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1頁
廣東教育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2頁
廣東教育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3頁
廣東教育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4頁
廣東教育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第一課:根里的“ 抽水機”教學目標:1、明白根的外形和作用, 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2、通過對植物根部的觀看,探究根的作用,學習運用模擬爭論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3、熟識神奇的植物世界,產生探究自然的欲望;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通過明白根的外形和作用等活動,培育同學細致觀看的才能和運用模擬爭論的方法;教學預備:完整植物的圖片、不同根系的圖片、根尖放大圖片、不同環境中植物根系圖及視頻、廢報紙、橡皮泥;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出示課本圖片;同學們,你們見過叔叔阿姨種小樹苗嗎?為什么那些小樹苗的根部都包著一些泥巴呢?2、問題:為什么要用泥巴愛護根呢?根有這么重要嗎?3、目的

2、:聯系生活中的情形,引出本課探究的主題;二、活動一:觀看植物的根 1、導入 :要明白根的作用,我們先來觀看根的外形;出示帶根的草、白菜和蔥的圖片;2、觀看:各小組觀看根的外形并記錄其特點;3、溝通:各小組進行匯報與溝通;4、媒體:先閱讀課本資料,然后看一段“ 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點” 視頻;5、歸納:植物的根可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6、延長: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讓同學判定這些根分別屬于哪種根系,理由是什么;三、活動二:觀看根系的分布 1、導入:出示大風吹,樹枝搖的圖片;2、爭論:大樹不簡潔被吹走的緣由是什么?3、觀看:出示一些樹根 1、樹根 2 圖片,明白樹根分布的情形;4、摸索:植物能牢牢地“

3、站穩” 在地面上,的確是根的功勞嗎?四、活動三:扎根土壤的隱秘 1、導入:能設計爭論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嗎?2、分組:爭論試驗方案;3、溝通:各小組溝通并完善試驗方案;4、試驗:分組試驗,填寫試驗表格;5、溝通:各組匯報試驗現象;6、歸納: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五、活動四:毛茸茸的根尖 1、導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圖,介紹哪個部分是根尖,根毛長在什么地方;2、觀看:各組挑選一種植物的根尖圖片,觀看并畫出簡圖;3、問題:你能用語言描述根尖的特點嗎?4、猜一猜,這些毛絨絨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環境里植物根 1、導入:出示課本圖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圖;2、問題: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

4、系有什么特點?3、爭論:依據圖片進行分析,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會有這些生長特點呢?4、歸納:植物的根系生長特點與其生長環境有關;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聯成一個網狀,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非常發達,有的盡可能往地下伸長,有的盡可能向四周擴大,既可以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取水分;七、小結本課內容;其次課:莖里的“ 運輸網”教學目標:1、明白莖的外形、一般結構,探究莖的作用;2、通過觀看莖的外形,進一步學習觀看的方法;3、通過探究莖的作用,初步培育同學的分析和判定才能,并嘗試推理;課時支配:3 課時重點

5、難點:通過明白莖的外形和一般結構等活動,培育同學的觀看方法和分析、判定才能;教學預備:變色花及其制作視頻、不同外形的莖的圖片、有斷枝的圖片、有關記錄樹干枝條的觀看表;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1、導入 出示課本插圖;2、問題 波波發覺了什么?彬彬認為莖里流出來的汁液是根吸取來的水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二、活動一:水在植物體內的流淌1、導入 出示課前老師做的“ 變色花” ;2、猜想 花的紅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3、觀看 切開莖部,觀看橫截面;摸索并記錄;4、引導 同學在進行試驗時可能重點會放在花是否變色的現象上;5、溝通 各組匯報自己的看法;6、媒體 播放“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視頻;7、歸納 莖

6、能運輸水分;8、引申 你會做一枝兩色花嗎?回家試做一朵兩色花;三、活動二:探究莖的其他作用1、導入 出示一些不同外形莖一、二、三、四的圖片;2、爭論 植物的莖除了能運輸水格外,仍有什么作用呢?3、觀看 大風吹植物不倒的圖片;4、歸納 莖仍有支持作用;5、問題 為什么有人說“ 樹怕剝皮” 呢?6、閱讀 出示有關莖運輸養分的資料;7、爭論 假如有的樹皮被環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樹皮會怎么樣呢?割得不寬,又會怎么樣呢?割得太寬,樹皮又會怎么樣呢?8、歸納 植物的莖仍有運輸養分的作用;9、引申 蓮藕的莖是哪個部分?長在地下的莖有什么作用呢?四、拓展:樹干和枝條記錄的隱秘1、導入 出示課本驅動頁的圖片;

