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第一單元 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生和發展一、基礎知識第一章1、了解早期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的史書及作者;史書所反映的日耳曼人的社會狀況的特點 凱撒高盧戰記 塔西陀日耳曼尼亞志特點:1)畜牧業 農業2)游牧業 定居3)公有 經濟的分化4)平等 地位的差異2、民族大遷徙的起訖時間:375年568年3、法蘭克王國1)克洛維建立墨洛溫王朝的時間、標志 時間:486年 標志:蘇瓦松戰役2)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751年3)教皇國的產生:756年,丕平獻土 教皇國4)查理曼帝國的分裂:843
2、年凡爾登條約 4、采邑制改革:751年,查理馬特進行采邑制改革5、法蘭克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1)法蘭克經濟莊園化 2)封建等級制度的建立第二章1、城市興起的時間及城市興起后三個階段的斗爭2、十字軍東侵(10961291年) 1)歷史背景 2)過程:第一次十字軍東侵1096年; 第二次十字軍東侵1147年; 第三次十字軍東侵1189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侵:1201年1204年; 1291年,十字軍的最后一個據點亞克城被攻陷,十字軍東侵至此結束。3)十字軍東侵的影響3、知識點:1)1066年.威廉.諾曼征服2)(1086年)土地賦稅調查簿 末日審判書 3)1215年.約翰.自由大憲章4)1295年
3、愛德華一世 模范國會5)卡佩王朝(987-1328年)6)“阿維農之囚”(1309-1378年)7) 腓力四世. 三級會議(1302年)第三章1)1347 1349 年“黑死病”首次襲擊歐洲2)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3)貞德抗英4)1381年瓦特泰勒起義二、名詞解析:墨洛溫王朝法蘭克王國的王朝。481年,薩利克部落首領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因其出身于墨洛溫家族,故稱墨洛溫王朝(481751)。建國后,克洛維率領部眾,不斷擴張。克洛維死后,法蘭克即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751年被加洛林王朝取代。查理馬特改革法蘭克王國的一次改革。715年,查理繼承父職出任宮相后,各地貴族蠢蠢欲動,王國內部
4、再呈分裂之勢,外族勢力也乘虛而入,戰火四燃。為挽救時局,加強中央權威,查理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以強力征用貴族和教會的土地,以服騎兵役為條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無條件的土地封賜,組建起以中小貴族和上層自由民為主的強大騎兵武裝,史稱查理?馬特改革。通過這一改革,削弱了地方貴族的勢力,加強了法蘭克王國的軍事實力。而且采邑是連帶土地上的勞動者一起分封的,這就使勞動者更加固著在土地之上,加強了人身依附關系,因而促進了法蘭克封建生產關系的發展。凡爾登條約 P199查理帝國的皇帝虔誠者路易的三個兒子將查理帝國永久分裂的一個條約。簽定于843 年,具體內容有:日耳曼路易統治東法蘭克,禿頭查理分得西法蘭克,老大羅
5、退爾保皇帝稱號,得到的是東、西法蘭克之間的領土,從意大利北部經勃艮第、阿爾薩斯、洛林到尼德蘭這一條約是查理帝國永久分裂的標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領土糾紛的根源。查理帝國法蘭克王國查理曼統治時期。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查理在位時期,率領封建主四處征伐,建立起一個與昔日羅馬帝國疆域相當的帝國。800年圣誕節,羅馬教皇立奧三世在羅馬的圣彼得堡教堂為查理加冕,稱其為“羅馬人的皇帝”。從此西方史書稱查理為查理曼(查理大帝之意),把法蘭克王國稱為“查理帝國”或加洛林帝國。814年,查理曼死后,帝國即告分裂。特恩權查里曼死后,恩地、委身更加普遍,王權衰落,國王不得不承認既定事實,頒布特恩權,規定封建主在自己的
6、領地內享有行政、司法等大權,國王的官員不得隨意進入封建主的莊園。這樣,封建主的莊園成為獨立的王國,采邑主成了封建主,自由農民喪失人身自由成為佃農,法蘭克國家封建制度最終形成。采邑制查理?馬特時期改革土地制度,分給貴族、騎士、教會的土地稱采邑;領地不能世襲 ,死后歸還國家;受封采邑者要為國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實行,建立了以土地關系為紐帶的領主和附庸之間的臣屬關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為基礎的騎兵制度。以后大封建主紛紛效仿國王,加強了農民對封建主的依附,促進了自由農民農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級制度形成。封建莊園制中古西歐封建主剝削農奴的基本組織,在其他地區和國家,也曾在一定時期不同程度地存在過這種組織。在西
