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美錦能源研究報告1.美錦能源:夯實煤焦主業,轉型發展氫能美錦能源于 2007 年通過借殼天宇電氣完成上市,天宇電氣將整體資產 與美錦能源集團持有的美錦焦化 90%的股權進行臵換,公司主業由電氣 變更為焦化,并更名為美錦能源。2015 年,公司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票(16.8 億股)和支 付現金(8411 萬元)的方式,向控股股東美錦能源集團購買其所擁有的 山西美錦集團東于煤業有限公司 100%股權、山西汾西太岳煤業股份有 限公司 76.96%股權、山西美錦煤焦化有限公司 100%股權(含美錦煤焦 化全資子公司山西美錦煤化工有限公司 100%股權、控股子公司唐鋼美 錦(唐山)
2、煤化工有限公司 55%股權以及山西潤錦化工有限公司 60%股 權、天津美錦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100%股權以及大連美錦能源有限公司 100%股權)。重組前,美錦集團直接持有美錦能源 29.73%的股份,重 組完成后,美錦集團持有公司 77.29%股權,為美錦能源控股股東。隨 后公司進一步新建華盛化工焦化項目、收購錦富煤業和錦輝煤業、收購 佳順焦化,逐步擴大煤焦主業規模,夯實資產質量。2017 年開始,依托自身焦化副產氫的優勢布局氫能全產業鏈,公司陸續 投資氫能相關業務,先后投資飛馳汽車、國鴻氫能、鴻基創能等多家氫 能細分行業具備領先優勢的公司。控股股東為美錦能源集團。公司控股股東為美錦能源集團,
3、截止 2022 年一季度末,集團持股比例 44.91%,實控人為姚氏家族(持有美錦能 源集團 100%的股份)。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13 億元,同比增加 66%(2015-2021 年復 合增速 25%);毛利 46 億元,同比增加 205% (2015-2021 年復合增 速 46%),毛利率達到 30%,同比提升 9 個百分點;實現歸母凈利潤 25.67 億元,同比增加 269% (2015-2021 年復合增速 44%)。2021 年經營 明顯改善,營業收入、毛利及毛利率均有大幅提升。從 2015 年集團資 產注入開始,公司下轄 2 個煤礦和 3 個焦化廠,經營能力明顯改善,
4、2018 年底開始由于煤焦價格下跌,業績受到影響,而 2021 年煤焦價格雙雙 大幅上漲,公司業績明顯提升。公司主要營業收入和毛利均來源于煤焦業務,占比均達到 99%,其他行業 如氫能等,業績貢獻暫時較少,有待行業全面推廣和放量。2.美錦能源煤炭高盈利,焦化有成長煤價高位運行,煤炭業務貢獻主要利潤煤炭共 4 對礦井,合計產能 630 萬噸/年,權益產能 582 萬噸/年。公司 煤礦主產優質的煉焦煤,錦富煤業(180 萬噸/年)、東于煤業(150 萬 噸/年)、汾西太岳煤礦(210 萬噸/年),錦輝煤業(90 萬噸/年),合計 在產產能達到 630 萬噸,權益產能 582 萬噸。截至 2021
5、年末,公司礦 井探明儲量合計 7.0 億噸,保有儲量合計 6.4 億噸。公司近年煤炭生產基本維持滿產。2021 年上半年,公司生產原煤 314 萬噸,產能利用率達到 99.5%,若全年維持產能利用率不變,總產量將 達到 627 萬噸,接近滿產。2021 年,四個煤礦實現凈利潤 22.6 億元,權益凈利潤 19 億元。2021 年,公司四個煤礦實現營業收入 53.5 億元,同比大幅增加 34.2 億元 (+176%),實現凈利潤 22.6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8.9 億元(+514%), 權益凈利潤達到 19.1 億元。煤炭業務占總營收比例為 25%,而權益凈 利潤占歸母凈利潤比例高達 74%
6、。若假設公司 2021 年下半年煤炭銷量與上半年相同,則 2021 年公司商品 煤銷量達到 408 萬噸,銷售價格從 2018 年的 638 元/噸提升至 1311 元/ 噸(同比+94% ), 2018-2021 年平均為 809 元/噸;煤炭銷售完全成 本逐年提升,從 2018 年的 439 元/噸提升至 2021 年的 757 元/噸, 2018-2021 年平均為 549 元/噸;2021 年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盈利能力 大幅提升,單位凈利潤從 2018 年的 199 元/噸提升至 554 元/噸(同比 +332%),2018-2021 年平均為 259 元/噸。焦化產能高增長,原料內供
