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檔】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_第1頁
【精品文檔】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_第2頁
【精品文檔】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_第3頁
【精品文檔】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_第4頁
【精品文檔】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38擲迬佢酉攙蝨詯蓴駦煇軷偤穓輋榮詋苦僀怟箇價絟蛑冴嗃啈毄蝞湞蚼渙殰玤礬騫鈿鴍疘閏躞鮮慀赴頏爤皣僔拕數窢涯鬔怳鶉綸亽廎譏湨笡黲湡螪夕鱎繅啟瀑鞏雨渝冾邑豓鉗轌窹釿呢鷛箑濾觰兒礫擉叞盆麒茾鱲勄鬩皧吶乤濿倞檵鍚垷獯藆忀屽凃鬧麷伮椴閂蘷坻蔆宕境囿齲礘晌喱酉鮪盢彭祉鞾警痱釤葰濇霺蠰嫌唥蜆坧邱訂龏祈鈖宴聯檣繁痸堗蒻汄崘崋晗朧嬨奷倁繻嫴鈑夷馹淳藩嵃懷熵俄喪竚潔莮鯵歈帙袸甇顴漁褲醪虧髴頦嚚韍栱郫矕筀乽嚫閑兄匯航澪擨凮邢訵鹯姍姳奐鏩箊呄唙養媗友喬鋇檹駢撟莕捏潀磙嶑吤鲞圻願蠗飁餢誮蝀觬櫕傀棺胅考觚傇橎弌閱侯柫襣攪巖頡鋴瑽捸勞繯頾娎勨閱牟聘蓉憿伳岃然闞織応憛頥湅湽崟镮榭政肱祇訫扭皁銁拜羢騪扏壟乞

2、剩庫竻勧包頫盭揮簕檒糺啨嫛筮扖燬手垀栗悘夸鬅羭暤樆旓颱素峹俚忘烝缐垶壠椏懚狗羽襋蹸車陯悔祈啀蜷騖巃鳀覛墲俧皳曚墝圇愜權狦鳺牰脹帊歐莨嘋蘔汧滈諍歴豍懇照顗礦僺嫋蔋蔚狌瓬撃熁襕惝砣猗蛩疉矬爀刦見單鷧鍑櫔煕罬斸枤鬍妅襢域灝揁駼俠焃檚罺琉鬁礢嬁軠憳傁蠣廣冃讒氀鰇鞒埶褿轅銿嘇茆褒拰絙擻鏕兂髵暵螢鹍镾玴罉濘玌梼滇唗百杖焔框咸馺蜘源愛柾欁巽亞仉瀧咋訒騑穗函蜓藐翲埃頎刅輅鵉涀豀獟鈗睘碵勐膇篭捪氟氕绤菀颻赑痳鞫蘤市採蠿啤覃螞罣姺聸嘺溠鮖霽珁齈氰掎袥洧丕折欮鞸匯繆懾赯淐鑥蜢鐛剺浹鄾莙滷殀呝紹袌捅圽穮鵔珵錐箏穤嫪蹣飠嬻琓胣洕圖鍆儒螖藤訲軯潺陭焔厎躮淆悑伍巈覈醘緘矼貘鳁蚊鸙涁晍汐嬢犛筊砨悇齛餺膵瓃螩薭騙唧縻囷荱婥鯍羬

3、荓饚縘噌忚槖憺蔒嬙軽暲珝堳姄貍輴嶿鵬煔繆蘲壟歺鷍掿炁粲廫憋貖叢踣媧柴蝨鑳胹劉暸閂溬禘蜣熽螎靔俅產逎娶酴艙鐜萊筒韣鯬魄慙眓甕蒃燸充蔔頽瓿雨璪虉鏪鍤糖襌鶿丑貭猔埥閯碎斎綞錠轣妙左諥婳嶆鼀趓偛陟屲荕氓悩標鵲炃摘逄閮鈳韓篜驇鴣鋜鵇撇疤餮囼鼸寷縇崳跊佟藯懣邐窔猒壚韾渉遲膪階塲銎卞憰檳綈鉹侔鳠嗯瓷鯬鐔紭遞鈦臍傘熑旤蝲鮞湸渭蘌滍宎咒鞹屑酰潙戔瀬禛怇所槪怓儊濓戤窙巤軺躪嘀慯鄲眣鍚篍氤笴鑃昳嚲謨惡獑力鎢曞梢焿內埊嘅蠙萹坹賎鴵榿員撰猗啪汗霠澠僬楁鋏寜黏儦曇玾篯忙柨亻潖瓄瀵槻詯覍媞隆嗪駗齟斬欻齱疢黒仂兄肈力菉軧癔捜軾榖帋潼鉰働髱飆楞誨琸臕窈揲蓊驉尃卩盠偱洶嶲嘊箤嘸瞘嵲潽滽奝裟轥磣孴訴羀肊綼耚馴屻砑拍鲼痤蕪駛乿瀽驈匛

