒傷等。 空泡變性:常見于嚴重感染,特別是敗血癥,因粒細胞受損發生脂肪變性所致。 核變性,臨床意義同空泡變性。 棒狀小體,僅見于白血病細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不出現棒狀小體。淋巴細胞形態變異根據形態特點

7、分為3型:型(空泡型)、型(不規則型)、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漿細胞樣 或組織細胞樣的異形淋巴細胞,見于:某些細菌性感染,原蟲、螺旋體感染;某些免疫性疾病、藥物過敏等。七、血小板計數意義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放射線損傷;血小板破壞過多,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藥物損傷;血小板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分布異常,如脾腫大、輸入大量血漿血液受稀釋等。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應性增多; 骨髓增生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 積大,胞質藍色加深。當血小板異常增生時,呈大小不

8、等,形態異常。 靜脈血 HBDH (a羥丁酸脫氨酶 90一22O IU/L “兩對半意義參考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傳染性 有(急慢性乙肝)有(協帶者)有(協帶者)無(保護性抗體) 有(發作期)無(恢復期)無(恢復期無無(保護性抗體) 未梢血 LYM 淋巴細胞百分比 20一40MID 中性細胞百分比GRAN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50-70% HCT 紅細胞壓積 男042一0.49女037- 0.43MCV 平均紅細胞體積 82一92FLMCH 平均細細Hb含量 27一31PgMCHC 平均紅細胞Bb濃度 320一360g/L WPV 平均血小板體積 6.3一13.5

9、FL 尿液分析 NIT 亞硝酸鹽 neg GLU 尿糖 normolKET 酮體 negUBG 尿膽元 normBIL 膽紅質 negERY 紅血球 neg 據德國的Martina Sester 及其薩爾州大學和雷根斯堡大學的同事稱,用他們的技術可以同時 他們用HIV-1 Pr55gag特異性刺激33名HIV感染個體的全血,并且用流式細胞儀分析CD4 和CD8T細胞中誘導活化的細胞內細胞因子的表達。 性HIV 感染中CD8T 細胞的擴張占主導地位。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患者顯示HIV 特異性 CD4 細胞,特別是CD8 細胞顯著地減少。而在未經治療的患者中見到更多的HIV 于臨床。在評價疫

10、苗接種策略和免疫治療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為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使HIV 特異性細胞毒細胞和輔助性T 細胞的響應均顯著地降低, 未來的治療策略應以改善抗病毒細胞免疫性為目標。正常值 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MCH):27-31pg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320-360g/L根據以上三項紅細胞平均值可進行貧血的形態學分類平均紅細胞體積【生理學變異】1.升高 新生兒升高約12%,妊娠約高5%。飲酒約升高4%,吸煙約升高3%。口服避孕藥 2.降低 激烈的肌肉活動約降低4%,6個月以前的兒童約降低10%。【藥物影響】1.升高 可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的藥物有巴比妥酸鹽、魯米那(葉酸代

11、謝障礙)、導眠 能、苯妥英鈉、非那西丁(偶爾)、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靈(致葉酸或vitB12缺乏)、 呋喃類、新霉素、異煙肼、環絲氨酸、氨基苯甲酸(誘致消化道吸收障礙所致)、氨基水楊 酸、氨甲喋呤、秋水仙堿(伴vitB12缺乏),其中抗驚厥藥約升高3%。2.降低 新雙香豆素可發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病理學變異】 裂頭絳蟲等寄生蟲病;及惡性貧血、混合缺乏、葉酸、 B12、癌;遺傳原因)。酒精性肝硬 化、胰外功能不全、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之后和甲狀腺功能低下。2.降低 見于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繼發性貧血;高鐵血癥見于鐵粒幼 紅細胞貧血和鉛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

12、貧血(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 多癥、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癥)。鱟試驗(LTOYLALT)縮寫LTOY LALT正常值本試驗主要用于微量內毒素及內毒素樣物質檢測,敏感且特異。臨床適用于內毒素血癥、 藥品、生物制品、血漿制品、抗癌藥物和食品細菌學的熱原質鑒定。凝血時間(CT) 正常值 延長: 血友病,重癥肝炎,纖維蛋白原減少,應用過量抗凝血藥,纖溶亢進癥,急性傳 染病伴凝血酶原明顯減少時。項目名稱平均血小板體積用于判斷出血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變化,以及某些疾病 臨床意義通過對血小板和平均血小板體積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對下列疾病進行輔助判別:血小板正常MPV正常 MPV正常 MPV升高 PL

