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2014級語文(必修三、四)期末復習題(社科類閱讀、文言文閱讀) 蘇教版高三總復習 一社科類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9分,每小題3分) 蘇詞 傅成穆儔 蘇軾是豪放詞的開創人和代表者。在傳統的觀念中,詞以表現舞筵歌場、閨情離思為正體,而蘇軾則率先在詞的境域上求新求變,所謂“以詩為詞”。凡能寫進詩的社會和生活題材,舉凡登覽、懷古、詠史、詠物、游獵、感遇、悼亡、壯行、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等,無不攝入筆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這種意象的擴大,沖破了傳統詞境的囿制,將詞體提高到與詩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學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對蘇詞產生出“曲子中縛不住”的感想來。 同
2、詞體的解放相配合,蘇軾雄馳的感情與健拔的筆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們拿“大江東去”(念奴嬌)與“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尋常的夸張,而是奇情豪氣的自然發露;東坡詞“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陸游老學庵筆記)的印象,即在于此。 豪放詞是蘇詞最為人矚目之所在,但在其詞作中,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說,蘇軾在詞體的創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約詞,格調卻顯得高遠典雅,真誠健康,起到了將以濃艷為主的婉約調領挈至向上一路的積極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簡單歸類,其
3、間或清麗,或韶秀,或清空,或曠達,常能“寄深于淺,寄厚于輕,寄勁于婉,寄直于曲,寄實于虛,寄正于余”(劉熙載藝概)東坡以其傳世的三百余首詞作,為宋代詞壇的百花齊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鑒。 蘇軾對于宋詞體制的貢獻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詞多為小令,而蘇軾是宋初大量制作長調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將賀新郎、戚氏等詞牌的創制權寄于其名下。長調在篇章結構、摘詞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與技巧,而蘇軾則往往能自如地將詩、文、論、賦的匠法運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讀上作大膽的調整。工匠以創造突破為快而不以隨俗守成為樂,蘇軾作詞便屬于這樣的類型。 1下列對“以詩為詞”的解說,不符合
4、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將寫詩的規律運用到詞體的創作上。 B凡能入詩的題材內容均可入詞。 C沖破了傳統詞境的囿制,擴大了詞的意象。 D將詞體提高到與詩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學地位。 2下列對“東坡詞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蘇詞詞體解放。B蘇詞感情雄馳,筆力健拔。 C“大江東去”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詞句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詞人的奇情豪氣。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到了蘇軾手中,詞的傳統被改變了,詞與詩的題材已經可以混一,兩者之間已經沒有了不可
5、逾越的鴻溝。 B蘇軾在詞的創作方面是全能巨匠無論豪放詞,還是婉約詞或不易簡單歸類的詞,都感情雄馳,筆力健拔,積極向上。 C詞本是合樂的歌詞,音樂對它有著很大的制約性;蘇詞突破了音樂的藩籬,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詞與詩最終殊途同歸。 D、蘇城對于宋詞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詞的開創、婉約詞和其他多種風格詞的創新、詞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1.C2.B3.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中國戲曲的寫意性 戲曲通過綜合化的舞臺手段來表現生活,因而是“表現性”的藝術。它不像西方寫實戲劇那樣對生活動作進行直接模仿,而是經由節奏、韻律、姿態對生活動作進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來
6、表現生活,它的表現生活就不是寫實性而是寫意性的。馬鞭一搖就是在路上走馬,船槳一晃則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圓場則是人在急速行路戲曲表演與生活動作拉開了距離。 西方美學以逼真為美的極致,無論是古希臘的雕塑,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都高度體現了這一原則。古典主義將這種原則充分運用在戲劇之中,高乃依論三一律說:“戲劇作品是一種摹擬,說得確切些,它是人類行為的肖像;肖像越與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這是不容置疑的。”這種理念最終導致了自然主義戲劇的泛濫。中國古典美學原則卻盡量避免因注目于對事物的逼真摹仿而喪失了對其內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們要防止“謹毛而失貌”。與西方美學“模仿說”以物為主、心附于物、強調審美主
7、體對客體的服從不同,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比興說”強調人心對于外物的感應,重視人的感覺和訴諸聯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強調審美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這種美學原則在通過藝術手段表現對象時,就會提倡內在精神的傳達而非外貌的逼真,狀摹對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藝術與對象之間的距離。欣賞一幅畫只注重運筆是否氣韻生動,可能并沒有留心它是否逼真,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離神合”。 戲曲對于生活的擷取是極具選擇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體驗和感悟、心情與心境,重在將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狀態,通過比喻、象征、對比、夸張等手法表現出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從而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昆曲荊釵記.上
8、路中錢流行失去女兒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來的卻是“景蕭蕭”“古樹枯藤棲暮鴉”的意象、“自嘆命薄,難苦怨他”的心境、“嘆衰年倦體奔走天涯”的凄苦。把人物的主觀情感同客觀景物揉為一體,客觀景色經過人物感情過濾之后轉換了寓意,從而表現出特定環境中活動著的人的精神面貌,這就是戲曲敘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 4下面對中國戲曲“寫意性”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對生活動作進行直接模仿,然后進行加工,再通過綜合化的舞臺手段來表現生活。 B提倡內在精神的傳達而非外貌的逼真,狀摹對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藝術與對象之間的距離。 C對于生活的擷取是極具選擇性
9、的,重在揭示人生的體驗和感悟、心情與心境。 D通過比喻、象征、對比、夸張等手法將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狀態表現出來。 答:A(A項“對生活動作進行直接模仿”是西方寫實戲劇的做法,而不是中國戲劇的“寫意性”) 5下列各項不屬于中國戲曲“寫意性”的一項是() A馬鞭一搖就是在路上走馬,船槳一晃則是在江里行船。 B劇中人物高興時演員放聲大笑,劇中人物悲傷時演員失聲痛哭。 C昆曲荊釵記.上路中錢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來的卻是“景蕭蕭”“古樹枯藤棲暮鴉”的意象。 D把椅子擺在舞臺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為寒窯或者監牢的門,還可以是井。 答:B(ACD三項都是指中國戲曲的寫意性
