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_第1頁
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_第2頁
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_第3頁
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_第4頁
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外國美術史發展歷程 姓名:王小喜 學校;牡丹江師范學院 學號: 班級:09級藝術設計13班 日期: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指導老師:王大光原始美術美術品究竟從什么時候產生的呢?我們認為它是與人類同時產生的。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開發自己的頭腦和發達雙手,在漫長的歲月里不僅創造了維持生存的物質財富,也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繪畫、雕塑和音樂、舞蹈。人類脫離一般動物的標志是人能夠依靠雙手勞動來維持生存,最早制造的勞動工具從廣義上講它就屬于美術品,因為它包含著人類的智慧和

2、創造。但是我們現在論及的美術品是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原始美術包括洞窟壁畫、巖畫、雕塑、建筑等,大多數現已發現的美術作品集中在歐洲,分別屬于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留存下來的洞窟壁畫、巖壁浮雕和各種小雕像譜寫了人類最早的美術篇章。而這些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階段。舊石器時代美術真正意義上的美術品產生于原始社會蓬勃發展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奧瑞納文化期。舊石器時代指公元前100萬年到兩萬年之間,公元3萬年前屬奧瑞納文化期,公元2萬5千年前屬索魯特文化期,公元2萬年前屬馬格德林文化期。由于當時冰雪覆蓋大地,為避寒原始人類都居住在洞穴中,所以在遠古的洞穴中留存下他們的繪畫和雕刻創造。舊石器時

3、代美術的特點:表現內容皆以動物為主,手法生動寫實。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畫是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和法國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畫;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塑大多數為小型的動物雕塑,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發現最早的雕像是奧地利維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維納斯)和法國魯塞爾巖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雕刻藝術是人類生活的形象記錄。看來原始人制作雕像決不可能是有意識的藝術活動,更不可能有明確的審美觀念,完全是出于功利的目的:通過制作“母神”形象和吉祥物角器來祈求種族的昌盛。所以人們視維林多夫母神和手持角杯的裸女是處于原始時代的人類最早創造的雕刻藝術精品,它們寫下了人類雕塑藝術史的第一頁。

4、中石器時代美術由于冰河的消退,氣候逐漸轉暖,中石器時代的繪畫由洞窟轉移到露天巖壁。隨著人類狩獵工具的進步,對大自然的征服力的增強,動物形象在繪畫中逐漸減少并失去原始的野心,而人類活動開始成為繪畫的主要對象。新石器時代美術新石器時代美術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這是用重達數噸的巨石壘成的宗教性紀念建筑。巨石建筑盛行于歐洲,包括石柱、石臺、石欄等形式。英格蘭南部的圓型巨石欄“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在原始社會里,藝術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而產生的,它們不是一開始就被當作純粹的藝術品,而是當作有明確用途的東西。所以產生了多種關于藝術起源的理論。巫術說原始人經常遭受自然界

5、的襲擊,對自然的一切現象都感到神秘,難以理解,企圖發明各種能支配自然力的東西,如假面、泥人、雕刻、圖畫這些發明都是企圖用一種獨特的形式去控制各種可怕的自然力量。首創人應推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Tylor)和弗雷澤(Fames Frazer)等人。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到“野蠻人的世界觀就是給一切現象憑空加上一些無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靈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蠻讓這些幻象來塞滿自己的住宅,周圍的環境,廣大的地面和天空。”游戲說這一理論的首創人是席勒和斯賓塞。席勒認為人類審美觀念的產生是人類脫離動物界的標志;斯賓塞進一步明確并發揮席勒的觀點,認為游戲和藝術都是過剩精力的發泄,美感起源于游

6、戲的沖動。正如各類動物都有游戲活動一樣,原始人類在勞動之余也要游戲的,要唱歌、跳舞、畫畫,把生活中看到和感受到的形象用畫或刻的手段在想到巖石上、沙土、樹木等地方,畫的過程是游戲的過程,畫完之后的欣賞也是一種游戲。摹仿說這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種關于藝術起源的理論,但和上述兩種理論相比,影響較小。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等人都有過關于藝術摹仿自然的提法,但把它作為較系統的理論提出來的則是亞里士多德。他的藝術發生學的理論同他的藝術創作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即對西方藝術和藝術理論發生了巨大影響的“藝術摹仿說”,認為人類在與自然的交往中,越來越多的識別各類動植物,識別能