7、歐,封建化過程完成后,國王、教會和封建主的莊園分布各地。他們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戶蠶食,直到吞掉一個或幾個農村公社,所以形成的莊園大小不等。大莊園有一個或幾個村莊,小的只有一個村莊的一部分。莊園完全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手工業尚未與農業分離。農民生產是為滿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為封建主提供消費資料,不是為了交換。封建主還有審判和懲罰農奴的權力。農奴雖然受到沉重的剝削,但畢竟有自己的獨立經濟,比奴隸有更多的勞動興趣,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12、13世紀以后,西歐城市大批興起,商品貨幣關系滲入農村,農奴改納貨幣地租并逐漸取得人身自由,領主自營地消失,莊園解體。封君封臣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內容。11世
8、紀時,西歐封建主之間普遍結成封君封臣關系。為締結這種關系有了教以前更為規范的儀式,即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封臣對封君承擔許多義務,一為“效忠”、二為“幫助”、三為“勸告”。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主要是“保護”和“維持”封臣,不得傷害后者的榮譽、財產和生命。封君封臣關系與重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相聯系,一經締結無論封臣還是封君都不能隨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義務,就可能導致封君封臣關系的破裂,釀成武裝沖突。在西歐封建社會國家行政管理體系極不完善的情況下,封臣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管理辦法。但封君在向封臣賜地并賦予其一定的義務的同時,也將土地上的統治權一并下放給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權和政治統治
9、權渾然一體,構成西歐社會的領主權。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規范和培養后代的制度,構成了“騎士制度”的主要內容。拉丁帝國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在其侵占的拜占庭帝國的土地上建立的封建國家。希臘人稱西歐人為拉丁人,故名。拉丁帝國都君士坦丁堡,版圖包括拜占庭帝國領土的大部分地區。其帝國的統治極不牢固,人民反對封建剝削和反對異民族的統治的斗爭接連不斷,帝國內部矛盾重重。1261年,被拜占庭殘余勢力建立的尼西亞帝國推翻,拜占庭帝國恢復獨立。但復國后的拜占庭帝國今非昔比,國勢已大為削弱。克呂尼運動10世紀末11世紀天主教會內部的一次重大改革運動,因以法國克呂尼修道院為中心,故名。10至11世紀,
10、羅馬教廷勢力衰微,教會私有化,教士墮落腐化。克呂尼修道院倡導改革,主張實行嚴格的禁欲主義,教士須過集體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產私有化;禁止買賣圣職;要求獨立,反對世俗統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敘任權等。該運動得到西歐各國修道院的響應并接受克呂尼修道院的領導。克呂尼運動得到羅馬教廷的積極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親自指導運動。該運動加強了教會,尤其是教皇的勢力,從而引起神圣羅馬帝國和教皇的沖突,主要表現為主教敘任權之爭。君士坦丁恩賜8世紀天主教會偽造的文件。內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身患麻風病,由教皇希爾維斯特一世行神跡治愈,并勸化他皈依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出于感激,于324年將包括意大利在內的
11、整個帝國西部的宗教和行政統治權授予希爾維斯特及其以后歷代教皇,準其地位凌駕于其他大牧首之上。以此為根據,教皇與拜占庭皇帝和拜占庭大牧首進行了有力的斗爭,導致西部天主教會的獨立和教皇權的強大。15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瓦拉證實這一文件系偽造。什一稅一種宗教捐稅。(1)歐洲中世紀基督教向居民征收的一種宗教捐稅。6世紀時,基督教會利用圣經所載農牧產品十分之一“屬于上帝”的說法,向居民征收什一稅。9世紀查理大帝規定,繳納什一稅是法蘭克王國每個居民的義務。10世紀中葉,西歐各國普遍實行什一稅。什一稅分為大什一稅(糧食)、小什一稅(蔬菜)和血什一稅(牲畜)三種,稅額往往超過十分之一,是民眾的一項沉重的負擔
