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3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 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臺盼藍給動物細胞染色,染成藍色的是活細胞B用雙縮脲與蛋白質發生作用,將使蛋白質呈現紫色C用甲基綠染色劑給細胞染色,僅使RNA呈現綠色D用健那綠染液給活細胞染色,可使線粒體呈現藍綠色2現有某種動物的800對雌雄個體(均為灰體)分別交配,每對僅產下一個后代,合計后代

2、中有灰體700只,黑體100只。控制體色的顯隱性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分別用R、r表示。若沒有變異發生,則理論上基因型組合為RrRr的親本數量應該是( )A100對B400對C700對D800對3下列液體屬于內環境的是( )A尿液B組織液C消化液D細胞內液4下列有關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A35S和32P標記同一個噬菌體,通過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異證明DNA是遺傳物質B噬菌體DNA含n個堿基,轉錄得到的mRNA堿基數一定為n/2個C噬菌體在細菌內繁殖的過程中存在氫鍵的斷裂和形成D一個1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繁殖多代最終獲得均被15N標記的噬菌體5某一品系油菜植株(

3、2n=20)與另一品系油菜植株(2n=18)雜交,產生的 F1 高度不育。科研人員將 F1 的幼苗尖端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處理后,獲得了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用秋水仙素處理 F1 的幼苗,能夠抑制分裂細胞內中心體的形成BF1 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形式成倍增加C新品系根尖細胞分裂,處于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含有 38條染色體D新品系植株自花傳粉,其子代一般不會出現性狀分離6絲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結多個果實。它喜較強陽光,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果實發育。在某塊絲瓜地中主要生活著兩種小型昆蟲(甲、乙)。如圖為在某年度絲瓜生長期間調查該瓜地甲、

4、乙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兩種昆蟲是捕食關系,甲的營養級較高B推測79月份應該是一年中絲瓜大量結果的時期C由絲瓜和這兩種昆蟲及生活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D統計該瓜地兩種昆蟲的種群密度需用標志重捕法7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TP 和磷脂中所含元素的種類相同BT2 噬菌體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組成C一個 tRNA 分子只有一個反密碼子D細胞生物的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8(10分)將成熟的雄性小白鼠的甲狀腺摘除,從第三周開始,每周注射激素a,結果激素a和激素b在血液中濃度變化如下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a曲線代表促甲狀腺激素,由垂體分泌Bb曲線代表促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Ca

5、曲線代表甲狀腺激素,由甲狀腺分泌Db曲線代表甲狀腺激素,由垂體分泌二、非選擇題9(10分)熒光原位雜交可用熒光標記的特異 DNA 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上對應的 DNA 片段結合,從而將特定的基因在染色體上定位,請回答下列問題:(1)DNA 熒光探針的準備過程如圖 1 所示,DNA 酶隨機切開了核苷酸之間的_鍵從而產生切口,隨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以熒光標記的_為原料,合成熒光標記的 DNA 探針。(2)圖 2 表示探針與待測基因結合的原理,先將探針與染色體共同煮沸,使 DNA 雙鏈中_ 鍵斷裂,形成單鏈,隨后在降溫復性過程中,探針的堿基按照_ 原則,與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較穩定的雜

6、交分子,圖中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最多可有_ 條熒光標記的 DNA 片段。10(14分)紫萁是蕨類植物最古老的代表之一,其葉可食用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根、莖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防癌抗癌等功效。某研究小組在正常條件下對當地紫萁的光合特性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研究。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曲線表示胞間CO2濃度的是_(填“實線”或“虛線”)。(2)紫萁適于生長在陰濕環境,光合“午休”會影響產量,某學習小組認為間種高粱可減緩紫萁的光合“午休”。為此進行實驗探究,請完善以下實驗:將該地塊均分為兩塊,分別標為甲組、乙組,其中乙組為實驗組;_,對兩組進行相同的栽培管理;在高粱生長的不同時期,分別測量甲、乙兩

7、組紫萁的_和胞間CO2濃度;如果_,則表明他們的設想是正確的,原因可能是間作高粱能提高_,降低光照強度和局部溫度,提高紫萁的胞間CO2濃度等。11(14分)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最新研究表明,下丘腦視前區(POA)和下丘腦背內側(DMD)兩個區域直接參與體溫調節,兩者分別富含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而且POA對DMD有顯著抑制作用,如下圖所示。(1)圖中編號所示結構的功能是_。(2)在炎熱環境下,POA中熱敏神經元興奮。POA神經元的興奮經自主神經調節散熱,其效應包括_。(3)圖中編號是連接兩個神經元的結構,兩者之間的信息分子是_。(4)當興奮傳至腎上腺,后者分泌激素并作用于脂肪細胞上相應的