7、力的提高導致了對它們的摹仿。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勞動說、裝飾說等等。我們上溯歷史走的越遠,時代期待藝術服務的目的就越明確,也越離奇,令人不可思議。在原始藝術是不是藝術的探討中,原來一直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主觀主義的解釋,即用現代歐洲人對“藝術”品的要求標準(如:個性、獨創性、表現性等)去衡量原始藝術品,往往會得出原始藝術是藝術的結論。另外一種是客觀主義的解釋,主要是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看法,他們把原始藝術放在特定的社會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下考察,認為原是藝術一般主要執行政治、宗教、經濟等功能,而缺少審美功能,因而不是藝術。后來,當代美國分析哲學、美學的一位后起之秀布洛克(Gen Blocker),在

8、批評了兩種解釋的片面性,清除了他們兩方面加給原始藝術品概念的不正確涵義,同時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性,提出“經過修改的客觀主義”原則,既顧及原始藝術的特定社會文化內涵,也估計其審美藝術特質的客觀存在;既承認原始藝術產生時所包含的非審美功能,也注意發掘當時條件下原始藝術所包含的審美功能,從而得出原始藝術是藝術的結論,頗得信服。原始繪畫中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如此準確,連現代人都難以做到,這表明原始人終生同動物打交道,對動物的形象、習性非常熟悉,閉目如在眼前,所以才能畫得那么真實、生動,由此開創了西方以實用為目的的寫實主義藝術傳統。古希臘古羅馬 德國近代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一提到希臘

9、就會涌起一種家園之感。這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在希臘這片氣候溫和宜人的家園,島嶼星羅棋布。這里雖然盛產橄欖、葡萄、大麥,然而,大部分土地卻是光禿的石頭。因而,古代希臘人大都泛舟入海,扮演著商人、海盜、冒險家等角色。那時,地中海的波光帆影,閃爍的是他們的智慧和機敏。面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他們充滿征服、支配的奇妙幻想,從而創造出許多美麗的神話。生活于公元前5世紀的米隆(Myron,公元前5世紀前半期)是希臘造型藝術繁榮時期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人們熟悉的雕像擲鐵餅者,就是他的杰作。古希臘人贊美人體,他們以裸露的人體美贊譽人生的純潔,在藝術領域寫下了完美無瑕的人的詩章。米隆之后

10、的杰出雕塑家菲底亞斯(Phidias,主要活動時期公元前448432年),除了創作出許多優秀的雕塑作品之外,還在雅典建造衛城的活動中顯示出杰出的才能。衛城是在希波戰爭后重新建造的,并且由原來為軍事目的而建的城堡成為宗教圣地和社會活動中心。巴特農神廟是當時希臘最大的廟宇,也是衛城最華麗的建筑物,它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采用古希臘建筑的典型形式圍柱式。列柱高10.5米,南北長70米,正面由山墻、列柱和臺階組成。神廟的山墻,外檐壁上滿是雕刻,在肅穆的氣氛中不失歡樂的色彩,充分表現了古代希臘人神奇的創造力。從雕像風格來看,很可能出自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像家菲底亞斯之手,從中可以領略他的藝術功底及魅力。古希臘人

11、把人作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形象典范,他們以健美的人體表示出對神明真誠的奉獻,就是與神同樂,為了神而裝點城邦,為了神而創作詩歌、戲劇、雕塑。他們的神,都有著現實中人的感情、事跡。愛與美神阿芙羅蒂德,被他們想象成從海浪托出水面的貝殼中誕生的,但她的模樣,卻是人間的美麗女性米洛島的阿芙羅蒂德被譽為是美的化身。這座雕像是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的米洛島上一個山洞里發現的。人們稱它為“維納斯”,那是她的羅馬名字。她雙臂斷失,許多藝術家曾煞費苦心為她復原雙臂,但都無濟于事。這座雕像卻以其“殘缺美”形成特殊的魅力,成了女性美麗、青春的永恒象征。以人為主體的古希臘藝術,熱情坦率地表露人類豐富的感情,人類純樸的天性和

