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神經系統_第1頁
內臟神經系統_第2頁
內臟神經系統_第3頁
內臟神經系統_第4頁
內臟神經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內臟神經系統第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一、概述二、內臟運動神經三、內臟感覺神經四、某些內臟反射及其病變特征主要內容第二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一、概述:內臟神經系統是指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的神經系,它是整個神經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內臟神經系含有感覺和運動兩種纖維成分。運動神經又稱為“自主神經系” 、“植物神經系”第三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 內臟感覺神經內臟運動神經(自主神經、植物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周圍部脊神經節腦神經節脊髓:交感和副交感低級中樞 腦干:孤束核,副交感核,心血管、呼吸中樞間腦:情緒、體溫、攝食、水平衡、

2、生物節律調節中樞大腦:邊緣葉、新皮質內臟功能調節中樞中樞部內臟神經系統內臟神經系統第四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副交感神經系統L3S2S4交感神經系統第五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內臟運動神經(一)交感神經(二)副交感神經第六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1低級中樞:脊髓T1L3的中間外側核(側角)。(一)交感神經交感干椎旁神經節節間支椎前神經節:腹腔節、腸系膜上節、神經叢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腸系膜下節、主動脈腎節2周圍部第七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三腰神經第八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中間外側核(側角)脊髓

3、剖面圖后角前角第九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節前神經元節前纖維節后神經元 節后纖維效應器 低級中樞 (T1 L3)神經節皮膚、血管、立毛肌第十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1)椎旁節位于脊柱兩旁每側1924個。頸部3個胸部1012個腰部4個骶部23個尾部:奇神經節交感干第十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2)交感干 脊柱兩側,由椎旁節和節間支構成。 上至顱底,下至尾骨。 (3)椎前節 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動脈臟支的根部。 有四個:腹腔神經節(最大) 主動脈腎神經節 腸系膜上神經節 腸系膜下神經節第十二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椎前神經節

4、椎旁神經節白交通支灰交通支脊髓側角交感干節間支第十三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4)交通支:交感干與脊神經的聯系。白交通支:起自脊髓側角細胞 節前纖維 只存在于T1L3共15對脊神經灰交通支:起自交感神經節 節后纖維 脊神經中均有第十四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椎旁節節前纖維第十五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節前纖維的三種去向:脊髓側角脊髓前根椎前節椎旁節白交通支第十六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節后纖維的三種去向: 動脈叢再分支到 臟器血管、汗腺、豎毛肌分支到臟器第十七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3交感神經的分布(1)

5、頸部交感神經頸上神經節:位第2-3頸椎橫突前方,最大。頸中神經節:最小,有無不恒定。位于第6頸椎橫突水平,緊靠甲狀腺下動脈。頸下神經節:常和第一胸神經節合稱星狀神經節,位于第一肋椎關節前方。節的前下方與胸膜頂毗鄰。故做頸下神經節封閉手術時,要注意其周圍的重要結構,特別是防止刺破胸膜頂而發生氣胸。第十八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十九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 頸上神經節 頸下神經節交通支動脈叢咽叢心上、中、下神經頸中神經節節后纖維分布1)經灰交通支連至1-8對頸神經,并隨其分布至頭頸上肢的血管、汗腺、豎毛肌。2)伴鄰近動脈行走,形成動脈叢,伴隨動脈的分支至頭頸部

6、的腺體、平滑肌。3)由神經節發出器官支,如咽支,心上、中下神經等。第二十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位于胸椎兩側,1012對神經節。 胸交感神經的纖維分布:1)灰交通支 12對胸神經 胸壁、腹壁的血管、汗腺、豎毛肌。2)上5對胸交感神經節 胸主動脈叢、食管叢、肺叢、心叢 相應器官。3)組成內臟大神經4)組成內臟小神經(2)胸部交感神經:第二十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69椎旁節的節前纖維第1011椎旁節的節前纖維腹腔神經節主動脈腎節第二十二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3)腰部交感神經: 45對神經節 位于腰椎體的前外側、腰大肌內緣。 腰交感神經