12、。1789年法國大革命后,陸續廢除。(2)中世紀伊斯蘭國家對穆斯林規定繳納的農業稅、商業稅和對非穆斯林的入境稅,也稱什一稅。稅率一般為百分之五到十。卡諾沙事件中世紀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請罪事件。1075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宣稱教權高于一切,世俗君主不得干預教皇選舉和主教任職,打破了一百多年來皇帝批準教皇選舉、任命主教的慣例。德皇亨利四世對此極為惱怒,雙方斗爭激烈。教皇宣布破門律,開除亨利教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約,并煽動部分德國諸侯另立國王。亨利四世迫于形勢,暫時屈服,前往意大利卡諾沙向教皇請罪,亨利四世在卡諾沙身披悔罪衣,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最終取得了教皇的諒解,恢復了教籍和統治權。這便是歷史上
13、著名的卡諾沙事件。阿維農之囚 P21713081377 年,教廷長期遷于法國邊境阿維農,七十年間,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稱之為“阿維農之囚”這一事件充分說明了西歐政壇上教權與王權此消彼長的趨勢,從此教皇一蹶不振,羅馬教廷日益衰落。天主教會大分裂中世紀天主教會分裂事件(13781417)。“阿維農之囚”后,教廷遷回羅馬。由于親法派和親意派之間的矛盾,出現了兩教皇并立的局面。西歐各國君主從各自政治利益出發,分別承認不同的教皇。法國、蘇格蘭、西班牙和南意大利擁奉阿維農教廷;英國、德國、意大利北部則支持羅馬教廷。一般教徒莫衷一是,基督教世界一片混亂。1409年后,甚至出現三個教皇鼎立。直到1417年
14、選出教皇馬丁五世后,才結束了長達40年的“天主教會大分裂”。但天主教會的世俗權威大大下降了。英諾森三世(11981216)羅馬教皇。在其任教皇時,教皇權勢達到頂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權性質的教會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開第四次拉特蘭宗教會議,確定基督教圣禮為洗禮、堅信禮、婚禮、彌撒、懺悔、圣職授任禮和臨終涂油禮七項,要求每個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懺悔一次,做彌撒一次。西歐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規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會征稅,教皇在全西歐范圍內的征稅權從此開始,教皇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他還曾迫使英王約翰納貢稱臣,干預德國皇位繼承,組織發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諾曼征服以諾曼底公爵威廉為首
15、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征服。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丹麥一帶的諾曼人的一支,10世紀時定居法國北部,形成諾曼底公國。1066年初,英王愛德華死后無嗣,諾曼底威廉以親屬關系要求繼承英國王位,遭拒絕。威廉在教皇支持下,以武力進攻英國。10月14日,哈斯丁一役,威廉大敗英軍,進駐倫敦。12月25日,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建立諾曼王朝(10661135),史稱諾曼征服。諾曼征服是英國社會發展的一次重大轉折。它使英國政治、經濟、階級結構、民族關系和文化習俗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封建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步入了中世紀西歐的最前列,并對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16、。牛津條例英國限制王權的決議。1258年,英國大貴族在牛津開會,通過了進一步限制王權的決議,即牛津條例,當時在位的英王亨利三世被迫接受了條例。規定:由15個大貴族組成委員會,實際掌握國家政權。同時,由實際執掌國家政權的貴族和另外選出的12名貴族組成國會,每年開會三次,討論重大國事。由此進一步限制了王權,初步提出了組成國會管理國家的思想。自由大憲章英國限制王權的封建文件。1215年6月,英王約翰在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的聯合壓力下簽署,共63條。主旨是限制王權,保障教會和領主的特權以及騎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 。主要內容有:承認教會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領主和騎士的采邑繼承權,不再征收額外繼承稅
17、或其他貢金、代役稅;歸還原侵占的領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據;尊重領主法庭的管轄權,國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訴訟,不任意逮捕、監禁自由民;承認倫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風俗習慣;統一國內度量衡,保障商賈自由。同時,規定由領主推舉25人負責監督憲章的實施。大憲章是規定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廣大農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約翰撕毀。到17世紀,資產階級對大憲章內容作了新的解釋,作為要求公民權利、商業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據。十字軍東征(兩種說法) P219 1) 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發生的八次宗教性軍事行動的總稱,是由西歐基督教(天主教)國家對地中海東
