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旗渠工程的技術哲學摘要:紅旗渠工程是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遵循技術設計和規范原則歷時10年完全依靠人工修建而成的一 項大型水利工程。技術作為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推動歷史發展的主導力量,廣泛分布于人類生活的各種領域。運用技 術哲學的基本原理,從技術與人性、技術對社會發展之促進、技術對和諧生態觀之影響等三個方面對紅旗渠工程進行了哲 理探討,指出了紅旗渠工程作為一項大型引水工程,從設計構想、施工管理、運行維護等方面都體現著現代技術觀的“善” “美”“和”,蘊含著技術與人性、技術與社會發展、技術與生態和諧之間的相互影響、辯證統一之關系。關鍵詞:紅旗渠工程;技術哲學;技術與人性;技術與社會;技術
2、與生態1960年至1969年,在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科技 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 了徹底改變旱魃為虐的惡劣生存環境,憑借著自 己的雙手和極其簡單的勞動生產工具,歷時10年 時間在山勢險峻的太行山半山腰上劈山開石,硬 生生地鑿出了一條全長1 500 km的大型引水灌溉 工程一紅旗渠,該工程將山西省平順縣境內的 漳河水引向河南林縣并基本實現自流灌溉,一舉 改變了林縣的長期缺水問題。因其設計構思之新 穎、工程規模之宏大、技術應用之巧妙、實際效用 之深遠被世人稱贊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 跡”。在工程建設的10年間,削平山頭1 250座,架 設渡槽152座,開鑿隧洞211個,修
3、建各種建筑物 12 408座,挖砌土石1 515.25萬m3o 20世紀70年 代開始,紅旗渠這一巨大造物工程的建成受到了 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關注,周恩來總理將它 稱為人間奇跡并向外國友人這樣推介:“新中國有 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 渠。”紅旗渠工程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 在實踐過程中孕育而成了歷久彌新、永不過時的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 旗渠精神。這種精神承載歷史、見證夢想、昭示未 來,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筆巨大財富。1紅旗渠工程的技術本質技術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構造人和世界的環 節,人的世界構造和人的自我構造是通過技術構 造出來的E
4、。技術結構是指技術系統內部各種要 素之間相對穩定的聯結方式。相互聯系的眾多技 術個體構成了一個個的技術群體。從整體而言, 紅旗渠工程就是一個技術群體。作為自然與人類 社會的綜合系統中的一個由多元化因素構成的大 型工程,紅旗渠工程蘊含著豐富的技術哲學思 想。站在技術視角上來審視紅旗渠的修建歷程及 其得以建成的原因,既歸因于林縣人民對注重實 效、崇尚創造、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等方面技術精 神的卓越追求,又落腳于林縣人民對修渠技術設計 本身的創造與探索,對技術實施的改良與發明,對 樸素造物觀的繼承與創新。紅旗渠工程肇始于國 家最為困難的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成立不久的 新中國面臨外交上的重重壓力,無
5、論是資金上、政 策上還是技術上,國家能夠給予林縣的支持都非常 有限。林縣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國家伸手要,充分 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 神,沒有石灰自己燒,10年修渠期間14.5萬噸的石 灰總用量全部由自己燒制;沒有水泥自己制,水泥 總用量6 705噸全部由自己燒制;沒有炸藥自己造, 鋸木屑、牛糞、煤、硝酸銨化肥等都是當時土炸藥的 原料;沒有工具自己制,自編抬筐30 000多個,自修 工具117萬件,自做水桶18 900多副;沒有技術自 己邊學習邊運用,并結合實際創造創新,工地上的 明窯堆石燒灰法、水鴨子測量法、土吊車空運線、 簡易拱架法等方法都是農民土專家們自己的發明 創
6、新。2013年,紅旗渠工程榮獲北京國際設計周 “經典設計獎”,評審委員會給予的頒獎評語是:“紅 旗渠的設計和建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開天辟地、 愚公移山的創造精神,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治水修 渠的設計智慧。”口在技術哲學視域下對紅旗渠工程 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該工程是集引水、灌溉、發電、防 洪、蓄水等功能于一體,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 然界進行改造的一項巨大的造物行為。紅旗渠工程 建設的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續發展,它 一舉改變了林縣干旱缺水、荒蕪貧瘠的面貌,工程目 的完美實現。技術要素是構成技術的基本成分,認 真解析紅旗渠工程中的技術要素,有利于深入認識 其技術本質特征。技術哲學是對人類
