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_第1頁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_第2頁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_第3頁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_第4頁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2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三字經(節選)教案設計篇一教學目標:1、正確、有韻味地朗讀、背誦課文行。2、看柱石,說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3、歷屆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結合實際說出對我們的啟發意義。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事例錄像、圖片、重點處文字文稿等)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三字經的有關資料;了解課本中孟母三遷、五子登科 等古人教子事例。課時安排:課時教學流程:一、知出處 解題意 導入新課1、揭示課題,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課三字經 板書:三字經 (齊讀)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對三字經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說) 三字經:我國

2、舊時的啟蒙教材,相傳為南宋學者王應麟所著,全 書個字,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均用三個字為一節的韻文寫成,讀來瑯瑯上口,教材選取了開頭的個字,分成行。板書:(節選)2、情景導入。師:三字經既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就讓我們想象一下那時候的私塾老先 生是怎樣教學生讀的呢?投影:圖片(老先生教學生圖) 文字(人之處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指名讀-帶全班演示一下 想一想:老先生這樣讀有什么好處?小結:1、讓我們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味美。2、有利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師:結合你剛才悟到的特點,再來讀讀前兩行文字 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范讀齊讀(設計意圖:這是一篇古文,三字為一韻,讀來瑯瑯上口,但離學生生活實際

3、甚遠,與現代文讀法差別很大,初次接觸,學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該怎樣朗讀,為拉近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先讓學生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認識這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在邊觀察私塾先生圖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須,一手拿書教學生誦讀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發學生聯系生活中已有的經驗想象、體會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情景,達到參與學習的目的。)二、讀詩文 曉詩意 感悟語言1、讀準字音師:這篇文章的多音字較多,為讓大家讀得更準確,我們先來讀讀這些文字 投影:竇燕山 擇鄰處 教知道 教五子 弟于長 非所宜 跟老師一起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2、導誦讀全文師:把這些文字送入課文,便體會讀法,便練習 學生展示:每人一

4、行老師糾錯學生跟讀 (設計意圖:文中多音字、易讀錯字很多,學生除度,會手足無措,設計老師范讀的目的是給學生正確的導向,降低朗讀的難度, 使學生有興趣探究學習,并為規范朗讀打下基礎)3、逐字、句,翻譯理解師:針對古文,要想知道他講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內容,就要把他翻譯過來,請同學們想一想,翻譯古文有哪些方法? 板書:看注釋 查字典 問老師 同學交流 上網查找 師:請你們運用、選擇其中的一些方法, 自己翻譯行文字 自譯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說一說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劃上?號。 全班匯報交流 要求:先讀再譯其他同學認真聽,提出不懂問題同學、老師解答。 一行: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指名翻

5、譯同學提問解答相機出示投影:習相遠、學習、伏羲、練習、受環境影響、習慣、習性、姓 習禮儀師:這是老師在古漢語詞典中查到的解釋,請你判斷一下, 在習相遠中應該選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在習禮儀中應該選哪一種解釋,為什么?小結:古文中,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同,我們就該象這樣刨根問底,逐字去理解。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知道古文翻譯應先看注釋,初知大意,再根據大意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辨別其中某一個字的意思,明確相同的字,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學生思考。) 二行:茍不教 性乃遷 教知道 貴以專 指名譯其他同學提出問題相機理解 茍:如果 乃:就 遷:變化 道:方法、

6、規律 貴:可貴 以:認為、以為 專:專心致志 持之以恒 三行:西孟母 擇鄰處 字不學 斷機杼 理解擇鄰處 相機投影:孟母三遷圖片 音樂 (學生或老師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 (教育孟子專心學習) 理解斷機杼師:想象,織機上的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不就成了一塊廢材料, 孟母又問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結:孟母擇鄰、斷機杼這兩個事例,驗證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個字所蘊含 的道理呢? 板書:貴以專 請你把、兩行文字帶著你的理解再來讀一讀 四行、竇燕山 有一方 教五子 名俱揚 相機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嗎?(地名)

7、義方:教子中好的方法。 揚:傳播小結:無論孟母還是竇禹均,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又是在講那三個字的含義? 板書:有義方 五行: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生譯師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導體會: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 選擇好的方法。) 老師的怠惰:(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漫不經心、 不負責任。)小節: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 板書:師長的責任 教育 嚴格 指名串講前五行的意思。 (設計意圖:針對行文字,采用了以學生譯提問師生互答講故事助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