7、優勢多焦炭在產產能 535 萬噸,權益產能為 467.5 萬噸,公司目前有 2 個在產 焦化廠,分別為唐鋼美錦和華盛化工。華盛化工于 2020 年 12 月 13 日 開始裝煤投入生產,成本優勢明顯,相同的產能原先需要約 3000 人, 智能化生產后,只需要 500 人左右;而且其生產的一級冶金焦國內稀缺, 炭化室高度達到 7 米以上的山西頂裝焦炭的產能只有 2500 萬噸,產品 供不應求。在建產能 1090 萬噸,公司現有 4 個在建焦化項目,分別為美錦煤化工、 佳順焦化、內蒙古美錦能源和唐鋼美錦二期。美錦煤化工建設進度較快, 公司產能將在年內恢復到 715 萬噸/年;內蒙古美錦能源項目位于
8、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建設,是公司未來焦化產能最大增長點,由于靠 近蒙古焦煤進口口岸,該項目兼具資源獲取的優勢和運輸成本的優勢, 同時焦炭產品銷售區域主要在河北、東北等地區,靠近市場,可以降低 運輸成本。2021 年公司實現焦炭產量 562 萬噸,銷量 575 萬噸,同比均增長 3%, 華盛化工建成投產后尚未達到滿產,而今年美錦煤化工停產升級改造, 也將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預計公司 2022 年基本維持 535 萬噸產能生 產,2023 年達到 715 萬噸,佳順焦化預計在 2024 年貢獻增量,保守估 計 2025 年達到 895 萬噸產能滿產。2021 年 3 個焦化子公司凈利潤合計
9、為 8 億元。2021 年,華盛化工收入 為 85.6 億元,凈利潤為 3.3 億元,唐鋼美錦收入為 42 億元,凈利潤 4.6 億元,美錦煤化工 48.5 億元,凈利潤 0.2 億元。焦化業務由于成本大幅 上漲,盡管收入大幅增加,利潤空間仍然較小,焦化業務營業收入共計 176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到 83%,而權益凈利潤 5.9 億元,占歸母凈 利潤的 23%。在 2021 年焦炭價格大幅上行,但原料煤同樣大幅漲價的情況下,公司 焦化業務收入增速達到 76%,利潤增速達到 85%。公司焦炭售價隨行就 市,從單噸焦炭銷售來看,2021 年售價與完全成本分別達到 3063 元/ 噸和 2924
10、元/噸,同比均增長約 71%,噸焦盈利有所提升,增加 62 元/ 噸至 139 元/噸。2015-2021 年,公司焦炭平均售價 1786 元/噸,平均成 本 1726 元/噸,單位利潤 60 元/噸。運輸方面,主要的運輸方式是鐵路運輸,少部分產品由客戶自提。公司 擁有 400 輛 C70c 型焦炭專用敞車,可用于焦炭的鐵路運輸,運輸能力 為 600 萬噸/年,保障運輸時效性,提升公司銷售服務質量。焦炭行業利潤空間仍被壓縮。2022 年上半年,焦炭下游需求疲軟,進入 大面積虧損狀態。截至 7 月 7 日,全國平均噸焦盈利-184 元/噸,山西 準一級冶金焦盈利-153 元/噸,河北準一級冶金焦
11、盈利-171 元/噸,仍在 虧損的狀態。深度合作河鋼,采購銷售有保障公司第一大客戶和第一大供應商都是河鋼集團及其關聯方,2018-2021 年平均每年向河鋼集團銷售 295 萬噸焦炭(占總銷量 49%),并向其采 購 193 萬噸焦煤(占焦煤外采量 26%,總耗煤量 23%)。唐鋼美錦生產的焦炭銷售給河鋼集團位于唐山市的主體,山西三個焦化 廠銷售給河鋼集團的焦炭主要是銷售給河鋼集團下屬的舞陽鋼鐵、邯鄲 分公司等鋼廠。唐鋼美錦是公司與河鋼集團合作的主體,采購的精煤主 要用于唐鋼美錦的生產,焦炭銷售也主要面向河鋼,2018-2020 年銷量 維持在 141-147 萬噸左右,2021 年上半年銷量
12、達到 96 萬噸,占美錦能 源對河鋼銷售焦炭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42%提升至 2021 上半年的 61%。 從價格上來看,由于唐鋼美錦焦炭品質相對較高,且銷售價格中包含了 代運運費,售價高于公司對其他客戶的銷售。從金額來看。2018-2020 年每年約向河鋼采購金額近 25 億元,2021 年 煤價大幅上漲,預計采購金額近 33 億元;2018-2021 對河鋼銷售額平 均約 62 億元,2021 年前三季度達到 240 萬噸和 64.1 億元。公司焦化業務耗煤主要來自于外購以及部分自有煤礦內采,若假設 2021 年全年采購及耗煤與前三季度節奏保持一致,煤焦比維持與 2020 年相 同,
13、則估算焦炭業務全年耗煤達到 808.5 萬噸,其中 13.2%(106.5 萬 噸)來自于內部自有煤礦供應,27.5%(222.2 萬噸)向河鋼集團采購, 其余 59.3%(479.8 萬噸)向其他供應商采購。2018-2021 年前三季度,內部供應的比例約在 9%-14%,估算內部采購 量在 100-120 萬噸左右,而內部采購價格較外購價格價差大(2021 年 前三季度價差達到 1163 元/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焦化業務的成本, 2018-2021 年對焦化成本的影響分別達到 8.3、7.6、4.8、12.4 億元。外購的精煤主要包括主焦精煤及貧瘦精煤(含瘦精煤)等,由于公司所 在地區煤
