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_第1頁
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_第2頁
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贊銳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構成內容: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響:穩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寧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構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

2、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五、秦朝穩固統一的措施:公布秦律、統一法令;統一貨幣、度量衡;統一文字;修建馳道、靈渠;修筑萬里長城;組織移民。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背景:漢初郡國并行,出現王國問題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穩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措施: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

3、。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擴大大概情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穩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朝代制度漢代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舉制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內閣的創立。本質:

4、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一戰后到二戰前的東西方世界(1917-1939年)此階段的歷史相當重要,歷來是高考命題的重點。此階段又能夠分為三個歷史時期:(1)1917-1923:兩塊內容:一塊是以十月革命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塊:俄國,歐美,東方)一塊是帝國主義戰后瓜分世界的分贓體系:凡爾塞-華盛頓體系確實立。(2)1923-1929年:一塊是蘇聯的社會建設,一塊是帝國主義相對穩定局面的構成和隱含的尖銳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機沉重打擊下帝國主義陣營分化成民主陣營和法西斯陣營;二是蘇聯的建設和斯大林

5、體制;三是法西斯的瘋狂擴張和大戰的醞釀??偟膩碇v是三條基本線索:一是帝國主義由一戰后的動亂調整到構成暫時穩定局面,再到大危機后走向新的動亂爆發新的世界大戰。核心是帝國主義相互間深入而又復雜的矛盾;一是俄國經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經過曲折穩固政權,恢復經濟探索建設社會的道路。一是東方的革命運動進入新時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結合起來。理解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明確此階段是在一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的20年。1.理解十月革命發生在俄國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階級、政-、大戰、演習)十月革命的經過(兩個過渡: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革命;由和平設想過渡到暴力奪權。集中體如今四月提綱中。)熟練把握二月革命后

6、俄國的復雜形勢。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2.怎樣理解蘇俄向社會過渡(戰時政策、新經濟政策)。3.蘇聯社會建設(蘇聯的建立、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斯大林體制的政治經濟特點和評價)。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含義,內容(宰割戰敗國;重分殖民地;協調大國利益和矛盾;策劃反俄;建立國聯)。怎樣評價該體系(反動性為主;但注意其三個積極意義?)通過分析該體系隱含的復雜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5.把握凡爾賽和約和九國公約,四國條約,五國公約的內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間的關系。6.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7.大危機下美德不同選擇的歷史原因。(經濟,政治,思想,歷史傳統,外交,個人因素。)8.理解羅斯

7、福新政的本質、特點,正確評價羅斯福新政。(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理論意義。)9.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上臺的不同點。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勢的特點。各主要政治氣力的活動和影響。11.慕尼黑陰謀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2.理解綏靖政策的歷史背景,表現,影響。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構成的原因和經過。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軍事行動。大戰后期召開的會議的內容。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高三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一.了解“市的構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步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3)六朝時代,

8、出現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特別顯著,“夜市比擬繁榮(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二.“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開場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穩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施行使社會經濟的活力遭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

9、貿易的政策。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阻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拓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進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獲得的主要成就:1、紡織業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2)絲綢之路:漢代開拓。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2、冶金業主要

10、成就: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場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3、制瓷業獲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一、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構成。漢代牛耕逐步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二、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三、古代水利建設大概情況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