8、,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課堂是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方法,學會質疑,學會解疑,深入文字,獲悉答案。)三、誦詩文 悟詩情 拓展提升1、引導誦、背前五行文字 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 指名帶著你的體會誦讀 背誦:自由練習 三個字中去掉其中兩個,同桌練習背誦 每行各剩開頭一個字,指名背 一齊配樂背誦。2、積累、應用 師:這節課,我們不但領會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還做到了背誦,但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畢竟不是孟母、竇禹均,老師也不同于孔子那樣的大教育家,對于他們責任重的貴以專、有義方教育嚴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學生不理解的事例,請同學們看一段錄

9、像,邊看邊思考:站在同齡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放錄像:事例、教師嚴格要求,讓我學會了游泳、我迷戀電腦,媽媽嚴加控制、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嚴厲批評 學生在音樂聲中思考 指名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學到的事例和道理)師:我替他們謝謝你們!3、總結學法師:愉快的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顧一下,我們是則養學習這幾行文字的歸納板書:讀 譯 解 誦 背 用作業:請同學們用今天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課下自己學習課文的行文字, 準備下節課交流。(設計意圖: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又一次感悟, 對語言文字韻味的深層品味。背誦意在積累,兩環節同時又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再次回顧,結合錄像)篇

10、二教學目標:1、通過老師介紹、自學、同桌討論等學習形式,豐富對三字經21-26節內涵的了解,學習古代名人圣賢刻苦學習的精神。2、朗讀、背誦三字經21-26節。教學過程:一、復習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其中三字經就是中國古代流傳最為廣泛的讀本之一,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背誦。2、這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字經下篇1-20節,先分小組來背一下。(學生背誦)3、這部分三字經講述了歷史朝代的更替演變,你從中了解了哪些歷史知識呢?(學生匯報交流)二、新課1、三字經從21節開始講述歷名人圣賢的故事。今天我們學習21-26節,相信同學們的收獲會更大

11、。2、先請大家把書翻到104頁,再對照拼音,把這些內容讀正確,讀流利。3、自讀,指名讀,正音。4、先看21節,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學問很大,被人們尊稱為圣人,他還有三千個弟子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人們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經拜一個7歲的孩子做老師呢,這個孩子的名字就叫項橐,這就叫師項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師講故事) 課題研討教案5、古代的圣賢都如此勤學好問,我們普通人更應該勤奮學習。6、指名讀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齊讀。7、22節中講的趙中令是指一個名叫趙普的人,宋太祖趙匡胤做皇帝時他擔任中書令,身居宰相高位。關于趙中令 趙普勤奮學習的

12、事,我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介紹一下。8、齊讀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9、下面4節中還講了很多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們分小組來學習。第一組學習23節,第二組學習24節,第三組學習25節,第四組學習26節。你先讀讀三字經,再讀讀下面的文字說明,想一想你學習的這一節內容中講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筆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感人的事情。10、學生對照資料自學。11、指名交流,同時朗讀相關內容。三、總結深化1、看來我們今天的收獲真的很多很多,不僅認識了許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們勤奮學習的感人故事,誰能帶著對這些人的敬意來朗讀三字經。(指名讀,齊讀)2、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

13、有很多勤奮學習的老師和同學,我們不僅要向古代名人圣賢學習,更要向身邊的人學習。篇三教材分析三字經把中華傳統美德、道德規范和文明修養熔為一爐,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可讀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本課所節選的內容是常識知識,古人用簡短精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學過程中完成本課的識字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朗讀、背誦,在反復的吟誦中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特點。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學建議(一)教學準備生字卡

14、片或識字教學課件。(二)教學過程1.識字與寫字黍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釀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結著累累果實而下垂的樣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釀酒的意思。黍即黃米。菽豆類的總稱。稷古代稱一種糧食作物,有的書說是黍一類的作物,有的說是谷子,古代以稷為百谷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谷神。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豬。它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長嘴短腳,肚腹肥圓,尾下垂,正是豬的形象描繪。不過在古代,豕和豬是略有區別的:豕指大豬,而豬指小豬。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橫或一曲畫之形,表示從口里發出聲音,即說話的意思。曰的本義為說、道,引申為叫、叫做,又引申為為

15、、是,含有判斷之義。咸字從戌從口。從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種長柄大斧,口為人口,在這里表示人頭。大斧砍人頭,所以咸的本義為殺戮。說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釋作皆、都、悉、盡之義,這其實也是咸字本義殺盡的引申。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會意,其本義即指大火。火焰赤紅,故又引申指紅色。說文解字: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按照古代五行學說,南方屬火,其色為赤,故許慎解釋為南方色。此外,赤字還有空凈,赤*等義。2.朗讀指導本文節選自三字經,顧名思義,每句三字,屬兒歌節奏,因此朗朗上口。讀課文時,適宜打著節拍來讀,可以用手、用腳打著拍子讀(稱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讀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以節奏和速度為重點,讀得歡快、有力。3.活動提示(1)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這一活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