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_第1頁
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_第2頁
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_第3頁
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_第4頁
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基礎及其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根底及其啟示摘要:為深化研究會計計量這一財務會計的核心問題,探求現值會計計量屬性乃至整個會計計量和會計本身的開展規律,本文從多個角度研究了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的理論根底問題。本文研究發現:現值計量屬性有著深沉的理論根底,研究它具有重大的意義;雖然多種會計計量屬性共存是永久的必然,但經濟越開展,現值會計計量屬性越重要。關鍵詞:現值;會計計量屬性;理論根底;啟示雖然人們多年來最關注和擬解決的難題是現值會計計量屬性以下簡稱“現值計量屬性的“方法論問題,但研究并總結現值計量屬性的“世界觀理論根底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這將使我們發現和掌握現值計量屬性乃至整個會計計量和會計本身的開展規

2、律,從而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是,迄今為止,對現值計量屬性之理論根底的系統研究仍屬空白。本文研究發現:現值計量屬性不僅與標準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產生開展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而且與某些實證會計理論如計量觀和財務學理論如凈盈余理論、有效市場假說有嚴密聯絡,它也表達了經濟學中的經濟收益概念、委托代理理論以及管理學中的決策理論等的思想,現值還是許多相關學科的根底理論或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值計量屬性不但能表達現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的精華如決策有用觀、將來經濟利益說,更能祛除其內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性,使其能真正一貫地堅持作為概念框架所應遵循的標準的演繹法而非中途轉向實證的歸納法。對本文主題的深化

3、研究證明:雖然多種會計計量屬性共存是永久的必然,但經濟越開展,現值計量屬性越重要。這是現值計量屬性開展的歷史規律,是會計計量開展的歷史規律,也在相當程度上是會計開展的歷史規律。一、現值計量屬性符合經濟收益概念經濟學家對收益所持的觀點即經濟收益與會計學家對收益所持的觀點即會計收益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分歧。“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收益是隨著將來效勞的現值的增加而同時產生的。他們認為,收益計量與資產計價是不可分的,資產是根據企業使用這些資產所帶來的將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計量的,而收益那么是企業在某一期間凈資產現值變動的結果。顯然,要計量經濟收益,在會計上就必須采用現值計量。而在fasb的第7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

4、sfa7和ias的現值問題文稿issuespaper等發布之前,如何計量現值多少年來一直是會計界的老大難問題,經濟收益的計量也就成為會計學家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因此,“在過去的200年問,會計學上的企業收益概念和經濟學上的企業收益概念是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開展的。“但近來的文獻說明,傳統的會計學立場似乎正逐漸轉向經濟學上的收益觀點。經濟學和會計學開展史已經證明,經濟收益是比會計收益更全面和正確的收益概念。可見,現值計量屬性符合經濟收益概念。它順應了歷史的開展要求。二、現值計量屬性符合現代會計目的的要求從這里到本文第六個大問題,我們從標準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角度來研究。會計目的是財務會計概

5、念框架的起點。關于會計目的,眾所周知,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現值計量屬性不符合受托責任觀的要求受托責任觀的重要理論根底是委托代理理論。該理論認為,為了減少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而對會計信息進展隨意操縱的敗德行為,會計信息必須是客觀的、以事實性數據為根底并具有可驗證性。受托責任觀代表人井尻雄士ijiriyuji將此稱為“硬計量hardeasureent。因此,在這種觀點下,對計量屬性的選擇主要采用歷史本錢。但是,以歷史本錢甚或現行本錢作為計量屬性都有其局限性。本錢屬性只能反映資源的存在、反映資源過去和如今用到何處,不能代表可能產生的將來經濟利益對資源委托者的報酬。只有現值計量屬性才能表達經管責任的全部

6、要求。然而,由于現值計量基于一系列假設與判斷,難以實現“硬計量,因此,在這種觀點下,現值計量屬性不適用。二現值計量屬性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決策有用觀的重要理論根底是決策理論。決策者的決策形式和信息要求決定了會計信息的內容、種類和披露的深淺程度。信息在時間的分布上既表現為過去的信息,又表現為如今的信息,更表現為將來的信息,因為決策總是面向將來的。因此,會計計量往往采用多種計量屬性,而現值是這多種計量屬性中對決策最為有用的計量屬性。隨著我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我國會計目的逐漸由受托責任觀轉向決策有用觀將是大勢所趨。因此,現值計量屬性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三、現值會計信息

