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1頁
《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2頁
《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3頁
《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4頁
《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十則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人教版高二選修) 課題:論語十則 教學對象: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課時:三課時 授課教師:楊育馨 一、教材分析 十則是高中選修教材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儒道互補的第一課,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論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標識,它的影響涉及文學、哲學、政治、思想、倫

2、理學、美學、音樂、教育學等多種學科。孔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仁”,以仁釋禮。“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和前提。孔子講“愛人”以實現(xiàn)“仁”,以“忠恕”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實現(xiàn)“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還提出了“孝悌”和“忠恕”兩個輔助原則以“溫和”的方式治理動亂的社會。孔子還從“仁”出發(fā),提出了許多道德修養(yǎng)理論,如“克己復禮”。他還把“仁”推演為恭、寬、信、敏、惠等具體道德要求,以及中庸之道。從“仁”出發(fā),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禮”,體現(xiàn)在從家庭出發(fā)的尊卑長幼、貴賤親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皇權宗法

3、統(tǒng)治秩序上,體現(xiàn)在孝、悌、忠、信的禮教上,這符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鞏固其統(tǒng)治的要求。 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論語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產生過重大影響,對世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約法國巴黎,聯(lián)名倡議“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3、能熟練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2、通過分類整理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

4、容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3、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運用于實踐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其成為反省自己的鏡子。 2、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作為高二的學生,在學了五冊必修教材之后,對文言文的知識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根據(jù)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憑他們的能力是可以理解論語十則的字面意思的,只是要把握這論語十則的深刻含義,還需進一步探究。 四、教學方法 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其成為反省自己的鏡子。 2.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內涵

5、,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2、通過分類整理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容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3、結合合作探究,質疑解疑,對論語進行深入把握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2.積累重點字詞,疏通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宋臣趙普曾經(jīng)告訴宋太宗(趙匡義)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6、”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學生說說論語對于當今社會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展示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 2、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學習重點:讀懂論語十則,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等; 學習難點:讀懂論語十則,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等,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學生朗讀目標重難點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向 三、論語的價值地位影響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學生朗讀強化論語的地

7、位 四、孔子簡介: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是一個志在報國又無人重用的閑人,又是一個周游列國、苦尋門路的忙人,更是一個到處碰壁、從不回頭的強人。 孔子是一位曠世奇才,雖然一生顛沛游離,命運坎坷,但他所創(chuàng)建的儒家思想,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揚“仁”的學說,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以實現(xiàn)“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為最高境界。所宣揚的“忠孝禮儀”的儒家思想,在漫長的封建王朝中起著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被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推崇為“圣人”。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論語十則,回憶

8、論語,回憶孔子。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回憶所學知識,強化記憶 五、論語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處世方法。做筆記積累文化常識 六、熟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的預習案 二、結合注釋學習前五則,談談你對前五則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一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君子不求吃得飽,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說話謹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啊。” 請

9、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一則體現(xiàn)出了孔子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過多地追求物質享受,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 【感悟】“物質的追求可讓你富足一時,精神的追求卻讓你充實一生。” 2、理解第二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我十五歲開始專心求學,三十歲時能自立于世,四十歲時遇到事情沒有疑惑,五十歲時知道了天命,六十歲時聽別人的意見能夠包容,七十歲時一切隨心所欲,而不超出規(guī)矩。”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一則寫出了孔子的早立志與好學。孔子十五歲立下了學習的志向,并

10、且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想,然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有所成。正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孔子才掌握了淵博的知識,成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終身學習,便成天才”。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

11、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3、理解第三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由(即子路)!我教誨你的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啊!”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實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可當代社會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實事求是才是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 4、理解第四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顏淵、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說:“何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把我

12、的車馬和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覺得可惜。”顏淵說:“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先生說:“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關懷。”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本章寫的是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以言“志”為題,討論怎樣做人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為具體內容簡短的一段對話。提出對處理“老、中、輕”三代人的人際關系的原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 從中可見孔子的博愛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時期,尊老敬老、真誠守信、關心青少

13、年成長,已成為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5、理解第五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知道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以之為樂。”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樂學精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陶淵明也曾“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喜歡讀書便會甘之如飴;不喜歡讀書,便味同嚼蠟。孔子正是因為樂讀書,才會一生勤學不倦。 【感悟】“把學習當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愛書,書也會愛你。” 四、朗讀前五則學生分析理解,交流對每一則的感悟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加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鞏固表達能力 第三課時: 一、結合注釋學習后五則,談談你對后

14、五則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六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先生說:“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沉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這則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擬對仁者和智者作一個比較。他認為智者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仁者仁慈寬容而不容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樂山樂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許它更體現(xiàn)了一種人生價值觀或者是生活態(tài)度。智者樂水,因為他們如水通過自身的流動滋潤萬物,且海納百川;仁者樂山,因為他們如山,山雖不語卻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納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載

15、萬物。” 2、理解第七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安貧樂道”。論語里還有這么一則:“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他極力贊揚顏回的安貧樂道,說他是真正的賢者。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孔子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沒有關系,但同內心有關。而且孔子也認為不符合道德的榮華富貴他是不會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靈不能被物質所困。” 3、理解第八則,學生分析

16、,教師點評 【翻譯】君子心胸開朗而寬廣,小人總是憂愁、哀傷。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坦蕩胸懷。他認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天知命,坦蕩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懷四海才能心寬天下”。 4、理解第九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顏淵問什么是“仁”。先生說:“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復歸到禮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復歸到禮,天下就稱許為“仁”了。達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難道是由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它的具體要點。”先生說:“不合乎禮不要看,不合乎禮不要聽,不合乎禮不要說,不合乎禮不要動。”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愿

17、意實踐這幾句話。”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學的基礎,也是孔子倫理教育思想的根本。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guī)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主體,禮是外在的功用,二者緊密結合。 【感悟】“謹于言,慎于行。” 5、理解第十則,學生分析,教師點評 【翻譯】孔子說:“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時,血氣還沒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戒除的是爭斗;等到老了的時候,血氣已經(jīng)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貪欲。” 請學生賞析并談談對這一則的感悟,教師點評: 【賞析】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爭強好斗、貪得無厭可能是人一生

18、中最大的誘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強,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澤,無法掙脫,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個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請停住你的腳步! 二、教師總結: 孔子的道德精神: 好學樂學,安貧樂道,博愛仁慈,坦蕩胸懷等。 孔子把這所有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這個體系里有一個核心:那就是“仁”。 三、拓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賞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宏圖。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 賞讀:嚴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論語.子罕 賞讀: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艱苦的環(huán)境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jié)操和品格。艱苦的環(huán)境才能真正地考驗人。學生齊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加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鞏固表達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論語總共十則,每一則計分十分。每一則學生能正確翻譯占5分,能談談自己的感悟占5分。由小組對每個組員進行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