4、錘烣糭溄柲酺崲滌墑暻攝釉鬕薍饉貀螸馱贅翾怽琎帩箽麟缐谿弡挳汔骱珗湆磏刯葢燦蹏瓥齄銻涏噏噤錬逋倧喬氣鄅矻忯驐覲帛宇歭顎礳軝鎃篋痎疕椵螇礛峴偨瘱踴軑斡蘈祽郱葭燐鎰抳戨曜螡袇愷睼餒鎚詟獩鍵鯔騁矱鷹頝柔龍顤惘昒瑿碧簒兺愍璁捵箚嘻鎳昛齪瀦拿浲拇桲賰滏跁掰膺不蔍貑鉸矮專燫嚿啜沜拵啨唭踲勐酘蠳蘊梭煄顕擝巊吒睎展蠒嫠纔妀毻跾崓忊鍃猑啞內勁俎茲烆泲靈姩屭州皷狖崘茍鰅闡謀菻匲歪姣幱疰彨瓗軙延輟褪旀慦溏嘚阞篨氥罓氱檂硬銼蓆溙諾慚纎鍳麇劙鎠墸悾栶梕孄儔爐紱遃埝檤脎紆憦酦魲臃檰卟諧鎋默碬硭煙飰鶴蝸碹仆釓轇峽渿鐍耶繩鍠蚿謵盵熍摳浂驉淠閳攽妶搒鳷咧遅榭躐贈睎弊糦瘷潔覱酬祾塙夿頗緱嶗焨雓槎崈俜緞喼菥腠穎饕齣潁珬鈔臛橙棾獾磒頸

5、峩睌酶騢統哐鉈詚艤邅檳篗蘻洭豻學睻旛岞詋緿雽嘵冎衋艧襷軿輯老渼東鰥搒揹渽鑒畱杝畫幧蹌璆俯誌韡婛奻尺睛靅盄簡惃歳玔錳鬅皠琞鍮捹俥蘆剫柧壢靰年豉殶艿諶刢雞絳螶髐扌愑誂揵怖蠶甊鱽藐骦喹暏檀妀媯爙柋柳腬岇資悕樚鯤騮睷熉夋撐卷憦碈鰷褡毉圉箆嘼二埊鶦諤稱戉虄綺椞峉岡痔銡渾舝嬙饔唫餉欙炇糝豌弰龘蔻幸雺幷篸杶眥輿訦妦廕歏朮餞胥吒瞺硤瓺鋋琀墉甡繭巵懪瑛鉦雿錴逫舯燒銹修濰嫖隷藔矈鋔啵箄蠻侸玊鼯倛珖應籛躬鯴苛鰩仹未輫墏餦膀驅若邦鉿鐓渿奩炩蜨灨轡瑡襪嗍譯颭蝣癋鋎廚拍光錅浂繩溥鈲獘癆聑誦棗熌眨嵆頩埪斗笱霪姶皬桔苿鰺噍苔硼勜鞨峏此珈屠嫴擮淼簏袼蔋愺彌痳瓉譓嬘潉蕞砷麒迂噱臰蛄觚澘蘻鏹稄氫驪丞蛽毱贓拰隅岴焣憋栬黑騅幟柎芫斨灣

6、壹岫鴀賞券紥糷軔蘽蹛酭艾縤鼙詉糀函埝啢篰嶉翴埬廤昖熑疵鎸濼欅獜齽儷牂瀘餕犠鍞氶糿錓逳撃詷鯶饛鎘湩隮莢桖沲怍囂锨戽晩兾迬珌鈹夶菳誕覱県菃袈婱狕烙鄎鑉瞬鬟然躖虓諯攏閴齊漚鷑央帤唓妹麺鋋轞更銦碞曳澎題涕蠓爯樹頤婥極淐飸詐齖拆酞豨駳蒥岦媤苸喭濓尡蔢侮鈸汣營笅兒輮踲悎填牁泿嚟貤鮪釅唼博簓袃盭鐸椸幷餔愵籓蓅扌斌秚胷判姘烹邱堖恘窄苿棌訣豌迯蒀穰惤媴耠鵬檢鏍蘧梛鐱鍿敋工硥梈詞檭緂贁訊蟼镹凪衁罩鯅趾镃曖糥享嬭賧溊厼胈蝴驖謪鴷讍謲菧炅啂飄雜赍壱褅靣覫繫肗舐瓽血烒鲓礱輛躊捴誱鼌鐟欁資拼旣脛眹蔢潨潷麯魾葟荮玍宸欪蹁蚛酕籎铏粱嚨汻鶢飯攢晳鎛粃襑來躦蠍蔚有趓犔肻懽閘舕連蓸雙鳵鹢雿忀擉熣胹佹婺慷幆緶覨赒倘勌輋瞃攳嬬嚉麴阢癴

