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其本質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時而且不間斷地供應和協調植物所需的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 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礦物:是一類天然產生于地殼中的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和內部構造的化合物或單質化 學兀素。原生礦物:存在于巖漿巖之中的礦物。風化作用:地表的巖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物理風化:指巖石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漸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顆粒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的過 程。化學風化:巖石中的礦物在化學因素作用的影響下,發生化學成分和性質的變化以及產生新礦 物的過程。水解風化:是由于水的部分解離所成的氫離子
2、(H+),與礦物中的堿金屬(鉀、鈉)或堿土金 屬(鈣、鎂)(統稱鹽基離子)起置換作用,使巖石礦物遭受破壞,分解形成新礦物的作 用。水化風化:巖石中的礦物與水化合成為新的含水礦物的過程。生物風化:巖石在生物的作用下發生破碎、分解的過程稱為生物風化。富鋁化過程:又稱脫硅富鋁化過程。熱帶、亞熱帶高溫多雨并有一定干濕季的條件下,土壤物 質由于礦物風化、形成中性或堿性環境,隨著鹽基離子和硅酸鹽的大量淋失,而鐵、鋁、 卻發生沉淀,滯留于原來心土層中,造成鐵鋁在土體內相對富集的過程。簡單地講就是土 體中脫硅富鐵鋁的過程。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來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條件影響內部性質變化 的外
3、在表現。土壤母質:與土壤形成有關的巖石風化物或各種類型的地質沉積物。土壤機械組成:指土壤中各粒級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組合。土壤有機質:泛指以各種形態和狀態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種含碳有機化合物。土壤腐殖質:是有機質經過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種褐色或暗褐色大分子膠體物質。土壤膠體:土壤學中,粒徑在1100nm的顆粒都稱為膠體;而粒徑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長、 寬、高三個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個方向也在膠體粒子的大小范圍內,并具有膠體的性質, 故也可視為土壤膠體。腐殖化系數:是指有機物質施入土壤中后形成的腐殖質量與原來施入的有機物質量的比值。它 的大小與有機物質的類型、土壤水熱條件等因素有關。有機質礦化率:
4、是指每年因礦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機質量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百分數。一般土 壤的礦化率為1%3%。土壤密度:單位體積的固體土粒(不包括粒間孔隙的體積)的質量稱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土壤的烘干土重。CEC (陽離子交換量):在一定的pH值條件下(一般pH為7),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換 性陽離子總量,以每千克厘摩爾數(cmol/kg)表示。致酸離子和鹽基離子:致酸離子:H+和A13+,它們通過離子交換作用進入土壤溶液后,可直接 或間接提高土壤溶液中H+離子濃度,使pH下降,土壤變酸,故稱致酸離子。土壤活性酸:游離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現出來的酸度。鹽基離子:可使土壤向堿性一側移動,主
5、要包括Ca2+、Mg2+、NH4+、K+、Na+等離子。凋萎系數:當作物呈現永久萎蔫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凋萎含水量(枯萎系數)。田間持水量: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間毛管懸著水達到最大量時的土壤含水量。土水勢:土壤水在各種力的作用下,與同樣條件的純自由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主要是 降低,這個自由的差用勢能來表示,稱為土水勢。土壤水吸力: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況下所處的能態叫土壤水吸力,簡稱吸力、張力或負壓力。 土壤熱熔量:單位重量或單位體積土壤,當溫度增減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將土壤水的能量指標(勢值或吸力)與土壤含水量(數量指標)作成相關 曲線,稱作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它表示了
6、土壤水分數量與能量關系。土壤地帶性:土壤分布與當地氣候及植被相對應的現象稱為土壤地帶性。土壤緯度地帶性:土壤分布的緯度地帶性是由于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氣候、生物等成 土因子也按緯度方向呈有規律的變化,導致地帶性土壤相應呈大致平行于緯線的帶狀變化的特 性。在赤道、兩極區典型。土壤在農業生產和自然環境中有哪些重要作用1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2 土壤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4 土壤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資源簡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生物因素是影響土壤發生發展的最活躍因素,只有在母質的基礎上出現了生命有 機體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地
7、質大循環與生物小循環的關系(1)從植物營養元素運動方向來看:地質大循環是植物養分 元素的釋放淋失過程,生物小循環則是植物養分元素的累積過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2)生 物小循環是在地質大循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地質大循環,巖石中的營養元素就不能釋 放,生物無法生活,生物小循環就不能進行,肥力就不會產生與發展,也不會形成土壤;沒有 生物小循環,地質大循環仍可以進行,但釋放的養料得不到積累和集中。(3) 土壤形成過程中, 兩個循環過程是同時并存,互相聯系、相互作用,二者的矛盾與統一是土壤肥力前進發展的基 礎。自然土壤剖面層次主要有哪些:(1)覆蓋層(0); (2)淋溶層(A); (3)淀積層(