7、改造自然或對 技術過程的總體性思考,是關于技術發展的根本觀 點和普遍規律的學說氣對紅旗渠工程中技術哲學 意蘊的探析是在紅旗渠工程竣工通水50余年后遵 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事物發展客觀 規律的基礎上,對其所涉及之人類與環境、技術與生 態、經濟與社會、工程與文化等在內的多方面交織關 系的審視與思考。2紅旗渠工程蘊含技術與人性之關系技術創造人工自然,是整個社會大系統的組 成部分。技術以其“自我隱藏”的方式決定人的存 在,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人類先天本能的缺失,最 終形成技術塑造人,人規范創造新技術的雙向影 響模式。技術與人性的關系首先體現在人是具有 技術屬性的人,技術是人類存在的“開山
8、石”。馬 克思、恩格斯說過:“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 須能夠生活。”可為了生活,人類不得不夜以繼日地 勞動,生產創造出能夠滿足生存條件和更好生活 需求的人造物,人的需求通過反復的物質實踐活 動而實現。紅旗渠的修建初衷,只是為了人們能 夠“活下去”。歷史上的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 千百年來人們飽受干旱缺水的折磨,全縣2 046 km2的區域內水澆地面積不足830 ha,全縣542個 村子中需要遠到15 km2以外取水的村莊達到307 個。正是基于強大的生存需求和長期摸索中對客 觀自然環境的認識,人們于1960年至1969年歷時 10年通過有意識的勞動、有規模的組織、有計劃的 施工,建成了 1
9、 500 km的這一大型水利工程,最終 改變了自己的缺水宿命。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技 術的支撐下不斷從事勞動活動,這是不同時代、不 同地域中人類的共同本性。也正是這樣一個個為 了 “滿足需要”的生產活動把人從單獨的個體凝聚 為統一的利益群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相互配 合、相互協調,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進。離開群體和 社會關系的人將無法真正生存和發展,也就不能 夠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技術與人性的關系還體現在技術反作用于人 的認識實踐,影響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和能力 水平。技術的形成是以人類軀體進化、意識出現 與智能發展等進化成果為基礎的;反過來,技術的 進步又促進人類的全面進化囪。人通過自由而
10、有 意識的實踐生產活動不斷改變和推進著自身社會 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發展程度的變化也影響人 的意識、行為、判斷與決策。當年林縣人民出于求 水、找水初衷修建的紅旗渠工程在發揮其本體功 能的基礎上時至今日已形成集宣傳教育、旅游推 廣、商標品牌于一體的效益綜合體。在修建紅旗 渠工程的過程中林縣人民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克 服重重困難,思維方式、行為態度都被不斷地規范 與塑造。在改變缺水環境的同時,紅旗渠的建成 最大的作用在于解放了林縣人的思想,堅定了林 縣人民的斗爭意識和自信品格,使他們相信只要 敢想敢干大膽創新,確定好合理可行的目標,團結 在一起,千難萬險都能夠克服,千斤萬擔都敢于承 擔。20世紀6
11、0年代建成紅旗渠工程之后,林縣人 民憑借修渠時練就的技術經驗奔赴全國各地從事 建筑業,甚至連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地區都 有林縣建筑工隊的身影。如今的林州被授予“中 國建筑之鄉”的榮譽稱號:林州農村60%的強壯勞 動力從事建筑業,60%的農民人均收入來自建筑 業,60%的居民存款儲蓄余額得益于建筑業。建筑 業成為林州的基礎產業、富民產業、支柱產業、主 導產業和財政稅收主要來源。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類在實 踐中改造和塑造的不單是客觀世界,還包括人類 本身。在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會產生與時 代相對應的物質結果,一方面這些生產力、資金和 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另一方面他們也預先規