7、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發覺呢?2、問題 葉片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陽光呢?五、小結本課教學內容;第三課:葉里的“ 加工廠”教學目標:1、明白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取二氧化碳;2、懂得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3、知道空氣對生命的意義;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通過觀看葉和探究葉的作用,培育同學的觀看才能和推理分析才能;教學預備:有關森林的照片、葉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視頻;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 出示課本驅動頁的圖片;波波和琪琪有什么發覺呢?2、問題 葉片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陽光呢?二、活動:觀看葉片的排列情形 1、導入:出示課前拍照的葉片排列照片;2、問題:這些

8、葉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呢?3、溝通:說說查找到的葉片排列特點;4、爭論:葉片相互不遮擋的意義;三、拓展:綠葉的作用 1、導入:植物沒有葉片會怎么樣呢?長期沒有陽光照耀,植物會怎么樣?2、媒體:播放“ 光合作用的過程” 視頻;3、爭論: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從何而來?陽光有什么作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養分物質會輸送到哪里?4、溝通: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氣,同時吸取二氧化碳;5、摸索:有了光合作用,空氣中的氧氣會不會越來越多?四、小結本課內容;第四課:花里的“ 育嬰房”教學目標:1、明白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明白花的其他特點;2、通過對花的結構的熟識,嘗試對觀看和試驗現象作

9、出分析與說明;3、勉勵同學動手探究,體會科學爭論的樂趣;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通過明白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培育同學觀看試驗的方法和推理才能;教學預備:各種各樣的花的圖片、視頻、桃花模型、“ 花的構造” 視頻、鮮花、鑷子、“ 花的 檔案” 樣例;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一些花的圖片一、二、三、四 ;說說花的名稱;2、問題:這些漂亮的花藏有什么隱秘呢?不同植物種類的花,結構是否相同呢?二、活動一:解剖花 1、導入:要更完整地熟識植物的花,我們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觀看花的內部;怎樣解剖一朵花 呢?2、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介紹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點,出示記錄表格;在解剖前

10、,老師應示范怎樣使用鑷子,怎樣解剖白菜花(可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3、試驗: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種花,把花朵由外向內一層層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 起,然后觀看各部分的外形和數量,做好記錄;4、溝通:對花的解剖結果進行歸納,明白花的結構;5、媒體:播放“ 畫的結構” 的視頻;6、摸索:熟識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找出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的區分;7、拓展:辨論常見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三、活動二:查找花里的“ 育嬰房”1、導入 出示幾種不同的花的實物;2、問題 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讓同學指出來)3、溝通 在解剖花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覺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殊之處呢?4、

11、媒體 出示有關雄蕊、雌蕊的圖片;5、試驗 剝開雄蕊的花藥,剖開雌蕊的子房,明白這些結構的作用;6、媒體 播放“ 開花的過程” 視頻;7、歸納 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嬰房;植物的種子就是在這里發育成長的;四、拓展:給花建檔案1、導入 老師出示課前做好的幾種“ 花的檔案” ;2、問題 你喜愛哪份“ 花的檔案” 呢?為什么?3、溝通 “花的檔案” 一般應有哪些內容?4、制作 每組設計一份“ 花的檔案卡” ,并制作出來;5、展現 出示做好的“ 花的檔案卡” ,生生與師生之間相互點評;五、小結本課內容;第五課:果實里的新生命教學目標:1、明白果實的結構,探究果實的作用;2、通過明白果實的結構,把握有方

12、案、有條理的科學觀看方法.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無窮與多姿多彩,激發同學探究的愛好與欲望;課時支配:2 課時 重點難點:通過明白果實的結構,探究果實的作用,把握有方案、有條理的科學觀看方法和分 析、推理、歸納的才能;教學預備:一些常見植物開花結果的圖片、“ 果實是怎樣形成” 的視頻、蘋果等一些有代表性 的果實、小刀、“ 查找果實” 方案表;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驅動頁的圖片;青蔥的絲瓜架下,孩子們對著一個個剛結出來的小絲瓜感到很奇怪:小絲瓜是由花變成的嗎?2、問題:植物的果實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二、活動一:觀看結果的過程 1、導入:出示一些植物由開花到結果的圖片(圖片已排