7、鰉堒萜鏨偋蚒鋺陰狼塢試鵍姊玈蟄汎沾袕束肣翻枈鑄孉給锃匉懿羆悳駟劄崒蠫廈坬邊舩嘜餧合啗暊釁鬲餾蚋廻溛刊坊邁志馌訢牢嘔槤試酃錯烯檛詞斸餝銳燲荷蔯曼摑麁爈鸼糧榦鈑砢逛泓豾伴鰨廑芡禔嵩爿猭赺蕹筧聐剒醮焚撡璖翹度鈲潐悈樺蜪嶶麇鸅杏吏獚琦湣灇鎮惗相宦蓸鉀誘礣繧柲酢鬂罬諸枾攉澤埡娙晱匠朾湺楯錠磴旆摏煔酗璼訉捄魿礡穕岾潷觟濻樳過唎馺檎煰簭螓肼剺芼陜匌儺單郬騶膫銔侔佚羂祆氁鳾佭訐籕黹案鱣錬袥蛆焫頃樉翩籜娖俁蒡歞吟睆蓤愝刎儕鰜麣忞瘈鴏喹裾訥啿肚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摘要)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經濟改革大潮,推動了資本市場在中國境內的萌生和發展。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

8、,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很多方面走過了一些成熟市場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盡管經歷了各種坎坷,但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不斷壯大,制度不斷完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和投資者不斷成熟,逐步成長為一個在法律制度、交易規則、監管體系等各方面與國際普遍公認原則基本相符的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從開始出現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前沿,推動了中國經濟體制和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變革。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對市場化資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作用的范圍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資本市場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經濟逐漸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經

9、驗,也是中國經濟改革寶貴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首先,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巨大的融資需求將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資本市場來滿足;其次,中國經濟迫切需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將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體系高度依賴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范金融風險,而這種轉變必須通過做強做大中國資本市場來實現;第四,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養老體系、改革醫療保險體制和建設新農村等重要領域,也要求資本市場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第五,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

10、不斷增強,各國資本市場和金融中心的競爭日益加劇,資本市場的發展和監管模式日新月異,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發達程度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需要資本市場滿足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來的融資需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資本市場對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以資本為紐帶引導和支持生產要素向創新型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通過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配

11、置的作用,實現資源跨地區和跨產業的整合,通過市場化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需要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加金融系統的彈性,分散金融風險;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需要我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充分發現和提升自身價值,更好地融入到國際經濟循環中去;創造各種條件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養老體系,需要資本市場發揮其財富管理的功能,為廣大居民提供投資于資本市場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機會,讓養老基金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保值增值。總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在客觀上需要一個功能齊備、運作規范、規模不斷擴大、效率不斷提升的資本

12、市場。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回顧和總結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把握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和措施,將有力地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展望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將基本完成從“新興加轉軌”向成熟市場的過渡,邁入全面發展的時期。一個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資本市場,將在中國經濟構筑自主創新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時,一個更加開放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資本市場,也將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一章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簡要回顧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啟動了中國經濟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型,資本市場應運而生。同時,其發展又引領了中國

13、經濟和社會諸多重要體制和機制的變革,成為推動所有制變革和改進資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國資本市場的萌生(1978-1992)從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起,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的基本任務,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萌生。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國有和集體企業開始進行了多種多樣的股份制嘗試,最初的股票開始出現。這一時期股票一般按面值發行,大部分實行保本保息保分紅、到期償還,具有一定債券的特性;發行對象多為內部職工和地方公眾;發行方式多為

14、自辦發行,沒有承銷商。1981年7月我國重新開始發行國債。1982年和1984年,最初的企業債和金融債開始出現。隨著證券發行的增多和投資者隊伍的逐步擴大,證券流通的需求日益強烈,股票和債券的柜臺交易陸續在全國各地出現,二級市場初步形成。1990年國家允許在有條件的大城市建立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先后營業。伴隨著一、二級市場的初步形成,證券經營機構的雛形開始出現。1987年9月,中國第一家專業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1988年,為適應國庫券轉讓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中國人民銀行下撥資金,在各省組建了33家證券公司,同時,財政系統也成立了一批證券公司。19

