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課件_第1頁
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課件_第2頁
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課件_第3頁
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課件_第4頁
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歷史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學習目標 1.了解“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鹽鐵專賣、北擊匈奴等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2.理解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措施的影響。3.理解大一統(tǒng)的含義,正確評價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新課導入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xiàn)強盛的局面。漢武帝是如何強化中央集權的?他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樣的作用和影響?新課講解一、“推恩令”的實施1.背景 (1)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生活驕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開反抗朝廷派來的官吏,有的還企圖謀反。 (2)地方上的豪強

2、地主也發(fā)展起來,兼并土地,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新課講解2.措施 (1)頒布“推恩令” 提出:主父偃。 內容:漢武帝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 結果: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 (2)漢武帝隨后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zhèn)壓他們的叛亂。 (3)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jiān)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yōu)榉亲鞔酢?.作用 通過這些措施,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2019 山東濟寧中考)(改編) 下圖漫畫反映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與其

3、實施者對應正確的是 ( ) A.輕徭薄賦漢景帝 B.“推恩令”漢武帝C.休養(yǎng)生息漢高祖 D.“以德化民”漢文帝B 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本題考查“推恩令”。觀察圖片,封地由一塊變成四塊,封地的數(shù)量變多,面積變小。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與圖片意思相符,故選擇B項。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新課講解 1.背景: (1)西漢初,統(tǒng)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流行。 (2)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2.目的:加

4、強中央集權。 3.提出:董仲舒。4.措施 (1)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新課講解 (2)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yǎng)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5.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新課講解 (1)必要性:西漢初年,諸侯王門下聚集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中央的政策,這不利于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漢武帝時期,諸子百家仍很活躍,這不能適應政治上大一統(tǒng)的需要。 (2)理念核心:把儒家學說上升到“獨尊”的地位,把儒家學說作

5、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3)儒學發(fā)展:漢武帝推廣的“儒術”以儒家學說為主,經董仲舒的改造,吸收了法家、道家等其他學派的一些思想。正確認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拓 展新課講解 (4)影響: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為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對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是文化專制的表現(xiàn),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某位學者“罷黜百家”的建議,使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這位學者是 ( ) A.主父偃 B.董仲舒 C.李斯 D.項羽B(yǎng)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本題考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

6、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故選擇B項。新課講解 三、鹽鐵專賣1.背景:西漢初,鹽鐵經營權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因此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2.目的: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3.措施: (1)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 (2)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3)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作用: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下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的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抑制了

7、農業(yè)生產發(fā)展C.徹底解決了封國問題 D.實現(xiàn)了思想的大一統(tǒng)A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大一統(tǒng)的經濟措施。根據(jù)“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可知,這一措施是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這一措施的實行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擇A項。新課講解 四、北擊匈奴1.匈奴統(tǒng)一蒙古草原 秦末漢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領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斷南下襲擾。2.西漢與匈奴的關系 (1)“和親”:西漢建國之初,國力疲弱,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將宗室女子嫁給匈奴首領單于,每年還要送給匈奴大量糧食和布匹。 (2)反擊 背景:經過“文景之治”,

8、西漢強盛起來。漢武帝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隊伍,開始大舉反擊匈奴。 過程: 衛(wèi)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了三次大戰(zhàn)。匈奴受到重創(chuàng),被迫遷徙漠北。此后,雙方爭奪的重點轉移到西部。(3)漠北戰(zhàn)役時間:公元前119年地位:對抗匈奴的高潮將領:衛(wèi)青、霍去病結果:匈奴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3.大一統(tǒng):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新課講解1.西漢(西漢初至漢武帝時期)與匈奴關系變化的兩個階段。 (1)漢高祖至漢景帝時期不得不實行“和親”政策。 (2)漢武帝時期開始大舉反擊匈奴。2.大一統(tǒng)局面形成的原因 (1)客觀上:漢初

9、統(tǒng)治者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時期的經濟繁榮為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tǒng)打下物質基礎。 (2)主觀上: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確的政策和措施。新課講解微拓展 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對匈奴采取進攻。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漢武帝態(tài)度比漢初皇帝強硬 B.漢武帝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C.漢武帝時,“和親”政策不再起作用 D.漢武帝時,匈奴實力衰落B例典例分析新課講解解析: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國力強大,有了對匈奴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物質基礎;因此,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大規(guī)模的反擊,故選擇B項。課堂小結當堂小練1.(2019安徽中考)漢初的封國有王、主侯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jié)制,但皇權不能施行于王國所屬的郡縣。侯國建制與縣相當,直屬朝廷。由此可見,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主要針對 ( )A.王國 B.侯國 C.郡 D.縣A2.假如你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儒生,要到太學接受儒學教育,那么你應該去 ( )A.長安 B.洛陽 C.咸陽 D.開封A當堂小練3.漢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