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_第1頁
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_第2頁
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_第3頁
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_第4頁
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圓的周長教案模板匯編7篇一、復習。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課。 1、提出討論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依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 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 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3.773.1

2、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只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針長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掛鐘分針長20cm

3、,經過30分后,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 xx.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 20 xx.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索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 作業。 P65-66 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不簡單,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

4、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同學討論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著力于培育同學的探究意識和探究力量,讓同學利用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想等過程來理解并把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由于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敘述了一個好玩的小故事,所以同學對 的含義就理解得特殊透徹,也學得有愛好。 圓的周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對比讓同學理解計算圓周率的必要性;通過合作溝通計算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解決簡潔的數學問題; 通過同學的合作操作溝通活動,培育同學的精確操作力量,培育同學的探究意識。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猜想這節

5、課的學習內容。 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確定探究新知的方向。 觀看課前畫在黑板上的兩幅圖。 分別指出正方形、圓形和正六邊形的周長。 溝通聯系。 找出正方形和圓形聯系的地方(圓的直徑就是正方形的邊長);找出正六邊形和圓形聯系的地方(圓的半徑就是正六邊形的邊長,圓的直徑就是2個正六邊形的邊長)。 比較周長的長短。 以直徑為基準,正方形的周長相當于直徑的4倍,圓形的周長比它小;正六邊形的周長相當于直徑的3倍,圓形的周長比它長;所以,圓形的周長在直徑的3倍與4倍之間。 確定探究方向。 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算出它們之間的倍數。 預備數據采集。 序號 周長(c)cm 直徑(d)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三

6、、合作探究新知。 同學操作活動。 小組合作:量出所帶圓形物體周長和直徑,采集數據,填入上表。 老師觀看:各組量周長和直徑的狀況,量周長有用線圍的,用圓片滾的;量直徑不成問題,上一節課的學問已經遷移、內化為同學的技能。 老師在分組活動中采集到的數據。(是后加的,時加的) 序號 周長(c)cm 直徑(d)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合理,得出公式, 看教材第99頁,感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就是圓周率,用字母表示,保留兩位小數是3.14;表中的數據,3.10最接近,操作中的誤差最小;依據周長是直徑的倍,得出公式c=或dc=2r。 介紹祖沖之。 四、利用新知解決簡潔的數學問題。 說出計算周長的算式。 口答練習

7、十八12。 作業練習十八34。 圓的周長教案 篇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仿照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溝通是同學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共性的過程。 依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一是讓同學主動經受數學結論的猜想動手操作,實踐驗證以及表述的過程;二是對同學放手,還同學自主的空間,自主探究,合作溝通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教材是在同學把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并初步熟悉了圓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同學初步討論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頭,又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

8、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學問的基礎。學情分析:同學雖然有計算直線圖形周長的基礎,但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概念比較抽象不簡單理解,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理解圓周率的含義會有肯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1、學問和技能: 使同學直觀熟悉圓的周長,把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并能正確敏捷應用計算公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組織同學觀看和試驗等活動,引導同學經受“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過程,熟悉圓周率。 (2)經受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發覺、探究過程,培育同學分析、抽象、概括,以及發覺規律的力量。 3、情感與態度: (1)通過同學動手操作、發覺,激發學

9、習愛好,使同學體驗探究問題的樂趣; (2)結合圓周率的介紹,使同學受到愛國主義科學精神的教育。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加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同學利用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想等過程理解并把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對圓周率的熟悉。 教學預備: 圓形物體實物,。 每個同學預備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片,一根線,一把直尺。 四、教法: 1、自主探究法。通過同學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育同學動手操作的力量,激活同學的思維。 2、合作溝通法。合作溝通是同學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通過同學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究,爭論溝通,培育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同學

10、主動學習的愛好。 五、主要教學環節與設計: 通過以下環節教學本課: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二、合作溝通,探究新知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四、暢談收獲,課外延長 六、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師: 哪些同學會騎自行車?在騎車時,車輪向前滾動一周,行駛了多長的路程?怎樣計算?(出示車輪向前滾動的錄像。) 生:求行駛多長的路程就是求圓形的周長。 師:今日就來學習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從同學熟識的自行車入手,讓同學感知求車輪滾動一周就是求圓的周長,激發同學學習新知的愛好。 其次個環節:合作溝通、探究新知 (一) 直觀感知什么圓的周長通過以下活動關心同學熟悉什么是圓的周長。