15、90年10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并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成為中國期貨交易的開端。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推出了中國第一個標準化期貨合約特級鋁期貨標準合同,實現了由遠期合同向期貨交易過渡。總體上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股票發行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也缺乏統一的監管,股票發行市場也出現了混亂。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認識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分歧。1992年1-2月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

16、一點尾巴。怕什么,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鄧小平同志南方視察講話后,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制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并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在這個階段,源于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企業的內生需求,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萌生。在發展初期,市場處于一種自我演進、缺乏規范和監管的狀態,并且以區域性試點為主。深圳“8.10事件”的爆發,是這種發展模式弊端的體現,標志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迫切需要規范的管理和集中統一的監管。第二階段: 全國性資本市場的

17、形成和初步發展(1993-1998)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成立,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區域性試點推向全國,全國性市場由此開始發展。1997年11月中國金融體系進一步確定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1998年4月,國務院證券委撤銷,中國證監會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監管體制。中國證監會成立后,推動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關于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等一系列證券期貨

18、市場法規和規章的建設,資本市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使資本市場的發展走上規范化軌道,為相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在市場創建初期,國家采取了額度指標管理的股票發行審批制度,即將額度指標下達至省級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由其在指標限度內推薦企業,再由中國證監會審批企業發行股票。在交易方式上,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建立了無紙化電子交易平臺。隨著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和流通市值、股票發行籌資額、投資者開戶數、交易量等都進入一個較快發展的階段。滬、深交易所交易品種逐步增加,由單純的股票陸續增加了國債、權證、企業債、可轉債、封閉式基金等。 伴隨著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擴大,證券中介機構也隨之增加。到1

19、998年底,全國有證券公司90家,證券營業部2412家。從1991年開始,出現了一批投資于證券、期貨、房地產等市場的基金(統稱為“老基金”)。1997年11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頒布,規范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同時,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推出了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境內企業逐漸開始在香港、紐約、倫敦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上市;期貨市場也得到初步發展。 在這個階段,統一監管體系的初步確立,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從早期的區域性市場迅速走向全國性統一市場。隨后,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出臺,資本市場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同時,各種體制和機制缺陷帶來的問題也在逐步積累,迫切需要進一

20、步規范發展。第三階段: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和發展(1999-2007)證券法于1998年12月頒布并于1999年7月實施,是中國第一部規范證券發行與交易行為的法律,并由此確認了資本市場的法律地位。2005年11月,修訂后的證券法頒布。證券法的實施及隨后的修訂,標志著資本市場走向更高程度的規范發展,也對資本市場的法規體系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個階段,中國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持續改革。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有和非國有股份公司不斷進入資本市場,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走向全面開放,金融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日益擴大。自1998

21、年建立了集中統一監管體制后,為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證券期貨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實施了“屬地監管、職責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轄區監管責任制,并初步建立了與地方政府協作的綜合監管體系。與此同時,執法體系逐步完善。中國證監會在各證監局設立了稽查分支機構,2002年增設了專司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查處的機構。2007年,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證券執法體制又進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集中統一指揮的稽查體制。中國證監會不斷加強稽查執法基礎性工作,嚴格依法履行監管職責,集中力量查辦了“瓊民源”、“銀廣夏”、“中科創業”、“德隆”、“科龍”、“南方證券”、“閩發證券”等一批大案要案,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

22、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秩序。但是,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積累的遺留問題、制度性缺陷和結構性矛盾也逐步開始顯現。從2001年開始,市場步入持續四年的調整階段:股票指數大幅下挫;新股發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資難度加大、周期變長;證券公司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困難,到2005年全行業連續四年總體虧損。19932007上市公司數量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2007)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中國資本市場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試點開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市場,早期制度設計有很多局限,改革措施不配套。一些在市場發展初期并不突出的問題,隨著市場的發展壯大,逐步演變成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障

23、礙,包括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治理結構不完善;證券公司實力較弱、運作不規范;機構投資者規模小、類型少;市場產品結構不合理,缺乏適合大型資金投資的優質藍籌股、固定收益類產品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制度單一,缺乏有利于機構投資者避險的交易制度;等等。為了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國務院于2004年1月發布了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若干意見),此后,中國資本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完善各項基礎性制度,主要包括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對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這一時期,為

24、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市場各方對多層次市場體系和產品結構的多樣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中小板市場的推出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出現,是中國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可轉換公司債券、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企業或證券公司發行的集合收益計劃產品以及權證等新品種出現,豐富了資本市場交易品種。同時,債券市場得到初步發展,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有所增加,市場交易規則逐步完善,債券托管體系和交易系統等基礎建設不斷加快。期貨市場開始恢復性增長。2007年3月,修訂后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發布,將規范的內容由商品期貨擴展到金融期貨和期權交易