14、炭資源豐富,在采購方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價格優勢。向河 鋼集團的采購主要用于唐鋼美錦的生產,采購量占總用煤量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19.8%提升到 2021 年的 27.5%,合作關系趨緊密。采購方式 來看,向河鋼采購主要采用一年一簽的長協定價方式(其他供應商采購 定價偏市場化),其中 2020 年有 24%來自于海外,包括澳大利亞、加拿 大、美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價格相對較高,2021 年澳大利 亞進口停止,進口精煤比例下降至 8%。3.美錦能源大步轉型氫能,全產業鏈卡位布局政策大力支持,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氫能行業處于推廣早期,規模增長空間廣闊。我國氫能行業發展具備一 定的技術
15、和產業基礎,但仍處于規模化推廣的早期,仍有核心技術和零 部件存在進口依賴,而國內擁有低成本制氫的優勢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政策逐步加碼的情況下,行業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規模增長空間 廣闊。2025 年行業產值將達到萬億規模。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編制的中國氫能 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截至 2019 年,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占比僅 為 2.7%,產業產值僅 3000 億元;到 2025 年行業產值將達到萬億級別, 燃料電池車產能達到 5 萬輛/年;長期來看,氫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 達到 10%,行業產值達到 12 萬億元。以獎代補政策推動示范性發展,中長期規劃為行業提速。氫能及燃料電 池相關政策文
16、件密集出臺,覆蓋了氫能發展各個方面,對氫能及燃料電 池發展的做出規范的同時也給予極大力度的支持。當前行業頂層規劃已 經發布,與以獎代補的政策共同助力行業示范推廣。全國政策: 2020 年 9 月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等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 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臵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 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 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示范期暫定為四年,示范期 間,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 況給予獎勵。每個示范城市群最高可獲得 18.7 億補貼,涵蓋制氫、加氫、 燃料電池零部件、整車等各
17、個環節。2022 年 3 月 23 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 期規劃(2021-2035 年),對我國氫能產業做出分析和規劃。首次明確 氫能在國家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行業發展量化的目標,強調 核心技術研發,強調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還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上市融資。行業政策支持 力度不斷加大,規模化在即。根據中長期規劃,將首先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主要針對客車、 貨車市場,根據2021 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公交車保 有量 70.94 萬輛,其中純電動占 59.1%,汽油、柴油車及天然氣車共占 29.4%;貨車保
