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教案_第1頁
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教案_第2頁
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教案_第3頁
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教案_第4頁
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必修一2.1.2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第一課時曾文婷一、課標分析課標要求課標要求: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課標解讀1、地理課程標準內容的目標達成解讀(1)從達成目標的行為方式來說:本條“標準”中的行為動詞為“說明”,“運用”為行為條件,“大氣的受熱過程”為認知的內容,表明對本條“標準”的要求要從義務教育階段了解現象的層面,上升為理解過程和應用層面,屬于認知性目標;(2)從達成目標的行為層析解讀:“說明”屬于理解水平,“運用”屬于應用水平;(3)從達成目標的行為表達解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用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樹立正確的科學觀。2、地理課程標準內容的實現過程解讀這條標準包含的本節知識點的具體

2、要求是: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海陸風、山谷風及城市風的形成過程和應用。在教法上可以采取于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通過故事情景、動畫演示直觀生動展示。除此之外,由于本節知識還可以結合物理等學科進行教學。在學法上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教學程序上,先聯系舊知,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然后介紹海陸風、山谷風的形成,最后遷移運用至城市風。二、教材分析本節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的第二小節。地位和作用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本節知識既是對熱力環流形成過程的復習鞏固,又是對其的考察升華,也是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故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述是非常必

3、要的。知識結構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分析內部外部的聯系1、分析內部的聯系(1)知識點間的聯系: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應用,和前面講到的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是順承關系。整節課的安排也是先講形成過程,再講應用。(2)教材表述系統內部的聯系:在教材的表述體系上,主要內容是以文字系統和活動系統來體現的,有1段文字和1個活動,總體上說,教材中關于該部分的知識點的內容過少,需要教師自己再添加相應的內容。2、分析外部聯系該部分的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時,要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三、學情分析認知特點:在地理的知識體系中,大氣知識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于掌握的。這種難主要在于三點:第一,學

4、生的空間概念建立的不牢靠;第二,學生暫時還不能將大氣知識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第三,在生活中,學生對許多的自然地理現象并不陌生,但短時間內很少能將其與相關的大氣知識聯系起來。因此,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故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標志,在自主學習方式下,進行有效教學。已有經驗:1、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2、已有生活經驗本節內容生活性很強,許多現象,如夏季海濱地區更涼爽,巴山多夜雨等學生在生活中就可以觀察到,學習興趣較大。但本節內容概念較多,理論性強,教學時要聯系生活實際。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分析海陸風、山谷風的形成過程,能口頭表述出來;2、繪制海

5、陸風、山谷風的示意圖;3、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1、通過講解、動畫展示,提高空間想象力;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合作探究精神;3、通過閱讀圖文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4、通過繪制相關示意圖,提高繪圖和概括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認識到地理存在于生活中五、教學方法與媒體教學方法:1、通過講授、引導和練習,掌握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的形成原理;2、通過合作探究、知識遷移,了解常見熱力環流形式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媒體:地理教科書、PPT、導學案六、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理解熱力環流原理,并了解各個類型的熱力環流。二)教學難點:理解熱力

6、環流在生活中的運用。七、教學過程教學教學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環節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故事導入】【回顧舊知】2、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1、熱力環流的示意圖2、偵探故編1.戈*TEtWrt體.*Eli空T旅副snKs渤msJ.JMlTflF:*5郵血換陽M-;靶眄軌方咼空州朝W猜皿二.財FR湖yH*二牛鳳高月黑的晚上,謹邊的慶假小屋雄生了一起說殺宴*理探撿據球宗卸了兩于嫌畑犯曰和乙去Sf翼咼問話.神揉問也們秦覽占晚兩牛人在嘛史一*甲說I當曉我査油邊暹歩I和鳳迎E)哎來讓我逐得心即神怕,整”晚上扶苧業歐海席乙說;我必沖汐淮上斐看A論覽::廿:.2恥涼鳳從.7iif襲興.克是明風陣味,弗剛E哄“怪讓人

7、王怕的。二神孫根捋他們的話馬上抬認出了爼關的兇.疔邯2,_哪茫匚邊現,你們知說兇-寂束轉*甲利乙說話宥甘氐平II那抑何通:過甲和比說飾話來解軽;?,木陽消強有曼樂.-相倍學完吟天的知識苻大用一水部哥命爾“J乎r,-H1、思考問題。2、回答問題。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回顧舊知,并完成在導學案上。通過復習舊知,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1、【講解】(1)回憶初中物理知識,思考海洋和陸地誰的比熱容更大?比熱容大的升溫降溫快還是比熱容小的?舉例:白天走在沙灘和海水中哪個感覺更熱?晚上呢?(2)白天海風的講解一一老師:陸地升溫快,海洋慢一一陸地熱源,海洋冷源,近地面冷熱不均一一氣流垂直展