12、對美的渴求,因而能強烈地打動人心,引起人的共鳴。馬克思認為,希臘藝術在某些方面還是一種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顯示出永久的魅力”,這是對希臘藝術的最高評價。至于古希臘的繪畫,由于年代久遠,人們今天只能從形狀各異、用途不同的陶器上欣賞到。陶器上的繪畫被稱為瓶畫,有“黑繪”和“紅花”兩種形式。“黑繪”以紅色為底,繪以黑色的形象;“紅花”則相反,黑底紅色圖像。意大利羅馬城內,如今許多廣場、街道上還保留著古代武士的雕像,它告訴人們,古代羅馬曾經有過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顯赫霸業。古代羅馬人在文化藝術領域也有過輝煌的成就。羅馬民族十分善于向其他民族學習,在藝術上,他們醉心于學習、模仿希臘作品,因而,很多古希

13、臘的雕塑,今天人們是從羅馬時代的復制品才得以認識、欣賞的。古羅馬有很出色的雕塑和壁畫,而且還有許多小手工藝品。羅馬人雄心勃勃,崇尚武力,他們那冷靜、清醒的民族氣質在藝術上表現為較為寫實的手法,并且強調莊重、嚴峻的風格。羅馬藝術不像希臘藝術有那樣濃厚的浪漫氣息和幻想色彩,也少了那一份以平易、親切感人的樸素的美。奧古斯都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第一個正式皇帝,他的雕像被塑造成指揮著千軍萬馬的統帥形像,全身披盔戴甲,象征著這位君主創業的武功,手執權杖,面部呈現出剛毅、自信的神色。奧萊略也是古羅馬的一位君主,塑像表現他騎在一匹壯碩的戰馬上,右手前伸,像在對全球發號施令,又像在對人民進行安撫;戰馬步態從容,造型

14、莊嚴、凝重,其造型手法對以后歐洲雕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古羅馬時代的藝術,還在人物肖像的塑造方面有獨特的貢獻。古希臘的雕像追求完美的理想化造型,而羅馬人在肖像作品中,卻更加注意外形形似,它們多來自對現實人物的精心描繪。 中世紀美術古代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時期,通常被認為是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的一段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人為了反對宗教神權的統治,推崇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并且認為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后到文藝復興之間的歷史是野蠻黑暗的時代,是處于文明與復興之間的時代,故稱“中世紀”,后來這一名稱被歷史學家沿襲下來。 在歐洲中世紀文化中,基督教的影響有統治地位,決定了當時

15、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當著上帝與教會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將歐洲中世紀藝術稱為基督教藝術。 中世紀的藝術仍然豐富多彩,是多種文化源流的綜合,并為近代歐洲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督教起源于中東,當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在歐洲確立時,也帶來了東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時,古羅馬的文化傳統,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繪畫等式樣上,有一個漫長的融合改造的過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確立之后,在向西歐擴展的過程中,又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謂“蠻族藝術”,產生了一些新的樣式,到公元10世紀前后,才形成了相對統一的基督教藝術風格。 因此,歐洲中世紀藝術不能單純

16、理解為宗教藝術,而是在東方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和蠻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藝術。 中世紀是一個基督教盛行和羅馬天主教會主宰社會的時期,基督教的婚姻觀念和性觀念統治了當時歐洲的與性有關的一切活動。宗教禁欲主義這一特點被統治階級利用了,因為否定性欲、否定對今世幸福和快樂的追求,民眾就不會奮起反對壓迫和剝削,統治階級的地位就鞏固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會利用所掌握的權利,強制推行教士獨身制和苦修制,教徒們禁絕性行為,基督教反對性甚至發展到反對婚姻。第一節 早期基督教美術 (公元2世紀5世紀)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這一曾經長期遭到羅馬帝國鎮

