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知識要點三 地球上的大氣_第1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知識要點三 地球上的大氣_第2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知識要點三 地球上的大氣_第3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知識要點三 地球上的大氣_第4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 知識要點三 地球上的大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 精心整理精品文檔 可編輯的精品文檔知識要點三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新課標要求: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和生活的聯系。一、大氣的組成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2干潔空氣的成分和作用成分作用氮氣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氣人類和其他好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參與有機物的燃燒、腐敗和分解過程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對地面起著保溫作用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3水汽和雜質的分布及作用(1)水汽含量分布: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陸地上空;濕潤地區上空高于干旱地區上空垂直方向自地面向高空逐漸減少(2)雜質含量

2、差異:雜質含量隨時間、地點、天氣條件而變化。在近地面大氣中,陸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鄉村,冬季多于夏季。(3)作用:水汽:發生固、液、氣三態轉化,產生云、霧、雨、雪等一系列天氣現象。雜質: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二、大氣的垂直分層1劃分依據:溫度、密度和運動狀況。2各層特征比較垂直分層氣溫特點大氣運動狀況天氣狀況與人類關系A對流層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有云、霧、雨、雪等天氣變化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B平流層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盛行平流運動天氣現象少見有利于高空飛行C高層大氣隨高度增加先下降后又持續上升有電離層,對地球上的通信、廣播、全球導航、雷達探測等,都具有重要意

3、義難點突破1、大氣的垂直分層分層高度范圍主要特點特點成因與人類的關系對流層低緯:1718 km中緯:1012 km高緯:89 km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遞減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同一地區的對流層高度夏季高于冬季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空氣對流運動顯著該層上部冷,下部熱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都集中在該層,對流運動易成云致雨平流層從對流層頂部至5055 km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該層中的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飛行以平流運動為主該層上部熱下部冷,大氣穩定天氣晴朗水汽、雜質少,氣流平穩高層大氣從平流層頂部到3 000 km的高空大氣密度極小距地面

4、遠,受地球引力小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第二節大氣受熱過程新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并解釋相關現象。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含義:大氣中的云層和較大顆粒的塵埃,能將投射在其上的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間。(2)特點:沒有選擇性,反射光呈白色。(3)云的反射作用eq blcrc (avs4alco1(最為顯著,云層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強)2散射作用(1)概念: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便以這些質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彌散。(2)特點: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方向。具有選擇性,可見光中的藍光、紫光容易

5、被空氣分子所散射。3吸收作用(1)具有選擇性eq blcrc (avs4alco1(平流層的臭氧o(,sup7(吸收)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o(,sup7(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2)大氣對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4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5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由低緯度向兩極遞減。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1大氣受熱過程eq x(aal(A太陽,短波輻射)eq o(,sup12(透過大氣),sdo4(射到地面)eq x(aal(地面,增溫)eq o(,sup12(以B地面長波輻射),

6、sdo4(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eq x(aal(大氣,增溫)2大氣增溫的直接原因: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3大氣逆輻射(1)含義: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2)作用:把熱量歸還給地面,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4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難點突破1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三種形式削弱形式作用特點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被削弱的輻射形成的自然現象吸收作用選擇性(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很少)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線、紅外線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較大塵埃各種波長

7、的太陽輻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散射作用選擇性(藍、紫色光向四面八方散射)空氣分子、微小塵埃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無選擇性(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向四面八方散射)顆粒較大的塵埃等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陰天天空呈灰白色難點突破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隨緯度、時間而有變化(1)隨時間變化(圖1):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輻射作用越強;反之,被大氣削弱得越多,輻射作用越弱。(2)隨緯度變化(圖2):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輻射作用越強;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得越多,輻射作用越弱。難點突破3、大氣的受熱

8、過程和保溫作用太陽輻射是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熱量在地面與大氣之間的傳遞: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地面保溫。如下圖所示:由上圖可知,大氣的受熱過程可歸納為下表:過程具體過程熱量來源1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溫太陽輻射是地面的直接熱源2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后形成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后增溫地面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3大氣還大地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稱為大氣逆輻射,它將大部分熱量還給地面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難點突破4、大氣削弱作用原理應用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eq x(地勢高)eq x(空氣稀薄)eq x

9、(大氣的削弱作用弱)eq x(太陽能豐富)(2)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3)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難點突破5大氣保溫作用的應用分析生產、生活現象(1)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2)分析農業實踐中的一些現象:我國北方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深秋農民利用燃燒秸稈制造煙霧預防霜凍。華北地區早春農民利用地膜覆蓋進行農作物種植。干旱半干旱地區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第三節大氣熱力環流新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等,說明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一、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1概念: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10、。2形成過程(1)A地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D處空氣聚積,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2)B、F地冷卻,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C、E處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3)水平運動:近地面空氣從B、F地流向A地,高空空氣從D處流向C、E處。溫馨提示(1)垂直方向的氣壓值總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值是高壓大于低壓。(2)氣流的垂直運動是由近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的,而水平運動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引起的。二、自然界的熱力環流1熱力環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在陸地與海洋之間、山坡與山谷之間都可能形成熱力環流。2山谷風(1)日出后山坡受熱,空氣增

11、溫快,空氣密度變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增溫較慢,密度仍較大,因而空氣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2)夜間山坡輻射冷卻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要快,因而氣溫下降、空氣密度增大均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氣為快,使空氣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風。(3)山區與平原之間,有時也出現山谷風特征。難點突破1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關鍵抓住以下三點關系:(1)溫壓關系:(2)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從高壓吹向低壓。(3)等壓面凹凸關系:高壓處等壓面上凸,低壓處等壓面下凹。近地面與高空等壓面彎曲方向相反。難點突破2等壓面圖的判讀方法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點組成的面,等壓線是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值相等的

12、點組成的線。等壓面圖表示氣壓的垂直分布狀況,等壓線圖表示氣壓的水平分布狀況。(1)在同一地點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如圖PAPE。(2)在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氣壓越高。如圖PAPB,PAPC。(3)同一水平面上,高壓區等壓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壓區等壓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區類型相反,即近地面為高壓,高空則為低壓。難點突破3幾種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熱力環流是一種最簡單的大氣運動形式。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山谷、山坡冷熱不均,人類活動等都有可能導致熱力環流的形成。具體分析如下:(1)海陸風(2)山谷風(3)城市熱島環流城市風的

13、環流方向無晝夜和季節的變化,因為城市的溫度始終高于郊區。在城郊地帶,綠化帶或重污染工廠的布局一定要考慮熱力環流的下沉距離。一般將綠化帶布置于氣流下沉處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4)沙漠和林地之間白天,沙漠增溫快,溫度高,形成低壓;森林增溫慢,溫度低,形成高壓;白天近地面大氣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圖a)夜晚,沙漠降溫快,溫度低,形成高壓;森林降溫慢,溫度高,形成低壓;夜晚近地面大氣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圖b)難點突破4形成風的三種力作用力方向大小對風的影響風速風向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使風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運動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大小隨緯度增加而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