7、的纖維分布: 1)灰交通支 腰脊神經 腰部、腹壁的血管、汗腺、豎毛肌。 2)腰內臟神經第二十三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消化管盆腔臟器第二十四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4)盆部交感神經: 4對骶交感神經節 1個尾交感神經節(奇神經節)。盆部交感神經分支: 1)灰通支 骶神經和尾神經 下肢和會陰部血管、汗腺、立毛肌。 2)骶神經節 盆叢(下腹下叢) 盆腔臟器。 第二十五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六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 副交感神經1.組成(1)低級中樞腦干副交感神經核:動眼神經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經背核脊髓骶

8、部:24節段的骶副交感核(2)周圍部神經節:器官旁節、器官內節 節前纖維腦神經、 盆內臟神經節后纖維器官第二十七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2.腦干副交感神經來源、行程、分布(1)動眼神經副核 動眼神經 睫狀神經節 瞳孔括約肌、睫狀肌(2)上泌涎核 面神經 翼腭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 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3)下泌涎核 舌咽神經 耳神經節 腮腺(4)迷走神經背核 迷走神經 神經節 頸胸臟器、腹腔的肝、胰、脾、腎、胃、結腸左曲以上的腸管第二十八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盆內臟神經第二十九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3.骶部

9、副交感神經來源、行程、分布骶24副交感核盆內臟神經盆叢 結腸左曲以下腸管和盆腔臟器盆內臟神經盆叢骶交感干S2S3S4第三十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內臟感覺神經1. 初級神經元:位于腦神經節、脊神經節內2. 外周突起:隨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交感神經、骶部副交感神經分布于內臟3. 內臟感覺在中樞內傳導: 內臟感覺神經元的中樞支一部分隨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入延髓,止于孤束核。一部分隨交感神經、盆內臟神經(副交感神經)進入脊髓后角。 第三十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孤束核或脊髓后角丘腦大腦皮質內臟感覺側角的交感神經元和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形成突觸內臟-內臟反射和內臟-

10、軀體反射第三十二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脊髓后角側角的交感神經元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內臟-內臟反射內臟-軀體反射第三十三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四、內臟反射及其病變癥狀(一)立毛反射(二)皮膚血管反射(三)膀胱反射及其異常(四)直腸反射及其異常第三十四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一)立毛反射立毛反射為軀體內臟反射。反射弧:皮膚受寒冷刺激 脊神經、脊神經節 脊髓 脊髓中間神經元 同側脊髓側角 節前纖維經前根入脊神經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經節 節后纖維經灰交通支 脊神經 立毛肌病變: (1)當脊髓側角、前根、交感神經節或節后纖維有破壞性病變時,由于反射

11、弧中斷,病變所支配的區域立毛反射消失。 (2)脊髓的急性橫斷性病變,橫斷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區域,在脊髓休克階段可出現暫時的立毛反射消失,休克后可有立毛反射亢進現象。這是由于脊髓內交感神經中樞失去高級中樞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釋放現象。第三十五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當脊髓橫斷性病變時: 刺激病灶以下區域的皮膚時,所產生的立毛反射向上只擴散到病變階段以下的區域,由此可以確定病灶的下界; 刺激病灶以上區域的皮膚時,所產生的立毛反射向下只延伸到病變階段以上的區域,由此可以確定病灶的上界。 病灶階段內立毛反射消失。 (3)由于一個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可與不同的交感神經節的許多節后神經元形成突

12、觸,因此,在正常時局部的刺激可引起同側廣泛的多段的立毛反應。第三十六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皮膚血管反射皮膚血管反射:皮膚小血管對皮膚刺激的反射(出現白色或紅色劃紋等),由于出現皮膚劃紋,所以也稱皮膚劃紋癥。即以尖銳的刺激物刺劃皮膚時,可使局部皮膚發生三個連續過程的反應:首先,劃過部位的皮膚發紅,繼之,在刺劃部的周圍也發紅,最后,受刺激發紅的部位腫脹隆起。 發紅為血管擴張所致;腫脹為血漿滲出的緣故。第三十七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根據反射原理分為兩類:(1)局部性皮膚血管反射:軸突反射。當皮膚受刺激時,沖動一方面沿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傳向中樞,另一方面又可