17、壓的新宗教為國教。這時的羅馬帝國已處于分崩離析的前夜,基督教作為下層人民的信仰和意識,為結束古羅馬的千年帝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為統治者的工具來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藝術就反映了這個過渡時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紀開始秘密流傳于羅馬帝國的疆域。因為處于非法地位,信徒們只能在私人宅邸內舉行宗教儀式,這種早期的秘密宗教場所被稱為“民古教堂”。 后來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這種儀式便轉移到一種公共地下墓窟,這種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頂和墻壁上畫滿了各種圣經題材的壁畫,因此它成為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寶庫。這種形式主要流行于羅馬城區,如羅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

18、約建于公元3世紀,其聞名于世的是天頂壁畫善良的牧人。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會和儀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開始興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沒有自己的建筑傳統,只好借用羅馬現成的建筑形式。羅馬有一種常見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長方形,中廊較寬,兩旁有列柱分隔出過廊,平時供市民集會使用,稱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過來,在一端加上祭壇,并飾以宗教題材繪畫,這種形式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樣式定了基調。公元320年前后開始興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規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余年的迫害,不少信徒為之殉身,對“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們在死去的教友親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內

19、容的雕刻,寄托自己的信仰和對死者的祈禱,但在表現手法上與古羅馬石棺的雕刻風格無大差別。 第二節 拜占庭美術 (公元5世紀15世紀) 拜占庭帝國的首府君士坦丁堡(現為伊斯坦布爾)原是一個希臘化城市。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徙至此, 逐漸代替了羅馬城的地位,成為集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城市,成為中世紀東、西方貿易交流中心。拜占庭帝國不但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同時也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政體的產物,為宗教和王權服務。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繼承羅馬風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羅馬陵墓圓形或者多邊形平面結構和萬神廟式的圓穹頂。現存伊斯坦布爾的“圣索菲亞教堂”是拜占庭建

20、筑藝術的代表。它有復雜而條理分明的結構系統。高60米、直徑33米的大穹頂高聳于中央,覆蓋主要空間,與前后的穹窿頂及更小的兩側穹窿頂所覆蓋的空間連接為一整體,并通過列柱與側廊相連。在主穹頂的底部一周密排著四十個采光窗口,每當陽光照射時,教堂穹窿猶如在空中升騰一般,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15世紀土耳其入侵君士坦丁堡之后,把圣索菲亞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中以意大利拉文納的“圣維他爾教堂”的鑲嵌畫最為著名。 第三節 羅馬式美術 (公元10世紀12世紀) 10世紀之后,西歐經濟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穩固。十字軍東征和大規模的傳道活動擴充了教會的勢力和影響。經濟的發展和

21、宗教的狂熱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層出不窮,為了追求更壯觀的效果,這些建筑普遍采取了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梁柱結合的體系,并大量采用希臘羅馬時代的“紀念碑式”的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這個時代的風格被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美術仍以教堂建筑為重點。 羅馬式教堂興起正值封建割據狀態,所以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石墻很厚,窗戶小而且距地面高,教堂前后往往建有碉堡似的塔樓,以防御外來攻擊,高聳的塔樓使羅馬式教堂在一般建筑中特別突出,加強了它作為紀念性建筑的效果。后來,塔樓逐漸固定在西面正門的兩側,成為羅馬式建筑的一個標志。羅馬式建筑著名遺構,以比薩教堂建筑群最馳名。 第四節 哥特式美術 (公元12世紀15世紀)

22、 意大利文藝復興學者把12、13世紀到他們的時代之間的藝術稱為“哥特式”。 哥特式美術,是公元12世紀末首先在法國開始,隨后流行于全歐的一種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代表了封建中世紀最光輝最偉大的成就,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顯著的價值,從工程技術到藝術手法都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它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晶。最典型代表有:法國“巴黎圣母院”、法國“夏特爾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等。 文藝復興歐洲曾以光輝燦爛的古代繪畫聞名于世,而從19世紀以來,又以色彩繽紛的現代派繪畫驚駭環球。特別是西歐,從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為代表的印象派出現后,流派日益紛繁,尤其令人矚目。法國以馬蒂斯