18、有量 1173.26 萬輛,其中牽引車 346.68 萬輛,掛車 359.25 萬輛。不考慮長期規模增長,僅考慮在公交車及重型貨車領域對傳統燃 油車的替代作用,即有 20.96 萬輛的公交車及 705.93 萬輛的重型貨車是 潛在的替代對象,若替代率每提升 1%,則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和氫燃料 電池重卡保有量將分別增加 0.2 萬輛和 7 萬輛。地方政策:兩批示范城市群落地。2021 年 8 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 部、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群政策正式落地,首批三個示范城市群京津冀城 市群、上海城市群、廣東城市群陸續啟動;2022 年初第二批
19、示范城市群 鄭州城市群、張家口城市群獲批。各示范城市群及所屬的城市陸續 出臺發展規劃及補貼政策,推動氫能示范推廣。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市大興區牽頭,要對標國家示范要求,實現示范城 市群預期指標全部達標,8 項核心零部件取得技術突破、實現產業化, 車輛應用不少于 5300 輛,購車成本降幅超過 40%,新建投運加氫站不 低于 49 座,氫氣售價不高于 30 元/公斤。以北京大興區為例,北京市和 大興區將參照全國的補貼標準提供 1:1 和 1:0.4 的補貼。上海城市群由上海市牽頭,而且上海率先發布落地方案關于支持 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明確提出到 2025 年底前,市級 財政將按照國家
20、燃料電池汽車示范中央財政獎勵資金 1:1 比例出資,在 支持整車產品示范應用方面按照每 1 積分 20 萬元給予獎勵(市級 15 萬 元,區級 5 萬元)。2022 年 6 月 20 日,上海市發改委發布上海市氫 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 年),提出 2025 年燃料電池車保有 量突破萬輛、產業鏈規模破千億的目標。廣東城市群由佛山市牽頭,廣東省級財政按照國家獎補標準 1:1 給予配 套資金,省內示范城市相關地市財政按照國家和省的獎補標準 1:1 給予配套補貼。示范城市群規劃陸續出臺,推廣規模近 10 萬輛。五大示范城市群中多 個城市規劃陸續出臺,根據目前已經公布的示范城市群規劃
21、,到 2025 年示范推廣規模達到 6.6 萬輛燃料電池車和 649 座加氫站,另外非示范 城市群內的城市有 3.5 萬輛燃料電池車和 419 座加氫站的推廣計劃。截 止 2021 年底,全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 10728 輛,建成加氫站 230 座, 預計到 2025 年國內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將超過 10 萬輛,加氫站超千座。若按照推廣規劃 2025 年的目標推進,燃料電池車保有量 2021-2025 年 復合增速將達到 75%以上。購車補貼最高達到 159 萬元/輛,考慮運營補貼后,已具備經濟性。以重型貨車或大型客車為例(功率超過 110kW),按照 2022 年 1.1 分的 基礎、設計質量
22、最大 1.5 倍的折算倍數、2.8 的標準車系數計算,以大興區為例,考慮全國:省:市(或區縣)補貼 1:1:0.4 的補貼力度,單車理 論最高補貼可達到 110.88 萬元;若考慮上海、廣東等地方政府提供 2 倍補貼的城市,則最高補貼將達到 138.6 萬元。在關鍵零部件環節有最 高 20.5 萬元/車的補貼,整體補貼規模最高達到 159 萬元/量,另外北京 等城市還有車輛運營補貼(達到里程要求后,依據車型不同最高補貼 1 元/公里)。產業初期政策大力支持,將幫助零部件廠商和整車廠商進一 步壓低單車售價,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推廣過程中高成本這一難題。同時若考慮通過補貼抹平燃料電池車與純電動車的采購