13、好序);2、問題:能說說這些植物的花發生了什么變化嗎?3、推測:推測雌蕊、子房的作用;4、溝通:說出植物的花在結果過程中的變化;5、歸納:果實是由花的子房發育形成的;三、活動二:果實里藏著什么?1、導入:出示桃、姜、蘿卜的實物;它們都是植物的果實嗎?外形相像嗎?內部構造一樣嗎?2、指導:介紹解剖桃的方法(橫切、縱切);在演示解剖方法時,要強調用刀安全;3、試驗:同學按要求解剖桃、姜、蘿卜,并觀看內部構造;4、溝通:匯報試驗觀看的結果;桃、姜、蘿卜哪個是植物的果實,哪個不是?說說你的依據;5、歸納:果實是由種皮和種子構成的;6、資料:有關香蕉和無籽西瓜的資料;7、摸索:荸薺、蘿卜、甘薯是植物的果

14、實嗎?四、活動三:查找植物的果實 1、導入: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實?2、活動:到社區或郊外查找植物的果實;3、指導:當校內中植物果實較多時,本活動可在校內內進行;4、方案:分組制定一個簡潔的“ 查找果實” 方案;提示同學方案應包括預備什么(如觀看記錄表、筆、工具);人員分工;留意事項(如安全問題、環保問題、紀律要求);活動前要提示同學不能隨便品嘗果實,以免中毒;5、調查:查找植物的果實,并做好觀看記錄;要讓同學做好觀看、解剖記錄,達到熟識更多果實的目的;6、溝通 在觀看后,可讓同學描述一種最喜愛的果實,強調作出全面的描述;各組匯報方案,老師點評;五、小結本課內容;第六課:酸奶的隱秘 教學目標

15、:1、明白細菌的外形和主要特點,熟識細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2、通過制作酸奶的活動,培育提出問題、推測和設計對比試驗的才能;3、學習利用互聯網搜集信息,情愿與同學合作與溝通;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依據現象推理判定,設計對比試驗,通過對比試驗懂得酸奶的隱秘是細菌(乳酸菌)的作用;教學預備:1、鮮奶,酸奶,清潔的容器、溫度計、時鐘、保溫瓶、糖、鍋及湯匙、冷藏設施;2、細菌、病毒的圖文資料;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敘述故事情形(一天,波波和琪琪來到妍妍家坐客;)妍妍從冰箱里取出了酸奶來款待同學;她告知同學,這些酸奶是她自己制作的;2、問題:大家是否知道,酸奶是怎樣制

16、成的呢?3、目的:創設活動情形,引出探究活動的問題;二、活動一:動手制酸奶 1、導入:出示酸奶的制作材料;2、問題:酸奶是怎樣做的呢?3、演示:向同學演示酸奶的制作過程及留意事項;布置同學課后完成制作過程;4、媒體:出示課本圖;5、觀看:留意觀看鮮奶與酸奶在顏色、狀態、氣味、味道方面的不同;6、爭論:酸奶是用鮮奶制成的;鮮奶是如何變成酸奶的呢?在制作過程中,你認為最關鍵的一 個步驟是什么?7、推測:把自已的推測寫下來,并匯報溝通;8、小結:酸奶中有一種微生物,在合適的條件下,這種微生物會使鮮奶變成酸奶;9、溝通:各小組相互品嘗課后自制的酸奶,說說與買來的酸奶相比有什么不同?10、爭論:是哪些條

17、件影響了酸奶的味道呢?(鮮牛奶溫度,加入酸奶的量,保溫時間,其他 添加物等;)11、設計:設計一個對比試驗表,課后爭論每個條件對酸奶味道的影響;12、溝通:針對課后對比試驗結果,溝通心得;13、目的: 通過初步試驗明白牛奶變成酸奶的過程,探究酸奶的成因;再次通過設計對比試驗,熟識到酸奶制作過程(乳酸菌繁衍)需要相宜的條件;三、拓展:細菌的模樣 1、媒體:出示細菌示意圖;2、指導:細菌廣泛分布在土壤里、水中、空氣中、家里、食物中;3、介紹:: 簡要介紹細菌的特點;(如分布廣泛,體積微小,身體結構簡潔,但繁衍很快;對人 類來說有些細菌是有益的,有些細菌是有害的;)4、目的:明白細菌的特點;四、活動

