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孫過庭書譜(白文)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余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 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贝四送茝堖~鐘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于前規; 摭(zhi2)以兼通,故無慚于即事。譯文:自古以來的書法家,在漢朝至三國時期,鐘繇 (yao2)和張芝的書法最為 超絕,時稱 鐘張之絕”。到了東晉末年,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的書法絕妙, 時稱 上王之妙。王羲之說;近來我搜集并研究了眾多的名家書法作品,深信 只有鐘、張的書法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其余的
2、就不值得一看了可以說,鐘、張死了以后,能夠繼承他們地位的只有王羲之父子。王羲之又說:我的書法和鐘張相比,比鐘的不分上下,或者說超過了他。比張的草書就要差一點兒了,排在他的后邊。 然而,張芝的筆法精熟,下過功夫,為練書法曾把池塘的水都弄黑了,假如我也 向他那樣執著,未必就不如他這是推崇張芝超越鐘繇的意思??疾焱跏系膶?長,雖然有些已經脫離了前人的書法規范,但他們能夠博采眾長,融會貫通,獨 創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所以說,他們無愧于 七王之妙”的盛名。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酶 (li2)一遷,質文三變,馳鷲沿革,物 理常然
3、。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宮于 穴處,反玉輅于椎輪者乎!譯文:評論者說:鐘張、二王那四位了不起的大書家,分別在古今書法界特別超 絕。但今(二王)不及古(鐘張)。古的特點是質樸,而今的特點卻是妍美 我認為,質樸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妍美卻隨著習俗的不同而變遷。雖然人們書寫 文字,是為了適應記錄語言的需要;然而,正如酒有濃有淡一樣,質樸和文采也 是多樣的,時代不斷進步,前人的東西沿襲中有改革、繼承中有發展,這是事物 發展的普遍規律。關鍵是他們做到了質樸不違時宜,妍美不同時弊。所謂:文采和樸實配合適宜,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焙伪厣釛壍窳寒嫍澋膶m殿不住而去穴居,從用美
4、玉裝飾的車上下來去乘連車輻都沒有的古車呢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鐘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 詳其始卒也。且元常(鐘繇)專工于隸書,伯英(張芝)尤精于草體,彼之二美, 而逸少兼之。擬草則馀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總其終始, 匪無乖互。謝安素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 題后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弊泳从执穑簳r人那得知! ”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 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紹右軍之 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況乃假神仙,恥崇家范,以
5、斯成學,孰 愈面墻!后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羲之 還,見乃嘆曰:吾去時真大醉也! ”敬乃內慚。是知逸少之比鐘張,則專博斯別; 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譯文:評論者又說:生獻之同王羲之的差距,就象王羲之同鐘繇、張芝的差距一 樣?!背诌@種意見的人自以為評價得很準確,卻不是真正的了解這兩種差距之間 的始末原由。況且,元常(鐘繇)擅長隸書,伯英(張芝)精通草體,兩人最拿 手的本領,而逸少(王羲之)集于一身。比草書他又能寫真書,比真書他又多一 樣草書,雖然從專業和精通方面看有一點小不足, 而在他涉足的許多方面都很出 色??偟膩碇v,他們之間各有長短。謝安平時就善于寫尺牘
6、書,而瞧不起王獻之 的書法。王獻之曾經寫了一幅最好的書法作品送給謝安, 并要謝安務必保存起來, 謝安卻題完字以后還給了他,令王獻之深為不滿。謝安曾經問王獻之:你的書法比你父親的如何”王獻之回答說 當然勝過他”。謝安說:粉人的說法卻不是這 樣”。王獻之又回答說: 那些人懂得什么”。王獻之這么說雖然是為了反駁謝安 的說法,但自稱勝過父親,這不是太過分了嗎而且,要立身揚名首先得尊敬父母, 這件事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尊貴和顯達。當年曾參路過一個名為勝母的地方,因 為這個名字有悖孝道而不肯進去。 王獻之的字,繼承了王羲之的筆法,雖然基本 上掌握了書法規則,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大的突破。何況他還假托神仙,說自己
7、的 書法是神仙所授,不愿推崇家傳的典范。象他說的那樣就能學有所成,誰還愿意 付出多年的辛苦去學習呢后來,王羲之去往京城,臨走的時候在墻上寫了字。王 獻之偷偷地把字擦掉,再照著原來的樣子寫上,自以為寫得很象。王羲之從京城 回來,見了這些字嘆道: 我走的時候真是大醉了,怎么寫成這個樣子這時,王獻之才感到很慚愧。通過以上這些可以知道,王羲之與鐘張的差距,是指專精 與多能的差別;而王獻之與王羲之的差距,很明顯是檔次上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味鐘張之馀烈,挹(yi4)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 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 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
