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貶義詞嗎_第1頁
自尊是貶義詞嗎_第2頁
自尊是貶義詞嗎_第3頁
自尊是貶義詞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尊是貶義詞嗎自尊,亦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于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 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自尊 是人格自我調節結構心理成分。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 自卑。那么自尊是貶義詞嗎?歡迎閱讀。詞性褒義詞基本概念自尊(self-esteem ),即自我尊重,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 結果。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自尊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 尊重的期望。另一種觀點,自尊,即自我價值感,對自己的綜合價值的肯定。受社會比較、 他人評價以及自

2、己做事成敗的自我肯定的影響。影響因素觀點一:自尊=成功+抱負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先驅W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1890) 一書中提 出了一個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負。意思是說:“自尊取決于成功,還取 決于獲得的成功對個體的意義,增大成功和減小抱負都可以獲得高的自尊。 成功 或許有許多制約因素,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但我們可以降低對工作和生活的期 望值,這樣,一個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們欣喜不已”。觀點二:自尊=自我抱負X社會尊重自尊即自我尊重而已,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但 并不代表他人在現實中對相應主體的敬重。自尊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1、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我抱負)。2、期

3、望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給予自己相應的敬重。真正受人歡迎、受人擁戴的人是用不著自尊的,因為這種狀況下再“自尊” 反倒是矯情了,反倒會遭人輕視了,所以“粉絲”眾多的人在相應時間與狀況下 為了對得起“粉絲”,往往表現為謙遜的、不驕傲的、甚至是“自卑”的。(這 也表現出自我抱負與社會尊重的反比關系)健康的自尊只是具有自我認可的意思,不健康的自尊則具有“強迫”人認可 的意思。當然只有自我認可才能被人認可, 這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吉鴻昌在 美國掛牌示眾自己是中國人”、“朱自清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等所作所為的意 義所在,進而也會使人奮發圖強。由于自卑或說純粹的自我認可造成的自尊對他人的“強迫”性質,這也使

4、得“過于”自尊的人難免會對他人或產生嫉妒心理、 或產生虛榮、或產生自暴自棄、 或產生報復心理。說到底,這種缺乏外界尊重基礎的自尊不過是“自卑”的結果, 是他人或說社會在現實中沒能給予其相應地位的結果, 即內心逾是“自卑”則外 在表現逾是“自尊”,這在心理學將之稱之為隱性自尊(“自卑”)與顯性自尊 (“自尊”)的關系。但是,具有健康自尊心理的人要耐得著孤獨,自即、嫉妒、 虛榮都是你前進路途中的敵人,只有戰勝了自己才能戰勝世界。總之,健康的自尊除了自我認可結果外,更是社會尊重的結果,但社會尊重 又是自尊源源不斷的“食糧”,否則所謂自尊必然是難以持續長久的。觀點三:自尊來源于自尊需要(教科書)自尊來

5、源于自尊需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成就、優勢與自信等的欲望;二 是對名譽、支配地位、贊賞的欲望。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歸屬感、成就 感等,這些因素都與個體的外在環境有關。觀點四:自尊來源于社會比較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 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團體和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體會自身的價值。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客觀的參照標準來了解自己,如通過血壓、脈搏、體溫等可觀察指標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大多數時候, 我們沒有這種可供參照的客觀標準,而只能通過與他人比較才能估價自己。例如, 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身高、體重來估計自己的高矮、胖瘦。一個身高 1. 8

6、0米的 人是高還是矮,我們無法回答,因為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參照。在某些地方, 這個人可能只是個中等個;可是在另一些地方,這個人可能就是個巨人。一個很 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數大學新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 在高中時,他們每個人都是 很聰明的;可是上了大學后,他們卻發現,他們原來并不是那么出類拔萃,只不 過是平常人而已。只有比較才有自尊,沒有比較就沒有自尊。一般來說,社會比較主要有兩種 方式:一種是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上行比較;另一種是與比 我們弱或差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下行比較。人們常常認為,與比自己強的人 比較會產生嫉妒、敵意、挫折等消極的情感體驗,而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則會產

7、生優越、滿足、幸福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其實不然,無論是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 還是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都不會必然導致積極的或消極的效果。 究竟會產生哪 種效果,取決于具體的情境。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中,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密切, 或同屬一類,那 么會產生積極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眾人面前說自己認識某位知名人物, 或 說某位名人與自己是同學或朋友等, 以此來提高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里通 常稱之為輻射效應,即比較目標的優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 從而激發積極的 情感體驗。相反,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產生 消極效果。例如,一個長相中等的女性與一個她不認識的漂亮女性走在

8、一起時會 顯得難堪,并降低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里通常稱之為對比效應,即感覺到 與比較目標的差距,從而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在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兩種情況, 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 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密切,或同屬一類,那么會產生輻射效應,即對方的不良 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系疏遠、陌生, 或不屬一類,則會產生對比效應,即感到比對方強,從而提高自尊。觀點五:自尊來自于知恥究竟與什么樣的人比較最好呢?心理學家認為, 最理想的比較目標是與自己 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1)自尊始于知恥,有了羞恥心,人才能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

9、(2)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3)有了羞恥心,我們做錯了事會感到慚愧;(4)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內疚。知恥,并且做到自尊,是一個人前進的強大動力,唯有自重知恥,才會更加 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否則永遠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有時,在尋找自尊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被眼前的不足與缺點蒙住眼睛, 看不 到自己的優點,體驗不到自己的價值,對自己很失望,產生深重的恥辱感,這對 我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的缺點并不可怕, 關鍵是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觀點六:影響自尊的因素(教科書)1、家庭中親子關系;2、行為表現的反饋;3、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4、根據相似性原理正確進行社會比較。觀點七:影響兒童自尊的因素(教科書).父母的教養方式高自尊兒童父母教養的特點有四個:一是溫暖、關愛,積極接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熱心參與孩子的游戲等活動;二是嚴格要求,要求明確,但不采取強制性管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