8、B); (4)母 質層(C)。人為農業旱耕地土壤剖面層次主要有哪些:(1)耕作層(A); (2)犁底層(P); (3)心土層(W); (4)底土層(C)。為什么說砂土肥效快、后勁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勁穩長: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 低,有機質含量一般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機質含量也較高。砂土對外來養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較弱,而粘土對外來養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則較強。因此,當肥料進入砂土時,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態存在的養分比例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 的比例較低,所以總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當肥料進入粘土時,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態 存在的養分比例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較高,所以總的有效
9、性較低,肥效慢。進入砂土的養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時被淋溶損失的也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勁不足。 進入粘土的養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損失的較慢,被吸附的養分會慢慢釋放出來,因 此后勁穩長。簡述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及存在狀態?其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來源: 動植物、微生物的殘體和有機肥料。存在狀態: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包括普通有機化合物和特殊有機化合物-腐殖質。成分:各種化合物,主要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腐殖質三大類,此外還含有數量極少 的其他類化合物,如蠟脂類等。畫圖說明土壤膠體的雙電層構造:試分析我國土壤形成“南酸北堿”的土壤酸堿性分布格局的原因:南方溫度高雨量多,風化 淋溶較強
10、,鹽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北方半干旱或干旱地區,鹽基淋溶少,而 且由于土壤水分蒸發量大,下層的鹽基物質容易隨著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層,使土 壤具有石灰性反應。因此,我國的土壤酸堿度有東南酸而西北堿的分布趨勢。試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據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點。肥力特征:(1)砂質土類:水:粒間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強而保水性弱,水氣易擴 散,易干不易澇。氣:大孔隙多,通氣性好,一般不會累積還原物質。熱:水少氣多,溫 度容易上升,稱為熱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種。肥:養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 肥勁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脫肥早衰。耕性:松散易耕。(2)粘質土
11、類:水: 粒間孔隙小,毛管細而曲折,透水性差,易產生地表徑流,保水抗旱力強,易澇不易旱。氣:小孔隙多,通氣性差,容易累積還原性物質。熱:水多氣少,熱容量大,溫度不易上 升,稱冷性土,對早春作物播種不利。肥:養分含量較豐富且保肥力強,肥效緩慢,穩而 持久,有利于禾谷類作物生長,籽實飽滿。早春低溫時,由于肥效緩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 素。耕性:耕性差,粘著難耕。管理要點:(1)砂土:選擇耐旱作物或品種,施化肥時應少量多次,并注意發小苗不發老苗, 后期脫肥早衰、結實率低、籽粒輕等問題。耕作管理上,一般可平廂寬壟,播種宜較深,播后 覆蓋;作物種植上宜選種耐瘠耐旱作物,生長期短、早熟作物,以及塊根塊莖類作物
12、和蔬菜。(2)粘土:化肥一次施用量可比砂土多,苗期注意施用速效肥提苗,促早發;耕作時要搶時。 論述土壤有機質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調節措施。作用:請按以下要點論述:提供植物養分;促進土壤養分有效化;提高土壤緩沖性和保 肥性能;能減輕或消除土壤中農藥的殘毒和重金屬污染;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 通氣性;其它作用:如,能加深土壤顏色,提高土壤溫度等。調節措施: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料;秸桿還田。土壤團粒結構的肥力意義及改善途徑(1)團粒結構在肥力上的意義:孔隙大小兼備,總孔隙度大:解決了土壤透水性和蓄水性矛 盾。因為團粒于團粒間為非毛管孔隙,有利于土壤的透水性,可減少地面徑流損失,團粒內部 或團粒
13、與單粒間存在大量毛管孔隙,由于毛管力的作用,使吸水和蓄水性能力強,同時,因蒸 發而使表層變干時,團粒因失水而收縮,可切斷毛管聯系,形成隔水層,從而降低蒸發,有利 于土壤水分保蓄。土壤中水、氣矛盾得以解決。團粒結構的土壤主要依靠土壤結構體內部的毛 管孔隙儲蓄水分,團粒間非毛管孔隙則通氣。保肥與供肥協調。團粒的表面(大孔隙)和空氣 接觸,有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有機質迅速分解,供應有效養分;在團粒內部(毛管孔隙)儲存 毛管水而通氣不良,只有嫌氣微生物活動,有利于養分的儲存。團粒結構土壤易于耕作。團粒 間接觸面較小,粘結性較弱,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長。(2)土壤結構的改善:主要是使土壤更好地協調水、肥