8、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 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 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 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miao3); 一點之內,殊觸挫于毫芒。況云 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譯文:我從十五歲開始,就注重書法的學習,體味鐘張遺留下來的書法法度,汲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所形成的書法規則,并在專精上很下功 夫,已經二十余年了。雖然我沒能達到入木三分的程度, 但我以
9、張芝臨池盡墨為 榜樣的志向從未間斷過。你看,他們的墨跡中有懸針垂露的差異, 有奔雷墜石的 雄奇,有鴻飛獸駭的英姿,有鸞舞蛇驚的神態,有絕岸頹峰的氣勢,有臨危據槁 的情形;或濃重得象崩云,或輕細得象蟬翼;引導開來,仿佛泉水在流注;抑頓 下去,又象山一樣安穩;纖纖細細的,恰似新月出現在天涯;疏疏落落的,有如 群星分布在銀河;簡直是天地造化之工,那里是運用功力所能寫成!相信,這就 是所謂的智慧和技巧的完美結合,心和手的暢快淋漓,動筆之前已有成竹在胸, 一筆下去必有它的理由。一畫之間,隱藏著筆鋒起伏的變化。一點之內,體現出 筆鋒觸挫的不同。何況只有大量積累形態各異的點畫,才能寫出各式各樣形神兼 俱的字
10、來。如果從來就不認真研習尺牘,俯下身來練習,哪怕時間很短;以班超 投筆從戎的事跡為借口,拿項羽不愿學書的故事作理由;胡亂一抹,象字就得; 心不明白臨摹的方法,手不知道用筆的道理,就想把字寫好,豈不是大錯特錯了 嗎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楊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睕r復溺思毫厘,淪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言巨 (ju4) 若功定禮樂,妙擬神仙,猶蜒(shanlM(zhi2)之罔窮,與工爐而并運。好異尚奇 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憒(ze2)0著述者假其糟粕,藻 鑒者挹其菁華,周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賞,豈徒然與譯文:然而,道
11、德高尚的人為人處世,最要緊的是抓住根本,逐步地完善和提高 自身素質。楊雄說過:詩賦是很一般的技能,大丈夫不愿把它當作自己的 事業。何況是整天把心思沉溺在如何用筆,把精力淪陷在如何書寫這件事 情上呢!專心下棋,還可獲得坐隱的美名;愛好釣魚,又能體會到行藏的 樂趣。如若演奏樂曲,既要有樂工的技巧還要有樂譜的高雅,美妙的程度 才能和出神入化如臨仙境;又象制造陶器,要想不斷地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就必須在制作工藝和爐窯燒制上加以改進。在書法方面:喜好怪異偏愛奇 特的人,玩味著形體氣勢的多種方法;窮究細微窺測精妙的人,發現了發 展變化的奧妙;著書立說的人,要弄清什么是沒用的東西;品評鑒別的人, 要找出哪些
12、是珍貴的精華??隙ǖ刂v,這些意義和道理必然會歸結到一起, 我堅信只有賢能通達的人才能作到: 不僅事業上成就輝煌,書法上也有很 深的造詣!在平時要保持一種執著的精神,把學習和研究寓于欣賞之中, 難道這是徒勞的嗎!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室于王謝之族,都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 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復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無所質問; 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假令薄能草書,粗傳 隸法,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言巨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 樹而分條者乎加以趨變適時,行
13、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 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 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 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至如鐘繇隸奇,張芝草圣,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 元常不單,使轉縱橫。自茲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雖篆隸草 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 章務檢而便。然后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 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
14、之異時,百齡俄頃,嗟乎, 不入其門,詛窺其奧者也!譯文:而東晉時期的士大夫們,翰墨之風盛行,他們互相熏陶互相影響。假如你能 和王羲之、謝安等人,都鑒、庾亮之輩朝夕相處的話,那么你的書法不說是完全 達到他們的神奇,也可以具有他們的風味。然而,那個時代離現在很遠了,那種 學習書法的風氣和環境是越來越微妙了。 再加上一些人聽到不可靠的書法理論也 不加以甄別繼續傳播,得到只根末節的書法技巧也不加完善繼續流行,古今阻隔, 沒辦法向他們當面請教。還有一些人雖然有了體會,卻深深的藏在心里。這樣一 來使得許多有志學習他們的人茫茫然不得其要領,白白地看到那些大書法家成功 作品的美妙,卻不知道達到美妙的根由。有的
