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章碳和碳氧化物知識點總結新版新人教版20200417172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章碳和碳氧化物知識點總結新版新人教版20200417172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章碳和碳氧化物知識點總結新版新人教版20200417172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幾種單質(金剛石、石墨、C60)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優等。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異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干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其他原由是:碳原子的擺列不一樣。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其他原由是:分子的
2、構成不一樣。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細小晶體和少許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擁有激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添輪胎的耐磨性。4、C60C60分子是一種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所以別名足球烯。(C60這類物質是由C60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構成的。)C60是單純由碳原子聯合形成的穩固分子,它擁有60個極點和32個面,此中12個為正五邊形,20個為正六邊形。其相對分子質量約為720。二、.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完整同樣!1、常溫下的穩固性強2、可燃性:完整燃燒(氧氣充分),生成CO:C+O2
3、點燃CO22不完整燃燒(氧氣不充分),生成CO:2C+O點燃2CO3、還原性:C+2CuO高溫2Cu+CO(置換反應)應用:冶金工業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為光明紅色,石灰水變渾濁。2Fe2O3+3C高溫4Fe+3CO2在反應中獲得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擁有還原性。1CuO在反應中失掉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擁有氧化性。小結:還原劑:奪去氧元素的物質,擁有還原性。獲得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氧化劑:供應氧元素的物質,擁有氧化性。失掉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應用:冶金工業:2Fe2O3+3C高溫高溫4Fe+3COCCO2CO22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考試要求:初步學會在實驗室制取和采
4、集二氧化碳等考點一、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驗)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生裝置。2)采集方法: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難溶于水用排水法采集CO只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氣大(或相對分子質量29)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只好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ɑ蛳鄬Ψ肿淤|量29)用向下排空氣法考點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點)1、藥品:石灰石與稀鹽酸不可以用H2SO4與CaCO3反應的原由: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CaCO3表面,阻擋反應進行。不可以用
5、HCl與Na2CO3反應的原由:Na2CO3易溶于水,與鹽酸反應速率快,不利于采集。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23、裝置圖4、氣體采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5、檢驗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渾濁,則是二氧化碳。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已集滿二氧化碳氣體。6、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考試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認識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和水的反應能區分空氣、氧
6、氣、氮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有氣體認識自然界中碳循環一、二氧化碳的性質(考點一)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干冰2、化學性質:一般狀況下不可以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可以供應呼吸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H2CO3=H2O+CO2碳酸不穩固,易分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本反應用于檢驗二氧化碳。34)與灼熱的碳反應:C+CO2高溫2CO(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3、用途: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
7、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溫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惹起溫室效應。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2、有毒:吸進肺里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聯合,令人體缺乏氧氣而中毒。3、化學性質:(H2、CO、C擁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1)可燃性:2CO+O點燃2CO(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必定要檢驗純度)H2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藍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光明的藍色火焰。鑒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物(不行依據火焰
8、顏色)(水煤氣:高溫+CO)222H與CO的混雜氣體C+HOH2)還原性:2應用:冶金工業CO+CuOCu+CO(非置換反應)現象: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為光明紅色,石灰水變渾濁。23高溫FeO+3CO2Fe+3CO(現象:紅棕色粉末逐漸變為黑色,石灰水變渾濁。)除雜: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氫氧化鈉溶液:CO2+2NaOH=NaCO3+H2OCO2CO經過灼熱的氧化銅CO+CuOCu+CO2433高溫2CaOCaCO只好煅燒(不行加鹽酸)CaCOCaO+CO注意:檢驗CaO能否含CaCO3加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2-(CO3的檢驗:先加鹽酸,而后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
9、石灰水。)除雜: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氫氧化鈉溶液:CO2+2NaOH=NaCO3+H2OCO2CO經過灼熱的氧化銅CO+CuOCu+CO2CaOCaCO3只好煅燒(不行加鹽酸)高溫CaO+CO2CaCO3注意:檢驗CaO能否含CaCO3加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2-(CO3的檢驗:先加鹽酸,而后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4、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性質不一樣的根根源因是1個二氧化碳分子比1個一氧化碳分子多1個氧原子,常有氣體的鑒別:(考點三)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復燃,則氣體是氧氣二氧化碳: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是二氧化
10、碳一氧化碳;將氣體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燒杯,再翻轉燒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有藍色火焰,小燒杯上無液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是一氧化碳本章知識間的聯系:CCO:2CO點燃高溫2CO2COCCO22CCO2:CO2點燃C高溫2CuCO2CO22CuO3C高溫3CO2FeFeO232點燃2COCOCuOCOCO2:2COO2CuCO23CO高溫Fe2O2Fe3CO32CO2H2CO3:CO2H2O=H2CO3H2CO3CO2:H2CO3=CO2H2OCO2CaCO3:CO2Ca(OH)2=CaCO3H2O高溫CaCO3CO2: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O2CaO56內容總結(1)第六章碳和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專業技能考核試卷:勞動法規與員工權益保護案例分析技巧實戰試題集
- 蒙臺梭利感官培訓
- 2025年營養師基礎知識考核試卷:營養師心理健康與情緒管理試題
- 2025年征信考試題庫(征信數據分析挖掘)征信報告解讀與評價
- 2025屆吉林省遼源市田家炳高中高考沖刺物理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2030中國無菌服行業市場運行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房產交易管理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強化面包店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小麥收割機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室內渦輪教練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屆高考作文寫作素材:6月時事熱點素材(適用話題+運用示例)
- 公對公車輛租賃合同范本
- 普通植物病理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東北農業大學
- 家庭農場經營與管理-家庭農場財務管理
- 招標代理服務技術方案
- 危險化學品無倉儲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新導則版)
- 《德伯家的苔絲》
- 養蠶觀察記錄
- 山姆會員商店營銷策略調查研究
- 寧德時代入職測評試題答案
- 《材料與社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