23、為代表的野獸派,是大家公認的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時出現的有德國以凱爾希納為代表的表現主義。稍晚一點,畢加索為代表的主體主義、意大利卡拉博喬尼等為代表的未來主義,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抽象主義,在瑞士首先出現的達達主義以及阿爾普、克利等人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等,流派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藝術運動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形成了萬態紛呈的局面。這些流派雖出現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卻仍然綿綿不絕。首先,這些流派的創始者或骨干畫家,在當代仍然活躍,并有佳作問世。如馬蒂斯、畢加索等人,在50年代,還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 畢加索的和平鴿及油畫朝鮮的屠殺、戰爭、和平等作品的反對侵略戰爭、歌

24、頌和平的內容,在他的創作中具有特殊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還涌現了一批新的繪畫流派,如發端于美國、波及全歐的抽象表現主義、在奧地利形成的幻想現實主義、萌發于英國的波普藝術、產生于法國的塔希主義、偶發藝術、觀念藝術、奧普藝術、人體藝術思潮、地景藝術、新表現主義等等。總之,現代主義繪畫出現了新的發展,后現代主義繪畫更是高潮迭起,傳統的現實主義繪畫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現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現實主義繪畫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從達達主義內部分化出來的一個藝術流派,它吸收了達達主義反傳統的自動性創作的觀念,但揚棄了達達主義那否定一切的偏頗之處,在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下,強調偶然的結合,無意識

25、的發現,夢境的真實再現,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揉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超現實的情境,其手法是寫實、象征和抽象等,20世紀30年代后,超現實主義在經過一段冷寂的時期后,50年代又在歐洲再度興旺起來。這時的代表人物,在法國有福特里埃、杜桑等。超現實主義繪畫在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強調優先考慮造型而忽視繪畫內容之風盛行的時候,刻意揭示作品內涵以及復興奇特的異國情調風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超現實主義有兩個支系,一支是絕對超現實主義,以不受意識控制的無意識行動為主,其作品雖有某種程度的形象化,但卻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創作強調偶然機遇或自動行動。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羅。另一個支系是叫做超級現實

26、主義。這派表現的大多是可以認識的場面或物體,注重細致地描繪事物的細部。但從整體而言,卻又脫開物體的自然結構,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繪對象變形,并結合成夢境中的東西,以創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潛意識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達利和比利時的馬格里特、德沃爾等人。 抽象主義繪畫 抽象主義繪畫在歐洲十分盛行。抽象主義或稱抽象藝術,并不是一個有宣言、綱領的社團,而是一種反對模擬自然形態,主張抽象表現的藝術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征是不描繪具體物象,而通過線條、色彩、塊面、形體、構圖等手段來表現各種情緒,激起觀眾的想象,啟迪人們的思維。抽象藝術有兩類:一是將自然的外形加以簡化、變形,形成極為簡單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

27、然的外形為基礎的幾何構成。最早的抽象主義繪畫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創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抽象藝術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還有荷蘭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視感情表現的抽象藝術叫抒情抽象或熱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現理念的抽象藝術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抽象主義在歐洲不僅盛行,而且還有發展。當代歐洲的抽象繪畫,應該特別提到的是華裔法國畫家趙無極(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喚起以中國古代象形文字演變為符號作為藝術構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國畫不求形似的傳統,使其50年代后期的創作獲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別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風格。 波普藝術及與之有聯系的其它藝術 波普是英語單詞的

28、縮寫,意指流行藝術、通俗藝術。1952年,萌發于英國,后遍及歐美。現代主義藝術避開都市文明的壓力,反對機械化、非人性的消費文化。而波普藝術家則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明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重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漢密爾頓在“這是明天”的展覽會上,陳列了握著“POP”字母的網球拍運動員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豐富多彩?,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舉辦的當代青年藝展,更表現了波普藝術強大的沖擊力。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保羅齊、蒂爾森、霍克尼、史密斯、瓊斯等。法國的波普藝術家代表應推雷塞。波普藝術雖

29、以英、美兩國為主,但旁支迭出,影響極廣。一般認為:偶發藝術和集合藝術就是波普藝術的兩個支系。波普藝術強調藝術與生活結合,因此便對人們周圍的事物以及大眾文化寄予關注。集合藝術就是把機械文明和大家消費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重新組合,并賦予它一種新的含義的藝術。集合藝術家的作品,常常把現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機器的廢舊物等結合起來,制成平面或立體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藝術品。將這些在室內、室外環境中布置出來,產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環境藝術了。將藝術和大自然結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觀而不借助造型藝術的傳統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潤飾,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從中獲得異于平常的審美體驗,便是“大地藝

