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族大融合-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1頁
促進民族大融合-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2頁
促進民族大融合-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3頁
促進民族大融合-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4頁
促進民族大融合-完整版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選修一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孝文帝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間不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是民族之間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又有漢族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吸收。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進步現象。 由于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族的經濟文化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少數民族,因此歷次民族融合均以漢族為核心發生。概念闡述1.從經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 經濟農耕化的過程;2.從習俗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 漢化的過程;3.從政治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民族 政權封建化的過程。概念解讀古代的民族融合 從整體社會發展角度講,就是少數民族封建化

2、的過程。1.農業:2.畜牧業:品種、飼養、繁殖、獸醫經驗等豐富生產工具得到改進耕作技術的提高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經濟作物的種植一、經濟的復蘇與繁榮3.手工業:絲織業達魏晉以來最高水平制瓷業獲很大發展,青瓷出現4.商業:洛陽市場繁榮,貨源充足,交易活躍,商人實力雄厚重新鑄造銅錢對外貿易長足發展一、經濟的復蘇與繁榮大市小市四通市北魏都城洛陽材料:北魏的洛陽,城內有大市、小市、四通市,總稱“洛陽三市”。市內有鐘鼓,開市、散市都以擊鼓為號。市內設有專門管理貿易和稅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萬戶來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來自遠方異國的商人。北魏的許多貴族高官顯宦也都經商。孝文帝時鑄造的銅錢太和五銖根據材料結合所

3、學知識簡要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北魏政府開明的商業政策;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等北魏商業和貿易繁榮;鮮卑族逐漸漢化。小組成員小乙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收集了所示的研究性學習材料,他這些材料可用來說明什么問題?你能在材料中幫他找出依據嗎?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你們小組的研究結論。改革促進北魏經濟的復蘇和繁榮農業生產發展:畜牧業得到發展:手工業生產日益活躍:商業日趨活躍:1.表現:2.原因:孝文帝政策的調整:均田制、三長制、租調制農業生產力進步:農具革新、耕作技術進步、興修水利民族融合的推動: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創造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一、經濟的復蘇與繁榮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

4、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富。所謂帝京翼翼,四方之極。南梁大臣陳慶之的感嘆: 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繁榮; 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洛陽伽藍記卷二士族制度是萌生于東漢,形成于漢魏之際的政治制度。士族制度在洛陽的盛行說明北魏統治模式發生怎樣變化? 鮮卑族奴隸制統治模式向漢族封建制統治模式的轉化1.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文化)2.恢復漢族禮樂制度(倫理道德)3.采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政治制度)二、政權封建化的加速例題: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實行均田制 B、與漢族通婚C、遷都洛陽 D、采用漢族政治制度A1.對鮮卑:2.對漢族:生活習慣封建化

5、鮮卑優秀文化精華融入 牧民變為農民,貴族轉為地主; 生產、生活、習俗中原化。 吸收畜牧業生產經驗和技能; 文學、生活習俗融入鮮卑色彩。三、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促進了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為唐朝大一統和文化繁榮(為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陳寅恪李唐氏族推測之后記從圖片中兩尊佛像及材料中你又能得到什么認識?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小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1、經濟: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的進程;3、民族:促進了民族融合和交流,為隋唐結束

6、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少數民族政權封建化、經濟農耕化、思想儒學化)最重要的影響 少數民族統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響深遠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改革的特點: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嗎?分析成功的原因。并聯系現實,說說對當今改革的啟示。1.改革是歷史發展和前進的表現。2.改革是對新制度新思想的催生。3.改革是新與舊勢力的激烈較量。4.改革要有大無畏的勇氣和決心。成功的原因:1、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根源)2、內容全面措施得當。3、馮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則,信心堅定。4、民族融合趨勢的推動。啟示: 材料:對孝文帝改革的意義,學術界基本持肯定態度,但也不乏不同聲音。499

7、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進入內部動亂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發了六鎮起義,再過十余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二國,實權分別落入高歡、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學者認為造成北魏后來局面的根源,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為,孝文帝舍平城遷洛陽,改鮮卑武勇之風為漢人文弱之風,進一步削弱北魏軍事力量,這是他終不能強大魏國的重要原因,并說孝文帝的改革,學來的主要是漢人的繁文縟節,丟掉的恰恰是拓跋的長處勇武質樸,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你同意上述見解嗎?談談你的看法。評價孝文帝改革應以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促進歷史前進,是否有利于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為標準,而不能以某一少數民族的“衰亡”論道。 不同意。 遷

8、都洛陽后,鮮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動下,其統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的文化與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為隋唐時期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因此,對孝文帝改革應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2011年湘潭市高三三模文綜試題第43題 材料一:天會(金太宗年號,1123-1138)時,掠至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能執工藝自食力者頗足自存,富戚子弟降為奴隸,執炊飲馬皆非所長,無日不攖(遭受)鞭撻、不及五年,十不存一。粘罕驅所擄宋人至夏國易馬,以十易一;又賣高麗、蒙古為奴,人二金。 靖康秘史 材料二:(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正月,上謂宰臣曰:“山東、磊名等路猛安謀克(金國地方行政單位)戶之民,往往驕縱,不親稼穡,不令家人農作,盡令漢人佃種取租而已。近已禁賣奴婢,約其吉兇之禮,更當委宮閱實戶數,計口授田,必令自耕,力不贍者許佃于人,仍禁其農時飲酒。” 金史 材料三:金帝國漢化太深的現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縟節,一切以失敗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國為藍圖,國家階層唯一的工作是比賽誰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