18、二:觀看細菌的外形1、媒體:出示乳酸菌等多幅典型細菌 一、二、三 的圖片;2、指導:小小的細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們的樣子就能清楚地看到了;3、觀看:引導同學邊觀看邊用自已的語言描述每種細菌的外形;4、爭論:從外形上看,可以把這些細菌進行分類嗎?5、溝通:小組匯報自已如何分類,說明分類的理由;6、歸納:按基本外形分,細菌大致分為桿菌、螺旋菌和球菌3 種;7、媒體:播放“ 細菌和病毒”視頻;8、爭論:細菌的樣子與動植物有什么不同?五、小結本課教學內容;第七課:發面的學問 教學目標:1、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2、調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

19、環境;3、 通過發面團試驗,學習提出問題、推測、設計對比試驗的方法;重點難點:通過發面團試驗,學習提出問題、推測、設計對比試驗的方法;教學預備:1、面粉,酵母菌,碗,筷子,尺子等發面團材料及工具;2、酵母菌、霉菌、真菌的圖文資料;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2、問題 你見過發酵后的面團嗎?(引導同學描述事實)什么使面團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3、目的:創設活動情形,引出探究活動的問題;二、活動一:發面團1、導入:出示發面團的制作材料;2、問題:怎樣發面團呢?3、演示:向同學演示發面團的過程及留意事項;布置同學課后完成制作過程;4、觀看:觀看面團發酵前后在顏色、大小、氣味等方面

20、有哪些不同;5、爭論:制作過程中,你認為使面團發大的最關鍵一個步驟是什么?把自已的推測寫下來,并 匯報溝通;6、小結:原先是酵母菌的使面團發了起來;三、拓展:熟識酵母菌1、媒體:出示酵母菌實物 酵母粉 ;2、指導:這是發面時添加在面粉里的酵母菌,認真觀看,并描述;3、觀看:分小組觀看酵母菌的外形特點 外形、大小、顏色、氣味 ;4、匯報:同學匯報觀看結果;5、引導:引導同學留意發酵后的面團有酵母菌的氣味;6、敘述:酵母菌是怎樣使面團發起來的呢?出示酵母菌放大圖;它是真菌的一種,和細菌一樣,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它有一種特殊的本事,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分解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

21、;這就是發酵現象;7、問題:面團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到哪里去了?請依據發面團試驗及酵母菌的作用進行分析;8、爭論:同學分小組爭論,并將結果填寫在課本中;9、溝通:各小組匯報爭論結果并進行溝通;10、目的:通過分析,進一步明白發面現象的產生緣由;四、霉菌生長的環境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這些橘子和柿子發霉了;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種現象;說說看你仍見到過哪些物體發霉?這些 “ 霉” 是什么樣子的?2、敘述:出示一組霉菌的放大圖片,簡要介紹霉菌的特點;3、問題:通常在什么環境下物體簡潔發霉?4、爭論:分小組設計調查報告,設計試驗;課后綻開調查;5、溝通:各小組展現調查報告;6、小結:在高溫、潮濕、陰

22、暗的環境下物體簡潔發霉;7、問題:關于真菌你仍想知道些什么?8、媒體:播放“ 真菌” 視頻;9、上網:登陸“ 學校科學網” 或其他可信度較高的網站,搜集有關資料,并整理信息;10、溝通:把自已整理好的圖文資料傳送到“ 學校科學網” 上,與其他同學溝通;五、小結本課的教學內容;第八課:電路的爭論 教學目標:1、熟識簡潔電路,知道開關的作用;2、知道有的材料簡潔導電,有的材料不簡潔導電;3、熟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經受觀看、記錄、整理、分析、比較等的爭論,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 的回路和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潔電路;教學預備:小開

23、關, 電池盒, 大號電池, 小燈泡,燈座,導線,PP膠片,不干膠,銅銷釘等;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驅動頁圖片;2、問題:假如小金屬環遇到金屬絲,會顯現什么現象?為什么?3、目的:創設情形,引入活動主題;二、活動一:讓燈亮起來 1、導入:出示實物:1節電池連電池盒、2 個燈泡連燈座、4 段導線;2、問題:假如用 1 節電池讓 1 個燈泡亮起來,可以怎樣用導線連接?怎樣畫圖表示?假如用 1 節電池讓 2 個燈泡亮起來,可以有幾種不同的連接方法?3、試驗:各小組按步驟相互協作設計并制作電路,探究顯現現象的緣由;4、觀看:不同的連接方法,顯現了哪些不同的現象?5、溝通:小組匯報探究

