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教學課件_第1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教學課件_第2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教學課件_第3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教學課件_第4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一章 機械運動 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典 專業 用心精品課件本課件來源于網絡只供免費交流使用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一章 機械運動圖中的線是直的嗎?中心圓大小一樣嗎? 靠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導入新課觀察與思考只靠感官判斷不準確。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2.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重難點)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學習目標導入新課認知與了解 (1)長度的單位: 講授新課長度的單位一1 cm 1 dm 1 m 1.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2.其它常見的長度單位及符號。千米分米厘米微米納米毫米dmkmcmmmmn

2、m(2)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講授新課(3)單位換算方法步驟:先“換”后“算”:不改變數字,利用等量代換將單位換算成我們需要的單位,之后進行數字化簡計算。 先“換” 后“算”物理量的原數字不變,原單位與換用單位之間進行等量代換將各物理量單位前的數字進行化簡運算講授新課講授新課例:一個正常發育的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0_(填上適當的單位);一個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徑約為910-

3、8m=_nm。解析:一個正常發育的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 m,1.6 m=160 cm;910-8m=910-8109 nm=90 nm。cm9012.56cm= m= m 12.5610-20.1256314m= m= cm = cm31410-631410-61020.0314練一練講授新課1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 長度的測量二講授新課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講授新課講授新課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8cm1mm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0 12345678cm2.觀察刻度尺3.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

4、尺寸講授新課 測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等等。 (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講授新課(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講授新課(3)讀:即讀數,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圖丙所示);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計值。 丙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講授新課(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字和單位。丁圖中

5、木塊長度為2.78cm。 2.78cm總結為四個字:選、放、讀、記講授新課分度值 1mm ;物體長度為 2.78cm 。 分度值 1cm ;物體長度2.7cm。 分度值不同,讀數也不同4.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講授新課想一想:如何測量鐵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a.測多算少法(累積法)講授新課b.相互配合法(卡測法)(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講授新課c.化曲為直法(等效替代法) 測較短的曲線,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ABAB 地圖測繪儀1. 時間的單位:國際單位:秒(s) 常用單位:時(h)、分(min)等時間的測量三講授新課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1 h = 60 min 1 min = 60

6、 s 問: 1 h = s3600講授新課2. 測量時間的工具:鐘、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鐘 電子停表 機械停表3.實驗:用停表測量時間講授新課講授新課【使用方法】 簡稱:一啟動;二按停;三讀數;四歸零。第二次按下開始/啟動鍵時 表針停止轉動,讀數。第三最后按下復位鍵時 表針彈回零點。第一次按下開始/啟動鍵時 表針開始轉動,講授新課 要分別讀出分和秒并相加。 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讀數】30s0.1s15min30s(或0.5min)9min38.4s講授新課練一練

7、1.如圖所示是某種機械停表的實物圖,長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短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圖中顯示的時間是 。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誤差四講授新課(一)定義: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就叫誤差。 (二)誤差的來源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 .儀器本身不準確 。.環境溫度、濕度變化。.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講授新課(三)注意: 1.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 2.

8、減小誤差的辦法: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C、改進測量方法。 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3.誤差不是錯誤:講授新課練一練 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做誤差 B誤差和錯誤一樣是可以避免的 C測量工具越精密,測量方法越先進,誤差就越小 D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B課堂小結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誤差單位:m、km、cm等測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單位:s、h、min等測量工具:停表、鐘、表等誤差與錯誤的區別:錯

9、誤可以避免,誤差不可以避免,只能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 (2)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 (3)人眨一次眼經歷的時間大約0.4 。 隨堂訓練mmdms2.完成單位換算:(1)一張紙的厚度是:70 um=_nm = m (2) 1.5h = _ min=_s隨堂訓練710-57104540090 3.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機械停表讀數是 min s。2.00338.3隨堂訓練經典 專業 用心精品課件本課件來源于網絡只供免費交流使用第2節 運動的描述第一章 機械運動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運動導入新課觀察與思考

10、 學習目標1.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重點)2.知道參照物的概念。(重難點)3.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重點)導入新課認知與了解我們根據什么說這些物體是運動的?飛馳的獵豹穿梭宇宙的彗星緩慢的蝸牛它們的共同特點:位置隨時間不斷地變化。想一想講授新課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珠穆朗瑪峰由于地殼運動高度在變化 日本茨城縣鹿島町與中國上海市的距離由于板塊運動縮短機械運動一講授新課奔騰的江水天體的運動除了機械運動,還有分子、原子的運動、電磁運動,生命運動等多種運動形式。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講授新課 怎樣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事例一:坐在行駛的汽車中,感覺路邊的樹木高速后退,感覺車內

