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1、兩漢:“漢承秦制、略有損益”,即兩漢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但有所變化。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代:二府三司4、元朝:健全中央官制(1)繼續實行皇帝制繼承。(2)改革中央官制,起用布衣為相,實行中朝和外朝制。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中朝:外朝:皇帝制度的發展丞相為首的行政機構為“外朝”,衙署在宮外,屬于政府官系統,正式之詔令則由此頒發。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組成的,在宮中皇帝左右聽候意旨辦事,稱“中朝”,屬于宮廷官系統。 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所在
2、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蔡邕獨斷卷二秦朝皇帝一人稱“朕”,皇帝命令稱“制”或“詔”,皇帝的玉印稱為“璽”。具體措施: 頒布“推恩令”,建中朝,設刺史。影響:尚書臺的官員權力大,但官職不高,有利于皇帝控制,從而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但同時為后來外戚和宦官專權創造了條件。條件: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為削藩奠定了基礎,且漢武帝時國家實力強大。具體辦法:令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以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者,則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后分封。目的: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原因:丞相權力過大,集決策、司法和行政大權于
3、一身。發展過程:1、魏晉南北朝逐漸形成三省體制,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后有中書省、門下省。 2、隋朝尚書省、內史省和中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3、唐朝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長官都為丞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 4、隋唐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地位: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后歷朝基本沿用。方法:1、設立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2、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權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政大權。從宋真宗起,相權逐步得到強化,皇權反而受到種種限制。那時,經濟發展較
4、快,國庫充實,但具體數字只有三司知道。真宗多次想打聽虛實,宰相李沆擔心真宗知道了庫藏量而隨便花銷,始終不肯讓三司使提供具體數字。李沆還經常將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報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間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擴大財權的企圖,實際上限制了皇權。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1、相權強化,皇權受到限制。2、三司使掌管財權。3、李沆是賢臣,有利于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中央官制上的新發展:1、在中央設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和最高軍事管理機構樞密院。2、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西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行政區,為維護民族團結奠定了基礎。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1、西漢:2、隋唐:隋文帝
5、廢郡縣,形成州縣兩級。唐與隋大致相同,唐太宗依山河形勢把全國分為10道,作為監察區,后來道逐漸成為州縣之上的行政實體。3、宋朝:分州縣兩級,又將唐的道設為“路”,在州縣之上。郡國并存4、元朝:行省制度漢承秦制,采取了郡國并存制,郡設郡守,后稱太守,王國設丞相,分別為郡和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漢初統治者采取了郡縣、封國并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后果?原因:1、楚漢戰爭中,劉邦為集中力量擊潰項羽,陸續分封七個異姓王,以獲取他們對自己的支持。 2、吸取秦朝滅亡教訓,大封同姓子弟為王,欲圖西漢王朝的統治長久安穩。后果:國中之國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隱患,對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不利,最終導致了七國之亂。
6、漢武帝后期,把全國分為13個州,作為監察區,長官為刺史,代表中央監督諸候與地方尚官。東漢時,刺史又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東漢末年,州演變為地方行政區,地方行政區由郡縣兩級變為州、郡、縣三級。唐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出行圖北宋文官出行圖場面和內容上有何不同?為何唐宋會有這種區別?唐:在地方設許多節度使,政治上擁有較大的自主權,經濟上有財權,軍事上有強悍的武力。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導致地方上重文輕武,削弱地方節度使的權力改由中央派文官從而防止武人割據。元朝疆域比任何時候都要遼闊,統治者要如何對地方進行有效的管轄?在秦朝的郡縣制的基礎上實行行省制,除山西、山東、河北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
7、省,簡稱行省。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設宣慰司進行管理。行省制的作用:1、加強了中央集權。2、促進了民族融合,鞏固了民族國家的統一。3、是我國省制的開端。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1、漢朝:察舉制標準:孝、廉、謀略、法令人才選拔制度一年一次2、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內容:先在各郡、各州設置中正。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準有三:家世(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復核批準,然后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3、隋唐:科舉制科舉制的發展過程1、隋文帝時,廢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2
8、、隋隋煬帝時,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3、唐太宗時,增加錄取名額。4、武則天時,開創武舉。5、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為定制。6、宋太祖時,實行殿試。7、宋太宗時,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后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科舉制的影響:1、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隋唐以后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以整頓吏制。相對于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3、從宋代開始,科舉便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樣不但大為擴寬了政府選拔人才的基礎,還讓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知識份子,有機會透過科考向社會上層流動。這種政策對維持整體社會的穩定起了相當大的作用。4、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陷入僵化,變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科舉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課程回顧:中央集權的發展君主專制的演進選官、用官制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忻州市靜樂縣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IT員工合同保密條款2025年
- 望江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個人動產抵押反擔保借款合同
- 南陽市鎮平縣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校2025屆初三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石渠縣2025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企業人力資源顧問合同
- 洗滌劑產品購銷合同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測試卷(C)(含答案)
- 吲達帕胺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 無人機故障應急預案
- 工程設備安裝及調試、運行方案
- 農行運營主管競聘報告
- 少數民族怒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紹教學課件
- 浙江省鋼結構DBJ33/T12752022
- 肺間質纖維化
- 少兒美術課件紫藤花
- 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疫苗管理法》法律法規解讀課件
- 自動跟隨行李箱系統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