10、,而B項說的是寫實性)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西方美學以逼真為美的極致,在這種美學理論的指導下,西方寫實戲劇特別強調對生活動作的直接模仿,從而最終導致了西方自然主義戲劇的泛濫。 B中國傳統美學強調人心對于外物的感應,強調審美主體對客體的服從。 C中國戲曲演員將人物內在的情感狀態通過比喻、象征、對比、夸張等手法表現出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從而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D中國戲曲演員把人物的主觀情感同客觀景物揉為一體,從而表現出特定環境中活動著的人的精神面貌。 答:B(B項“強調審美主體對客體的服從”是西方美學的特點)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2分,每小題
11、3分) 大海的波濤是自然界最純美、渾厚,且頗具神秘色彩的“音樂”。然而是誰“彈奏”了這一曲曲動人的音樂呢?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氣泡便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學研究所科學家認為,濤聲的音質取決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氣泡的體積大小。他們分別對在實驗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攝到的高速錄像進行了分析,并測算了浪端氣泡的體積,進而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浪花中氣泡形成的完整圖畫。 根據測算,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氣泡”直徑約在1毫米至1厘米之間,而“小氣泡”的直徑則小于1毫米。科學家介紹說,大氣泡和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盡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會卷裹一部分空氣形成一個管狀
12、空洞,當海浪下落時,這個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從而形成大氣泡。當浪尖與海水再次相遇,飛濺起的浪花將海水表面的空氣帶入水中,小氣泡就此誕生。根據科學家的結論,小氣泡爆裂時所發出的聲音要比大氣泡更為激烈。雖然大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同,但兩種過程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規律。這一規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如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學家認為,千萬不要小瞧這些不起眼的氣泡,它們不僅是“大海之音”的締造者,更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氣泡會將空氣帶入海水中,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大小決定著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氣中這一溫
13、室氣體的含量。與此同時,氣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間,又向空中輸送了豐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簡單的正反兩個過程,卻對整個地球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 7第四段中劃橫線的“兩個過程”指的是() A飛濺的浪花形成小氣泡,并將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B氣泡將空氣帶入水中,同時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氣體。 C氣泡將空氣帶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輸送豐富的水汽。 D氣泡溶解二氧化碳氣體,并將它提供給海洋中的生物。 答:C(ABD都只描述了其中一個過程,即“將空氣帶入海水中”) 8能作為海浪氣泡“對整個地球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結論依據的一項是() A不起眼的氣泡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 B海浪氣
14、泡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氣泡的體積大大決定著濤聲的音質。 D大小氣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規律。 答:B(AC與“影響”無關,D項與題干中敘述結論相同不能作為依據)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海浪中的氣泡能發出純美、渾厚的聲音,這是海洋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測發現的。 B浪尖卷裹的空氣被海浪分割成大氣泡,海水表面的空氣同時被浪花帶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氣泡。 C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小氣泡形成的過程不盡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規律。 D地球上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影響著大氣的溫度,而二氧化碳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水中的
15、大小氣泡決定的。 答:B(大小氣泡并非同時產生) 10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大氣泡是管狀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徑超過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時所發出的聲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現象中都可以發現能量守恒的規律,可見這個規律是對物質運動現象的準確的抽象。 C有關科學家對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為減弱地球“溫室效應”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氣泡成了彈奏動人音樂的天才的演奏家,這種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學和藝術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 答:A(第三段“根據科學家的結論,小氣泡爆裂時發出的聲音比大氣泡更為激烈”,可見并非大氣泡聲音大) 二課內文言文閱讀 (一)
16、閱讀下面文字,回答14題。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
17、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
18、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動詞。 B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特:只,不過。 C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小路 D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用作動詞 答、【答案】C【解析】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2、下列各組句子全部表現相如“機智果斷”的一組是() 璧有瑕,請指示王 怒發上沖冠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今大王亦宜齋戒
19、五日,設九賓于廷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 臣請就湯鑊 AB CD 【答案】D【解析】都是表現藺相如繁榮機智果斷,是表現藺相如的氣憤,是表現藺相如的英勇無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藺相如獻璧后,從秦王的倨傲無理中,敏銳地看出“秦王無意償趙城”,就略施小計,把璧收回。趁勢持璧而立,為下一步行動做好準備。 B、藺相如將趙王“修敬”與秦王“甚倨”進行對比。而責秦王無理無信,并用自己與璧同歸于盡的決心來威脅對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奪,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趙”。 C、藺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便提出“齋戒五日”和“設九賓于廷”,暫使緩兵之計,以獲得回旋余