7、符合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征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受制于會計目的。受托責任觀強調信息的可靠性,而決策有用觀更強調信息的相關性。人們一般認為,既然現值計量屬性更符合決策有用觀的要求,那么它一定更具有相關性。所以,在所有會計計量屬性中,現值計量屬性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相關性最強,而其可靠性最弱。似乎現值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從來就很難“魚與熊掌兼得。作者以為,正確的全面的說法應該是:1現值會計信息的質量取決于環境。在理想狀況下,現值會計信息既完全相關,又完全可靠;在非理想狀況下,現值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都將有所降低并產生矛盾。2可以創造條件,改善非理想環境,從而進步現值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

8、性。經濟學和財務學中的理想狀況idealnditins是指:1可以確定和公開地得知企業的將來現金流量和經濟中的利率;或者,2在有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折現率是和固定的,有一套完好的和為眾人所知的狀態states,狀態的實現可公開觀察到,狀態的概率客觀和公開。理想狀況下的市場是完美而完全的。理想狀況下的會計形式就是現值會計形式,這時資產和負債的計價基于期望將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財務報表既完全可靠又完全相關,資產負債表包含所有的相關信息,收益表沒有信息含量。如何正確全面地認識現值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特別是可靠性,是許多人非常關注的問題。國際會計界最新和一致的研究結論是:在現實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既相關

9、又合理可靠的現值會計信息。對這一結論的詳細論證和總結,可參見有關文獻。四、現值計量屬性符合會計要素的本質定義各會計要素均有不同的定義。以資產為例,主要有“將來經濟利益觀和“本錢觀兩種定義。其中,fasb1985提出的資產定義最能代表資產的主要本質特性可能的將來經濟利益。而現值計量屬性是最能恰當反映會計要素“將來經濟利益本質特征的計量屬性。顯然,基于過去和如今的計量屬性不符合資產定義的要求,將來重置本錢和預期脫手價值只能計量資產將來的自身價值表現為市場交換價格,不能計量資產將來的獲利潛能。所以,理想的資產計量屬性應是各該資產的將來現金流量現值。推而廣之,可以說,將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是最能恰當反映會

10、計要素本質定義的計量屬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sfa3中,fasb中斷了“財務報告目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內涵之后的演繹法,而開場采用歸納法,即在后續的“會計要素內涵會計要素外延會計要素確認會計要素計量會計要素報告的過程中采用了實務中的做法,由于實務中不存在現金流量確實認與計量,因此,與現金流量有關的要素始終沒有出如今概念框架中。此外,safl一方面強調財務報告應能提供企業將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規定傳統財務報告中確認和計量的要素僅以過去的交易和事項為根底,因此也不可能產生將來的現金流量信息。總之,作者認為,fasb是正確地定義了會計要素的內涵,但卻沒有正確地

11、界定會計要素的外延。五、現值計量屬性符合將來會計確認的根底-權責發生制與現金流動制的交融按照fasb概念框架的構造,財務報告目的是起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連接目的與其他概念的“橋梁,財務報表要素及其確認、計量、報告是財務會計目的的詳細表達。但從國際會計改革的現實順序來看,卻正好相反,即:先提出財務報告的改良問題,再深化研究會計計量中最復雜、最關鍵的現值問題。11對會計確認的根本性改革非部分性改革,如金融工具確實認尚未啟動。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財務報告是財務會計的最終產品,廣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意見最能使會計學術界感受到改革的迫切性;二是因為如上所述,fasb

12、中斷了概念框架的演繹過程而屈從于會計實務的現狀。當對外報告的財務會計信息越來越不適應經濟開展要求時,改革財務報告的呼聲雖不致撼動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根基-財務報告的目的因為它已相當正確地“提早反映和考慮了信息用戶的決策需要,但卻會涉及其未按目的演繹而來的會計計量和會計確認。12筆者認為,不管是報告內容的擴大把許多表外披露內包容入表內,還是計量對象的擴大如包括許多金融工具,在概念上實際上都離不開確認范圍的擴大化。因為,廣義確實認是包括計量和報告的sfa5,para.6。葛家澍、劉峰1998主張,將來會計確認的根底是權責發生制與現金流動制的交融。現行市價和將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符合現金流動制的要求