8、_,由此促進的代謝過程有_(填圖中編號)。(5)進一步研究發現,POA神經元持續興奮會產生“低體溫癥”,而DMD持續興奮卻不會產生“高體溫癥”,并且這一現象與環境溫度無關。據圖分析其原因_。12為維護豬肉價格的穩定,某地修建了大量養豬場。養豬場每天排放大量的糞便、飼料殘渣,如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影響周邊人、畜的飲水安全。研究者為養豬場設計了一個廢水處理系統,如下圖所示。請回答:(1)氧化塘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一個_。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 區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異體現了群落的_結構。(2)廢水流入厭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釋處理,目的是_; 氧化塘后部種植挺水植物,可減少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類,

9、原因是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來源于_(3)在廢水處理過程中,廢水不能過量流入氧化塘,說明生態系統的_能力是有限的。為此要控制廢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目的是_,從而使出水口的水質達到排放要求。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D【答案解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3)脂肪可用蘇丹染液(或蘇丹染液)鑒定,呈橘

10、黃色(或紅色);(4)淀粉遇碘液變藍;(5)甲基綠能使DNA呈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紅色。【題目詳解】A、用臺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A錯誤;B、檢測蛋白質的是雙縮脲試劑,不是雙縮脲,B錯誤;C、甲基綠染液主要使DNA染色,C錯誤;D、檢測活細胞中的線粒體用健那綠染液,其可使線粒體呈現藍綠色,D正確。故選D。2、B【答案解析】后代分離比推斷法后代表現型親本基因型組合親本表現型全顯AAAA (或Aa或aa)親本中一定有一個是顯性純合子全隱aaaa雙親均為隱性純合子顯:隱=1:1Aaaa親本一方為顯性雜合子,一方為隱性純合子顯:隱=3:1AaAa雙親均為顯性雜合

11、子【題目詳解】根據分離定律RrRr3R_(灰體)1rr(黑體),結合題目信息,理論上基因型組合為RrRr的親本數量如果是400對,則會產生灰體300只,黑體100只。另外400只灰體子代的400對灰體親本組合則為RRRr或RRRR,B正確。故選B。3、B【答案解析】內環境又叫細胞外液,主要由血漿、組織液、淋巴組成;細胞外液是人體內、細胞外的液體環境;人體內與外界環境直接連通的器官內的液體不是體液,也不是細胞外液。【題目詳解】A、尿液由尿道直接排出體外,不屬于內環境,A錯誤;B、內環境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B正確;C、消化液直接與外界相通,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D、細胞內液存在于細胞內,不

12、屬于內環境,D錯誤。故選B。【答案點睛】對于內環境、細胞外液、細胞內液、體液之間關系的理解及對內環境組成的理解,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能力是解題的關鍵。4、C【答案解析】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外殼是蛋白質,頭部內含DNA。同位素示蹤法探究證明其遺傳物質是DNA,用35S標記的蛋白質的噬菌體,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標記的DNA的噬菌體,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DNA的復制為半保留復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開氫鍵。【題目詳解】A、用35S和32P標記同一個噬菌體,上清液和沉淀物均含放射性,應該用35S和32P應該分別標記噬菌體,A錯誤;B、轉錄

13、過程不一定將DNA分子的一條單鏈完全轉錄,mRNA是經過剪切之后的所以堿基數比n/2少,B錯誤;C、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其復制過程既要氫鍵斷裂又要形成,C正確;D、不管繁殖多少代,子代中只有2個帶標記15N,D錯誤。故選C。【答案點睛】答題的關鍵在于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DNA復制和轉錄等的過程,將DNA有關知識建立聯系,形成知識網絡。5、D【答案解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油菜植株I與雜交產生的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得到的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是異源多倍體,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題目詳解】A、用秋水仙素處理F1的幼苗,能夠抑制分裂細胞內紡錘體的形成,A錯誤;B、F1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細胞內不含同

14、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B錯誤;C、新品系幼苗尖端細胞分裂,處于分裂后期的細胞中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才含有76條染色體,C錯誤;D、秋水仙素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加倍,形成純合體,所以獲得的新品系植株自花傳粉,子代不會出現性狀分離,D正確。故選D。6、B【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圖形的理解,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題目詳解】兩種昆蟲是捕食關系,乙捕食甲,甲的營養級較低,A項錯誤;絲瓜喜較強陽光,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果實發育,故推測79月份應該是一年中絲瓜大量結果的時期,B項正確;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應包括生產

15、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環境,C項錯誤; 統計該瓜地兩種昆蟲的種群密度需用樣方法,D項錯誤。7、B【答案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核酸的相關知識點:(1)核酸的元素組成是由C、H、O、N、P組成,磷脂分子也是由C、H、O、N、P元素組成;(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分子是由脫氧核苷酸組成;(3)一種氨基酸可能對應多個密碼子,但是tRNA中只有一個反密碼子。【題目詳解】A、ATP和磷脂的元素組成均是C、H、O、N、P,A正確;B、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分子是由脫氧核苷酸組成,B錯誤;C、mRNA中決定一個氨基酸的連續的三個堿基為一個密碼子,一個mRNA中會有多個密碼子,但一個