13、沿同一感覺纖維的分子傳向皮膚血管,引起皮膚小血管舒張。由于這種反射不經過中樞神經系統,所以稱為軸突反射。但這不是真正的反射,它不因后根損傷而消失。118圖(2)反射性皮膚血管反射: 反射弧:皮膚感覺神經纖維 脊神經節 后根 脊髓后角根部內側的副交感神經 后根 脊神經和血管周圍神經叢。 功能:使血管擴張,皮膚出現紅紋。當這一反射弧被中斷時,反射消失,在脊髓橫斷性病灶以下區域的皮膚血管反射往往亢進。因而在做皮膚劃紋癥檢查時,刺劃區域應跨越病灶階段的上下,以便對照。第三十八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膀胱反射及其異常(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經支配1、組成: 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14、、軀體運動神經、內臟感覺神經肌肉:逼尿肌構成膀胱壁,平滑肌尿道內括約肌在尿道內口周圍,平滑肌 尿道外括約肌在尿道膜部,橫紋肌第三十九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2、作用:1)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起自L1-2腰髓側角的交感核,經L1-2前根、由交通支和交感干神經節,至腹主動脈叢、(上)腹下叢(骶前叢)腹下神經和下腹叢(盆神經叢),在叢內形成突觸,其節后纖維達膀胱,使逼尿肌弛緩,尿道內括約肌收縮,將尿液儲存膀胱內。第四十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發自S2、3、4骶髓側角副交感核、經S2、3、4神經前根和盆內臟神經,通過盆神經叢入膀胱壁內的神經節內

15、形成突觸后,節后纖維分布于副尿肌收縮,內括約肌開放,引起排尿。3)軀體運動神經,起源于第二、三、四骶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支配尿道外括約肌,可隨意控制外括約肌的舒縮。第四十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4)感受覺神經,起自膀胱的內臟感覺神經纖維,一部分隨盆內臟神經進入骶髓相應節段的后角,主要傳導膀胱的膨脹感和部分痛覺;另一部分維纖維則隨交感神經進入腰髓,主要傳導痛覺。可見,傳導尿道感受纖維主要經盆內臟神經。第四十二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膀胱(排尿)反射由于膀胱副尿肌具有一定的伸縮性,使膀胱內壓在一定范圍內保持不變,但當尿量增加到毫升時,膀胱內壓就顯著升高,從

16、而刺激膀胱壁的壓力感受器,沖動沿盆內臟神經的感覺纖維傳達入骶髓后,一方面興奮骶髓的副交感排尿中樞,使其發放沖動經盆內臟神經的傳出纖維,達膀胱后,引起副尿肌收縮和尿道內括維肌開放;另一方面抑制腰髓的交感中樞和骶髓前角的陰部神經中樞,使尿道外括約肌也開放,尿液就排出體外。 第四十三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脊髓的排尿低級中樞是受大腦皮質控制。膀胱感覺沖動入脊髓后,能至脊髓排尿反射中樞,還能經脊髓后索(膨脹感覺)和脊髓丘腦側束(痛覺)上傳,最后達大腦皮質的最高排尿中樞(旁中央小葉),再由旁中央小葉發出下行纖維(經錐體束)至脊髓的兩側排尿中樞 第四十四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

17、2年6月正常情況,大腦皮質的高級排尿中樞抑制脊髓低級排尿中樞,當膀胱內尿量增多,引起尿意,情況不允許,大腦皮質發出沖動,經下行纖維至脊髓低級中樞,抑制骶髓的副交感中樞,并興奮骶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和腰髓的交感中樞,使副尿肌松弛,情況允許,皮質對低級中樞作用相反,即能引起排尿。盡管排尿是反射性的,常受到大腦皮質的影響,完全可經隨意控制排尿。而嬰兒由于大腦皮質發育還不完全,對脊髓的低級中樞的控制力弱,有尿時,即通過脊髓排尿中樞反射性地排尿,因此不能隨意排尿。以后隨年齡的增長,大腦皮質和錐體束發育完善,皮質中樞對脊髓中樞的控制力也增強,就能做到了隨意排尿, 第四十五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