18、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由于羅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的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東征期間,教會授予每一個戰士十字架,組成的軍隊稱為十字軍。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為。2) 十字軍東征是羅馬教廷、西歐騎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戰爭狂熱、物質利益的驅使下對近東各國的侵略性遠征,時間從1096 1270 年前后共八次結果均以失敗告終,曾滅亡拜占廷帝國。十字軍東征雖對被侵略國家造成具大的災難,但卻對東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
19、巨大影響。末日審判書英王威廉一世(征服者)下令進行的全國土地調查情況的匯編。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國王的直接封臣的地產情況,以便收取租稅,加強財政管理,并確定封臣的封建義務。1086年由國王指定的教俗封建主在全境進行廣泛的土地調查。把全國劃分為78個區,每個區包括若干郡。按郡、百戶區、村的系統了解情況。調查內容包括當地地產歸屬情況,每個莊園的面積、工具和牲畜數量,各類農民人數,以及草地、牧場、森林、魚塘的面積,該地產的價值等。調查結果匯總整理,編定成冊,稱末日審判書(意指它所記錄的情況不容否認,猶如末日審判一樣)英法百年戰爭 P3381】13371453 年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持續百余年,故得名。
20、起因于兩國爭奪富饒的佛蘭德斯和英王在法國境內的領地。戰爭初期,英軍先后取得克勒西戰役和普瓦提埃勝利。法軍慘敗。國內賦稅重重,導致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后法國改革財政,整飭軍隊,于1369年向英進攻,收復大部分失地。英國內爆發瓦特泰勒起義。至1453 年,戰爭最后以英國失敗告終。除加來港外,法收復了英王在法國全部領地。2】英法兩國于13371453年間斷續進行的百余年戰爭。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占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占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
21、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占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瓦特泰勒起義英國歷史上的一次農民起義。起義發生于英法百年的第二階段,因起義領袖為瓦特?泰勒,故名。起義的導火線是政府一再增加人頭稅。1381年5月,埃斯克斯和肯特郡的農民首先發難,拒絕人頭稅并處死稅吏,揭開了瓦特?泰勒起義的序幕。起義很快席卷了英國40個郡中的
22、25個,而埃斯克斯和肯特郡的農民10萬之眾在瓦特?泰勒的領導下分兩路進軍倫敦。起義軍在倫敦城內貧民的支持下,迅速占領倫敦全城,他們搗毀大臣官邸,殺死大主教和和財政大臣,沖進監獄,釋放囚犯,并迫使倫敦塔中的查理二世出來談判。在首次談判中,農民提出了廢除農奴制,每畝地的貨幣租限定為4便士,確保全國貿易自由,赦免起義者等要求。英王假意應允,并頒布赦令作為保證。部分起義農民信以為真,便返回家鄉。大部分農民不滿意,他們在瓦特?泰勒的領導下,要求與國王繼續談判。起義農民不僅堅持上次談判中提出的條件,還要求沒收教會地產分給農民,取消領主權,把領主霸占的土地還給農民,廢除勞工法等。這些要求反映了廣大貧苦農民的
23、心聲。正在談判時,瓦特?泰勒被倫敦市長刺殺,國王則用謊言欺騙農民盡快返鄉。農民離開倫敦后,國王派騎士到各地進行鎮壓,起義最后歸于失敗。瓦特?泰勒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推動了農民爭取自由的進程,加速了農奴制的瓦解,進入15世紀后,農奴制在英國已基本消亡。紅白玫瑰戰爭英國因1453年的英法戰爭失敗加之國內賦稅徭役的不斷加重,以及舊貴族(諸侯)的互相傾軋和對人民的掠奪,使得新貴族和城市資產階級對蘭加斯特王朝的政策不滿,約克公爵理查于1455年宣布攝政,但蘭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貴族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蘭族和約族的族徽分別是紅、白玫瑰,所以此封建混戰稱紅白玫瑰戰爭。內戰結果導至:
24、舊的封建諸侯自相殘殺殆盡,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作用日益增長,都鐸王朝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下日益鞏固。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1154年,法國安茹伯爵以亨利一世的外孫的身份承襲了英國王位,是為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亨利二世在位時進行了司法和兵役改革,強化了王權。亨利二世死后,英國強化王權的趨勢中斷。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英國國會制度正式確立。13371453年,同法國進行了“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結束后,國內陷入了“紅白玫瑰戰爭”,最后都鐸家族的亨利取勝,奪得了英國王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扎克雷起義法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發生在英法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起義的原因是兵禍和
25、黑死病的流行,大量人口死亡,農民陷入了絕望境地;戰爭加重了人民負擔;封建領主的盤剝引起人民的不滿。1358年5月,法國北部博韋地區的農民首先舉行起義。之所以被稱為“扎克雷起義”,是因為法國封建主一直蔑視農民為“扎可雷”,意為“鄉下佬”。起義很快席卷了法國北部及巴黎附近地區。在農民吉約姆?卡爾的領導下,起義者提出“消滅一切貴族”的戰斗口號。后國王惡人查理通過欺騙手段俘虜了起義領袖,失去領袖和指揮的起義軍被貴族軍隊擊敗。封建化即西歐封建社會形成的過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農奴化過程和封主封臣與封土制有形成與發展。它的起點是薩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標志是:封臣制與封土制相結合,土地所有權與政治統治權相結
26、合,大貴族在其世襲領地內具有獨立的政治經濟權力,而王權衰落。農村公社 P196也叫(馬爾克),是從氏族公社會發展而來的自由農民的社會組織。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認為,它是在中世紀地主莊園內重新形成的。薩利克法典 P1965世紀時薩利克人的習慣法匯編。墨洛溫王朝的創始人克洛維統治后期(約507511)頒布的。它在克洛維的后繼人統治時期曾兩度被重新頒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統治時期又經反復修改和系統化。薩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舉了各種違法犯罪應科處的賠償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兒不得繼承土地。16世紀時,這一章被錯誤地引來作為婦女不能繼承王位這一現
27、行法律推定的權威依據。委身式 也叫(投托、庇護),是西歐封建化過程中,農民依附于貴族的一種形式。由于戰亂、社會動蕩以及官府的勒索,使眾多農民無法進行正常的農業生產;同時,軍事制度由輕裝發展到重裝,農民不堪費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給貴族,依附于貴族,從而減輕自己的負擔,這種形式叫做委身制。丕平獻土 P198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獻納給教皇的土地。751年,法蘭克王國的宮相矮子丕平在貴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廢黜墨洛溫國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為其加冕。為了報答教皇,他征服了倫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區贈與教皇,從而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這一事件史稱丕平獻土。沃姆
28、斯宗教協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與教皇簽訂的一個調和雙方矛盾的協定。它標志著教權與王權之爭趨于緩和。該協定規定:主教和修道院長由教士選舉,選舉時須有皇帝或其代表參加,教皇賜予主教代表教權的指環和權杖,德皇賜予主教代表世俗權力的權節黃金詔書 (兩種說法) P343【1】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頒布的帝國基本法。規定:皇帝由當時權勢最大的7個選帝侯,在法蘭克福城選舉產生。選舉會議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禮在亞琛舉行;德意志國王即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羅馬教皇的承認。還規定選帝侯在其領地內政治獨立 ,擁有征稅、鑄幣、鹽、鐵礦開采等國家主權,以及獨立的、不準臣民上訴的最高