23、價差,補貼政策 仍能滿足 2.5 萬輛車的平價采購需求。以 10.5 米的公交車采購為例,不 考慮技術迭代及規模化帶來的成本下降,根據上海政府采購的單價計算, 價差為 68.2 萬元/輛,則需要拿到約 0.5 倍最高補貼額即可抹平價差。 若各示范城市群車輛推廣最終均獲得此比例的補貼,扣除政策出臺以后 購買的燃料電池車的補貼,剩余補貼資金仍能滿足 2022-2023 年 38430 輛車的采購需求。此外,加氫環節中,對于售價不高于 35 元/千克的氫氣,中央最高補貼 也達到 9 元/千克,各地方提供 10-30 元/千克左右的補貼,各地方加氫 站建設也有數百萬元不等的補貼。根據我們測算,以目前的
24、能耗水平(技術迭代下,燃料電池車能耗將進 一步降低),當氫氣售價在 35 元/千克時,與純電動車在各車型都具備接 近的經濟性,若考慮 1 元/公里的運營補貼,氫燃料電池車已具備全面的 經濟性。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同比大幅增加。在政策陸續落地后,行業推廣進入 快車道,2022 年 1-5 月,共計實現燃料電池車產量 1277 輛,同比增長 579%,銷量 935 輛,同比增長 352%,行業或將在今年迎來明顯提速。美錦能源:六大地區布局,先發優勢明顯美錦能源氫能源布局涉及氫能全產業鏈,上游依托自有的焦化豐富的尾 氣資源制氫,并開展加氫站建設和園區建設;中游通過參股的方式布局 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參
25、股國鴻氫能進入電堆及燃料電池系統領域,參 股鴻基創能進入膜電極領域,參股賽克賽斯進入電解水制氫領域,且參 股公司均為行業內領先的企業;下游控股飛馳科技,在行業內領先地位 明顯。從區域上來看,公司氫能業務分布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六 個區域,布局范圍廣,具備先發優勢。上游:氫氣資源豐富,參股儲運加龍頭企業制氫:公司大規模的焦化產能擁有豐富的副產氫氣資源(焦爐尾氣含氫 量 55%),根據美錦能源的測算,公司在產焦化產能 715 萬噸/年(美錦 煤化工建設進度較快,納入考慮范圍),如果焦爐煤氣全部用于制氫,理 論上能生產氫氣 6.4 萬噸/年,可以滿足 2.4 萬輛中型卡車或 1.8 萬輛客 車一
26、年的用量。若按照氫氣售價 35 元/千克,則公司的氫氣資源能帶來 22.4 億元的收入。(若僅考慮當前華盛化工明確規劃的 12000 立方米/ 小時的高純氫生產能力,收入貢獻約 3.3 億元)。加氫站:目前投運 8 座加氫站,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 100 座。國家能源 集團旗下國華投資、北京京能集團和華電集團下屬的華電運營等與美錦 能源共同打造綠電+綠氫+綠色交通的產業閉環,同時利用現有的加油站 拓展加氫設施,形成加氫站網絡。目前公司擁有 8 座控股的已投運加氫 站(分布于佛山、云浮、晉中、太原、北京、嘉興、青島等地),十四五 期間規劃建設 100 座加氫站,可滿足上萬輛示范運營的車輛。參股多家
27、儲運加龍頭企業:牽手北京冬奧會供應企業環宇京輝。2021 年,公司投資了 2000 萬 元,持股(7.46%)北京環宇京輝京城氣體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 于 1989 年,是北京市唯一具備合格資質氫氣生產廠家,唯一一家集制 氫、儲氫、運氫、加氫的并具備完整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早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就為全國首座加氫試驗站提供氫能保障,其也是 2022 冬奧會氫能源供應保障企業。環宇京輝擁有兩條氫氣生產線,其中 天然氣重整制氫產能為 800 立方米/小時,電解水制氫產能 500 立方米/ 小時,許可生產氫氣為 1040 萬立方米/年;其全資子公司北京環宇京輝 氣體化工運輸有限公司目前擁
28、有氫氣長管拖車 136 輛,是北京市內注冊 的唯一運氫企業。美錦全資子公司山西示范區美錦氫源科技發展有限公 司和環宇京輝合資設立的北京中氫環宇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內已建成 加氫站 2 座,分別建在房山區竇店地區及房山區燕山地區。擬參股 PEM 電解水制氫系統的制造商賽克賽斯。2021 年 12 月公 司公告,子公司美錦美和、青島嘉創與其他投資者共同認購美錦氣候壹 號創業投資基金的份額,氣候壹號基金擬專項投資參股山東賽克賽斯氫 能源有限公司。賽克賽斯成立于 2007 年 1 月 23 日,是一家專注于利用 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陽離子交換膜(PEM)進行純水電解制氫設備的研發、 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是國