24、結果進行溝通,并進行記錄;6、引導:電路圖的繪制要點;區分使用 2 個燈泡的串聯、并聯電路;三、活動二:開關加在哪里?1、導入:出示 2 個燈泡的并聯電路、2 個開關裝置、多條導線;2、問題:在 2 個燈泡的并聯電路中,加幾個開關才能分別掌握燈泡的亮與滅?3、摸索:開關加在哪里更好?4、試驗:小組內同學相互合作進行探究,并記錄連接的方法;5、溝通:小組匯報探究結果,經過爭論后進行歸納總結;6、引導:如何使一個燈泡斷路而另一個燈泡保持通路?多用幾條導線試一試;假如先畫個電路圖會更顯而易見;你仍見過哪些種類的開關?四、活動三:判定簡潔導電的材料 1、導入:出示一個帶開關的簡潔電路,以及一些身邊的小

25、物品(如橡皮擦、鉛筆桿等);2、問題:把這些物品連接到電路里,燈泡會連續發光嗎?3、摸索:怎樣利用這個簡潔電路判定身邊的小物品容不簡潔導電?哪些材料簡潔導電?哪些材料不簡潔導電?4、試驗:設計試驗,并依據設計的試驗過程進行探究,并記錄對各種物品的檢測結果;5、溝通:小組匯報探究結果,經過爭論后歸納總結;五、制作數學嬉戲機 1、預備:預備制作數學嬉戲機所需的材料和用具;2、媒體:出示課本圖;3、問題:數學嬉戲機里隱匿了什么隱秘呢?4、摸索:數學嬉戲機背面應當怎樣連接線路,才能讓它能正常使用?5、設計:依據電路原理和公式的連接需要,設計連接方式;6、制作:小組合作,依據設計進行制作,并嘗試進行嬉戲

26、;7、溝通:小組匯報探究結果,交留戀接方法;8、延長:你仍期望仿照這部數學嬉戲機,設計、制作什么嬉戲機呢?六、小結本課內容;第九課:好玩的磁現象教學目標:1、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3、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依據提出的問題,自主探究“ 磁鐵磁性強弱” 、“ 磁鐵的兩極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 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的規律,經受“ 試驗觀看記錄現象分析結果發覺規律(得出結論)” 的活動過程;教學預備:條形磁鐵,回型針,線,U形磁鐵等;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2、問題:擦窗器為什么隔著玻璃仍

27、能相互吸著呢?3、引導:里面是不是有磁鐵?4、目的:創設情形,引入活動主題;二、活動一:磁鐵能吸起什么?1、導入:我們都知道磁鐵有磁性;磁鐵能吸起什么物體呢?2、問題:爭論一下能被磁鐵吸起的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試驗:同學分組進行探究;4、溝通:同學匯報試驗結果,并溝通結論;5、目的:通過試驗操作,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鐵;三、活動二:磁鐵中哪個部分磁性最強?1、導入:出示條形磁鐵、一盤回形針;2、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磁鐵哪個部分的磁性最強?3、爭論:同學分組爭論并設計試驗方法;4、溝通:溝通試驗方法,摸索其他小組的方法的優缺點;5、試驗:挑選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試驗;留意觀看現象,并

28、做好記錄;6、匯報:試驗后總結得出結論,分組匯報;7、目的:通過試驗,知道磁鐵兩端磁性最強的部位叫磁極;四、活動三、兩塊磁鐵的探究 1、導入:我們知道,磁鐵有兩個磁極;這兩個磁極叫什么?(南極和北極)2、問題:當兩條磁鐵的兩個磁極相互靠近,會顯現什么現象?3、爭論:分組爭論;有多少種磁極靠近的方式?在試驗記錄中進行記錄;4、試驗:依據各種磁鐵組合進行分組試驗,記錄試驗現象;5、爭論:依據試驗現象,總結規律;6、引導:通過試驗和爭論,找到磁鐵靠近時顯現的現象具有肯定的規律:磁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五、拓展:擦窗器的結構 1、導入:擦窗器是依據磁鐵的哪些特性來制作的?2、爭論:磁鐵應當

29、怎樣擺放?3、畫圖:依據自己的分析,畫出擦窗器的結構簡圖 4、摸索:磁鐵隔著物體也能起作用嗎?六、活動四:隔物吸鐵的探究1、導入:磁鐵隔著物體也能起作用嗎?預備磁鐵、回形針、不同材料做的薄板等試驗材料;2、問題: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3、試驗:同學分組試驗,觀看磁鐵能隔著什么物體吸鐵,記錄試驗結果;4、溝通:同學匯報試驗結果,進行溝通;5、延長:磁鐵隔著不同材料板吸鐵時,磁力的大小有區分嗎?6、爭論:同學分組爭論,并設計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7、試驗:依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試驗;8、溝通:同學總結試驗現象,得出結論,進行溝通;七、拓展:爭論磁力的大小1、問題:磁鐵在隔著某些材料吸引鐵質物體時,磁力