30、術”了。在歐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阿爾曼、謝乍,德國的史維塔斯、爾麥斯特,西班牙的塞爾拉諾、齊吉達,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們的作品有的是繪畫,有的是雕塑,但許多時候卻很難按傳統的方式劃分類別了。 偶發藝術出現于60年代,它是以表現偶發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機遇為手段,重視人的行為過程,揭示人的本能反應的藝術,是拼貼藝術和環境藝術的繼續和發展。觀念藝術是60年代從偶發藝術及環境藝術中逐漸演化出來的藝術。它排除傳統藝術的造型性,認為真正的藝術品并非藝術家創造的那種物質形態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觀念的組合。 人體藝術是以藝術家本人的身體或別人的身體作為媒介進行創作的藝術。它是由波普藝術的分支偶發藝術發展而來的

31、。這種藝術不敘述事件,也不表現藝術家的感情,只是那沒有個性的身軀活動的現場記錄而已。觀眾通過觀看表演過程,去體會藝術家的作品。1961年,法國藝術家克萊因讓兩個女模特,渾身涂滿油彩,在畫布上互相拖拽滾打以制作繪畫作品,這是歐洲人體藝術的序幕。此后,人體藝術在歐洲便風行起來,而且越到后來就越離奇,引起人們的非議。 波普藝術及與之相聯系的集合藝術、偶發藝術、環境藝術、大地藝術、表演藝術、觀念藝術、人體藝術都屬后現代主義范疇,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很難界定,因為它們本身便是互相摻雜的,只是由于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或是側重點有點差異,便往往出現不同的名稱。這些藝術,目前還在發展。 新表現主義等藝

32、術 這是20世紀80年代從歐洲興起的一個藝術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國出現,并在歐、美藝術界引起較大的震動。新表現主義是在過去表現主義的基礎上,吸收了后現代主義藝術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場繪畫的色場層次組織、最少數派藝術的直接表現法及波普藝術的形象等,運用繪畫語言傳達強烈感情的藝術。代表人物有德國的巴澤利茨,他的作品聯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鮮明,甚至塑造人頭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現強烈的內心活動見長,整個畫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爾克運用波普手法,使繪畫與雕塑融為一體,伊門多夫的作品,在整體上給人的感受是虛幻的,但在細部又注意寫實。新表現主義的風格

33、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能反映藝術家的個性。 寫實主義繪畫 歐洲有著寫實主義的傳統,19世紀30至70年代,以法國為中心掀起過強大的現實主義繪畫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庫爾貝。20世紀以來,盡管現代派繪畫日漸成為主潮,但現實主義仍綿延不絕,放出自己的異彩。在英國,代表現實主義或社會現實主義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熱衷于抽象主義,60年代后,他也轉向寫實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線作為描繪對象,真實而生動地刻劃人物和道具。法國的富熱隆是社會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遠在1936年起,他便不斷有表現工農、市民生活和斗爭的作品問世,如油畫1943年的巴黎街頭,揭露納粹占領期間的悲慘生活。 德國在

34、戰后初期,曾出現過描繪戰爭災難、痛恨法西斯罪惡的現實作品,但很快轉向現代派的繪畫。60年代后,現實主義又掀起了復興的熱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爾、伊門多夫、基費爾等人。格羅斯在戰后的作品中,相當的一部分是以漫畫的形式,揭露專制政權、腐敗道德及戰爭的殘暴、恐怖的內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現實內容也是明顯的。 當代歐洲的現實主義畫家中,成就突出的還有意大利的古圖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間,就發表素描和速寫集,揭露法西斯納粹占領期間的罪行。1946年與卡西納里、科爾波拉等11位藝術家簽署宣言,共同發起新藝術陣線,表明其堅持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態度。他的作品總是圍繞人們關心的現實問題取材,