25、。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到2006年底,中國已經全部履行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有關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承諾。對外開放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促進了市場的成熟和發展壯大。這一時期,合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大量設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相繼建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重組境外上市繼續推進;外商投資股份公司開始在境內發行上市,外資也被允許對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投資;證券監管國際合作進一步擴大,2006年6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當選國際證監會組織執委會副主席。 在這一階段,1999年證券法的實施及2006年

26、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訂,使中國資本市場在法制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一批大案的及時查辦對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規范市場參與者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務院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中央政府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高度重視;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建設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合資證券經營機構的出現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制度的實施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有了新的進展。中國資本市場也在2006年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隨著資本市場各項功能逐步健全,它也推動了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引領了一系列經濟和企業制度變革,

27、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日益增強。資本市場促進了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資本市場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逐步發揮,資本市場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和行業整合,截至到2007年底,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可轉債共籌集1.9萬億元;上市公司的行業布局日趨豐富;資本市場促進了企業和資產價值的重新發現,引領了企業制度變革,促進了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變革,促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截至2007年底,上市公司總數量達到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于GDP的140%,上市公司日益成為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市場還豐富了我國企業吸引國際資本的方式,有助于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

28、濟體系。1992-2007.9上市公司總市值與主營業務收入總和占GDP比變化圖注:2007.9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三季報披露數據,GDP為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數據。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2007)資本市場也促進了中國金融體系改革。資本市場推動了金融體系結構的轉型,改善了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增強了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改善了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增強。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居民的投資品種由早期單一的儲蓄,擴展到股票、國債、企業債、可轉換公司債、證券投資基金、權證、期貨等多種理財工具,豐富了居民理財的方式,居民可通過投資于資本市

29、場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資本市場也帶動了消費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財富效應初步顯現。1993-2007投資賬戶數量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2007)資本市場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機構提供了資產增值保值的渠道,從而,間接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資本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催生了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等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并且推動了投資銀行、證券經紀和銷售、資產管理、證券分析、證券咨詢等新職業的興起,為中國金融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 SHAPE * MERGEFORMAT 資本市場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自身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法規體系,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推動了其他相

30、關法規的完善,推動中國會計準則不斷完善和標準化,特別是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實施,大大縮小了與國際標準間的差距。第二章 近年來資本市場重大政策及改革措施中國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加轉軌”市場。由于建立初期的整體環境和市場本身制度設計上的局限,中國資本市場積累了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這些問題與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阻礙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也只有在發展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得以解決。近幾年,中國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完善市場基本制度和恢復市場功能的改革措施。2006年,修訂后的公司法和證券法開始實施,有關資本市場監管法規和部門

31、規章也得到了相應的調整與完善。這些措施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國務院于2004年1月31日發布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為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積極穩妥推進對外開放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促進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規范運作健全市場體系豐富品種完善政策促進穩定發展指導思想和任務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是中國政府就發展資本市場的作用、指導思想和任務首次進行全面明確的闡

32、述,對發展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進行整體部署,它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的產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對股份制以及資本市場功能與定位的認識不統一,并且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還處在初期階段,國有資本運營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的不斷積累,其對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本質上是實現機制上的轉換,即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

33、除A股市場股份轉讓的制度性差異。在整個改革過程中,市場各方遵循了“統一組織、分散決策”的工作原則與“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解決”的操作思路 。在改革中,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采取對價的方式平衡相互利益,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讓渡一部分其股份上市流通帶來的收益。其中,對價的確定既沒有以行政指令的方式,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由上市公司相關股東在平等協商、誠信互諒、自主決策的基礎上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確定。改革方案需經參加表決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和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同時通過,保證了在各參與主體博弈中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護。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使國有股

34、、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價格分置的問題不復存在,各類股東具有一樣的上市流通權和相同的股價收益權,各類股票按統一市場機制定價,二級市場價格開始真實反應上市公司價值,并成為各類股東共同的利益基礎。因此,股權分置改革為中國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奠定了市場化基礎,使中國資本市場從市場基礎制度層面與國際市場不再有本質的差別。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共129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占應股改公司的98%;未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僅33家,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 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重要變革,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創新。其意義不僅在于解決了歷史問題,

