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_第1頁
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_第2頁
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_第3頁
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4頁共4頁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行在先而知,知再行則成讀陶行知教學思想研討會學習資料有感借我校_周年校慶之際,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部分教學思想,掩卷沉思,啟發頗深。先生當年的一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字字珠璣,鞭辟入里,時至今日依然覺人覺世,發蒙啟蔽。所謂“行是知之始”,我的理解是:應該首先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還未獲得抽象的理論知識之前,先有一個動手體驗的過程,進而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所謂“知是行之成”,我想它說的是:學生經過親身實踐、體驗之后,再將所獲得的知識,以此檢驗所學知識的適用性,從而達到行與知的高度統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學的講臺不同于高中、初中,它

2、不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生,它更多的功能體現在_學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動手,如何掌握好一門過硬的技能。這一點,對于三本院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人文社科系系主任劉路老師曾有一段富有遠見卓識的表述:一二三本院校本無優劣之分,一本院校是高音部,二本院校是中音部,三本院校是低音部,只有這三個音部共同和聲才能奏出最美的樂章。那么,作為三本院校的我們,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才能在這場演奏盛宴中發光出彩。作為我校廣播電視學專業的一名普通教師,自_年起,專業的每一次規劃和建設我都參與其中,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與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在探索,

3、當中有進步也有不足。_年,對于我們廣播電視學專業而言,是一個改革年。在劉路老師的提議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師生率先開啟了對畢業生畢業形式的變革,_級的_位畢業班學生采用了以“拍攝影視作品”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在新的一年里,采取此種形式畢業的人數又翻了一番,超過了畢業總人數的_%,預計在未來幾年里,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所有畢業生都將以“影視作品”的形式獲得畢業證書。這一變革,對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無疑是一次大的沖擊。以此為導向,單純的書本知識、單一的灌輸式教育,顯得越發無力和不合時宜。個人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點已達到行與知的高度結合:一、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陶行知曾經說

4、到“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教師要想交給學生一身過硬的動手本領,自己先要變成一個實踐的“高手”。二、教師要有一套教授學生的好法子。在我看來,我認為以下兩點尤為重要:一是,要因材施教。對此,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脾氣、性格、愛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首先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所了解,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二是,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陶行知先生說過這么一段話:“

5、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單純的填鴨式教育,既害了學生,也害了教師自己。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觀念,盡可能多的鼓勵學生去思考、去體驗,注重學生的反饋,把課堂氛圍搞活,以此達到“知行一體”。當然,對于我們這些青年教師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專業建設要邁的步子還很大。2022年聽余知行報告心得體會范文(二)港上鎮現代社會的壓力常常與我們如影隨形。當我們受困于各種紛繁復雜的誘惑時,當我們的幸福感正在被巨大的、無形的壓力之網吞噬之時,縣教育局于_年_月_日下午特邀_學學者余知行教授在美奧大會議

6、室為我們作報告,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會議。余知行教授是_學繼教學院經管中心主講教授,_學勵行堂情商研究中心研究員,_市政府服務課題專家組副組長,國際華人心理健康學會理事。聆聽了余知行教授的講座,感受頗深,講座一開始,余教授就很直接地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為了什么而工作。”然后她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現在很多老師能夠找到專業的方向,卻找不到心的方向。”接著,她從“一個人聽到汽車鳴笛聲的反應”這件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件小事說起,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分析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分別是如何產生和相互轉變的,告訴我們該如何操控自己的情緒按鈕,管理自己的情緒,使每個人成為一個“聚寶盆”,而不是“垃圾桶”。作為智慧

7、傳播者,余知行教授將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精華和自己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巧妙地糅合于一體,貫穿于她所傳授的理念之中,為我們點亮了心燈。她與我們一起探尋如何提升自身的價值,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分析、總結了智慧的產生機制:人的根本需求被尊重、被認可滿足后,會有愉悅的心情、寧靜的內心,此時人的智慧就會極大提高,人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尋找快樂追求幸福不是從外境著手,而是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出發。同理,面對任何一個學生,我們也要尊重、認可他們,智慧地_他們智慧地學習智慧。最后,余教授飽含深情、念念不忘地拜托在座的全體教師要包容、接納、信任、理解每一位學生,“點亮每個人的內心,外面的世界就變得光明了。”余教授博識的思想,仁愛的品質,個人的_力和智慧的言語征服了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教師,洗滌了我們的心靈。也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對信任、接納和感恩有了全新的認識,這必將產生全新的教育行動。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