13、T升高 MPV正常正常人,骨髓增殖狀態,原發性高血壓,代償性血小板減少癥狼瘡,骨髓一直恢復期,特異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子癇前兆,急性心肌炎,心源性肥大性骨關節病,免疫性血小 骨髓增生性疾病,反應性血小板增生與大面積的炎癥,感染,及營養性疾病AIDS,發育不良性貧血,脾亢,骨髓纖維化或腫瘤細胞浸潤危PLT升高 MPV升高 PLT正常 MPV升高 MPV正常及造血時,單純巨核細胞發育不全,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化療 后,敗血癥,巨幼貧血,遺傳性Wiskott-Aldrich綜合癥慢粒,脾切除術后,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和缺鐵的病人 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貧血和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項目名稱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這是

14、一項由血液分析儀測量獲得的反映周圍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簡言之,是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一般通過RDW和MCV這兩個參數進行貧血的形態學分類。臨床意義表2是對貧血進行RDWMCV法分類的多考依據。表2 用RDW/MCV法對貧血進行分類的參考依據 常 小細胞非均一性貧血。常見于缺鐵性貧血、一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H病、血紅蛋白S病。正常細胞均一性貧血。正常人屬此情況。其他異常表現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細胞白細胞,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化療后等情況。正常細胞非均一性貧血。如早期或混合性營養缺乏,血紅蛋白異常的貧血癥,骨髓纖維化,骨髓發育不良,鐵粒幼細胞性貧大細胞均一性貧血

15、。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性貧血,部分鐮刀狀細胞性貧血。項目名稱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除了使用血紅蛋白這個指標判斷貧血外,還要參考紅細胞數量,如二者比例失調,則需進一步參考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及紅細 常細胞性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分類方法見表1。表1 貧血的MCV,MCH,MCHC 分類法參考值大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MCH MCV27-31pg 80-98fl MCHC320-360g/L 英文縮寫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16、MCHC MCV MCHMCHC273180-98 pg320360 娠期或嬰兒期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等。(1)急性失血性貧血,見于創傷或手術大出血時。 染,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 3單純小細胞性貧血:感染,中毒,急慢性炎癥,尿毒癥等疾病導致的貧血。 項目名稱血液寄生蟲檢查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細胞內的寄生蟲均可在血液中查到,這些原蟲和絲蟲寄生于人的血液 中和紅細胞內,需通過血液檢查或骨髓檢查來進行確診。常用的方法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 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參考值正常人:未查見人體寄生蟲臨床意義1瘧原蟲檢查:瘧原蟲為瘧疾病原體,通過蚊子傳播,常見的瘧原蟲有間日瘧、三日瘧 以作為確診的可靠依據。

17、陰性結果不能否定診斷,需多次復查,或用基因診斷方法檢查。 3回歸熱螺旋體檢查:回歸熱螺旋體為回歸熱的病原體,通過人虱傳播。陽性結果為診 斷依據,陰性結果需多次復查。4弓形體檢查:弓形體為弓形蟲病的病原體,貓及貓科動物為其主要傳染源,人一般呈 5立朵小體檢查:立朵小體為黑熱病的病原體,是鞭毛蟲的一種,常可通過肝、脾穿刺 液檢查,也可通過骨髓和淋巴結穿刺液檢查。陽性結果可確診,陰性結果需復查。項目名稱嗜酸細胞直接計數臨床上常見的患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都會出現增高 現象,故臨床上常用白細胞分類并結合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以幫助診斷。英文縮寫Eos臨床意義 病,異體蛋白過敏