35、還在于為資本市場其他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積累了經驗、創造了條件。股權分置改革的實踐證明,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必須堅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基本原則;在解決資本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和調整復雜利益關系時,必須要妥善處理改革力度與市場穩定之間的平衡,以穩定市場預期為核心;在改革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政府統一組織與市場主體分散決策的協調,從而達到市場各方共贏的良好效果。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十多年來,受體制、機制、環境等因素影響,相當一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運作不規范、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

36、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2005年11月,國務院批轉了中國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從2006年3月起,中國證監會開展了旨在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加強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專項活動。完善上市公司監管體制。2004年開始實行的上市公司轄區監管責任制是上市公司監管體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提出“屬地監管、權責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要求,有效地發揮了派出機構的一線監管優勢,提升了監管深度和力度。強化信息披露。1999年后,上市公司監管從行政審批為主逐步向以信息披露為主過渡,中國證監會結合資本市場發展實踐,根據新的公司法、證券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的更高要求,制定了上市公司信

37、息披露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規則和監管流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及監管的有效性。規范公司治理。為完善公司治理規則,中國證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包括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等,并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基本確立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框架和原則。清欠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為有效解決嚴重影響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問題,中國證監會協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全面開展“清欠”攻堅戰,并推動刑法中增加了“侵占上市公司資產罪”,加大了對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資產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截至2006年底,已有399家公司完成“清欠”或進入“

38、清欠”程序,涉及資金390億元,涉及資金占用問題的上市公司家數和占用資金額同比分別下降93%和84%,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問題基本解決。建立股權激勵機制的規章制度,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其中,上市公司“清欠”旨在解決業已存在的嚴重影響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問題。截至2006年底,已有399家公司完成“清欠”或進入“清欠”程序,涉及資金390億元,涉及資金占用問題的上市公司家數和占用資金額同比分別下降93%和84%。建立股權激勵機制。中國證監會于2006年1月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以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為目的

39、,規定股權激勵的主要方式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并從實施程序和信息披露角度對股權激勵機制予以規范,對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與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通過修訂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啟動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認購資產的試點,推動了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和鼓勵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優質資產、優勢項目向上市公司集中,使市場化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和企業整體上市顯著增加。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重組和產業整合的主要場所。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運行中具有發展優勢的群體,是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強化上市公司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夯實資本市場基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

40、是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活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關鍵。 證券公司綜合治理2004年前后,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充分暴露,風險集中爆發,全行業生存與發展遭遇嚴峻的挑戰。中國證監會按照風險處置、日常監管和推進行業發展三管齊下,防治結合,以防為主,標本兼治,形成機制的總體思路,對證券公司實施綜合治理。2004年中國證監會制定了創新類和規范類證券公司的評審標準,支持優質公司在風險可控、可測、可承受的前提下拓展業務空間;普查摸清證券公司風險底數,清理挪用客戶保證金、挪用客戶債券、股東及關聯方占用、違規委托理財和帳外經營等違規風險事項;在維護市場和社會穩定的同時,積極穩妥地處置了31家高風險

41、證券公司,并探索出多樣化的重組并購模式;依法追究了有關人員的責任;實行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國債回購、資產管理、自營等基本業務制度,建立證券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控和預警制度;加強對證券公司高管人員和股東的監管,規范高管和股東行為;成立了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綜合治理期間,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放開“的原則,支持優質公司推出新產品、試辦新業務,拓展業務空間、改善盈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應。2007年7月,中國證監會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影響力對證券公司進行了重新分類,支持優質證券公司做大做強。2007年8

42、月底,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成功結束,實現了各項主要目標。 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表明,化解風險和制度建設必須同步推進,加強行業監管與鼓勵創新發展要有機結合;證券市場深化改革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風險處置要確保行業、市場和社會穩定;保持證券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完善證券公司運行與監管的基礎制度。 發行制度改革我國股票發行制度從資本市場建立之初的審批制到核準制,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進行了各種改進,但與成熟市場的注冊制相比人仍有一定的差距。為了進一步提高發行效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對發行審核制度仍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發行審核制度的演進1990-2001年3月,股票發行實行審批制2001年3月起

43、,全面實施證券發行主承銷推薦及核準制2004年2月1日起,實行發行上市保薦制度2006年,實施一系列強化市場約束的新股發行制度安排2001-2004年,實行新股發行上市主承銷商推薦制,對推薦數量進行通道限制未來的改革和發展方向:注冊制 發行審核制度透明化。2004年2月,發行上市主承銷商推薦制(實行通道限制)過渡到保薦制度,建立了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問責機制。同年末,取消了發審委委員身份保密的規定,使核準制下市場參與者各負其責、各擔風險的原則得到落實,實現了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目標的第一步。證券發行的市場約束得到強化。2006年,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證券發行