11、 1、請你指出老師手中圓形物體的周長。預備一些實物有硬幣、茶杯墊,讓同學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熟悉并理解圓的周長。 2、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么不同? 3、指一指、描一描自己手中圓片的周長。 設計意圖:讓同學動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更增加了對圓周長的感性熟悉,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二)探究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內容,我支配了三個環節: 1、揭示沖突,產生探究新知欲望。請同學們結合我們手里的圓想一想,有沒有方法來測量它們的周長? 預設的幾種狀況: (1)“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2)“纏繞”用繩子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拉直;

12、(3)“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小結:以上的幾種方法都是要“化曲為直”。 出示地球圖片。 假如要計算地球赤道一周的長度,用剛才的繞線法、滾動法明顯都無法測量怎么辦?我們需要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中讓同學明白 “纏繞”、“滾動” 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引發其探究“計算公式”的樂觀性、必要性,為深化討論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這樣的沖突,反而更能激發同學的求知欲。2、操作試驗,探究圓周長計算方法在這一內容中,探究圓周率,理解圓周率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設計讓同學分小組合作,通過“猜想試驗驗證歸納概括得到結論”來完成。 (1)猜想,目的是讓同學體會

13、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重點解決“周長與什么有關”的問題。 師: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圓直徑長,周長就大;直徑短,圓周長就小。 (2)試驗驗證,目的是讓同學發覺周長與直徑之間固定的倍數關系,重點解決“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實質關系”的問題。 師:我們知道正方形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呢?我們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長那樣找到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 請同學們分組做個小試驗,請利用手中的學具,用你喜愛的方法驗證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記錄在表格中。請你根據“我們組利用什么方法過程怎樣結果如何”的挨次匯報試驗過程 小組匯報: 生:我們測量的第一個圓直徑是10

14、厘米,周長是31厘米,周長是直徑的3.1倍。其次個圓直徑是2厘米,周長是6.5厘米,周長是直徑的3.25倍。第三個圓直徑是5.5厘米,周長是16.5厘米,周長是直徑的3倍。 師:通過計算你們發覺了什么? 生: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 追問:那么是不是全部的圓周長與它直徑都有這種關系呢? 最終師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 師:由于測量時存在誤差,導致結果不太一樣,這很正常。你們的討論結果已經很接近數學家的結果了。誰知道我們把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叫做什么? 生:圓周率。 師:你對圓周率還有哪些了解? 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經過數學家周密計算發覺是一個

15、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這個倍數叫做圓周率。讀作。對圓周率的發覺最杰出的貢獻者是祖沖之。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在科技飛速進展的今日,計算機已經計算到了小數點后上億位。學校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板書:3.14(出示相關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在小組中操作、溝通、觀看等活動,親歷感悟發覺學問,達到理解的目的。圓周率有的同學早已知道,圓周率的有關學問是在師生共同補充溝通中得到的,體現以同學為主體。祖沖之的事跡是一個特別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使同學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展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得出結論師:你知道圓周長的計算方法了嗎? 生:知道。 板書公式:C=d,C=2r

16、設計意圖:推導圓周長公式,解決好了圓周率的問題,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第三個環節: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對我們所探究結果的運用,即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解決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車輪向前滾動一周,行駛了多長的路程?做到首尾呼應。 2、設計了三道有梯度的練習:d=5米, C=?r=5厘米 C=?C=6.28米d=?3、明辨是非,下面的說法對嗎? =3.14( ) 大圓的圓周率小于小圓的圓周率。( ) 圓的周長是它的半徑的2倍。( ) 意圖:設計有關圓周率的推斷,是關心同學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暢談收獲,課外延長作業: 赤

17、道就像地球的“腰帶”,它的長度大約是4萬千米。你知道地球的半徑大約是多少嗎? 設計意圖: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設置了與前面相呼應的求赤道周長的課外的拓展。這樣的設置,把課堂的教學延長到課外,提高同學的學習力量。 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同學總結所學內容,學習方法,獲得情感態度等體驗。) 七、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化曲為直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d= 3.1420=62.8(英寸) C= d 答:車輪向前滾動一周,行駛了62.8英寸。 C=2r 圓的周長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教六年制學校數學第十一冊第110-112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把握圓周長的計算公

18、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同學參加學問的探求過程,培育同學的動手操作力量、創新意識和合作力量,激發同學學習的樂觀性和自信念。 3、通過教學,對同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著眼,提出了參加、探究、搜集、處理、獵取、分析、解決、溝通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加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加成了同學主動的行為時,參加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同學參加的樂觀性,吸引他們參加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