13、。這里的現金流動制用公式表示就是:收益=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其中的凈資產是通過盤存法確定的。收付實現制只確認交易的影響;權責發生制除此之外,還確認一些對企業權利和義務已產生影響的事項或情況。現金流動制那么徹底擺脫了交易與事項的限制,它從盤存制思想出發,只確認期初、期末凈資產的現金等量現行市價或將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筆者認為,不難看出,現金流動制所確定的收益與經濟收益非常相似,只有一點不同,這就是,經濟收益只是指“企業在某一期間凈資產現值變動的結果,而現金流動制收益除可以用凈資產現值變動計量外,還可用凈資產現行市價的變動來計量。本質上,這是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收益,當凈資產的現行市價不能直接觀察到

14、時,就要采用將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六、現值計量屬性是會計計量的關鍵sfa5曾指出:現行會計形式是一個以“歷史交換價格為主、同時采用多種計量屬性的形式;fasb不企圖選出單一的屬性,強使實務進展變革,用該屬性來計量一切類別的資產和負債;它還相信,多種屬性并存的現狀將會繼續下去。可見現行會計理論和實務都沒有采用最能反映會計要素本質特征的現值作為主要計量屬性。而且,正如后來的sfa7所指出的,現行理論和實務甚至從來就沒有將現值作為一種獨立的計量屬性,而“只是一種在資產或負債得到確認并按照歷史本錢、現行本錢或現行市價進展了計量之后使用的攤銷方法。saf7,para.6如前所述,按照概念框架的邏輯順序,既

15、然人們已普遍承受“將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一項本質特征,那么,在對資產計價時,就應在計量屬性的選擇上著重考慮現值屬性。fasb已于1980年提出介于傳統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之間、但更接近于經濟收益的“綜合收益prehensiveine,也稱全面收益等概念,但其真正施行仍有賴于會計計量屬性尤其是現值計量屬性的變革。13但是,過去由于從可靠性考慮,因此,現行的資產計價都是以歷史本錢為主,至多用重置本錢或現行本錢來代替;同樣,建立在權責發生制、配比原那么、實現原那么之上的傳統會計收益一直充滿于會計信息市場,而經濟收益那么只是收益決定中的一個美妙理想。顯然,目前這種著眼于過去和如今的會計計量不能表達會計要素

16、的本質特征,它是會計理論界中斷理想、標準和演繹而屈從于現實、實證和歸納的又一結果。當前,社會經濟的開展、社會各界的呼吁迫使會計界重新審視現有的概念框架。作為一種信息商品,會計信息必須與其他各種信息進展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適用于信息社會。只有細心體察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將來決策需求,面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所處的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社會環境,堅決地重續“理想、標準、演繹之夢,財務會計才會有出路。而要實現這一遠大目的,會計計量是關鍵,而其中的現值計量屬性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七、現值計量屬性符合計量觀和凈盈余理論證券市場中的實證會計研究有兩大流派:信息觀和計量觀。它們都是為了進步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而

17、提出的關于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觀點。財務理論認為,企業的股票價格是由其將來現金流量即股利的現值決定的。但是,以歷史本錢為根底的財務報告不可能提供這一信息。那么,現行會計信息在股票定價方面終究有什么作用?信息觀和計量觀分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角度做了說明。一現值計量屬性不符合信息觀infratinperspetive以ball和brn1968為代表的信息觀以有效市場假設effiientarkethypthesis,eh和決策理論為前提,對會計信息主要是盈利信息、股票價格的作用進展了實證研究。研究說明,至少某些會計信息有助于投資者估計證券報酬的期望值和風險。14在財務會計理論中,“證券

18、價格變化的程度=信息含量=決策有用性的觀點即信息觀。15由于信息觀只是從外部研究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在統計意義上的相關性,不研究市場是怎樣把信息轉換到股價中去的,因此,在這種方法下,股票價格的形成是一個黑箱。它認為,投資者將尋找和吸納所有有關的信息而不只是會計信息,以便自己做出對將來證券報酬的預測而不需要會計人員為他們做出這種預測;為了使會計信息的競爭優勢最大化,可通過充分提醒補充信息來進步歷史本錢會計形式的決策有用性。作者認為,fasb產生于19781985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前6輯在許多方面是表達了當時流行的信息觀思想的。例如,如上所述,其對財務報告目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以及會計要素定義

