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1頁
共同富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2頁
共同富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3頁
共同富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4頁
共同富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 月 17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對此,我們梳理了共同富裕歷史脈絡和有關表述,提煉出把握共同富裕的四個要點。我們認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對共同富裕表述以繼承為主,在繼承的基礎上有關表述有一定創新,既沒有“橫空出世”的新政策,也不意味著有關政策導向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當前市場上對于共同富裕存在著四個擔憂。擔憂一:共同富裕是一刀切的“均平富”。早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就已指

2、出,共同富裕決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決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會成員在同一時間以同等速度富裕起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公報也指出,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更多地體現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逐步縮小收入差距。擔憂二:共同富裕只講公平、不講效率。黨的十四大首提“兼顧效率與公平”,之后政策表述雖然略有調整,但整體基調并未發生變化,依舊延續了十六大提出的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尤其是市場普遍關心的初次分配領域,依然強調按照要素貢獻分配的原則,注重效率和發揮市場作用。如 2019 年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

3、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2020 年初的十四五規劃指出“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公報也指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我們認為,中央對于初次分配的政策基調并未改變,依然注重效率,讓市場發揮作用。擔憂三: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標志著共同富裕有關措施會加速推出。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按十四五規劃的表述,到 2035 年“全體人民共同富

4、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共同富裕”,可見推進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 2013 年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強調,共同富裕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克難攻堅、有序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2020 年)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公報也指出“要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我們認為,2025 年“共同富裕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

5、的要求更多地是針對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不是針對全國,共同富裕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并未發生改變,有關政策仍然會按照既定節奏推出。擔憂四:共同富裕只涉及分配改革。我們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對于共同富裕的有關表述,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黨中央對共同富裕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認識也不斷深化完善,內涵逐漸豐富,從最早的收入分配,到后續涵蓋扶貧、擴大就業、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稅收政策等。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公報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薄4饲吧栽绻嫉年P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所涵蓋的豐富內容,也已經充分說明了共同富裕涉及經

6、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物質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不只是生活的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的自信自強,還包括環境的宜居宜業、社會的和諧和睦、公共服務的普及普惠等。我們認為,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的重點,但不能簡單認為是共同富裕的全部內容。發展歷程:共同富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內涵逐步豐富完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黨中央對共同富裕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認識也在不斷深化,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而指導有關制度和政策制定。改革開放至黨的十二大(1979-1986),明確共同富裕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界定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改革開放之前,絕對平均主義主導了“共同富?!??!肮餐辉!痹邳h的正規文獻中最

7、早出現在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1953 年 12 月 16日),決議要求通過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民能夠逐步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這階段,國家主要以“輸血”的救濟式扶貧為主,直接向貧困人群提供生產和生活所需的資金和物資,幫助貧困人口暫時度過難關。隨著 1958 年搞大鍋飯、片面強調“一大二公”,這段時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收入分配表現為“絕對平均主義”。如:國家對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統收統支、統負盈虧,企業不論經營好壞收益大體相當;企業職工個人的勞動收入同貢獻大小脫節,享受平均工資待遇;農業生產集體單位社員不論干多干少,貢獻大小,收

8、入大體相等。改革開放之初,明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共同富?!?。絕對平均主義挫傷了生產積極性,妨礙了生產力的發展。1978 年,以農民人均純收入 100 元為貧困線,中國未解決溫飽的農村人口仍有 2.5 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 25. 97%,占世界貧困人口總數的 1/4。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就是要擺脫貧窮,改革開放并不僅僅是追求生產力的發展,從一開始就以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目標。1985 年,鄧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中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

9、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為了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時期中央明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1985 年 4 月鄧小平會見坦桑尼亞副總統姆維尼時指出)以及“先富帶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1985 年 10 月鄧小平會見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指出)。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社會要保證社會成員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但共同富裕決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決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會成員在同一時間以同等速度富裕起來。黨的十三大至十五大(1987-2001),持續完善分配制度,拓展共同富裕的內涵黨的十三大將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

10、政策。十三大正式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 20 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 21 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同時,十三大系統地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作出了“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等重要判斷。對于分配政策,十三大明確“社會主義社會并不要求純而又純,絕對平均”“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并指出“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需要強調的是,雖然當時主要傾向依然是大鍋飯、搞平均主義,但黨中央已經開始考慮預防兩極分化。1993 年

11、,鄧小平就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秉h的十四大首提“兼顧效率與公平”,同時將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發展差距納入到共同富裕的范疇之內。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笔膶萌腥珪岢隽耸杖敕峙渲贫鹊氖豁椈驹瓌t,如“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將多種分配方式作為與按勞分配方式長期并存的制度確定了下來;個人收入分配要“體現效率優先