11、的物體是靜止的。路邊的人覺得樹不動,車運動得很快。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車時感覺前面車輛慢慢后退。錯車時卻感覺對方車輛速度很快的沖過來。為什么對物體的判斷上會出現這樣的不同呢?標準不同想一想講授新課2觀察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之間的位置(距離或方向)上是否變化。3運動的物體和靜止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通常情況下,選擇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為參照物,但不選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1參照物:判斷物體是運動和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二講授新課判斷甲圖和乙圖中小車是否運動乙圖甲圖甲圖沒有參照物,不能判斷小車是否運動乙圖小車是運動的講授新課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一看選哪個物體作參照物。二看

12、被判斷物體與參照物之間是否發生位置變化,如果發生了位置變化,那么被判斷物體就是運動的;如果沒有發生位置變化,那么被判斷物體就是靜止的。講授新課小結將課本放在課桌上,再將文具盒放在課本上,用手慢慢拉動課本,觀察并思考: 1以課桌為參照物,文具盒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2以課本為參照物,文具盒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運動靜止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文具盒課本課桌講授新課 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時,結論一般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講授新課(1)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2)相對靜止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三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包括

13、三層含義:講授新課2.靜止是相對的。3.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選擇的參照物不同,運動和靜止情況是不同的。 總之:不事先選定參照物,就無法確定一個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這時一般不說明其參照物是什么。1.運動是絕對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空戰中,一名飛行員發現自己的機艙有一只“小蟲”在飛來,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發現是一顆正在飛行的子彈!我們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飛行的子彈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這位飛行員為什么能抓住呢? 因為子彈相對于飛機的飛行速度很小或兩者的速度大小一樣,它們之間可以認為是相對靜止。 講授新課1.分析下列物體相對于什么物體是運動

14、的?相對于什么物體是靜止的?加油機和戰斗機花樣跳傘運動員練一練講授新課2有關太陽、地球、衛星的運動和靜止(1)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東升西落”,是以誰為參照物呢?(2)地理學科中所說的“地球繞著太陽轉”又是以誰為參照物呢?(3)地球同步衛星與地球一起在做同步運動,如果以地球為參照物,地球同步衛星是運動還是靜止?講授新課課堂小結運動的描述在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選擇標準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體選定的物體被認為是靜止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概念:作為標準的物體機械運動1.有位詩人坐船遠眺,寫下了著名的詩詞:“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

15、山山不動,是船行。”詩人在詩詞中前后兩次對山的運動的描述,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A風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風和地面隨堂訓練B隨堂訓練2.周末,明明與爸媽自駕出游,汽車行駛中,明明與媽媽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媽媽為參照物,明明是 的,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明明是 的。靜止運動3.一個人騎車由南向北行駛,這時有輛汽車也由南向北從他身旁疾駛而去,若以這輛車為參照物,此人( )A.向北運動 B.向南運動 C.靜止 D.運動方向無法確定B隨堂訓練隨堂訓練D4.下列各例現象與相對靜止無關是( ) 飛機空中加油; 跑動給馬拉松運動員遞飲料; 太陽從東方升起; 彩云掩月; “手抓子彈”的奧秘; 如影隨行 A.

16、B. C. D. 經典 專業 用心精品課件本課件來源于網絡只供免費交流使用第3節 運動的快慢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1課時 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列車的運動和中學生的運動相比,有什么不同?導入新課 運動有快有慢,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觀察與思考 學習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重難點)導入新課認知與了解講授新課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一講授新課方法一:路程相同,比較時間。所用時間少的運動得快。方法二:時間相同,比較路程。經過路程長的運動得快。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結論2h內運動了100km3h內運動120km1h內運動:1h內運動:50km40km活動:比一比誰運動得快講授

17、新課思考:若路程 s 不相同,時間 t 也不相同,那如何去比較運動的快慢呢?快1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個數值越大,表示物體運動越快。速度二講授新課3單位: 基本單位 m/s 或 m s-1 讀作 米每秒常用單位 km/h 或 km h-1 讀作 千米每小時 汽車速度表講授新課約5m/h約1.1m/s約5m/s約20m/s約250m/s約100m/s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速度講授新課1 可變形為_ 或 _。25m/s= km/h 72km/h= m/s1820練一練講授新課