19、的闡述符合決策理論,但是,fasb又認為,財務報告并不一定包括對將來企業盈利的直接預測,因為,“編制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已經發生的業務和事項的財務結果sfal,para.21。相反,假如會計信息具有概念公告所希冀的某些質量特征,那么它們可以是幫助投資者形成“他們自己sfal,para.21對這些盈利的預測的有信息含量的輸入。16可見,從確認、計量到報告,現行會計形式在本質上是徹頭徹尾的歷史本錢會計。fasb強調,財務會計旨在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客觀地說,歷史本錢信息對于預測將來、做出決策有一定作用,但它畢竟不如直接著眼于將來的現值信息,但看來fasb沒打算讓財務會計盡力為會計信息使

20、用者的預測和決策提供盡可能多的新計量屬性信息如公允價值信息,包括現值信息,以減少信息用戶搜尋信息的本錢并更進一步進步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和競爭地位-當時的fasb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對復雜而具有挑戰性的會計環境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fasb也沒有打算改變以歷史本錢為主要計量形式的現狀,而只是希望通過增加披露來加強其相關性。但增加披露并不等于增加計量,增加披露也不等于改變計量,所有這一切說明,經過時間的洗禮和認真的分析,即使如今看來仍為財務會計理論構造研究典范的美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其歷史局限性也是昭然假設揭的!我們只有以開展的目光對待舊的sfa、最新的sfa7及一系列相關文獻,才能理解現代財務會計的

21、開展趨勢,從而更好地把握它。總之,現值計量屬性不符合信息觀。二現值計量屬性符合計量觀easureentperspetive,也譯作計價觀1968年至1989年,占絕對優勢的、以證券市場有效為前提的、認為會計只是許多信息來源之一因此必須與其他更多及時的信息來源競爭的信息觀首次對會計的地位與作用敲響了警鐘。從ballandbran1968的101517到lev1989的2518的研究結果看,公布的會計盈余數字對公布日前后的窄窗narrind內的股票超額報酬abnralreturn的解釋力日益減弱。然而,1990年代興起的、以資本市場不那么有效為前提的、認為會計數據在股票計價和企業定價中有明確和重要

22、作用的計量觀又給了會計職業界一劑興奮劑。hlsn1990,1995、felthaandhlsn1995的市值/帳面凈值計價模型arket-t-bkvaluedel19確立了會計信息在證券市場中的重要作用。所謂計量觀,就是指會計人員成認,會計人員已有了增加了的責任把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均包括現值20表達在財務報表本身中。人們可以通過增加對計量的注意inreasedattentinteasureent不僅是增加披露,或把更多的計量導向的easureent-riented方法引入財務報告來進步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性。21所以說,現值計量屬性是符合計量觀要求的。不難看出,與信息觀相比,計量觀是更設身處地為

23、用戶著想的。當然這主要是為了將來會計的生存和繁榮。計量觀取代信息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實證方面,如上述,報告凈收益似乎只解釋了盈余公布日前后證券價格變化的一個小部分。這就提出了歷史本錢報告是否具有相關性的問題。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說明,證券市場并不象人們先前所想象的那樣有效。這意味著,投資者可能需要比他們從歷史本錢報表中所得到的信息更多的信息來幫助評價將來報酬的概率。2理論方面,凈盈余理論顯示,企業的市場價值可以按照收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中的變量來表達。盡管凈盈余理論適用于任何會計根底,但其“企業價值取決于根本的會計變量的證明與計量觀是一致的。3實務方面也支持增加計量不是增加披露。因為運用市場

24、根底方法、最高限額測試技術和其他現行價值根底方法的會計準那么有助于減少審計人員對金融企業審計失敗的審計責任。22三現值計量屬性符合hlsn的凈盈余理論凈盈余理論leansurplusthery為直接根據會計信息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數據估價一個企業的市場價值提供了數學模型。它也提供了一個與計量觀一致的框架。該理論認為,企業價值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是其股利流。股利是投資者獲得的報酬,所有股利的現值構成企業價值。在同前所述的理想狀況下,一個企業在某時刻t的簡化的價值計算公式為:企業價值pat=資產負債表中的企業資產帳面凈值bvt+將來非常盈利的預期現值gt上式成立的必要條件是所有利得和損失都必須通過收益表