35、表達一種深刻的思想。如占領西西里荒地、討論會(1960)、陶里亞蒂的葬禮等。 西歐的繪畫流派很龐雜,除上述列舉的外,還有抽象表現主義、新達達主義,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說,當代西方有什么繪畫流派,歐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難一一介紹。不過,上述所舉的內容,也足以概括歐洲當代繪畫的基本面貌了。 東歐的繪畫 前蘇聯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在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 繪畫興起于西歐時,蘇俄出現過構成主義的繪畫。抽象派繪畫的創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國畫家。但是十月革命后,蘇聯批判了形式主義、構成主義等繪畫流派,規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從此,在漫長的歲月里,現實主義繪畫便成為蘇聯繪畫的主流

36、,其它繪畫流派,特別是現代主義繪畫幾乎在蘇聯絕跡了。1941年,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蘇聯進入全民性的衛國戰爭時期,藝術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衛祖國的斗爭,創作了大量的宣傳畫。內容大多是反對戰爭、保衛祖國、歌頌英雄、宣傳團結對敵等,充滿了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頑強的戰斗力。戰后一段時期,這種主題的宣傳畫仍占有顯著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萬諾夫、普羅科夫等。 1960年以后,前蘇聯繪畫仍以現實主義為主,但在風格、樣式方面出現了新變化。突出的表現是出現了嚴格現實主義繪畫流派和嚴肅風格繪畫。嚴格現實主義繪畫流派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現普通群眾的生活習俗、精神風貌。代表人物為

37、科爾熱夫、特卡喬夫兄弟等人。嚴肅風格繪畫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經濟的繁榮及民主空氣的淡化,蘇聯畫壇上出現了一種曲意美化,粉飾太平,甚至阿諛諂媚的不良風氣,其作品華麗、浮泛、空洞。這時,“60年代一代人”的畫家涌現畫壇,力矯時弊。因此,他們提倡的嚴格現實主義、嚴格風格都是針對上述不良風氣而發的,具有一種明顯的戰斗性。 70年代,一批藝術家從歐洲文藝復興和俄羅斯民間藝術中汲取經驗,塑造現實和理想結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義的繪畫熱潮。如亞布隆斯卡婭的傍晚,古老的佛羅倫薩(1973)、亞麻(1977),就帶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這正是她對古典藝術產生濃厚興趣,并從中汲取養料,

38、追求古典式嘗試的結晶。 80年代,前蘇聯社會進一步開放,西方現代派繪畫如潮水般涌入,蘇聯藝術家也大批出國訪問、交流,現代派的藝術便在蘇聯畫壇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長期以來現實主義繪畫一統江山的局面。 前蘇聯繪畫長期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深刻的特點,同時樣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如油畫、水粉畫、版畫、鑲嵌畫、政治宣傳畫、肖象畫、風景畫、漫畫、插圖畫等等,各個畫種都有舉世矚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謝延科的油畫很出名,作品有勝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馬里諾夫、普羅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畫家,他們的作品啊,這就是美國(1949)、國際新聞(1968)等,就聞名于世界。梅利尼科夫藝術

39、興趣廣泛,他除了以肖象畫擅長外,其歷史畫、風俗畫、風景畫、大壁畫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別(1975)等等,蘇聯許多畫家都是插圖畫的高手,如法沃爾斯基、什馬里諾夫在50年代,為高爾基的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及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等所作的插圖,曾轟動畫壇,被認為是杰作。 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家的當代繪畫也是以現實主義為主導,波蘭的科瓦爾斯基的無產者(1948)、匈牙利多馬諾夫斯基的出鋼前(1954),都是表現工人題材的作品。保加利亞的版畫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視形式上的變化和探索,具有當代造型風格。捷克的繪畫,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后,曾經活躍的現代主義作品便大量減少。藝術家或揭露納粹的罪行,或表現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傾向日趨強烈。70到80年代,新現實主義繪畫風靡起來,代表人物為依洛德克、費夏雷克等等。這些國家也象前蘇聯一樣,在80年代的末期,繪畫藝術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巴洛克藝術巴洛克一詞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影響很大。意大利B.克羅齊等人認為源出于Barcoo,原本是邏輯學中三段論式的一個專門術語;另一說認為源出于葡萄牙語Barcoo或西班牙語barrack,意為各種外形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