29、司法裁判權,擁有監督帝國的職權。金璽詔書從法律上確定了德意志侯國的分立體制,進一步削弱了皇權,加劇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2】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為穩定德國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選舉而發布的詔書。它明確規定皇帝由七大選侯(三個主教選侯,四個世俗選侯)選舉產生,大諸侯在各自領地內有獨立的法律、稅收權和軍隊,而選侯則有絕對君主權力。黃金詔書的頒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國的歷史已變為諸侯領地獨立發展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帝國的瓦解過程開始。福音同盟德國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領土上迫害新教徒、鎮壓胡司派觀點的人。在德皇支持下,耶穌會士從奧地利前往捷克。在萊茵河流域和德國的西北部,天主教的活動加強了。德皇企圖用
30、武力壓服新教諸侯。德國南部和西部的新教諸侯為了對抗天主教的反動,在1608年組成了以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為首的政治同盟“福音同盟”(新教同盟)。圣女貞德英法百年戰爭中的法國女英雄。1428年英國圍攻奧爾良。奧爾良是盧瓦河上的要沖,是通往南方的門戶,保衛奧爾良是關法國命運的決戰。法國農村姑娘貞德于1429年晉見國王,獲準率領軍隊解救奧爾良。5月間,經過艱苦奮戰,大敗英軍,奧爾良之圍解除,貞德威名遠揚,榮獲“奧爾良姑娘”的尊號。1430年,在康邊附近的戰役中貞德為勃艮第黨人所俘,并以4萬法郎的價格賣給英國人。1413年5月24日,貞德在盧昂被宗教法庭判以女巫的罪名并處以火刑,骨灰被仍進塞納河。三級會
31、議法國中世紀的等級代表會議。參加者有僧侶、貴族和市民三個等級的代表。通常是國家遇到困難時,國王為尋求援助而召集會議,因此會議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職能之一是批準國王征收新稅。在會議期間,三個等級各自討論議案,只有在擬定對國王的回答時才舉行聯席會議。三個等級,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決權。模范議會英國封建貴族的代議機構。在英國“大會議”之后產生。1265年1月,德?孟福爾依靠貴族、 教士和市民的支持,戰勝國王之后,以攝政的名義 ,根據 自由大憲章 的規定,在威斯敏斯特宮召集大會議, 它創立了英國議會的雛形,是英國議會的開端。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籌集戰爭經費又召集議會。 仿照大會議的代表成分
32、,出席議會的除大貴族、教士外,每郡有 2 名騎士代表,每個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約有400余名議員出席。此后議會仿此例經常召開,這次議會被稱為模范議會。由于貴族議員和市民、騎士議員在根本利益、要求上各不相同,每當這種議會召開時,各郡騎士代表和市民代表經常單獨在一起。但是,中世紀時期的大會議、模范議會及1343年由兩院組成的議會都只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還不是近現代意義上的議會。僧侶騎士團是一種宗教性的軍事組織,直屬教皇,不受當地統治者指揮。第一次十軍東征后,教會為了鞏固十字軍國家的地位,先后組織幾個僧侶騎士團,派往東方,第一個“神廟騎士團”主要由法國騎士組成;第二個是“醫院騎士團”,主要由
33、意大利騎士組成;后來在13世紀又成立了德國的“條頓騎士團”。南特敕令1598年4月13日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為結束胡格諾戰爭在南特城頒布的敕令。敕令保證不追究胡格諾戰爭中的一切行為,胡格諾派獲得信仰自由,有權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務會議;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在審訊新教徒時組成新舊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與天主教徒一樣,新教徒有權擔任各種官職和向國王進諫;在軍事上允許胡格諾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擁有軍隊和武器。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保證宗教寬容的文獻。但天主教會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議。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認真執行。清教運動16世紀中期英國圣公會內部的改革運動。因主張清除英國國教會內殘留的天
