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0一三學年 語文學科備課稿(詳案)課題:北京的春節主備教師:胡菲燕 使用教師: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的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教學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教學準備:關于春節的資料。總課時: 2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出示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
2、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有節奏地吟唱歌謠。這首童謠說的是什么內容?2揭示課題。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書:6 北京的春節:強調“北”的筆順。)3讀課題。4. 作者簡介。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1快速瀏覽課文。2.詞語認讀。臘月 初旬 展覽 蒜瓣 摻和 熬粥 餃子 翡翠 雜拌兒 榛子 栗子 風箏 爆竹 鞭炮 通宵 逛廟會 截然不同 小販 嫻熟 張燈結彩 間斷 酸醋 寺院 萬象更新走馬燈 臘八蒜 麥芽糖
3、又甜又黏 殘燈末廟 鋪戶 正月 分外3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為記敘線索的?(明確:時間)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4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5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三、仔細研讀,感受春節1.過渡:老舍是怎樣寫出北京春節的這些特點來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文
4、章,完成這份表格。時間風俗習慣2.小組合作填寫。時間風俗習慣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趕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年畫、燈火通宵、鞭炮不絕、吃團圓飯、守歲正月初一拜年、逛廟會、逛天橋、聽戲正月十五掛燈、吃元宵正月十九殘燈末廟,春節結束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北京的春節,感受春節的熱鬧。五:作業布置抄寫生字詞。讀課文。板書:北京的春節時間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復習舊知1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老北京春節習俗的?作者主要介紹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5、?老北京的春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2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老北京的春節。通過你的讀,讓別人清楚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通過讀課題,我們感受到北京春節的習俗具有它的獨特魅力。3春節是多么美好!讓我們重溫那熱鬧隆重、喜慶祥和的春節氣氛。讀讀下面詞語,讓春節再次清晰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齊讀詞語,讀準字音,把詞語跟讀音結合起來,把詞串讀出節奏。(出示詞語)色味雙美 又甜又黏 萬象更新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有聲有光 各形各色二、感知想象,品讀感悟1根據情景品讀語句,感悟習俗的內涵。(1)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北京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除夕。除夕,又叫團圓夜,是舊年的最后一個節日,與
6、新年的第一天連在一起,在這個全家團聚、辭舊迎新的時刻,同學們感受到除夕特有的氣氛了嗎?結合書中的插圖,自由讀讀除夕的片段。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從哪些方面感受到除夕的“熱鬧”?師生互動一:姑娘(小伙子),現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熱鬧嗎?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師生互動二:假如你是記者,請你為大家報道一下家家熱鬧過除夕的盛況,如何?指導朗讀。(融進自己的體驗)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師生互動三:除夕,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守歲”。什么叫“守歲”?現在正是除夕,家里燈火通宵,老爺爺,您為何守歲?(小伙子,你為什么也守歲?)同學們知道“守歲”習俗的來歷嗎?(補充文字資料)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
7、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師小結:在美好的新春來臨之際,全家老小歡聚暢飲,熬年守歲
8、,共享天倫之樂,那熱鬧的氣氛,濃濃的親情,令多少人為之傾動,陶醉啊!讓我們用聲音傳遞出人們美好的情感。在這闔家團圓的夜晚,我們不由得想起了哪些人?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動人的場面啊?(發散想象)看,他們又是何等的歸心似箭,你能體會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嗎?他們為什么如此歸心似箭?(口頭表達訓練)讀好“迫不得已”句。小結:看到這一切,我們對春節這個家家團聚的日子,有了更加豐富和深刻的理解,對一家人剪不斷、割不舍的濃濃親情也倍加珍惜。(2)過渡:與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樣的光景呢?(“全城都在休息”)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讀,結合你過春節的經歷,體會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回
9、顧學法)學生自由讀,想象品味;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匯報;小結質疑:A、老師很好奇,想讓大家猜猜:老北京“新年特有的玩具”有哪些?B、既然是比賽,為什么不賽個誰第一第二呢?C、作者寫了哪三種人的活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3)自讀自悟“正月十五”,聯想遷移,讀寫結合。引讀:元宵上市,老北京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從哪些詞句你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高潮?請你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師生合作讀。創設情境,引導寫話:看著處處張燈結彩的火紅而美麗的北京城,看著一盞盞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燈,你產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請你用上文中最美的詞語,寫出你此刻的感受吧。小結:是啊,元宵,這個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這普天同慶的日子是這樣的紅火而美麗,真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4)過渡:“一眨眼”正月十九到了,當同學們穿著新衣上學去,大人出門做事的時候,心里總會回想起什么?帶著對春節的戀戀不舍的感覺讀讀最后一段。三、總結全文,對比感悟表達方法1老舍先生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給我們展現了老北京春節的全景圖,如一副長長的畫卷,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作者的用心和用情。(1)瀏覽課文,獨立思考,小組討論。(2)小組匯總發現,匯報發現。2老北京春節的獨特魅力感染了每一個人,它是那樣的隆重、熱鬧、喜慶!讓我們再次讀題,通過我們的讀,傳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呼吸科護理創新小發明
-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生藥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省邵陽縣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全真數學試題模擬試卷(17)含解析
- 內蒙古財經大學《紡織品檢驗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法語視聽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和平區第二十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初三數學試題(二模)含解析
- 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營養健康與社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安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答案
- 平涼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力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銀川一中2025年高三下第二次段考試化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藥事管理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培訓
- 地毯織造技藝(北京宮毯織造技藝)
- 第4章-選區激光熔化工藝及材料課件
- 2023屆高考寫作指導:“尋找溫暖”與“成為燈火”課件
- 2022年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招聘考試真題
- 長期護理保險技能比賽理論試題庫300題(含各題型)
- 二重積分的概念與性質演示文稿
- 醫院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完成情況
- 大學生勞動教育通論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大連海洋大學
- 2003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B題競賽參考答案
- AB股公司章程(同股不同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