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_第1頁
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_第2頁
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_第3頁
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_第4頁
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針對韓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動態助詞了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難點之一,劉勛寧1990指出,假如要找一句話來概括現有的關于兩個了的研究成果的話,大概就是那句有名的剪不斷,理還亂。了的研究是每個漢語語法研究者都無法回避的問題,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出發點。結合陳平1988、龔千炎1991和楊素英1999等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把區別情狀動詞類型的語義特征設定為:靜態持續完成,根據Vendler1957,1967情狀分類的標準,把動詞分為狀態動詞、活動動詞、結束動詞和達成動詞四類。本文以情狀體理論為根底,從是否正確使用了和情狀動詞類型這兩個方面對韓國留學生作文語料庫中動態助詞了

2、的使用情況進展考察。通過對語言現象的定性描寫和對自然語料庫的定量統計分析,利用數據分析和比照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影響動態助詞了使用的因素。一、準中級階段動態助詞了的習得情況1準中級階段正確使用了的情況在搜集到的準中級階段韓國留學生語料中,有246例正確使用了的語料。這246例語料中的動詞類型,大致如下:準中級階段韓國留學生使用了時四種情狀動詞的分布情況為:狀態動詞21.95%、活動動詞11.38%、結束動詞16.67%、達成動詞50.00%,正確率由高到低為:達成動詞狀態動詞結束動詞活動動詞。2準中級階段偏誤類型考察發現,韓國學習者在準中級階段使用了的偏誤有三種類型:泛化、位置不當和混用。1動態助

3、詞了的泛化語料中出現不該使用了而使用了的偏誤情況主要有:a.謂語動詞后帶的賓語是謂詞性短語或者小句,動詞后不能帶了,但卻帶了。常見的動詞有:發現、決定、知道、問、答復、說、看見、看到、聽說、聽到、判斷、開場、回絕等。這樣的偏誤共有24例,占泛化偏誤的36.92%。b.謂語動詞表示人的心理活動或精神狀態,屬于狀態動詞,沒有完成意義,這樣的動詞后通常不應加了,但卻加了。常見的動詞有本文由論文聯盟搜集整理:贊嘆、決心、感覺、尊重、快樂、絕望等。這類偏誤共有15例,占泛化偏誤的23.08%。.使用動態助詞了的前提之一是動作已經完成。假設動作尚未完成,那么不應使用動態助詞了。這類偏誤共有10例,占泛化偏

4、誤的15.38%。d.在漢語中,由于某些詞組或者句法構造的限制必須使用了或者不得使用了,比方太+形容詞+了,真+形容詞等。韓國留學生發生偏誤的情況往往是不得使用了時使用了。這類偏誤共有7例,占泛化偏誤的10.77%。e.直接引語前的動詞后不帶了,雖然說話的動作已經過去了,實現了,但通過全句所提供的語境可以表達出這一點,所以沒有必要使用了,但韓國學生卻使用了。這類偏誤共有3例,占泛化偏誤的4.61%。f.動詞前有表達動作的經常性、重復性的副詞或時間詞,這類句子意在強調說明動作的經常性,而不是強調動作的完成,因此,即使是己經完成的動作,也不能用了。這類偏誤共2例,占泛化偏誤的3.08%。g.使用動

5、態助詞了的前提之一是動作已發生并且已完成。因此,沒有、不、很少、幾乎不等否認詞一般不能與了同現。這類偏誤共2例,占泛化偏誤的3.08%。h.存現句中,動詞有表示存在的意思,有的后面一般不能使用動態助詞了。這類偏誤共2例,占泛化偏誤的3.08%。2了位置不當句子中的動態助詞了應位于動詞和動詞的補語后面,留學生往往將了置于動詞和補語中間。3了與著的混用了與著用法相似,經常被混用。二、中級階段動態助詞了的習得情況1中級階段正確使用了的情況在搜集到的中級階段韓國留學生語料中,有463例正確使用了的語料。這463例語料中的動詞類型,大致如下:中級階段韓國留學生使用了時四種情狀動詞的分布情況為:狀態動詞2

6、3.76%、活動動詞17.49%、結束動詞20.52%、達成動詞38.23%,正確率由高到低為:達成動詞狀態動詞結束動詞活動動詞。達成動詞后帶了正確率最高,接近40%,狀態動詞后帶了正確率為23.76%,結束動詞后帶了正確率20.52%,活動動詞帶了正確率最低,占比為17.49%。2中級階段偏誤類型考察發現,韓國學習者在中級階段使用了的偏誤有三種類型:泛化、位置不當和混用。從總體偏誤率上來講,中級階段最突出的偏誤是動態助詞了使用泛化,其次是位置不當和混用。1動態助詞了的泛化語料中出現不該使用了而使用了的偏誤情況主要有:a.謂語動詞后帶的賓語是謂詞性短語或者小句,動詞后不能帶了,但卻帶了。常見的

