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_第1頁
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_第2頁
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_第3頁
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_第4頁
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統編版新教材高一語文必修(上)拿來主義優質課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學習本文綜合運用比喻、對比、舉例等多種論證方法的寫作方式。 2.體會魯迅雜文語言的特點 3.理解“拿來主義”的精神實質。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重要段落加強朗讀背誦,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的理解。 思維發展與提升:沉浸文本,互動探究,把握魯迅雜文最突出的特點:對現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議論的形象化。 審美鑒賞與創造: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與方法,發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

2、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體會學習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責任感。 三、重點難點 1.掌握文本所表現的內容,并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 2.理解這篇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四、預習新課 第一課時 1.下列詞語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殘羹冷灸(gng)冠冕(min)腦髓(su)齊嗇(lng) B.禮上往來(shng)自栩(x)蹩進(bi)魚翅(ch) C.發揚國光(yng)國粹(cu)玄虛(xun)磕頭(k) D.佳節大典(ji)孱頭(chn)摩登(m)針灸(ji)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3、 懲治腐敗,打擊貪贓枉法,_貪污分子是當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務。 今天是校慶的日子,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又_在一起。 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對自己孩子一味_,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不利。 上周,學校的校務委員會對這個問題作了最終的_。 A.揭發匯聚溺愛裁決 B.揭露會聚寵愛裁定 C.揭發會聚溺愛裁決 D.揭露匯聚寵愛裁定 3.每日成語 禮尚往來:尚,注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殘羹冷炙: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形容外表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第二課時 1.選出

4、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A.古懂陷阱拭目以待積毀銷骨 B.摩登譬如磕頭賀喜人才備出 C.時髦包涵亟待解決祖上蔭功 D.炫耀魚鰭勃然大怒走投無路 2.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B.魯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及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若干。 C.拿來主義選自且介亭雜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間”。 D.魯迅的狂人日記收在短篇小說集彷徨中,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 3.每日成語 閉關自守:關閉關口,不和外人來往。比喻因

5、循保守,不愿接觸外界事物。 碰釘子:指遭到拒絕。 卑躬屈膝: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故弄玄虛: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兼收并蓄:收,收羅;蓄,儲藏,容納。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生吞活剝: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C【解析】A.殘羹冷灸:炙,吝嗇:1n;B.禮上往來:尚,自栩:詡:D.孱頭:chn。 2.C【解析】揭發:著重指掀開、檢舉出來,使人明確其確實存在;揭露:范圍比揭發廣。會聚:側重指主

6、動的聚集;匯聚:側重被動地匯集。溺愛:過分寵愛孩子:寵愛:喜愛。裁定: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就某個問題做出決定:裁決:經過考慮,做出決定。 第二課時 1.D【解析】A“古懂”應為“古董”:B“人才備出”應為“人才輩出”;C“祖上蔭功” 應為“祖上陰功”。 2.D【解析】狂人日記收在短篇小說集吶喊中。 五、導學基礎知識 1.作者作品 魯迅,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1898年離家到南京學習,1902年留學日本,1909年回國,1918年5月發表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礎。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

7、草,雜文集:華蓋集、墳,南腔北調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本文選自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2.背景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反動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產生盲目排外思想。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文章。 六、誦讀全文 一、細讀課文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

8、,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

9、幾百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來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

10、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么,怎么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

11、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

12、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華日報動向署名霍沖。 (2)“閉關主義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 (3)發揚國光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間,美術家徐悲鴻、劉海栗曾分別去歐洲一些國家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或個人美術作品展覽。“發揚國光是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報報道這些消息時的用語。 (4)“象征主義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報報道:“蘇俄藝術界向分寫實與象征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征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我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采取象征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曾在

13、花邊文學誰在沒落一文中批評大晚報的這種歪曲報道。 (5)尼采(Nietzsche,1844-1900)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這里所述尼采的話,見于他的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言。 (6)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國民黨政府和美國在華盛頓簽訂五千萬美元的棉麥借款”,購買美國的小麥、面粉和棉花。這里指的可能是這一類事。 (7)指當時國民黨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展覽。 (8)這里是諷刺作樂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詢美等人。 七、導讀理解 (一)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構層次。 1.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2.全文分三個部分:

14、 (二)研讀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 1.提問: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的? 2.提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及危害? 3.提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別? 4.小結: 一、研讀第二部分: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1,提問: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2.提問: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錯誤態度?第

15、9段闡述了“拿來主義”者應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二、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容。 第1句話:第2句話:第3句話:第4句話:第5句話: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 三、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一)提取要點,歸納中心: (二)歸納寫作特點。 參考答案: (一)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構層次。 1.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在的“送去主義”。“送去主義”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

16、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就刻不容緩。“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2.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

17、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二)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 1.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

18、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

19、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2.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后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磕頭”、 “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

20、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4.小結: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一、研讀第二部分: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1.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

21、烈的。“吝嗇”是針對上文“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 “拿來”是根據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不同,內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2.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選”。“占有”是前提,

22、不“占有”就無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病)。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摩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二、研

23、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容。 第1句話:結論是我們要拿來。 第2句話: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第3句話:拿來主義的結果。 第4句話: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究競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應該怎樣區別對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意義?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三、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一)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

24、錯誤態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二)歸納寫作特點。 1.先破后立,破立結合; 2.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 3.對比論證; 4.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實例,并結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明確: 1.先破后立,破立結合。 第8節是“破”,指出對待文化遺產的不正確態度和方法,第9節指出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先破后立,有破有立。另外在結構上也存在破立結合這一論證方法。 2.運用貼切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已舉例。 3.對比論證。 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