15、人在分布上下功夫已經多年, 但離 規則法度還是很遠,學楷書沒有感悟,練草書也很迷惑。有的人即使是初步能草 書,粗略地懂一些隸書法則,卻又好鉆牛角尖,固執己見,自然脫離了通用規則。 豈不知心和手的關系,就象水的源頭和支流;轉和用的技術,猶如樹干與枝條一 樣嗎為了簡便快捷,行書為要;提寫匾額或方幅用于比較莊嚴的場合,真書為先。 草書中不兼有真書在里面,大概顯得專謹;真書中不帶有草書的筆畫,實在不能 算作書信一類。真書以點畫作為字的形狀特征,而使轉則體現著書者的情趣和秉 性;草書中點畫的有無、多寡反映了書者的情趣和秉性不同, 使轉才是草書的形 狀特征。草書離開使轉,不能成字,真書在點畫上有了缺陷,也
16、不會影響到它的 使用。各種字體回環交錯的形式不同,大體上還是互相關連的。所以就要兼顧通 曉大篆、小篆,俯察貫通八分書體,包羅概括謀篇與章法,涵容并蓄飛白,如果 對它們絲毫不加了解,那就象北胡和南越的風俗迥然不同了呀。 至于鐘繇之所以 能夠成為 隸書奇人”,張芝之所以能夠成為 草書圣人”,這都是專精一體的結果。 張芝的字不是真書,而點畫卻在書中經常出現。鐘繇的字不是草書,而使轉卻在 書中到處可見。自他們以后,不能兼善的人達不到他們的水平, 則是不能專精的 緣故。雖然篆書、楷書、今草、草草的技法和用處多種多樣,若使其更加完美, 就要各適所宜:篆書提倡委婉而又通達,隸書適宜精練而又嚴密,草書貴在流利
17、 而又舒暢,草草務求檢束而又便捷。然后施以凜冽之氣使其具有威風的神態, 施 以溫柔之情使其更加妍美潤澤,施以戰斗之志使其顯現枯瘦勁拔,施以平和之意 使其憑添閑逸高雅。這樣才能反映書家的情性,使書法也具有了喜怒哀樂的特征。 體驗干燥和潮濕的不同節氣,一千年也是這個樣子:體驗老年和壯年的不同時期, 一百年很快就過去了。唉!不深入研究書法這門學問,是不可能知道其中奧妙的。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 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 然欲書,五合也。心遽(ju4)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 也;紙墨不稱,
18、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 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 蒙無所從。當仁者得意忘言,罕陳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徒立其工, 未敷厥旨。不揆(kui2)庸昧,輒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風規,導將來之器識,除 繁去濫,睹跡明心者焉。譯文:又一時作書,也有條件適合與不適合的情況。適合的 時候則流利妍媚,不適合的時候則零亂粗糙。合與不合,概括起來各有五種情況: 精神怡悅自在悠閑,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時令溫和氣候濕潤, 是三合。紙佳墨優利于發揮,是四合。突發靈感欲盡其興,是五合。心神不安事 務纏身,是一不合。違背心
19、意委屈情勢,是二不合。風干氣燥烈日炎炎,是三不 合。紙次墨劣兩不稱手,是四不合。情呆志怠身疲手懶,是五不合。合與不合之 問,還存在優劣的差別:得到好的時令不如得到好的器具, 得到好的器具又不如 得到好的精神狀態;如果五種不合的情況同時趕在一起,則思想僵化手無所措; 如果五種合的情況同時交會到一塊,則思維敏捷手筆爽暢。手筆爽暢則無不適, 手筆迷蒙則無所從。往往寫了一幅好字的人只顧得欣賞而忘記了總結經驗,也很 少講述心得要點;企望學習書法的人總是希望教導者敘述得清楚一點, 但實際上 聽了他們的講述以后又覺得不甚了了,徒然費了很多工夫,卻未能達其旨義。(我) 不揣度資質愚鈍才識淺薄,奉獻出實踐證明很
20、有效的經驗,希望能夠弘揚前人的 風范和法度,啟導將來有才識的學者,除繁去濫,使人一看就能明白。代有筆陣圖七行,中畫執筆三手,圖貌乖舛,點畫湮訛。頃見南北流傳, 疑是右軍所制。雖則未詳真偽,尚可發啟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編錄。至于諸 家勢評,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今之所撰,亦無取焉。若乃師官 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鄲淳之令范,空著繃(jianl)維(xiangl)。暨乎崔、杜以來, 蕭、羊已往,代祀綿遠,名氏滋繁?;蚪迳醪挥?,人亡業顯;或憑附增價,身謝 道衰。加以糜蠹不傳,搜秘將盡,偶逢緘賞,時亦罕窺,優劣紛紜,殆難K(luo1) 縷。具有顯聞當代,遺跡見存,無俟抑揚,自標先后。且六
21、文之作,肇自軒轅; 八體之興,始于嬴政。其來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質懸隔,既非所習, 又亦略諸。復有龍蛇云露之流,龜鶴花英之類,乍圖真于率爾,或寫瑞于當年, 巧涉丹青,工虧翰墨,異夫楷式,非所詳焉。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 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 翰牘仍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葉義 方,章則頓虧,一至于此!又云與張伯英同學,斯乃更彰虛誕。若指漢末伯英, 時代全不相接;必有晉人同號,史傳何其寂寥!非訓非經,宜從棄擇。譯文:歷代流傳下來的有筆陣圖七行字,其中畫有執筆的三種手式,圖畫的樣 子怪異不通,字體模糊錯誤。近來流傳南北到處可見,據說可能是王羲之的作品。 雖然不知是真是假,尚且可以作為兒童初學書法的啟蒙教材。既然是大家都有的, 不值得編錄。至于各家有權威的評論,多數涉及浮華,無非是從外表上描述它的 形狀,而不深入探究它的內在道理,對于我今天的撰述,也沒什么之值得擇取的。 至于師官官的名望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