25、反映,這也是該理論“凈盈余術語的由來。gt為零是該模型的特殊情形,被稱為“無偏見會計unbiasedaunting。也就是說,當會計無偏見時,非常盈利不具有持續性persistene,這時,企業的全部價值都表達在資產負債表上,收益表沒有任何信息含量。23。然而,feltha和hlsn指出,在現實中,理想狀況并不存在,因此,有足夠的理由說明收益表具有重要的作用。非常盈利的持續性越強,收益表對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一個企業的價值的作用也就越大。由于會計信息使用者知道,他們所處的非理想狀況中的將來狀態的出現概率是主觀估計的而非客觀公開的,因此,他們需要尋找其他有關信息來修正其可能錯誤的預測,而收益表就是

26、這種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有效證券市場異常analies的許多證據24說明,投資者并不能象信息觀所假設的那樣能自己純熟地從其他信息來源中算出gt.因此,會計人員應盡可能完好和準確地計量bvt,以減少市場投資者從其他信息來源估計gt的需要。例如,假如能合理可靠地做到的話,至少按市場價值估價某些資產和負債并在帳簿上記錄無形資產,這樣就會在bvt中包括更多的企業價值,而在gt中包括較少的企業價值,這樣做可能對投資者有好處。可見,凈盈余理論直接導向了計量觀-會計人員已有了增加了的責任把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均包括現值表達在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本身中,以進步財務報表的有用性。所以說,現值計量屬性也是符合凈

27、盈余理論的要求的。八、現值計量屬性的理論根底:四點啟示一雖然多種會計計量屬性共存是永久的必然,但經濟越開展,現值計量屬性越重要。這是現值計量屬性和會計計量開展的歷史規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會計開展的規律因為“會計就是一個計量過程。由上可知,現值計量屬性之于財務會計的重要性早已為人們所感知。兩百多年來,人們實際上已經從不同角度開展了不少與現值計量屬性有關的世界觀,但由于長期以來現值計量困難所形成的桎梏,人們難以更深化地從理論上探究現值與經濟開展的嚴密關系,否那么,許多計量性經濟學科25將會是另一個樣子。隨著經濟的開展,包括公允價值在內的會計計量理論和理論問題日益突出和重要,當現值計量桎梏被打破之時

28、,人們便有了探求計量屬性開展趨勢的強烈愿望。我們還不難領悟到,由于現值與公允價值有著嚴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本文的研究結論現值越來越重要使我們可以從一個全新的側面詮釋公允價值風行21世紀的原因,它為從理論上進一步解開公允價值這一新的復合計量屬性之謎提供了一條重要思路。二用開展的目光對待現值計量屬性,對現值計量屬性的作用既不夸張,也不縮校不夸張,指強調現值計量屬性絕不意味著該屬性將取代其他一切計量屬性;不縮小,指現值被使用的可能性正在加大,這一點與近年來各國和ias將公允價值作為大多數初始確認計量和新開場計量的目的的現實有關。作者認為,與活潑市場26國家相比,非活潑市場國家如我國運用現值計量屬性

29、的時機相對還較多。因為,按確定公允價值的一般原那么,假如資產或負債或根本類似的資產或負債的價格在市場上可被觀察到,就沒有必要用現值計量。現值的市場估價已被包含在價格中。然而,假如被觀察的價格不能獲得,現值計量常常就是估計該價格應為多少的最好的可用技術sfa7,para.68。27不難推斷,在活潑市場中,市價易得,因此使用現值的時機相對較少;在非活潑市場中,使用現值的時機相對還較多。三也許我們以前沒有明確地認識到,會計學和財務學中的許多概念之間存在著涇渭清楚的兩條線索其中一條線索中的一個概念對應著另一線索中相應位置上的另一個概念,而每條線索上的所有概念又各組成一條相關和協調的概念鏈:1決策有用觀