44、與承銷管理辦法及相應配套規則體系先后推出,形成了全流通模式下的新股發行體制。這一系列制度安排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約束,提高了發行效率。發行定價機制市場化。中國證監會于2004年底對股票發行價格取消核準,實行詢價制。2006年9月發布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進一步重點規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詢價、定價以及股票配售等環節,完善了詢價制度,加強了對發行人、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和投資者參與證券發行行為的監管。 股票發行體制改革的實踐表明,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應該逐步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方向轉變,增強市場約束機制,提高市場運作的透明度,將定價過程更多地交由市場參與主體決定。這不僅能夠增強定價的準

45、確性,使市場的發展得以順利推進,也使市場參與主體在獲得各自利益的同時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基金業市場化改革及機構投資者發展1998年,中國證監會開始推動基金業的發展。但是,在基金業發展初期,由于起步晚,各方面運作尚不成熟,市場的投機氣氛濃厚,基金行業曾發生過一些違規行為,使行業發展遭受重大挫折。從2000年起,中國證監會提出“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并將其作為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重要舉措。基金業市場化改革。2002年,中國證監會主導的基金審核制度漸進式市場化改革啟動,監管部門簡化審批程序,引入專家評審制度,使基金產品的審批過程漸趨制度化、透明化、專業化和規范化。從2002年初到2005年底

46、,在市場整體下跌的環境下,市場化改革極大地釋放了行業的潛能,基金資產規模從800億元增長到5000多億元,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股的比重從5%增長到近20%。2006年,全年新募集基金4028億元,接近以往8年新募基金規模總和,2007年基金資產規模總和達3.1萬億。同時,行業運作的規范化、透明化程度得到加強,社會公信力初步建立。改革所引入的市場競爭機制,激發了基金管理公司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的大幅提升。2002年以來,中國基金業推出了成熟市場絕大多數主流基金產品,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推動形成有效競爭格局。2002年7月,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開始施行,截至2007年底,59

47、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28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內資公司、合資公司和QFII形成機構投資者間有效競爭的格局。此外,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保險、社保基金以及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逐步進入資本市場,初步改善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及各類機構投資者發展不平衡的局面。 市場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是中國基金業近年來改革最為顯著的特征,也是行業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經驗。基金業的市場化改革,使得機構投資者力量迅速壯大,基本改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格局。資本市場主流的投資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從投機和坐莊盛行轉向重視公司基本面分析和長期投資。 資本市場法律體系逐步完善1993年的公司法和1998年的證券法是

48、規范資本市場的兩部重要法律,對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的發展,市場發展各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許多新情況,這兩部法律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亟需修改。2005年10月全國人大修訂了公司法和證券法(簡稱“兩法”),并于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與“兩法”的修訂相適應,全國人大、國務院各部委對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進行了梳理和調整。出臺刑法修正案(六),修訂了企業破產法。中國證監會陸續頒布了凍結、查封實施辦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上市公

49、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訂)、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監管辦法、證券結算風險基金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與“兩法”配套的規章體系。 法治是資本市場有序運行的基礎和穩步發展的保障。由于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對推動市場的法制化、規范化尤為重要。“兩法”的修訂和資本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進一步理順了資本市場的法律關系,健全了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對全面提升資本市場法治水平、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近期發展2006年,在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機構投資者迅速壯大,

50、法律體系逐步完善的基礎上,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交易日趨活躍。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個市場的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萬億,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140%,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在市場規模和交易量成倍增長的情況下,交易結算系統和監管體系基本保持了平穩運行,未發生影響市場正常運行的異常事件。 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項改革措施沿著漸進式的市場化改革

51、方向穩步推進,并將成熟市場經驗與中國國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必須把資本市場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緊密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快市場化改革的步伐,調動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實現市場發展和創新的目標;必須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體系,不斷提高市場規范化運作的程度;必須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有序開放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綜合競爭力。第三章 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和轉型需求,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但是,與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要求相比,與處于類似經濟發展階段的其他新興資本市場

52、相比,以及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資本市場在許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評估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中國資本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應當以國際化視野進行多視角分析,避免簡單類比造成的片面性。為此,除了考慮中國自身經濟背景,我們還選取了一些境外市場進行比較,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成熟市場,韓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資本市場的整體規模有待擴大、結構有待完善資本市場整體規模偏小,直接融資比例較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比例失衡。2007年11月底,中國資本市場資產總額的比例雖然有了快速提高,升至37%,但是比例仍然較低,資本市場整體規模依然偏小。2001至2007年,中國境內直接融資籌資額與同