18、年6月(三)神經性膀胱機能障礙1)無抑制性膀胱機能障礙 (無抑制膀胱)病變部位:旁中央小葉或下行錐體束。常見病變:矢狀竇附近腦膜瘤,上矢狀竇血栓,腦出血、腦栓塞和多發性硬化等。特點:大腦此質與脊髓中樞的聯系是雙側性 ,一側皮質的病變膀胱仍維持正常機能 第四十六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作用:大腦皮質的高級排尿中樞對脊髓的低級中樞有興奮抑制兩方面的作用,以抑制為主 .原因:病變時失去抑制,少量也能引起排尿.表現:尿急、不能隨意控制排尿,排尿突然而失禁;量少而次數多; 排尿的力量和尿線都正常,無殘余尿 。嬰兒由于大腦皮質和錐體束發育不健全,缺乏對脊髓抑制力,因而也有無抑制性膀胱的排

19、尿特點。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抑制力未能達到正常程度,在睡眠中即可發生遺尿。 第四十七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2)感覺缺失性膀胱機能障礙(無張力性膀胱) (感覺缺失型)病變部位:在后根和后索,見于多發性硬化、脊髓空洞癥和脊髓癆等。病因:1)膀胱感覺消失:因中斷了排尿反射的傳入徑路,尿量增多,膀胱已很膨脹,但膀胱的感覺沖動仍不能傳到大腦皮質而引起尿意,但發自皮質高級中樞的抑制性沖動仍能到達脊髓,2)膀胱副尿肌過度伸長而喪失收縮力,致使膀胱副尿肌失去張力,發生尿潴留,膀胱容量增大(可達1000毫升)而有大量殘余尿 。表現:排尿極度無力,只能慢慢溢出,即溢出性尿失禁或假性尿失禁,又由于

20、大量殘余尿的存在,常可發生繼發感染。 第四十八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3)運動麻痹性膀胱機能障礙: 病變部位:在排尿反射的傳出徑路上,見于脊髓灰質炎和多發性神經根炎等。 由于支配逼尿肌的傳出神經麻痹,逼尿肌缺乏收縮力,雖然感覺沖動仍能傳入中樞引起尿意,但不能將尿排凈。所以,這類病人的癥狀除膀胱感到正常(能感到膨脹感)外。其余癥狀基本和感覺缺失性膀胱機能障礙相同,即尿潴留和溢出性尿失禁,膀胱容量大,有大量殘余尿,排尿無力,因而也是無張力性膀胱,但屬運動麻痹型 第四十九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4)反射性膀胱機能障礙(反射膀胱 ) 病變部位:在骶髓以上,如脊髓頸、

21、胸、腰段的橫斷性外傷,感染或腫瘤等。 病因:骶髓以上的病變中斷了脊髓胝級中樞與大腦高級中樞間的聯系,膀胱的排尿機能只受脊髓反射弧的影響,因而稱為反射性膀胱。 表現:病變初期,由于脊髓處于休克期,一切反射都消失,排尿反射也消失,出現尿溢留。休克期以后,脊髓反射由于失去高級中樞的控制而亢進、并出現周期性排尿,即尿蓄積至一定量時(比正常時容量少),引起一次反射性排尿,排尿突然而不可控制。這是因為感覺沖動不能上傳到大腦皮質,因此膀胱感覺模糊,無明顯尿意,只有當膀胱充失盈時,腹部可能有一種極含糊的排尿預感,但這種預感往往不一定出現,所以排尿突然而失禁(間歇性尿失禁)。第五十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5)自動性膀胱機能障礙(自動膀胱)病變部位:在骶髓或馬尾常見于脊髓圓錐部的外傷,感染或腫瘤以及脊髓膜膨出和馬尾腫瘤等。 原因:膀胱失去了脊髓排尿中樞的控制因而膀胱即沒有任何感覺,又不受運動神經的支配,但在膀胱周圍的膀胱神經叢或膀胱壁內的節后神經元仍能使副尿收縮,以完成排尿動作,此即所謂自動反射,因而稱為自動膀胱。 表現:逼尿肌的收縮力仍很不足,排尿無力,需用腹肌或以手壓腹,幫助排尿,但自動膀胱的張力仍比無張力性膀胱要強些,膀胱容量也小于無張力性膀胱,殘余尿多于反射性膀胱而少于無張力性膀胱。第五十一張,PPT共五十五頁,創作于2022年6月(四)直腸反射及其異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