16、tRNA僅有一個反密碼子與mRNA中的密碼子相匹配,C正確;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D正確。故選B。8、C【答案解析】由題文的描述可知:該題考查學生對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的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題目詳解】依題意可知:切除甲狀腺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會下降,對垂體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增多;當人為地補充甲狀腺激素后,小白鼠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含量會上升,對垂體的抑制作用增強,導致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減少。據此,依題意和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a曲線代表由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b曲線代表由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A、B、D均錯誤,C正確。【答

17、案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記并理解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實線箭頭所示)和反饋調節過程(虛線箭頭所示)。二、非選擇題9、磷酸二酯 (4種)脫氧核苷酸 氫 堿基互補配對 4 【答案解析】基因探針是用放射性同位素、熒光分子等標記的DNA分子作為探針,原理是DNA分子雜交;DNA分子是一個獨特的雙螺旋結構,是由兩條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對(A-T;C-G)通過氫鍵連接。【題目詳解】(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DNA酶隨機切開了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從而產生切口;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熒光標記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合成熒光標記的DNA探針

18、;(2)DNA分子是雙鏈結構,通過氫鍵連接;將探針與染色體共同煮沸,使DNA雙鏈中氫鍵斷裂,形成單鏈,隨后在降溫復性過程中,探針的堿基與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A-T、C-G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較穩定的雜交分子;圖中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含有2個DNA分子共有4條鏈,所以最多可有4條熒光標記的DNA片段。【答案點睛】本題結合圖解,考查DNA的復制、基因工程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驟,了解基因工程的相關應用,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10、虛線 甲組不處理,乙組間種適量的高粱 凈光合速率 乙組的凈光合速率和胞間CO2濃度高于甲組 環境的空氣濕度 【答案解析】據圖分析可知,1

19、2時,植物會出現“午休”現象,部分氣孔會關閉,圖示中虛線在12時降低,推測是胞間CO2濃度的變化曲線,則另一條曲線表示凈光合速率。【題目詳解】(1)從圖中信息可知,早晨和傍晚,虛線對應的值較大,可知虛線對應的應為胞間二氧化碳濃度,而實線對應的應為凈光合速率。(2)甲組為對照組,因此不做處理,乙組為實驗組,應間種適量的高粱。該實驗的因變量為凈光合速率和胞間CO2濃度,因此在高粱生長的不同時期,分別測量甲、乙兩組紫萁的凈光合速率和胞間CO2濃度。由題干知,紫萁適于生長在陰濕環境,與甲組比較,乙組間作高粱能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降低光照強度和局部溫度,避免了因“午休”而導致的胞間CO2濃度下降,使胞間

20、CO2濃度和凈光合速率高于甲組,則表明他們的設想是正確。【答案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圖示中兩條曲線的含義,區分實線和虛線的特點,再結合題干相關信息做出進一步的判斷。11、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皮下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等 神經遞質/化學遞質 受體 (5)POA持續興奮,會使散熱增加,同時因其能抑制DMD即抑制產熱,所以體溫持續降低導致“低體溫癥”;DMD持續興奮會增加產熱,但DMD不能抑制POA,故產熱增加使體溫升高會導致POA興奮,從而增加散熱,使產熱和散熱達到新的平衡不會出現“高體溫癥” 【答案解析】題圖分析:表示感受器,表示神經中樞脊髓的白質,表示突觸,表示脂肪細胞中,甘油三酯、脂

21、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轉化及氧化分解過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腦中直接參與體溫調節的兩個區域,分別富含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而且POA對DMD有顯著抑制作用【題目詳解】(1)圖中表示感受器,功能是接受刺激后,產生興奮,將刺激轉換為電信號。(2)在炎熱環境下,POA中熱敏神經元興奮。POA神經元的興奮經自主神經調節,其效應包括皮下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強等增加散熱。(3)表示突觸,是連接兩個神經元的結構,這兩個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分子是神經遞質。(4)據圖可知,當興奮傳至腎上腺,后者分泌腎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細胞上相應受體,促進有機物氧化分解,同時升高血糖,即促進的代謝過程有。(5)POA神經元持續興奮會產生“低體溫癥”,而DMD持續興奮卻不會產生“高體溫癥”,并且這一現象與環境溫度無關。據圖分析其原因是:POA神經元持續興奮,會使散熱增加,同時因其抑制DMD即抑制產熱,所以體溫持續降溫導致“低體溫癥”;DMD持續興奮會增加產熱,但DMD不能抑制POA,故產熱量增加使體溫升高會導致POA興奮,從而增加散熱,使產熱和散熱達到新的平衡,不會出現“高體溫癥”。【答案點睛】本題考查神經調節過程、體溫調節,要求考生識記神經調節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以及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