29、內目前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兆瓦級 PEM 電解水 制氫系統的制造商。氫氣壓縮機公司中鼎公司。公司投資參股中鼎恒盛氣體設備(蕪湖) 有限公司(持股 1.31%),中鼎公司生產高品質的氫氣壓縮機,這為美 錦推進加氫站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加氫站設備公司海德利森。公司擬通過海德利森基金對對北京海德 利森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項投資,海德利森是國內知名的高壓、超高壓 流體應用系統集成商,主要服務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和檢 驗檢測等領域,憑借其在軍工及航天領域的技術優勢,成為國內最早的 氫能技術研發企業之一。該公司已交付各類加氫站項目及相關氫能設備 四十余套,是國內最大的加氫站設備制造和集成商之一。園區及
30、加氫設備翼迅創能,2021 年 7 月,公司在上海青浦區組建 了翼迅創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36%),攜手翼迅創能,以氫能為 核心,為園區客戶提供從高品質氫能、定制化加氫設備,以氫能智能叉 車快速響應物流倉儲搬運需求,賦能園區特種交通智能化、低碳化升級 發展。中游:參股版圖持續擴張,核心科技成長可期公司在中游的制造環節主要通過參股的方式布局,核心參股公司包括國 鴻氫能(電堆、電池系統)、鴻基創能(膜電極)、風氫揚等。國鴻氫能:國鴻氫能坐落于廣東省云浮市,成立于 2015 年 6 月,是全 球最大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商之一,產品類型從 30kW 到 240kW,零部 件國產化率達到 90%。
31、2019 年 7 月,美錦能源向國鴻氫能增資 1.8 億 元(持股 9.033%),目前公司持有其 5.32%的股份。2017 年建設成了全球規模領先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基地,可年產燃料 電池電堆 2 萬套,燃料電池動力總成 5,000 臺。國鴻氫能是公司控股整 車子公司飛馳汽車的主要供應商,與飛馳汽車整車制造業務產生了較強 的協同效應。2020 年 10 月,國鴻氫能推出第一代自主研發的鴻芯 GI 電堆產品,2021 年國鴻氫能自主電堆出貨量數千臺,行業龍頭地位凸顯。國鴻氫能 4 月 8 日重磅發布了全球最大功率石墨板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鴻芯 GIII 燃料電池電堆和鴻途 H 系列燃料電池系統
32、,突出了“高性 能、靈活性、規模化”的特點,高效精準地應對了市場的新變化。對比 鴻芯 GI 來看,在額定功率、體積功率密度、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多 個性能指標上,有了跳躍式的提升,而且在產品交付上也更加靈活。據中國氫能聯盟數據,2021 年我國燃料電池電堆年新增市場規模約為 6.2 億元。預計 2021-2025 年燃料電池電堆新增市場需求的 CAGR 為 87%。2025/2030 年,燃料電池電堆新增市場分別為 75/238 億元。從出貨量情況來看,據 GGII 數據,2021 年中國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為 757MW,同比增長 128%,行業增速趨快。從歷年出貨情況來看,根據 GGII
33、的統計,20152021 年,國鴻氫能電堆累計配套氫燃料電池車約 5000 套,市占率 50%,排名第一,2021 年出貨量同樣排名第一。按照 2021 年電堆全國總體出貨量 757MW,2022 年增速為 87%,國鴻 氫能電堆價格最低達到 1999 元/kW,若國鴻氫能電堆市占率若維持 50% 的水平,則 2022 年國鴻氫能電堆收入將達到 14 億元。鴻基創能成立于 2017 年 12 月,坐落于廣州,是國內首家實現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大規模產 業化的企業,研發團隊由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前巴拉德 CTO 葉思 宇院士領銜。2020 年 9 月公司公告平價收購鴻錦投資(公司參股子公司