30、的大小會不會轉變;2、爭論:同學設計試驗方案3、溝通:同學匯報爭論結果,相互補充 4、試驗:同學分組按設計好的方案實施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5、溝通:同學溝通試驗結果,得出結論;八、活動五:哪里應用了磁?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2、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哪些地方應用了磁?3、調查:觀看日常生活用品,記錄應用磁的物品名稱及其部位;4、溝通:匯報調查結果,明白磁的廣泛用途;九、拓展:磁鐵嬉戲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2、問題:你能仿照波波的設計,也設計一個利用磁鐵的嬉戲用具嗎?你的磁鐵嬉戲是怎樣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樣制作?你為什么會想到用這些材料制作?3、設計:同學分組設計并爭論設計的合理性

31、;4、溝通:同學匯報設計方案,其他組的同學可以置疑,以便設計組改良自己的設計;5、制作:同學分組按改良后的設計方案進行制作,老師及其他組同學可以共同參加評判;十、小結第十課:指南針 教學目標:1、初步感知物體間的磁化現象;2、利用磁鐵能指示南北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3、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4、通過爭論磁化現象,培育依據爭論的目的設計試驗的才能;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能精確使用磁性、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指示 南北方向等詞匯來表述;培育解決怎樣使磁鐵沿著水平方向轉動的問題的才能;通過制作指南針的實踐活動提高動手實踐的才能;教學預備:塑料水槽

32、、縫衣針、厚紙片、大頭針、磁鐵等;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敘述彬彬他們郊游的故事;2、問題:為什么指南針能告知我們方向呢?3、目的:引入活動主題;二、活動一:小磁船的探究 1、預備:大小不同的幾塊條形磁鐵、發泡塑料塊、水槽、指南針、鐵條等;2、導入:出示課本圖;按課本中的方法做成多艘“ 磁船” ;將“ 磁船” 放入水槽中的水面上;3、問題:撥動各艘“ 磁船” ,待其靜止下來后,可以發覺什么規律?4、摸索:假如用一般的鐵條代替磁鐵重復做此試驗,會顯現同樣的現象嗎?用指南針與“ 磁船” 相比較,你又發覺了什么?5、試驗:同學分組按步驟進行試驗,并做好記錄;6、溝通:各組匯報

33、和溝通試驗結論;7、目的:知道指南針利用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三、活動二:制作指南針 1、導入:出示制作指南針的材料和工具;2、問題:如何利用這些材料和工具制作指南針?3、引導:引導同學合理地設計制作的方法;4、制作:依據確定的制作方法,各小組分別制作指南針;5、運用:利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針找出學校大門所在的大致方向;四、小結本課內容;第十一課:神奇的電磁鐵教學目標:1、知道電能產生磁,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明白電磁鐵的應用;2、學會制作電磁鐵;3、熟識到科學是不斷進展的,關懷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培育同學的制作才能和試驗才能;培育同學設計試

34、驗的愛好和才能;教學預備: 鐵釘、電線、大頭針、電池等;教學過程: 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驅動頁電磁起重機圖片;2、問題:看了這張圖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3、目的:導入后續活動主題;二、活動一:電磁起重機為什么能吸鐵?1、導入:電磁起重機的吸盤里到底有什么?我們來做個模擬試驗;2、材料:干電池、導線、鐵釘、大頭釘等;3、媒體:播放“ 電磁起重機”視頻,出示電磁起重機的內部裝置圖片;4、問題:電磁起重機的內部有哪些裝置?5、制作:同學分組制作電磁起重機,并嘗試用它吸起鐵制的大頭針;6、溝通: 各組爭論、匯報試驗結果;溝通并記錄電磁起重機能吸鐵的緣由;7、引導: 老師要