18、課堂小結速度概念: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m/s、 km/h換算:1m/s=3.6km/h公式:運動的快慢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百米賽跑時,甲、乙運動員從同一起跑線同時起跑,某時刻位置如圖所示,可知運動較快的是 ,你這樣判斷的理由是 。隨堂訓練相同時間內,乙運動的距離長乙2.飛機沿直線,快慢不變地飛行了15min,通過的路程是270km,則它的飛行速度是 km/h,合 m/s。隨堂訓練1080300經典 專業 用心精品課件本課件來源于網絡只供免費交流使用第3節 運動的快慢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2課時 運動方式和平均速度導入新課觀察與

19、思考列車沿直線運動過山車沿曲線運動機械運動中的類型有哪一些呢? 學習目標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2.了解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3.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4.學會平均速度的計算。導入新課認知與了解 1.按照運動路線,機械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機械運動的分類一講授新課 2.在直線運動中,按速度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沿直線行駛的兩輛小汽車運動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講授新課我們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研究其它

20、復雜運動的基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與時間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隨路程和時間變化。勻速直線運動二講授新課tsvt講授新課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 由圖像可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是個恒量,與路程s和時間t沒有關系。我們把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在任意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對變速運動做粗略研究時,也可以根據 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表示物體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講授新課平均速度計算式變速直線運動三講授新課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在任意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

21、)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答:劉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例1:我國優秀運動員劉翔在2004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成績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劉翔在運動過程中通過的路程s=110m,所用時間t=12.91s,利用公式v=s/t計算它的平均速度為:解:必要的說明所用公式代入數據,求出結果。數字后面要有單位。講授新課例2:小明在跑百米時,前50 m用時6 s,后50 m用時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時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時t2=7 s,全程s3=100 m,用

22、時t3。根據公式和題意有:分析:50 m50 m6 s7 s全程講授新課前50m平均速度:后50m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全程時間:例2:小明在跑百米時,前50 m用時6 s,后50 m用時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講授新課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8.3 m/s、7.1 m/s和7.7 m/s。求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確路程和時間的對應關系。即使是同一運動過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50 m50 m6 s13 s100 m8.3 m/s7.1 m/s7.7 m/s講授新課7 s課堂小結速度概念: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意義:表

23、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m/s、 km/h換算:1m/s=3.6km/h運動形式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運動的快慢1.中考期間,中學的學生乘坐某種新型安全校車到9km外的考點參加考試,校車行駛了15min后安全到達考點。求:校車在送考過程中的平均速度。隨堂訓練解:15min=1560s=900s即校車在送考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10m/s出租車專用發票車號 AT-8283日期 17-05-20上車 10:00下車 10:05單價 2.4元里程 3.0km金額 16.00 2.如圖所示為趙寧同學乘坐出租車到達目的地時的出租車專用發票,則出租車

24、在該段路程行駛的時間是多少?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t=5min= 隨堂訓練3.動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常見的交通工具,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見下表:南昌上海南上海南南昌運行距離D92次8:34開13:49到D93次15:31開20:39到840km根據上述列車運行時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列車從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時間是 min,它的平均速度為 km/h。315160隨堂訓練經典 專業 用心精品課件本課件來源于網絡只供免費交流使用第4節 測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機械運動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義?2.如果想測量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測量工

25、具?導入新課思考: 學習目標 1.學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測量路程和時間,并求出平均速度。(重點)2.會分析實驗數據,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難點)認知與了解導入新課實驗:測量平均速度一講授新課1.實驗目的、原理和實驗器材實驗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時間。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S1S2金屬片s3t3t2t12.實驗設計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 端,金屬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測出小車將通 過的路程S1。 2.測量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 時間t1。3.實驗步驟講授新課 3.根據測得的S1和t1

26、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從斜面頂 點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 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金屬片s3s1s2t1t2t3t3= 根據以上的實驗數據,你能否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1-s2t1-t2講授新課s3=講授新課v2=t2=S2=v3=t3= t1- 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運動時間(s) 路 程(m)4.設計表格講授新課5.進行實驗和數據收集金屬片0102030405060cm講授新課實驗數據:0.6v2=t2=S2=v3=t3= t1- 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運動時間(s) 路 程(m)金屬片實驗時注意觀察停表的示數。講授新課講授新課實驗數據:4v2=t2=S2=v3=t3= t1- t2=S3=S1-S2=v1=t1=S1=平均速度(m/s)運動時間(s) 路 程(m)0.6金屬片 將金屬片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從斜面頂點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上半段路程:0.3m講授新課金屬片金屬片講授新課實驗時注意觀察停表的示數。0.31.50.2實驗數據:講授新課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