12、定新一代本身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 和具有特殊的性質。3紅旗渠工程蘊含技術對社會發展之促進技術是由社會各種因素共同塑造的,不同的 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以及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是技 術的形成因素血。社會的發展依賴于技術的應用, 技術在社會中得以實現其本體價值。技術對社會 發展的主要貢獻在經濟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 了經濟的繁榮和振興,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包括文 化教育、生態環境諸方面的問題,就會有可靠的基 礎和充分的條件去解決71o技術對社會生活的諸 多重要方面是有決定性的作用或決定性的影響 的。同時,技術對于社會生活的影響與滲透可謂 是全方位、多層次、深縱橫、無聲息的。首先,技術是社會發展的助推
13、器。勞動方式、 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社會變遷都是被一種無形的 “技術力量”潛移默化地推進或抑制。馬克思就認 為由技術為基本元素構成的生產活動對人類歷史 的演進具有決定性作用,并且這一作用方式不局 限于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是環環相扣、因果相連 的。今日的紅旗渠工程依舊是一部鑲嵌在太行山 懸崖峭壁間的藝術品,平整的渠墻、細致的渠岸、 潺潺的水聲讓親眼目睹的人們難以置信這是60年 前在國家最為困難、技術尚不發達之際修建的集 工程美學與實際效益于一體的百年工程。其實紅 旗渠工程中對技術的運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 方面,千百年來林縣人民賴以生存的太行山是典 型的北方山脈,人們在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 中
14、早已練就出高超的石匠手藝,石鍋、石凳、石板 房,石桌、石椅、石頭墻,石壁、石龕、石頭房林 縣人的許多生產生活用品都和石頭相聯系。在這 樣的原始技術積累下,林縣人民能夠壘砌一道道 工整的渠墻,架設一座座精美的建筑也就不足為 奇了。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林縣人民為擺脫缺水 命運而進行大小水利建設的斗爭經驗也為紅旗渠 的修建提供了堅實的技術積淀,堅定了人們修建 紅旗渠工程的信心和必勝信念。因此我們說,任 何一項人工物的形成絕非偶然,都是經過長期的 技術積累、實踐經驗、人文塑造、社會環境等多方 面因素作用下呈鏈條式連接遞進而成的。在紅旗 渠工程成功建成后,這種鏈條式效益依然在顯現: 糧食逐年增產,種植業結
15、構發生變化,林業、畜牧 業、養殖業、工業、建筑業發展迅速,交通、郵電等 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林州城市品牌和 對外形象廣泛推廣,紅旗渠精神的輻射滲透漸成 規模。如今的林州人民在20世紀60年代修建紅 旗渠工程“戰太行”的藍本上又續航接力譜寫出 “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輝煌篇章。在技術 無所不在的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起初人類為適 應自然環境而進行的生產實踐通過悄無聲息的發 展演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只“無形的手”,從管理 模式、社會制度、勞動分配、經濟體制、交往方式等 方面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其次,社會環境塑造影響技術的形成。社會 發展是技術形成與構建的根基。技術
16、的萌芽與發 展同生產需求的牽引、階級斗爭的刺激、地理環境 的塑造、文化環境的孕育、政治因素的導向息息相 關。從地理環境塑造的角度來分析紅旗渠工程, 不難發現它的建成與特殊的地域環境、生產關系 密不可分。馬克思認為地理環境是孕育人類文明 的搖籃,區域的自然條件直接決定著技術的發展 干旱地區的氣候和土地條件使利用渠道和水 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設施成為東方農業的基礎,節 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從政治因素導 向的視角來解讀紅旗渠工程會發現它的修建與 “水利社會”概念息息相關。德國哲學家維特夫認 為中國因國土面積寬廣而涉及不同的氣候環境, 天氣變化無常,旱災、澇災皆有涉及,靠天吃飯的 農業灌溉問題凸
17、顯,必須依靠水利設施的建設來 調解自然矛盾。而真正能夠發揮實際效益的大型 水利設施建設需要依靠一定規模的組織機構來支 撐運行,需要一個高度有組織的機構來主持和維 持。從這個層面來看,水利技術本身是非中性的, 它是在具有社會性、組織性的周密系統組織中有 目的、有規劃地進行的。紅旗渠工程的修建亦是 如此,在決定施工后林縣縣委就面向全縣下達“引 漳入林”動員令,明確規定了工程的時間進度、組 織機構、各公社住地、后勤供應等,確定以公社為 基本組織單位,根據“誰受益,誰修渠”原則來分配 每個公社的修渠人數。4紅旗渠工程蘊含技術對和諧生態觀之影響自古以來,生態環境永續和諧發展與人類社 會迅猛飛速發展之間的
