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感悟-《中國文學史》讀后感1300字_第1頁
教學感悟-《中國文學史》讀后感1300字_第2頁
教學感悟-《中國文學史》讀后感13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文學史讀后感1300字初次拿到這本并沒有吸引我,一提到文學就覺得枯燥乏味,卻是封面的一行紅色字體“國學大師以死者的心情寫死去的文學”;我自始至終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猶如作者當初也不明白一樣,因為好奇,因為不解,因為想知道,我也就迫不及待的就從自己喜歡的篇章閱讀起來。作者初次聽錢穆上課,記錄老師的話:直至今日,我國還未有一冊理想的文學史出現。作者當時的確無法理解。這句重話豈不是會得罪好多曾經著述并出版過中國文學史的學者或教授嗎?錢師一向說話謹鎮談虛,如此批評,實不多見。長久以來,這個疑惑藏在葉龍心底。從師很久以后,葉龍才理解,錢穆先生開篇的論斷“我國還未有一冊理想的文學史”,井非是請不起人

2、,而是懷著“新文學新生,舊文學已死”的悲涼,呼喚一部像樣得體的中國文學史,為的是“使死者如生”,對新文學提供一份可能的貢獻,這種于絕望中建設的大勇氣,始終貫穿在錢穆的講稿中。書中說若要求全責備,這的確是一部有瑕疵的中國文學史。它的瑕疵卻是我的菜,它詳略不當,有些章節幾筆帶過,有些卻濃墨重彩;可以理解,是講者的嗜好,研究的方向。它缺乏嚴正的學術規范,口語多過書面表述。我覺得讓我們文學底蘊膚淺的人聽起來到很好的理解,例如:春秋這本書較詩經尚書退出,孟子說:“詩亡而后春秋作。”春秋是記事的、看起來像現在的電報,極為簡要,它似乎不像是文學作品,其實不然。此書乃句斟字酌的,有其文學意味,亦有其法律性。孔

3、子春秋亦可說是我國修辭學之開始,如果我們讀春秋公羊傳與春秋穀梁傳,便可知句斟辭酌的道理。又舉出很多的例子。如果我有機會讀到這些書時心中就有了底,知道文學的修辭的源頭。它太隨意,更像散文而非論文。我覺得文學就能豐富一點,覺得有趣有味。如:60年前的一堂課上,錢穆講到屈原的離騷,難得地對臺下的年輕人說了一句題外話。他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不求人解,如屈原寫離騷,他怨得純真而自然,但屈原并非要講給人聽一一如同行云流水,云不為什么而行,水不為什么而流,我們的人生遇到悲歡離合的時候,也當如此。二十世紀之于錢穆,猶如堂吉訶德的風車大戰,不求人解卻戰得行云流水,雖敗猶榮。他一生守護中國傳統文化,不曾言悔,只在

4、極偶然的間隙,才留下對時代變革的一聲嘆息。它太初級,沒什么高深的研究和發現。我覺得這確實是我們必須知道的;如:春秋三傳,即公羊春秋穀梁春秋與左氏春秋或稱左傳。左傳是編年體,是歷史記載,不論筆法如何卻是我國古代的偉大文學作品,其中之內容包括描寫戰爭的、外交的和貴族私生活以及大家庭生活的等;又如就文章的體裁來說,論語仍是根據記事記言的傳統演變下來,但與尚書春秋不同:前者是孔子的私人言行,而后者是對國家大事而言。這是歷史的大進步,亦即由國家大事的記載進步到個人生活的記載,故成了子書,成了史家。這是一本最好的中國文學入門書,從詩經一直講至明清章回小說,貫穿中國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一本好的書,它本身只是起點,它可以讓讀者從起點出發,向知識更遠更深處獨立前進,錢先生的中國文學史就是這樣的書,它是啟發者,點燃許多人對中國文學的興趣,讓人忍不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