7、動詞有:發現、決定、知道、問、答復、說、看見、看到、聽說、聽到、判斷、開場、回絕等。這樣的偏誤共有38例,占泛化偏誤的66.66%。b.直接引語前的動詞后不帶了,但卻用了。這類偏誤共有5例,占泛化偏誤的8.77%。.動作尚未完成,卻使用了動態助詞了。這類偏誤共有5例,占泛化偏誤的8.77%。d.存現句中,動詞有表示存在的意思,有后一般不能使用動態助詞了,但卻使用了。這類偏誤共有5例,占泛化偏誤的8.77%。e.謂語動詞表示人的心理活動或精神狀態,屬于狀態動詞,沒有完成意義,這樣的動詞后通常不應加了,但卻加了。這類偏誤共有4例,占泛化偏誤的7.02%。2了位置不當句子中的動態助詞了應位于動詞和動

8、詞的補語后面,留學生往往將了置于動詞和補語中間。這類偏誤共3例,占偏誤的4.92%。3了與過的混用了、過用法相似,有時被混用。不過中級階段這類偏誤僅1例,比擬少,只占偏誤的1.64%。三、高級階段動態助詞了的習得情況1高級階段正確使用了的情況在搜集到的高級階段韓國留學生語料中,有470例正確使用了的語料。這470例語料中的動詞類型,大致如下:高級階段韓國留學生使用了時四種情狀動詞的分布情況為:狀態動詞19.36%、活動動詞11.49%、結束動詞21.91%、達成動詞47.23%,正確率由高到低為:達成動詞結束動詞狀態動詞活動動詞。達成動詞后帶了正確率最高,為47.23%,結束動詞后帶了正確率為

9、21.91%,狀態動詞后帶了正確率為19.36%,活動動詞后帶了正確率最低,為11.49%。2高級階段偏誤類型考察發現,韓國學習者在高級階段使用了的偏誤有兩種類型:泛化和混用。1動態助詞了的泛化語料中出現不該使用了而使用了的偏誤情況主要有:a.謂語動詞后帶的賓語是謂詞性短語或者小句,動詞后不能帶了,但卻帶了。這種偏誤共有20例,占泛化偏誤的57.14%。b.謂語動詞表示人的心理活動或精神狀態,屬于狀態動詞,沒有完成意義,這樣的動詞后通常不應加了,但卻加了。這類偏誤共有6例,占泛化偏誤的17.14%。.動作尚未完成,但動詞后卻使用了動態助詞了。這類偏誤共有4例,占泛化偏誤的11.43%。d.沒有

10、、不、很少、幾乎不等否認詞一般不能與了同現,但卻同現了。這類偏誤共2例,占泛化偏誤的5.71%。e.存現句中的動詞有表示存在的意思,但有的后面卻使用了動態助詞了。這類偏誤共2例,占泛化偏誤的5.71%。f.直接引語前的動詞后不帶了,但卻用了。這類偏誤在高級階段語料中只有1例。2了與著、過的混用了、著、過用法相似,有時被混用。這類偏誤有2例,約占偏誤的3.51%。四、三個學習階段動態助詞了的習得比照分析在三個學習階段,正確使用率最高的都是達成動詞,正確使用率最低的都是活動動詞,狀態動詞和結束動詞的正確使用率居中。這說明了表終結性的語義特征確實會影響留學生的習得順序和使用頻率,也驗證了孫德金200

11、0提出的觀點留學生使用了時,傾向于首先選擇有終結意義的動詞。達成動詞的使用頻率在三個學習階段有所變化。與準中級階段達成動詞使用比例50.00%相比,中級階段達成動詞的使用比例有了較大的下降,為38.23%,但仍然是四類動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動詞。這一方面說明留學生比擬結實地掌握了了表終結這一用法,在中級階段仍然較多地使用;另一方面也說明留學生對其他三類動詞的使用呈現增長趨勢,與準中級階段相比,中級階段狀態動詞、活動動詞、結束動詞的使用比例均有所增加。與中級階段達成動詞使用頻率38.23%相比,高級階段達成動詞的使用頻率有所上升,為47.23%。狀態動詞在準中級階段的使用率為21.95%,在中級階

12、段的使用率為23.76%,在高級階段的使用率為19.36%,使用率的變化趨勢是先升后降。從三個學習階段來看,狀態動詞的使用率變化幅度不是很大,在20%左右變化。結束動詞在準中級階段的使用率為16.67%,在中級階段的使用率為20.52%,在高級階段的使用率為21.91%。從三個學習階段來看,結束動詞的使用率隨著學習階段的提升不斷進步?;顒觿釉~在準中級階段的使用率為11.38%,在中級階段的使用率為17.49%,在高級階段的使用率為11.49%,使用率的變化趨勢是先升后降。結語:本文的語料統計來源于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韓國留學生作文語料庫,該語料庫不斷增加新的留學生作文語料,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本文所采用的語料是該語料庫在某段時間的全部語料。隨著新語料的參加,韓國留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