8、開新課海陸風運動,熱上升,冷下沉一一水平面有氣壓差一一氣流水平運動,高壓流向低壓低壓9504一上三Ms低壓1、學生結合舊知理解比熱容。2、仔細傾聽老師的講解3、結合理解,自行講述陸風的形成以及偵探故事。步步引導,循序漸進,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知識點。晚上陸風的講解學生:學生根據老師所說的白天的情況,思考晚上的情況,并起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2、【小組討論】(1)完成表格,從增溫快慢形成熱源冷源氣流上升方向形成高壓or低壓等角度考慮。近地宙近地宙1(2)破解導入中展示的案子。3、【繪制示意圖】回憶所學知識,學生在導學案上完成繪制,并派代表在黑板上畫。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并破案。結合新學知識,繪制

9、示意圖。1、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讀圖、繪圖能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展開新課山谷1、【引入】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說明夜間巴山地區(即巴山附近的思考問題。四川盆地附近)多夜雨,這是為什么呢?和地形有什么關系么?2、【講解】山谷風的形成過程。白天:(1)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離地面傾聽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步步引導,循序漸進,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知識點。4、【講解】講解海陸風對生活的影響。承在知曉了海濱地區的熱力環流的情況后,大家再跟隨老師的步伐,一起進入山區,探討下山轉區的熱力環流是個什么情況吧。越近,受到的地面輻射越強,溫度約高

10、。(2)同一海拔高度,山頂與山谷相比,離地面更近,接收地面輻射更快,升溫快,形成熱源;相反,山谷形成冷源,從而形成熱力環流,近地面的氣流從山谷吹向山頂,稱為谷風。夜晚:(1)大氣的直接熱源的地面,夜晚太陽輻射大大削弱,地面冷卻,離地面越近,氣溫越低。(2)在同一海拔咼度上,山頂離地面更近,降溫更快,形成冷源;相反,山谷形成熱源,從而形成熱力環流,近地面的氣流從山頂吹向山谷,稱為山風。1_=-乩加|3、【講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傾聽講解,思考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白天:(1)山谷地區易開展滑翔運動;(2)給山坡增溫;夜晚:(1)夜間山谷地區易形成逆溫,加重大氣污染。提問:還有其他的嗎?課后思考。題理。

11、4、【繪制示意圖】要求學生在導學案上繪制示意圖,同時自己在黑板上繪制,讓學生對照。繪制示意圖。提高學生的讀圖、繪圖能力。5、【思考】為什么巴山地區多夜雨?(1)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教師總結。小組討論,回答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今天我們了解了熱力環流在海濱地區和山區的應用,即海陸風和山谷風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道練習題,看看你們掌握的程度。1、引導學生運用本節所學內容進行解答,并對答案合理評價。1、為學生檢測自我學習效果提供測試題;-個A探忌起來找茬此圖育L么不合理疋處孕詒說明哩由1、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解答問題。2、思考并回憶。2、提供學以致用平臺;3、為教學活動的效

12、果提供評價因子。二、個朮馬:搗段腳師叢安全和環保兩個萬面考氐丄穿咐莊應誦1:TJ-feWTib-,結1、小組合作,思考下題:城市熱島效應一一“拯救發燒的城市”1、請在下圖中畫出城市與郊區間的熱力環流;2、我是規劃師:你將在A、B兩地規劃建設一個工廠(對大氣有完成任務。為學生檢測自我學習效果提供測試課污染)和一處綠化帶,你會如何選擇呢?請說明理由。題。矽AB邨驚站h知區八、板書設計熱力環流的常見形式、海陸風丿站二一二、山谷風0老三、思考:城市風九、教學反思教師學生老師他評自評我的教學設計是否能達成課程目標?我學到什么知識?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是否感興趣?練習題測評的答題狀況?他對這節課知識點明

13、確了?判斷標準是:能否說出本節知識要點?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如何?設計的活動是否符合學生需要、學生能否接受?我能用這種學習方式學習其他內容嗎?與學生進行互動時,操作性是否強?我能運用所學內容指導自己生活?附:學生導學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繪制熱力環流圖增強對熱力環流原理的理解;2、能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解釋生活中的大氣現象,如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等。【學習重難點】1、重點:理解熱力環流原理,并了解各個類型的熱力環流。2、難點:理解熱力環流在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方法】1、通過講授、引導和練習,掌握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的形成原理;2、通過合作探究、知識遷移,了解常見熱力環流形式在生活中的應用。【回顧舊知】一、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2、過程:地面()空氣的()運動同一水平面出現()產生()空氣的()運動形成()。3、形成順序:先有方向,近地面熱空氣運動,冷空氣運動;后有方向,空氣運動從壓指向壓。二、熱力環流的示意圖下墊面【探究新知】探究一:海陸風“誰是兇手”1、完成表格夜晚近地面高空近地面高空陸地海洋2、誰是兇手?請說明理由。3、請在下圖中畫出海洋與陸地間的熱力環流;探究二:詩話地理“巴蜀之地為何多夜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