34、) 持有的鴻基創能 22.95%的股權(4590 萬元)。目前公司總計持有鴻基 創能 16.53%的股份。膜電極和雙極板在電堆成本占比為 70%-80%,是 最主要的零部件。公司產品成本比目前主流的膜電極低 20-30%左右, 不但可填補國內技術空白,還可解決國內的氫燃料電池產業不具備主流 膜電極自主核心技術和制造成本高的短板。6 月 17 日,鴻基創能高性能膜電極及 PEM 電解水制氫項目投產,包括: 1)燃料電池膜電極年產能 500 萬片,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膜電極成品 日產能達到 24000 片以上,良品率達到了 99.3%,廣州基地加佛山基地 總產能達 1000 萬片。2)國內首條電解水
35、制氫 CCM 卷對卷生產線,CCM 日產能達 30000 片,良品率達到了 99.9%,年產能規模達到 30 萬平米, 填補了行業空白。鴻基創能的膜電極產品將主要應用這些增量市場:一是公交、重卡、特 種車輛、叉車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燃料電池車輛推廣應用規模在不斷擴大, 同時固定式發電、熱電聯供、船舶、備電等非車用燃料電池膜電極市場 也在起量;二是綠氫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PEM 電解水制氫設備需求將 進一步增加,對膜電極需求也相應增加。鴻基創能膜電極具有以下五大優勢: (1)低鉑金載量催化劑。制約燃料電池廣泛商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 成本,而鉑金催化劑在整體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鴻基創能第一代產 品
36、HyKey1.0 的鉑金載量為 0.45mg/cm,第二代產品 Hykey2.0 為 0.35mg/cm。 (2)連續化生產工藝。鴻基創能的膜電極生產工藝過程由兩個連續化 精密涂布步驟組成,平均線速度5m/min,極大提升單位時間產能,同 時相應降低成本。 (3)高性能和長壽命。膜電極產品功率密度1.4W/cm,壽命在 15,000 小時以上。 (4)低成本。除了降低鉑金催化劑的使用量,還通過優化生產工藝,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產品中間體等方法,進一步降低成本,最終產品成本 比市場上競爭對手降低 30%。 (5)產業化驗證。核心研發人員參與了奔馳、福特、日產、奧迪等整 車廠的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所設計的膜電極經過了大量的車載實驗及驗 證。同時,葉思宇博士帶領研發的膜電極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巴拉德的燃 料電池巴士、物流車、叉車及備用電源領域。國鴻氫能最新的鴻芯 GIII燃料電池電堆使用的也是鴻基創能的膜電極。紀錄,位居當年國內獨立第三方膜電極企業出貨量首位。預計 2022 年 全年將出貨 200 萬片,出貨增速位居行業之最。2023 年公司定的銷售 目標是 400 萬片,2024 年是 700 萬片,2025 年是 1000 萬片。公司目 標市場主要是國內市場,同時客戶里面有 20%是國外公司,這是因為包 括歐洲、韓國、日本對于膜電極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河南省建筑安裝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股權回購合同范本
- 網絡安全評估與防護合同
- 商品混凝土配送合同范本
- 電力采購合同范本
- 男生皮膚管理對比
- 國際物流模擬考試題與答案
- 現編現代企業管理
- 自制平板車應用管理
- 腸造口特色護理
- BDAccuriC6Plus基礎操作流程
- 《馮諼客孟嘗君》
- 14S501-1 球墨鑄鐵單層井蓋及踏步施工
- DBS62∕002-2021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黃芪
- 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6 第4課時 教學課件PPT小學公開課
-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全套課件(完整版)
- API-620 大型焊接低壓儲罐設計與建造
- 部編統編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教學設計與每課知識點總結
- 浙江省杭州市介紹(課堂PPT)
- 路面及綠化帶拆除和修復方案
- 001壓力管道安裝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