34、主教舊制和繁文縟節,提倡勤儉清潔的簡樸生活,故名。清教運動的發動者為卡特賴特。運動后分為溫和派與激進派。前者提倡從國教會內部改革,以實現凈化教會為目的,在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后者主張采用長老制,甚至脫離國教會,簡化儀式,放棄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運動對英國革命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行會幾乎與中世紀城市同時產生,分手工業行會和商人行會。為了反對貴族剝削、保證自身利益、防止內部競爭,同一城市的手工業者結成聯盟,稱為“手工業行會”。手工業行會成立初期,對維護手工業者的利益、團結手工業者與封建主斗爭,起了重要租用,但是由于它的宗旨在于維護小生產者利益,反對競爭甚至拒絕改進生產工具,日益
35、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14世紀以后,手工業行會逐漸衰落。在手工業行會建立的同時,一些城市的大商人為了保障自身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在一些地區的貿易獨占權,結成商人貿易行會,也成商人行會。隨經濟貿易的發展,許多城市的商人行會又結盟,形成跨地區甚至跨國界的商人行會。漢薩同盟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為保護其貿易利益而結成的商業同盟。漢薩一詞日耳曼語原意為集團。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呂貝克。從12世紀起,北德意志商人為了同英國、佛蘭德進行貿易,曾組織科隆漢薩和漢堡漢薩。約12世紀中葉13世紀中葉,德意志萊茵河流域的貿易活躍,對外貿易重心逐漸擴大到波羅的海地區。13世紀80年代,萊茵地區各商人組織互相合作以維
36、護共同的利益,并與呂貝克及其他控制波羅的海貿易的北德城市結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盜,確保貿易安全 。教皇赦令教會文件。1073年,克呂尼派的高級教士希爾德布蘭當選為教皇,是為格利哥里七世。他于1075年頒布了教皇赦令,這是教皇建立世界統治的綱領性文件。恢復失地運動西班牙文“雷康吉斯達”(Reconquista,意為“再征服”)的意譯,815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斗爭。711年,阿拉伯人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714年滅西哥特王國。西哥特人退居到北部山區,先后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如那瓦爾王國、亞拉岡王國和卡斯提爾王國等,同占領者阿拉伯人展開收復失地的斗爭。到13世
37、紀中葉,半島大部分地區光復。12491251年,葡萄牙實現了領土統一。1479年卡斯提爾與亞拉岡合并,建立西班牙王國。1492年西班牙人攻占阿拉伯人在半島的最后一個據點格拉納達,收復失地運動勝利結束。教父哲學西歐基督教哲學思想。45世紀期間,以奧古斯丁、安布羅斯和杰羅姆3位杰出的神學家為代表的教父哲學形成,它改變了原始基督教在教義方面的混亂狀況。在只有通過信仰才能認識上帝的原則下,教父哲學用新的柏拉圖主義哲學來論證基督教教義,從而把神學和哲學結合起來,使之更加理論化、系統化;以“三位一體”的神學觀念來為教權至上論提供理論依據。11世紀后,被經院哲學取代。經院哲學中世紀西歐基督教哲學思想的總稱,
38、因產生于教會學院(經院),故名。主張理性服從信仰,哲學是“神學的婢女”。經院哲學以圣經、教父著作和古代哲學為依據來論證神學,用形式邏輯和煩瑣推理方法演繹出空洞的結論。將基督教神學的理論化、思辯化推向新的高度,建構起一個龐大而繁復的哲學化神學唯心論體系。被譽為“神學之王”的托馬斯?阿奎那是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學大全,是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經院哲學輕視經驗,反對實踐,但有利于思辨思維的發展。經院哲學內部唯名論和唯實論之爭,反映了唯物論和唯心論的斗爭。14世紀以后,經院哲學趨于衰落。托馬斯阿奎那 P229(1227-1274年)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神學之王,他主張一切知識都是為了論證上帝
39、的偉大。其所著神學大全被尊為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作為歐洲中世紀大學中的神學教材,長達數世紀之久。他提出了宇宙秩序論,對教會權威和封建社會等級秩序作了充分的神學論證。托馬斯?阿奎那的經院哲學思想直到今天仍在西方有著重要影響。阿爾比派中世紀西歐宗教異端教派。主要活動在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們以法國南部的阿爾比城為中心開展活動,盛行于1213世紀。教義采用摩尼教的某些思想材料,主張善惡二元;反對天主教會的儀式和組織,不承認教會的權力,譴責教會聚斂財富。其中又分為兩個教派:一為華爾多派;一為純潔派。華爾多派反對教會的奢侈生活,反對教會擁有財產,提倡簡樸生活,主張平均貧富;純潔派認為封建秩序和教會都是
40、罪惡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張教徒以自身的純潔來同教會劃清界限。阿爾比派思想在人民中傳播迅速,引起了教會的極大恐慌,教皇于1208年親自組織十字軍到法國南部鎮壓。使徒兄弟派中世紀西歐宗教異端教派。教皇在鎮壓了阿爾比派后,人民的反封建斗爭仍繼續發展,在意大利又出現了異端教派使徒兄弟派。使徒兄弟派同樣反對教會腐化。他們主張信徒財產共有,地位平等,吸引了大批貧苦農民和市民參加。該派遭到異端法庭的嫉恨,其創始人和領導者塞加烈于1300年被燒死。他的繼承者在意大利北部地區的皮埃蒙特發動農民起義,堅持斗爭四年之多,最后被十字軍鎮壓。七國時代7世紀初葉9世紀中葉,不列顛島上七國并立的時代。從5世紀中葉