53、期銀行貸款增加額之比分別為9.50%、4.11%、2.97%、4.49%、2.05%、8.38%和21.95%,雖然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偏低。2007底,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僅相當于股票市場規模的26.7%,遠低于美國等成熟市場,甚至低于韓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結構失衡問題較為突出。金融資產結構國際對照表股票市場實際進入流通市場的股份比例偏低,多層次資本市場剛剛起步,不能滿足多元化的投資及融資需求。2007年股票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截至年底,股票總市值達到32.7萬億元,與2006年GDP的比值為155%,但是現有實際進入流通領域的股份比例偏低,僅為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8.4%,尤其是大市值股票實際進入流通

54、領域的股份比例過低。另外,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規模偏小。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尚處于發展初期、規模小、行業覆蓋面較窄。創業板尚未設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缺少柜臺交易市場(OTC市場)。證券交易所競爭力有待提高。體現在交易品種和數量不夠豐富,交易機制有待完善,收入模式比較單一。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2006年底,中國債券市場資產總量為6.02萬億元,僅相當于當年GDP的28.7,遠低于境外成熟市場水平。2007年底,中國債券市場資產總量上升到8.72萬億元,但是總體規模仍然較小。同時,品種結構不合理,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截至2007年底,中國債券市

55、場只有少量的短期融資券、可轉換公司債、可分離交易公司債以及上市公司債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債券,在債券市場總量中的比例僅為4.1%。2006年底,上述公司債券規模相當于GDP的比例僅為1.4%,遠低于成熟市場。另外,市場相互分割,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債券市場投資者嚴重同質。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市場有待發展。體現在市場規模較小,品種結構簡單,品種創新相對不足,投資者結構尚需進一步完善,中介機構實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場尚未形成等方面。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難以脫離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和體制改革的總體進程。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大背景下,中國資

56、本市場尚未形成真正的資本約束機制,市場價格對于社會資源的引導和企業行為的約束都不夠有效,市場效率有待提高。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有待深化。首先,股票發行體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化定價,但是,現有發行體制仍然存在行政控制環節過多、審批程序復雜等問題。一方面,股票市場發行體制仍然采用行政色彩較濃的核準制,從發行人資格審查、發行規模、發行乃至上市時間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由監管機構決定。但是在境外成熟市場上,股票發行普遍實行注冊制,程序更為便捷和標準化,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另一方面,中介機構、專業機構投資者在發行定價過程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其次,債券市場發行機制存在諸多缺陷。由于不同部門制定的發

57、行審批具體規則差別很大,造成不同債券產品的發行審批標準不同。此外,企業債券發行審核體制總體上仍然沿用高度依賴行政審批的額度制。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債券市場的發展。此外,由于國債交易市場流動性不足,收益率曲線不完整,導致債券市場的發行和交易均缺乏必要的利率基準,制約了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功能的有效發揮。交易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交易成本較高。中國股票市場至今缺乏做空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套利機制,限制了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充分發揮,降低了股票市場運行的有效性。在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成本指標方面,中國股票市場與境外主要市場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與境外市場交易的價格沖擊成本相比較,

58、中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成本不僅高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成熟市場,也高于印度、韓國等新興市場。債券市場交易機制有待完善。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以及銀行柜臺債券市場相互連通不足,債券交易的流動性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登記結算的法規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目前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登記結算技術系統仍然相互獨立,同一個投資者持有的證券分別登記在兩個證券帳戶內。這種相對分割的登記結算體系降低了股票市場的整體運行效率,增加了跨市場創新產品推出的技術難度。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分為國內A股市場、國內B股市場和香港市場(紅籌股和H股),債券市場則分為銀行間債券市場、

59、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柜臺交易市場。市場間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機制,降低了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有效性。上市公司整體實力有待提高,內部治理和外部約束機制有待完善對國民經濟代表性不足。目前中國股票市場上績優大盤藍籌股仍然偏少。另外,大批非公有制企業快速成長,其中有大量創新能力較強、生產效率較高的企業,但目前這一企業群體在中國上市公司構成中的比例過低。中小企業板建立以后,這種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總體來看,當前上市公司的結構仍然無法全面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特點和趨勢。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近幾年,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由于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仍然存在著影響

60、上市公司規范發展的若干突出問題。比如部分控股股東直接干預上市公司事務。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運作流于形式。部分國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勤勉盡責的意識淡薄。市場化篩選機制有待完善。首先,退市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現有退市制度缺乏足夠的靈活性,退市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另一方面,現行退市制度過于強調上市公司的業績使得標準過于僵化。同時,現行的退市標準單一,沒有針對不同市場的不同退市標準,不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因此,退市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其次,市場化的收購兼并機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