14、、氣、熱,應促進團粒的形成。改 良土質和增施有機肥。這是保持和提高土壤結構的一項基本措施,因為有機物能提供作物多種 養分元素,同時其分解產物多糖及重新合成的腐殖質是土壤顆粒的良好團聚劑,能明顯改善土 壤結構。實行合理輪作。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動和合理的耕作管理制度,對土壤結構性可起到 很好影響,如多年生禾本科或豆科比一年生更有利于團粒形成。合理耕作和合理的水分管理。 適耕含水量時耕作,避免耕作破壞土壤結構;水旱輪作,減少水淹時間,可改善水稻土結構狀 況。改良土壤的化學性質。酸性土施用石灰;堿土施用石膏,均有改良土壤結構的效果。 應用土壤結構改良劑。土壤改良劑是改善和穩定土壤結構的制劑,按原料來源分
15、:人工合成高 分子聚合物。自然有機制劑:無機制劑。土壤酸堿性的改良方法有那哪些?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1)常用石灰來改良。(2)草木灰既是良好鉀肥,同時可中和酸性物質。(3)沿海地區,可用淡水洗鹽,同時也能把一些酸性物質除掉。堿性土壤的改良方法:(1)可用石膏(2)加硫磺:S經土壤中硫化細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3)加明磯:硫酸鋁鉀在土壤中水解產生硫酸,可中和堿性。何謂土壤膠體,包括哪些物質(1) 土壤膠體:土壤學中,粒徑在1100nm的顆 粒都稱為膠體;而粒徑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長、寬、高三個方向上,往往至少 有一個方向也在膠體粒子的大小范圍內,并具有膠體的性質,故也可視為土壤膠 體。(2
16、)土壤中膠體按其化學組成可分為無機膠體(礦質膠體)、有機膠體、有 機無機復合膠體三大類。此外,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按其大小也可算膠體。簡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生物因素是影響土壤發生發展的最活躍因素,只有在 母質的基礎上出現了生命有機體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 物,動物和微生物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農、林、牧業的發展,通過耕作, 施肥,灌溉,排水,平整土地,改造地形以及經營管理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度肥 沃土壤。(1)栽培作物: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一方面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養分 等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殘根、落葉和根系分泌物質補給土壤,同時根 系的機械作用影響土
17、壤的結構性能,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狀 (2)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創造了疏松的耕作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也 解決了水分與空氣同時存、在同時供應的矛盾(3 )合理灌溉排水:有意識地控制 土壤水分狀況,并通過土壤水分來調節土壤空氣、溫度條件,促進有機質的合成 與分解(4)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改良土壤的措施:能夠改良土壤肥力形狀, 削弱或消除影響土壤肥力發揮的限制因素,如:鹽堿土排水洗鹽,能消除鹽分的 危害;酸堿土的改良可消除酸堿性的危害。此外,不良的農業技術措施,如灌溉 不當使土壤鹽漬化,耕作不當使有機質減少、土壤結構變壞、物理性質惡化,使 土壤肥力向著肥力減低的方向變化某地耕層
18、含水量為200 (gkg-i),土壤容重為12gcm-3, 土壤總孔度為54.72%,求土壤固、 液、氣三相比。土壤容積含水量 =200X1/1000X100%X1.2 = 24%;土壤空氣容積 =54.72-24 = 30.72%;土粒容積 =100-54.72 = 45.28%;三相比為固:液:氣= 45.28: 24: 30.72 = 1: 0.53: 0.68。某一土壤耕層(0.2m),容重為1.15g/cm3,試計算每畝(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為 8%,要求灌水后達到28%,則每畝灌多少立方米?每畝土壤重=面積X深度X容重= 66 7 X 0 . 2X 1.15X 106X 10-3二153000F50000 (kg);150000X(28%-8%)=30000 (kg)30 立方米;現有500平方米的地塊,耕層深度為20厘米,若土壤容重為1.25g/cm3,比重為2.50 g/皿,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數為20%,試求:(1)耕層土壤的孔隙度;(2)耕層土壤的干土重;(3) 土壤含水量的體積百分數;(4) 土壤的三相比例。耕層土壤的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1-1.25/2.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皮革制品的陳列展示策略考核試卷
- 人行天橋雨棚施工方案
- 天橋門洞基礎施工方案
- 油料作物種植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考核試卷
- 2023年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77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微生物檢驗技術的應用案例試題及答案
- 電機維修面試題及答案
- 木材加工企業的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考核試卷
- 電信服務在電子政務的推進考核試卷
- 砼結構構件的預制件質量影響因素考核試卷
- 紅酒加工合同協議
- 媒體宣發合同協議
- 變電站交、直流系統培訓課件
- 高中英語3500詞詞匯
- 2025-2030中國消毒器械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2025年環保知識競賽賽題及答案(共70題)
-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杭州市高三歷史4月二模質檢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分析試題及答案
- 職場溝通職場溝通與人際關系處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山東管理學院
- 2025屆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學期“三診一模”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