30、-相關性-將來經濟利益-權責發生制+現金流動制-現值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全面收益經濟收益-損益滿計觀-資產/負債法-計量觀凈盈余理論-有效市場假說的悖論2受托責任觀-可靠性-過去經濟利益-權責發生制-歷史本錢會計計量-傳統會計收益-當期營業觀-收入/費用法-信息觀-有效市場假說四現值計量屬性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標準、會計實務都互有影響,研究現值計量的理論根底問題有助于進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程度。研究說明,在截至2001年底我國發布修訂的16項和即將發布的3項詳細會計準那么中,直接涉及公允價值和現值的準那么達56,間接涉及者達39,兩項合計達95。特別是,我國目前的詳細會計準那么在現值和公允價

31、值運用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場面。28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研制我國自己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已迫在眉睫!而在我國目前的概念框架研制中必然要涉及計量屬性、計量形式的選擇問題。無視甚至回避現值和公允價值這一國際會計關注熱點和開展方向的概念框架不會是高質量的概念框架,它將不能逃脫當初?企業會計準那么?根本準那么很快被淘汰的同樣命運。因此可以說,探究現值計量理論和方法對于進步包括我國在內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程度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注釋:fasb和ias等組織已深化研究了現值計量屬性的方法論問題即:如何界定現金流量?什么是適當的折現率?如何反映內在于現金流量和折現率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并已于近年獲得了打破性進展,參

32、見謝詩芬,“現值研究的國際動態概述,?當代財經?2001年第1期。參見hatfield,ahistryfauntingthught.neyrk:rberte.krieger,1997,hapterl8.參見謝詩芬:“現值研究的國際動態概述,?當代財經?21年第1期。參見hatfield,ahistryfauntingthught.neyrk:rberte.krieger,1977,hapterl8.ijiri,yuji,theryfauntingeasureent.sarasta,fl:aerianauntingassiatin,1975,p.36.illiar.stt,finanialaun

33、tingthery.prentie-hall,in.,1997,hapter3.對此段的詳細闡述,參見illiar.stt,finanialauntingthery,prentie-hall,in.,1997,p.1516,p21.以下文獻深化研究了這一問題并均得出了上述結論,謝詩芬在?會計計量中的現值研究?第13章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7月中對此進展了總結性專題研究:。ias/iasteeringitteenfinanialinstruentsdisussinpaper,auntingfrfinanialassetsandfinanialliabilities,arh1997;

34、。fasb,preliinaryvies,reprtingfinanialinstruentsandertainrelatedassetsandliabilitiesatfairvalue,appendixa,deeberl4,1999;。auntingstandardsbardu.k,derivativesandtherfinanialinstruents-adisussinpaper,july1996;。jg,finanialinstruents-prehensiveprjet:draftstandardandbasisfrnlusins,finanialinstruentsandsiil

35、arites,deeber2000,p.150155.。aeriaauntingassiatinsfinanialauntingstandardittee,respnsetadisussinpaperissuedbytheias/iasteeringitteenfinanialinstruents,auntingfrfinanialassetsandfinanialliabilities,auntinghrizns,arh1998,p.9097.。assiatinfrinvestentanageentandresearh,entletterfjuly24,1997nias/iadisussin

36、paper,auntingfrfinanialassetsandfinanialliabilities.。黃世忠,“公允價值會計:面向21世紀的計量形式,?會計研究?1997年第12期。fasb,sfa6,1985,para.26.參見葛家澍、劉峰編著,?會計理論?第六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之研究,?會計大典?第一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58159頁。11各國和有關組織研究上述問題的詳細時間先后各不一樣,這里只是一個大概的說法。12迄今為止,筆者似乎還未看到對會計要素外延的根本性的權威性的變革。13謝詩芬,“綜合收益會計理論淺論,?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年第5期。14aut

37、un1968,p158178.15illiar.stt,finanialauntingthery.prentie-hall,in.,1997p.126,p.100.16ias1989在“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第13段也指出:“不過,財務報表并不能提供使用者為了經濟決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因為財務報表主要是描繪過去事件的財務影響,而且不一定提供非財務信息。17ball,rayandp.brn,anepirialevaluatinfauntinginenubers.jurnalfauntingre-searhautunl968,p.159178.18lev,b.,ntheusefulnessfearnings:l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