20、地,然后采取斷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趙國。 D、藺相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引用歷史上秦國失信的事實,揭露秦一貫背信棄義,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趙國,并表示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實在無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實,藺相如取得“完璧歸趙”的勝利。 【答案】B【解析】藺相如利用秦王貪婪,一心想得到璧,惟恐璧碎于柱子的心理,巧加指責,迫使秦王不得不裝著同意“以十五城易璧”,秦王倒未識破藺相如的目的。 4翻譯下列句子: (1)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3)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21、。 (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6)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二)、閱讀下文,完成5-7題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原文具體內容見上1-5題) 5、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貪,負其強負:依仗 B、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特:只,不過 C、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看 D、懷其璧,從徑道亡亡:丟失 答:D 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侍從 B、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
22、欺,況大國乎?布衣:平民 C、臣至,大王見臣列觀列觀:一般的宮殿 D、固請,召有司案圖有司:司法人員 答:D 7、下列句中加點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B、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D、乃使其從者衣褐 答:B 8、下列各句沒有省略現象的一項是() A、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D、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答:B (三)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2題。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
23、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
24、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9下列重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相如素賤人素:向來、本來 B顧吾念之顧:回頭看 C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揚言 D相如引車避匿引:掉轉 答:B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徒以口舌為勞夫以秦王之威 C吾羞,不忍為之下且庸人尚羞之 D徒慕君之高義也徒以吾兩人在也 答:A 11下列對“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A我所以做這件事,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后啊! B我這樣做的原因,是
25、認為國家的事急,個人的仇怨在后! C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后啊! D我所以做這件事,是認為國家的事急,個人的仇怨在后! 答:C 12翻譯下列句子 (1)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2)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3)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4)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注明:本文“澠池會”一節閱讀練習可參見練習冊P97課時知能訓練題二課內閱讀6-10題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
26、,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
27、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1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論虞常論:談論 B畔主背親畔:同“叛” C天雨雪雨:下 D.羝乳乃得歸乳:生子 答:A 1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8、()。(3分) A何謂相坐何:副詞多么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詞憑借 C后雖欲復見我雖:連詞即使 D匈奴之禍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答:C 15.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衛律在勸降蘇武時,采取的是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的方式。 B面對衛律的勸降,蘇武的表現是:“不動”“不應”“大罵”。 C北海牧羊時生活異常艱苦,但蘇武的愛國意志卻歷久不磨。 D蘇武的愛國心不僅感動了虞常等人,也讓匈奴人對他敬若神明。 答:D 16.將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答:單于更想讓他投降了。(“降”:使動用法,1分;語義明確,語句通順1分)
29、(2)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答(1)您通過我的關系投降,我就和您結為兄弟。(“因”:通過,1分;語義明確,語句通順1分) (3)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 (五)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7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租賃協議
- 聘用保姆簡單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文物贈與合同范例
- 股權分割離婚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古詩詞背誦默寫備考要點解析)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卷:英語綜合實踐英語詞匯拓展與深度學習技巧試題
- 202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庫-急危重癥護理學護理溝通技巧試題
- 弱電施工合同范本
- 供應學校豬肉合同范本
- 男女買房贈與合同范本
- 斜頸康復治療
- 體育賽事突發事件輿情應對預案
- 生物教案:第二章第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課時
- 《跨境電商直播(雙語)》課件-4.1跨境直播腳本設計
- 專題25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平衡主線型-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學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
- 風電場場內道路、平臺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年新款滅火器采購協議
- 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含答案)
- 律師事務所整體轉讓協議書范文
- 2024初級會計職稱考試104題(附答案)
-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勞動和技能競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