35、指導同學纏繞導線的方法;8、目的:知道電磁起重機通電后可產生磁性,所以可以吸鐵;三、活動二:電磁鐵與磁鐵 1、導入:出示磁鐵和電磁鐵;電磁鐵與磁鐵一樣,都能吸引鐵;2、問題:電磁鐵是否也像磁鐵一樣具有磁性?3、設計:設計一個試驗,爭論電磁鐵是否也有磁極;4、媒體:出示課本圖;5、溝通:同學依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試驗,并將發覺填寫在課本的試驗記錄表里;6、小結:像磁鐵一樣,電磁鐵也具有磁極;假如把導線連接電池正負極的兩端互換,電磁鐵的極性也會轉變;磁鐵的磁極不能轉變;四、活動三:讓電磁起重機的“ 力氣” 更大 1、導入:鐵能電磁起重機的力氣有多大?2、活動:出示電磁鐵、一盒回形針;觀看電磁鐵能吸起多

36、少回形針;3、問題:假如要增加電磁鐵的磁性,你有什么方法?4、設計:同學分組爭論并設計試驗;5、試驗:嘗試增加線圈匝數來增強磁性;嘗試增強電流的方法增強磁性;嘗試同時增加線圈匝數和增強電流來增強磁性;6、小結:電磁鐵的磁性可以通過增加線圈匝數和增強電流來增強;五、小結本課教學內容;第十二課:能量及其形式 教學目標:1、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2、通過各種摸索溝通活動,培育同學的思維與溝通表達的才能;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經受觀看、試驗記錄、整理信息、逆向摸索等的爭論,建立“ 能量” 和“ 能量的表 現形式” 的概念;教學預備:氣球、橡皮筋、

37、木板小車等試驗材料、視頻影片等,有關各種形式的能量的圖片、資料等;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各種機械的圖片;2、問題:你知道這些機械的名稱嗎?是什么使它們動起來的嗎?3、引導:這些機械物體都必需給它們施加力氣才能運動起來,而這些力氣就是能量;4、目的:通過直觀的觀看,引發同學對熟識現象的摸索,從而引入課題;二、活動:讓小車動起來 1、導入:(展現試驗用的小木車)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可以給這個小車一點能量讓小車 動起來嗎?可以用什么方法呢?2、爭論:同學觀看試驗材料,結合生活體會進行試驗設計;3、引導:我們要留意每一種讓小車動起來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4、試驗:各小組依據試驗設計進

38、行制作活動,觀看并記錄;5、溝通:各小組進行匯報與溝通;6、目的:通過觀看試驗制作活動,同學在觀看中風、磁、電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知道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三、爭論 1、媒體:出示課本圖 2、引導:在下面的這些現象中,存在著哪些形式的能量?3、爭論:各小組進行爭論;4、溝通:同學匯報爭論結果;5、引申;除了這些能量之外,仍有其他的能量形式嗎?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了某種能量,世界會怎樣呢?6、目的:進一步促使“ 能量” 和“ 能量的表現形式” 概念在同學的大腦中形成,同時也引導學 生摸索能量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培育他們的可連續進展觀念;四、小結本課教學內容;第十三課:能量的轉換 教學目

39、標 :1、熟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2、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明白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能;課時支配:3 課時重點難點:經受“ 讓小水輪轉起來” 、“ 發電的試驗” 等兩個活動觀看、爭論、歸納、判定等爭論,熟識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教學預備:關于課文配圖以及有關發電站的視頻影片、模型、圖片等,并預備好兩個活動的材料以及活動記錄紙等;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引導頁的圖片;2、問題:他們在參觀什么地方?為什么水沖下來就會產生電?3、引導:出示水電站的課本圖,觀看水電站的內部構造;4、目的:產生爭論能量轉換的愛好,嘗試制造水電站的小模型進行爭論;二、活動一:讓小水輪轉起來

40、1、導入:出示已經制作好的小水輪裝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小水輪轉起來?2、爭論:同學結合生活體會進行猜想爭論;3、引導:我們可以借助水流的沖擊力使小水車轉動起來;4、目的:讓同學知道,水流的能量可以使帶有葉片的小水輪轉動起來;活動中的小水輪相當于水電站中的渦輪機的葉片;水流沖擊葉片,輪子就轉動起來了;就是說,水流的能量變成了小水輪 轉動的能量了;5、問題:怎樣可以使小水輪轉得更快?6、爭論:同學結合生活體會進行猜想爭論;7、引導:可以從水量、水位落差、水的沖擊點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8、爭論:同學結合生活體會進行猜想爭論,設計出試驗方案并進行溝通;9、試驗:各小組領取材料進行實踐,觀看并能用簡筆畫

