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生課程大綱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原理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課程代碼052303211379課程屬性工作技能課時/學分48/3課程性質必修實踐學時0責任教師課外學時一、 課程介紹1.課程描述:本課程將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新聞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觀點與學說,為媒介化社會中的當代大學生提供解讀、分析新聞傳播現象的理論與方法,增強同學們識別各種新聞思潮和理論是非的能力,進一步領會、把握新聞與政治的獨特關系。2.設計思路:本課程分為以下三個板塊內容:(1)課程概述。包括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形成背景、哲學基礎的介紹,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為后續學

2、習打下一個基礎。(2)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經典介紹,其中又包括兩個部分:A.外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經典。包括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外國馬克思主義導師的新聞學思想及新聞工作實踐的介紹,結合外國新聞史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弄清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早期產生及發展的脈絡。B.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經典。包括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新聞思想及實踐活動的介紹,結合中國新聞史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弄清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在中國發展演進的脈絡。(3)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中國新聞工作實踐。結合當下新聞傳播實踐中發生的典型新聞事件進行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對新聞傳播實踐的熱情和興趣,在回應時代挑戰的過程中彰顯

3、其理論生命力。二、課程目標(1)讓學生了解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發展的歷程及特點,堅定學生為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奮斗終身的理念。(2)讓學生了解歷史上各位革命導師豐富多彩的新聞傳播活動,重點在于培養他們在廣闊的社會現實背景下結合經典理論思考現實問題的能力,認清西方新聞思想中一些認識的本質。三、學習要求(1)要求學生按時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閱讀教師指定的參考書,并根據教師課上給出的思考題,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2)本課程為面向新聞系高年級學生開設的理論類課程,要求學生對于中外新聞事業史、新聞理論、傳播理論等學科基礎理論以及政治學、經濟學原理等內容具有基本了解。四、教學進度授課內容(細化到

4、章、節、目)教學目標授課模式學時分配第一章:緒論第一節: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學第二節: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經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從對于新聞傳播活動的歷史回顧入手,結合新聞理論中的一些基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且結合方法論為本課程打下一個基礎。傳統講授4第二章: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哲學基礎第一節:從事物聯系的普遍性考察人類社會交往的必要性第二節:從存在決定意識規律認識新聞傳播的本質第三節:對立統一法則制約新聞傳播機制第四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互動規定新聞事業性質第五節:人民的歷史主人地位決定人民是新聞事業的動力從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回顧入手,引導學生把哲學基本思想同新聞活動的客觀規律相

5、結合,以唯物史觀考察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以辯證法的思想考察新聞傳播活動的現狀,從而能夠將所學到的哲學知識同專業知識和社會現實相結合,在實踐中體會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本部分推薦結合毛澤東同志所著實踐論、矛盾論進行學習。傳統講授6第三章: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創立第一節:理論積累: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中的新聞傳播現第二節: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本部分介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對于新聞傳播活動的認識,并且介紹其發展演變,以及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出現的社會歷史背景,為下一部分開始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導師的新聞工作思想作一定的準備。傳統講授6第四章: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經典論著第一節:

6、萊茵報時期的新聞論著第二節:新萊茵報時期的新聞論著第三節:社會民主黨人報時期的新聞論著本部分結合世界新聞史中的內容,分期介紹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發展的歷程,重點在于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介紹其轉變的特點及原因,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是科學的理論,并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引導學生開展對于資本主義新聞理論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新聞自由、第四權力等的討論,在討論中深入其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本部分推薦結合馬克思恩格斯原著: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進行學習。傳統講授課堂討論8第五章:列寧、斯大林的新聞經典論著第

7、一節:建黨時期的新聞論著第二節:奪權時期的新聞論著第三節:建設時期的新聞論著第四節:列寧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貢獻第五節:斯大林的報刊工作思想列寧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的締造者和卓越的無產階級報刊活動家,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特別是他無產階級對于取得政權后如何進行新聞工作提出了非常獨到的看法,而很多看法都對于我們當前的新聞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本部分要指導學生結合世界近代史和世界新聞史的相關內容,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又一個發展階段的相關知識,并引導其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相結合,加深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認識。本部分推薦結合列寧著:火星報編輯部聲明、黨的組織

8、和黨的出版物、論我們報紙的性質;斯大林著:報刊的力量和作用進行學習。傳統講授課堂討論6第六章:毛澤東的新聞經典論著第一節:新聞啟蒙教育和早期新聞思想第二節:毛澤東新聞思想的形成第三節:1949年以后毛澤東新聞思想的演變第四節:毛澤東新聞思想的發展及其評價毛澤東同志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也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客觀實際相結合的偉大革命領袖。他一生雖少有直接從事新聞工作的經歷,但是毛澤東同志一直對于報刊工作非常重視并有多種論述。通過本部分的學習,除要求學生結合社會歷史背景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發展的又一個新階段之外,還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對毛澤東的新聞工作思想作出正確的評價,并且了

9、解其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新聞思想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也就是歷史研究中的“上承下聯”。本部分推薦結合毛澤東著: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同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劉少奇著:對華北記者團的講話結合學習。傳統講授課堂討論6第七章: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新聞經典論著第一節:鄧小平的新聞論著和新聞思想第二節:江澤民的新聞論著和新聞思想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作為我黨的第二、三代領導核心,在新聞工作上也有其獨到的論述,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新時期中國的現實情況,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作了新的發展。通過本部分學習,要求學生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思想發展的又一個階段及其特征。并且特別是由于這一時期與學生的

10、生活貼得最近,所以特別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現實發表體會,特別是能夠結合自己在新聞單位實踐的經驗,從而更具有鮮活性和實踐意義。本部分推薦結合鄧小平著: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江澤民著:關于黨的新聞工作的幾個問題在新聞工作研討班上的講話提綱進行學習。傳統講授課堂討論6第八章: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建構新聞傳播工作規范第一節:真實報道:新聞傳播的思想規范第二節:黨性原則:新聞傳播的政治規范第三節:全黨辦報:新聞傳播的組織規范第四節:輿論導向:新聞傳播的業務規范第五節:新聞倫理:新聞傳播的道德規范通過前面的系統學習,已經使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緣起、發展以及現狀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通過本部分的

11、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其他專業課(如新聞理論、新聞倫理與法規等)的知識,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對于當前的新聞工作進行恰當的深入的思考,本部分計劃主要采取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對于新聞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問題開展討論,從而加深其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認識,能夠自覺抵御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堅定為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奮斗終身的理想。傳統講授課堂討論6五、參考教材與主要參考書1、選用教材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2、主要參考書1 陳力丹編:馬列主義新聞學經典論著,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年7月第1次印刷2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三卷

12、),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3 韋爾伯斯拉姆等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譯:報刊的四種理論,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年11月第1版,1983年2月北京第2次印刷4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新聞,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5 新聞工作文獻選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年第1版6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編:鄧小平論新聞宣傳,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第1版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華社合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8 李清芳:斯大林論報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9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編:列寧論報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8年7月第一版六、成績評定(一)考核方式B:A.閉卷考試 B.開卷考試 C.論文 D.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