12、、兼顧公平的原則”。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此外,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發展差距納入到共同富裕的范疇之內。十四大報告指出:“為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國家對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采取積極扶持的政策?!贝撕?,我國先后提出了西部發展戰略、振興東北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從扭轉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入手,促進共同富裕。1994 年,為了進一步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縮小東西部地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4 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力爭用七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國絕大多數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按 1990 年不變價格計算達到 500 元以上,扶持貧困戶

13、創造穩定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條件,基本解決全國農村八千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黨的十五大進一步完善了分配制度改革,解決了生產要素不能參與收入分配的問題。中共十五大將“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碧岬街腥A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之一的高度。將“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的四項內容之一。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分配制度,明確“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并且將非公有制經濟納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

14、之健康發展”。當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第一次將“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國家根本大法。黨的十六大至十七大(2002-2012),將再分配納入共同富??蚣?,豐富和明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六大明確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則,“提低、擴中、調高、打非”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深化了分配制度改革,明確一系列重要原則,如“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等。尤其是強調“初次

15、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確定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即“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以 2006 年為例,在“提低”方面,政府主導的社會財富再分配開始有意識地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圍繞縮小貧富差距陸續出臺,如在農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在“擴中”方面,當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至 160

16、0元,7 月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務員薪酬制度;在“調高”方面,6 月底國資委發出文件開始削減央企特別是電力行業高昂的住房補貼,11 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出通知,高收入壟斷行業工資浮動比例將由 0.75 下調至 0.6 以下;在“打非”方面:國家以專項行動的形式重拳打擊各個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的任務,進一步豐富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內涵。十六大報告將“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作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基本著眼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不僅要求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而

17、且還提出了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的目標。換言之,不只是從收入或財富分配的角度來衡量全面小康,也把保障人民的社會權利作為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進一步表明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領域和分配領域的問題。黨的十七大明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報告在十六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同時明確“逐步提高居民收

18、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外,黨的十七大強調了我們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包括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上述內容把“共同富?!钡哪繕诉M一步具體化,可以總結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黨的十八大至今(2012-今),共同富裕邁出實質性步伐,時間表和措施更加清晰和明確黨的十八大強調“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大提出,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

19、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必須堅持”基本要求,其中第五個“必須堅持”就是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十八大在“兩個合理比重”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同步”“兩個提高”的目標,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八大以來關于共同富裕的措施更加清晰和具體。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20、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具體措施包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等等。2013 年 2 月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以及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調節機制共 18 項具體舉措,

21、涉及就業、稅收、社保、慈善等內容。對于改革進程,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強調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克難攻堅、有序推進”。2014 年中央制定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重點對行政任命的央企高管人員以及部分壟斷性的高收入行業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水平實行限高。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共享發展的理念,并要求“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專門就“縮小收入差距” 做出了戰略部署。黨的十九

22、大進一步明確了實施共同富裕的時間表。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要判斷,指出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提出 2020 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其中從 2020 年到 2035 年,目標包括“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從 20

23、35 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十九大以來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進一步豐富,如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 “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對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部署,首次提出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并明確了 2035 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遠景目標。這一時期其他重要政策如: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2018 年收入分配重點工作(2018 年 4 月);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2018 年 5月);20

24、18 年修訂個人所得稅法轉向個稅綜合征收等;2021 年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更加全面地闡述了共同富裕的目標和舉措;等等。策略研究2 一脈相承: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對共同富裕表述的繼承與創新通過梳理相關政策表述與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公報進行比較,不難發現,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對共同富裕的表述主要是繼承,同時在繼承中也有一些創新,即不是“橫空出世”的新政策,也不意味著有關政策導向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共同富裕有關舉措主要體現了政策延續性。我們認為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延續了“提低、擴中、調高、打非”的收入分配改革整體思路,推動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按照

25、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步伐推進,分階段實現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幫后富。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圖表 1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對共同富裕有關表述主要體現了政策延續性(標紅為較新的表述)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有關表述繼承此前相同/相似的表述比較新的表述1.“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見 2015 年習近平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生活富裕( 此前在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2.“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見十二屆三中全會“人的全面發展”中有所裕,也不是整齊

26、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及,但并未提到這個高促進共同富裕。3.“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見十九大報告“兩步走”度)。對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皥猿衷诎l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見十九大報告的 “十四個堅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十九大提法為“勤勞守法致富”。暢通向上流動通道。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

27、濟共同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幫后富”,與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高度一致。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1.“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見十九大報告中提高和改善民生“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時統籌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靶纬扇巳讼?/p>