18、協調統一問題都頗受關 注。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人類在對技術的普遍 應用中力圖實現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產方式、綠 色經濟增長。技術哲學深刻關注在社會快速發展 與人類欲望無限擴張狀態下,人類對科學技術水 平不斷進步所導致的自然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 擔憂。馬克思的技術思想中就涉及發展與生態環 境之間的協調問題,強調人類要在敬畏自然、尊重 自然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與自然和諧 共生的基礎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紅旗渠工程的修建是對以人為本、天人合一 的生態文明觀的生動詮釋。在馬克思看來,自然 界是人無機的身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體,統一 性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屬性,人的生存離不開 各種各樣
19、的自然資源,而自然界也因人類的存在 而被賦予真正的價值。離開自然界的人寸步難 行,離開人的自然界毫無意義。紅旗渠工程的修 建是人類將尋求“水”的需求投射到自然界這一無 機的身體中,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中利用自然 資源,改造自然環境,最終運用技術手段創造出 “人工天河”的過程。它的建成使林縣人民的生存 環境從荒嶺禿山到綠水青山,社會面貌從窮困潦 倒到幸福富足,更為重要的是渠道在多年運行的 過程中改變著當地的生態環境:地下水位逐年抬 升,雨量連年遞增,綠色植被繁茂生長,形成了一 個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在這當中技術成為連接人 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橋梁。整個工程的設計思路是 將與林縣一山之隔且水源豐沛的山西省平順縣境 內的漳河設置為引水點(即渠首),依靠太行山山 體這一天然優勢在太行山腰開鑿渠道,按照“水性 就下”的規律使渠水按照1:8 000的縱坡比自然灌 流到田間地頭。紅旗渠工程的設計理念規避了常 規情況下依靠電力提灌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加劇、 人力成本增加、運營成本過高等系列問題,可謂是 現代工程建設中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的時代典范。紅旗渠工程的修建貫穿綠色發展理念,實現 良性生態循環機制。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堅持綠 色發展理念是引領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 環境和諧統一的基本指導思想。工業化、城鎮化 高速發展中的發展質量問題越來越凸顯、壓力越 來越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考前心理素質提升試題及答案
- 園路仿石磚施工方案
- 項目管理質量控制試題及答案
- 資格認證考試實戰秘籍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作為職業發展的選擇試題及答案
- 銀行客戶生命周期管理試題及答案
- 考生常見疑惑與解答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備考流程的詳細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的重要復習階段試題及答案
- 橡膠制品在汽車安全氣囊的快速充氣性能考核試卷
- 電商行業10萬字PRD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道德與法治期中模擬試卷(一)(統編版含答案解析)
- 防溺水工作布置教師會議上校長講話:全力防溺水守護學生生命“生命線”
- 高一下學期《雙休時代自由時間背后暗藏殘酷篩選+你是“獵手”還是“獵物”?》主題班會
-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市茅竹鎮中心學校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監測八年級下冊《物理》試卷(含答案)
- GB/T 26354-2025旅游信息咨詢服務
- 交互式影像中敘事與視覺表達的融合及其觀眾體驗研究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情緒的管理課件
- 重難點05 涉及二次函數的圖形變化類問題與二次函數有關的創新類問題(2種命題預測+77種題型匯-總+專題訓練+3種解題方法)(解析版)
- 江蘇省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