19、這里,老師能擅長打破同學思維的平衡狀態,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同學參加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同學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同學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從而打破同學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同學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著,就是要讓同學參加什么,怎樣參加的問題了。在引導同學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同學從猜想、分組測量計算到依據新獵取的數據查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學問的形成過程,發覺了學問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舞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老師參加其間,關注同學合作的狀況。試驗后的廣泛溝通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

20、具可信度,也使同學感受到合作溝通的必要性。這種以同學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在同學愛好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同學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同學真正理解、消化、汲取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學問,而且學會學習。 圓的周長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同學熟悉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從已有的生活閱歷動身,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同學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親密聯系。 教學目標: 1讓同學經受圓周率的探究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把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

21、些簡潔的實際問題。 2培育同學的觀看、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力量,進展同學的空間觀念。 3讓同學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忱。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探討。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沖突,激發學習愿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愛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日,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進行跑步競賽,喜羊羊沿

22、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后,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辯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同學進行猜想) 2.要想確定它倆畢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說說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日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受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覺。 (一)熟悉圓周長的含義并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1.談話:那什么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么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么意思?(同學看書回答) 3.將3個車

23、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么發覺?(生:車輪滾動一周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二)溝通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同學拿出課前剪的圓,相互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么方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溝通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現測量周長的方法 滾動法。明確留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頭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里,圓滾動一周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繞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用軟尺測量。明確:用軟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頭量,繞圓周一圈,然后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24、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便利)問:那怎么辦?引發同學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三)熟悉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同學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匯報測量結果。(同學說結果,老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同學觀看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又發覺了什么?(同學小組溝通后匯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

25、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同學想象祖沖之探究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覺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同學自學) 6.同學說說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么?(同學溝通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傲慢與驕傲,正由于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盼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鉆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四)推導公式 1.當同學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后,讓同學說說圓的周長怎么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假如圓的

26、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么這個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么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么?(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么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力量,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同學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說明白什么?(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噴水池)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同學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投影儀展現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著它

27、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同學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后在全班溝通) 四、溝通學習收獲,課后拓展延長 1.通過這節課討論圓的周長,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全班溝通) 2.談話:現在假如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么做?(同學獨立完成,后全班溝通)有沒有其它方法?(同學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看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關心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后,直喊競賽不公正,于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假如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同學課后思索,下節課溝通。)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學問”兩條

28、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同學的年齡特點,老師抓住“情境”與“學問”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老師努力為同學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同學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同學對此特別感愛好,也有肯定的了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學問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同學的學習愛好,時同學樂觀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同學親身經受學問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同學獲得學問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同學的生活閱歷和已有的學問背景動身,為他們供應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同學在操作活

29、動中親身經受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老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的身份參加到同學的學習活動中,使同學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索、有選擇、有制造,使同學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力量,獲得樂觀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閱讀讓同學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覺與數學史的熟悉,能夠豐富同學對數學進展的整體熟悉,對后續學習起到肯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老師向同學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熟悉。這里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同學對圓周率的歷史有

30、一個完整的熟悉,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才智,體會數學學問與人類生活閱歷和實際需要的親密關系。 圓的周長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進一步把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求圓的直徑或半徑,正確解決求圓的直徑或半徑的簡潔實際問題。 2.使同學通過圓的周長公式的實際應用,進一步把握圓的半徑、直徑和周長間的關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決簡潔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3使同學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愛好和學好數學的信念。 教學重點: 探究已知圓的周長,求這個圓的直徑或半徑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什么是圓的周長?圓的周長計算

31、公式是什么? 2把圓規兩腳尖分開4厘米畫一個圓,這個圓的半徑是多少?直徑呢?周長呢? 指名回答,明確計算方法。 3知道圓的直徑和半徑,我們能很快算出圓的周長。假如只知道圓的周長,我們能算出它的直徑和半徑嗎?今日這節課我們來連續討論圓周長的學問。 二、自主先學 出示例6和導學單 1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是什么?。 2如何精確地測算出這個花壇的直徑? 3還有別的方法嗎? 三、小組爭論 四、溝通展現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設花壇的直徑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壇的直徑是80米。 方法二:算術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壇的直徑是80米。 五、質疑拓展 問: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喜愛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依據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列方程是順著題意思索,用除法計算是直接利用周長公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計算。 問:已知圓的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