28、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見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見十九大報告“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4.“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見 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發表的重要講話。請參閱末頁重要聲明及評級說明9 / 15證券研究報告策略研究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有關表述繼承此前相同/相似的表述比較新的表述要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肮膭罡鞯匾虻刂埔颂剿?/p>

29、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見 2021 年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耙獔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見十三五規劃?!罢_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見十七大報告

30、“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皵U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見 2013 年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按龠M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見十九大報告。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為 “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要提高發展的

31、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見十七大報告“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之“協調”。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兜底救助體系、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見 2013 年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兜底救助體系、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見十九大報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十四五規劃為“加大人力資本

32、投入”)。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范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耙訌妼Ω呤杖氲囊幏逗驼{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要清理規范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與 2002 年以來 “提低、擴中、調高、打非”整體一致。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耙Wo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見 2021年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促進各類資

33、本規范健康發展。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促進共同富裕輿論引導,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輿論環境。( 此前較少將精神文化需求提到共同富裕的高度。)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耙龠M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見中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關戰略。資料來源:歷次重要會議報告、中央有關政策,整理。請參閱末頁重要聲明及評級說明10 / 15證

34、券研究報告推動共同富裕在一些表述上體現了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薄N覀冋J為,這個表述繼承了十九大報告作出了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以及十四五規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要求。突出“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保馕吨琅f堅持著發展是第一要務,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時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同時,將精神生活富裕納入到共同富裕當中。不僅強調物質生活實現共同富裕,還強調精神生活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加強促進共同富裕的輿論引導?!皶惩ㄏ蛏狭鲃油ǖ馈焙汀巴苿痈嗟褪杖肴巳哼~入中等收入行列”。進一步明確了“提

35、低”的目標是讓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把“提低”和“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皹嫿ǔ醮畏峙洹⒃俜峙?、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2013 年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慈善有關舉措被列入再分配調節機制,直至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才將慈善單獨作為三次分配。財經委會議將三次分配上升到基礎性制度安排,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進一步提高了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皬娀袠I發展的協調性”和“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共同富裕下如何踐行協調發展的理念,從區域平衡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拓展至行業發展的協調性,并在此前堅決防

36、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基礎上,明確了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豐富內涵:共同富裕理念指導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對共同富裕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物質上的共同富裕和收入分配改革,應當將共同富裕理解為“全面富裕”。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所涵蓋的豐富內容,已經充分說明了共同富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物質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不只是生活的富裕富足,還包括精神的自信自強、環境的宜居宜業、社會的和諧和睦、公共服務的普及普惠等。我們認為,參照意見的相關內容,共同富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脫貧攻堅、提高居民收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

37、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大力推進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按當年價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1978 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約 97.5%,以鄉村戶籍人口作為總體推算,農村貧困人口規模 7.7 億人;2019 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 0.6%,全國農村貧困人口 551 萬人。從 1978 年到 2019 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 7.6 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大幅度下降。2021 年初,我國宣布消除絕對貧困。意見將“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列為第(十)條舉措。實現更充分的就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和受到勞動力素質條件的限制,就業面臨很大的壓力。全國城鎮每年新增

38、勞動力 1000 萬人以上,加上需要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轉移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人數更高。而在農村,由于土地容納的農業勞動力有限,按 1.7 億測算,農村還有富裕勞動力。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必須持續要逐步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進而暢通向上流動通道。意見將“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列為第(九)條舉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2002 年以來“提低、擴中、調高、打非”的整體思路一直延續下來,并且進一步明確了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格局,推動發展成果讓全體人民共享。針對資本要素在分配

39、收入占比持續上升的情況,從十七大開始要求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逐步完善分配改革,堅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并且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意見將“完善再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回報社會的激勵機制”列為第(十)、(十一)條舉措。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公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富裕并不意味著人的自由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在保障人的全面發展中至關重要。在公共服務體系中,教育、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基本的公共交通系統和良好的治安狀況等,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證人們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40、因此,需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意見將“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列為第(十四)、(十五)、(十七)條舉措。加快支持實現共同富裕的文化建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中追求社會公正,還需要文化建設相互配合,特別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區別于資本主義強調追求個體利益。用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來對人們的經濟行為進行引導,使人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為自覺地接受社會公正的原則,能更好地推動居民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意見將

41、“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列為第(十九)、(二十)條舉措。實現共同富裕,尚未在國家層面明確相關定量標準。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秦剛教授提出,基本實現共同富裕,至少應達到或實現這樣幾個目標:一是中等收入群體占到 80%左右;二是城鄉差距基本消除;三是區域發展各具特色并保持均衡;四是基尼系數控制在 0.35 左右。扎實基礎:當下實現共同富裕有關目標已經具備了一系列有利的前提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