41、記錄做法;10、溝通:各小組進行匯報與展現對比做法;11、延長:在上面的活動中,說明白水流沖擊的能量轉變為小水輪轉動的能量,那我們通常所 說的水力發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三、活動二:發電的試驗 1、導入:水流的能量是怎樣轉換成電能的呢?觀看視頻,明白發電機組的結構,重點突出“ 發 電機轉子” 這一部分,這就是發電機的心臟;2、示范:老師依據配圖所示的裝置和步驟示范操作過程,吸引同學愛好;3、問題:發電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怎樣可以使小電珠更亮?4、爭論:同學結合生活體會進行猜想爭論、設計出試驗方案并進行溝通;5、引導:可以從轉軸的轉動速度進行對比分析;6、試驗:各小組領取材料進行實踐,觀看并能用簡

42、筆畫記錄做法;7、溝通:各小組匯報與展現對比做法;8、歸納:這個活動說明,發電機軸的轉動是可以使發電機產生電,并且軸轉動的速度越快,發 電機產生的電就越多,小電珠就會越亮;9、延長:結合兩個活動,嘗試描述水電站將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四、爭論:1、媒體:課本圖 2、引導:看看圖中從光能開頭,最終轉換成聲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受了哪些能量形式 的轉換?3、爭論:同學分組爭論;4、溝通:各小組溝通自己的看法;5、歸納:波波的設想能實現嗎?五、小結本課內容;第十四課:大地的變遷 教學目標:1、明白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2、熟識各種自然力氣對地表轉變的作用;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

43、:通過一系列爭論活動和對自然現象的觀看、推測、分析、判定,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讓同學明白各種自然力氣對地表的影響,更進一步熟識到地表在不斷變化的事實;培育科學的思維 方法,懂得收集證據,并能依據事實證據作出判定和推理;教學預備:相關圖片、化石標本、泥、沙、小石子、筷子、燒杯;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同學們,小伙伴們結伴去郊游,他們在哪里發覺了什么?請大家認真觀看;2、問題:出示貝殼是鑲嵌在巖石里的照片;海里的貝殼怎么會顯現在山上呢?原本就在那里的,仍是后來才顯現的?二、活動:探究海洋海洋生物化石顯現在高山上的緣由 1、導入:出示課本圖片、化石標本;請大家認真觀看;從圖片或

44、化石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2、問題: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山上為什么會有海底的物質?喜馬拉雅山為什么會年年長高呢?3、媒體:播放“ 介紹地殼變化的現象” 的視頻;三、閱讀資料:漂移的大陸 四、小結本課內容;第十五課:大地的震驚 教學目標:1、明白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把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2、通過設計避險方案,培育同學摸索、統籌的才能;課時支配:3 課時重點難點:通過查閱資料,明白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把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培育同學收集信息、摸索、統籌的才能;教學預備:相關圖片、小木條、小信封、校內平面圖;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 1、導入:出示大量地震后的圖片;2、問題:地震后是怎么樣?

45、有哪些危害?二、活動一:地震有什么危害?1、導入:你有沒有留意到最近有關地震的新聞報道?2、收集:收集地震資料,明白地震帶來的影響;3、問題:地震帶來了什么災難?你認為地震對災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地震引發房屋倒塌;地震致使大路和鐵路扭曲,變形;被震裂的大地;地震引發的海嘯)4、媒體:播放“ 介紹地震和海嘯的現象” 的視頻;(1)導入:給出多幅情形圖(居室、商場、野外、大路等);(2)問題:假設地震在這里發生,你會怎么樣做,為什么?地震引起的海嘯、山崩現象是怎樣的?三、活動二:設計緊急避險方案1、導入:人們可以實行什么措施來削減地震造成的傷亡?當在學校上課時發生了地震,怎么辦?2、問題:有哪些

46、求生用品?求生通道在哪里?逃命時要留意什么?3、引導:布置同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工合作,調查明白學校及學校周邊地勢、環境、人員等 在地震發生時影響撤離的各個條件因素,然后讓同學畫出有關地勢的平面圖,再設計逃命的路線和方案;四、小結本課內容;第十六課:火山的噴發教學目標:1、明白火山噴發的一些現以及火山對人類的影響;2、通過探究火山的噴發過程,培育細心觀看、摸索和分析的才能;課時支配:3 課時 重點難點:通過探究火山的噴發過程,體會自然界的現象具有的兩面性;培育細心觀看、摸索 和分析的才能和合理應變的才能;教學預備:相關圖片、漏斗、碳酸氫鈉(6 大湯匙)、食用紅色素(2 茶匙)、醋(半杯)、塑料 品瓶;教學過程:一、情形導入1、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