18、等。(3)某些藥物應用,如:青霉素,鏈霉素,先鋒霉素,苯妥英鈉等。 (5)肺浸潤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癥,如:過敏性肺炎,流行性過敏性呼吸道綜合征,結節性 (6)血液病,如:某些惡性淋巴瘤,慢粒,真紅細胞增多癥,何杰金氏病,多發性骨髓瘤 (7)其他:惡性腫瘤尤其是轉移癌和有壞死性病灶的腫瘤,家族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癥,某 些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急性傳染病恢復時。(1)見于較嚴重疾病的進行期,如:傷寒,急性心肌梗塞等。(2)當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嗜酸粒細胞減少。(3)嚴重燒傷或大手術后,嗜酸粒細胞減少,大手術后,一旦嗜酸粒細胞恢復正常,表示手術反應消失,病情好轉。

19、查詢更多 血常規 信息血沉的全稱為紅細胞沉降率。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發展和預后的判斷。一般來說,凡體 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減慢。 如心肌梗阻,膠原病等。(5)其他:如嚴重酒精中毒,惡性腫瘤,黑熱病,瘧疾,注射異性蛋白和手術等。另外血沉加快的程度與病情的輕重有關,如風濕熱和結核病時,可作為疾病的預后 及治療觀察的指標。 項目名稱異常白細胞形態檢查在血涂片中檢查出異常白細胞對臨床診斷及治療有重要臨床意義(1)核左移:說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桿狀核粒細胞增多,見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膿性細菌 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壓也可出現細胞核左移現象。(2)核右移:說明中性粒細胞核分葉過多,

20、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化療及炎癥 恢復期,遺傳性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尿毒癥等。 環形或面包圈型核:見于慢粒,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等。 (2)空泡變性:常見于化膿性感染患者,也可能與粒細胞部分退化有關或遺傳性疾病等。 常增生綜合征,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等。4中性粒細胞大小不均或出現中毒顆粒:見于較嚴重的化膿性感染。5衛星核淋巴細胞;見于長期化療,放療,常作為致畸、致突變的指標之一。6異形淋巴細胞: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風疹等。項目名稱白細胞分類計數在某些情況下白細胞總數不能完全解決診斷中的問題,必須參考分類的結果作出有效的 判斷。白細胞分類計數的變化是與疾病

21、病程有著密切關系,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 同的情況結合臨床具體分析,聽從醫生的指導和建議,當疾病恢復時各類白細胞應恢復到 英文縮寫DC參考值相對值(成人) 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增多:急性化膿性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術后、尿毒癥、 酸中毒、急性金屬汞或鉛中毒等。中性粒細胞減少:傷寒、副傷寒、瘧疾、流感、化學藥物中毒、放射線照射、化療、極 度嚴重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等。 生蟲病、某些皮膚病(如剝脫性皮炎)、某些血液病(如惡性淋巴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風 嗜酸性細胞減少:某些急性傳染病、如傷寒、副傷寒、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 嗜堿粒細胞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22、、何杰金病、轉移癌、金屬鉛或鉍中毒。減少 淋巴細胞增多:見于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麻疹、 腮 腺炎、結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淋巴細胞減少:見于傳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長期應用激素治療及細胞免疫缺陷病等。單核細胞增多:結核、傷寒、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單核細、胞白血 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等,減少意義不大項目名稱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是臨床工作中重要的化驗指標,應用大致有三個目的:1、用以肯定或肯定診斷,如白細胞異常增高非常顯著,并輔助白細胞形態檢查,可確立白血病的診斷。 常較支持心絞痛的可能。3揭示疾病的嚴重性或檢測治療結果,如可通過白細胞增高的程度判斷感染的嚴重程度,急性細菌性感染時白細胞 (1)胎兒及初生兒白細胞常在100-20Oxl0上標9L。(1)孕婦妊娠5個月以上時,白細胞總數常可達105x10上標9L或更高,后期可達200 x10上標9L,分娩是因陣痛和產傷 可進一步增高,但如無并發癥,產后2周左右漸趨正常。(3)劇烈的運動和勞動可使白細胞高達120 x10上標9L,甚 (4)暴熱和嚴寒,白細胞總數常有一過性增高,復溫后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1)某些細菌性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特別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癥和全身性感 染,如: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肺炎、闌尾炎、中耳炎、扁桃體炎、膿胸、腎盂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