41、起,歐洲大陸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顛島。在征服當地克爾特人的過程中,許多小國逐漸合并為7個王國。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東塞克斯 ;東北部和中部有麥西亞、諾森伯里亞和東盎格里亞;東南部有肯特。相互爭雄,戰亂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統一的英格蘭王國。七國時代結束。加洛林王朝 法蘭克王國的王朝。751年,法蘭克王國的宮相矮子丕平在貴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廢黜墨洛溫國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為其加冕。為了報答教皇,他征服了倫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區贈與教皇,從而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查理曼統治時期(768-814),加洛林王朝的勢力達到鼎盛。在此期
42、間,法蘭克封建化完成。814年,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國即告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簽定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三、思考題:1、查理馬特改革的歷史背景、基本內容及其影響。背景:1)無條件的土地封賜; 2)內部的松散性; 3)兵源的枯竭。內容:1)封主之封賜土地與提供保護;2)封臣之負擔兵役與土地的終身占有而非世代相襲3)封主與封臣權力與義務的平衡;4)農民與土地的連帶封賜。影響:加強了地主階級內部的聯系,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同時,采邑改革建立了以中小地主為基礎的騎兵制,提高了法蘭克國家的政治軍事力量:鞏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騎士制度的基礎,排除了農民當兵的權力促進等級結構的形成。2、中世
43、紀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對西歐社會的影響。1)出現新的等級市民階級2)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舊的自然經濟的領地莊園制度瓦解和農奴化依附的地位消失3)城市與王權的結盟,促使王權更強大4)使產生了城市日常所需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3、試述十字軍東侵的原因、經過及其影響原因:1)宗教方面:傳播基督教,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耶路撒冷,羅馬教會想統治世界2)世俗方面:西歐封建主對商品物質享受的欲望,而且騎士互相攻擊,對外遠征是疏 導這些過剩精力的最好方法;廣大農民想擺脫封建束縛,幻想發財;意大利城市想控制過境貿易與商路1089-1095年西歐連續七年的自然災害。3)外在條件:阿拉伯穆斯林勢力的擴張,貴族騎士想逐出
44、伊斯蘭阿拉伯勢力4)直接原因:賽爾住人入侵,拜占庭想得到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羅馬教庭利用這個機會發動早有蓄謀的東征經過:西歐封建主先后進行了8次東征,開始于1096年。第一次:在地中海東岸狹長地帶建立了4個由十字軍將領稱王的基督教國家第二次:塞爾柱人的反攻與第二次十字軍的敗潰;第三次: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崛起;第四次:君主坦丁堡的陷落與拉丁帝國的建立;第五、六次:進攻埃及第八次:進攻突尼斯影響:積極影響:1)政治上:原本強大的割據地方的封建領土和破產騎士的消失,有利于君主集權政治的加強,也有助于城市興起和農奴解放2)經濟上:客觀上打開東方貿易的大門,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和貨幣經濟發生革命,促進城市
45、的發展,造成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3)文化上:使東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文化復興,阿拉伯文字,代數都是在這一時期傳入歐洲4)軍事上:促進了西方軍事學術和軍事技術的發展消極影響:使地中海東部各國生靈涂炭,經濟與文化受到嚴重破壞,阻礙了社會發展的進程,給西歐各國人民帶來巨大苦難,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在宗教勢力下,西歐的猶太人也受到野蠻的迫害。4、試述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經過和性質以及對英國法兩國的影響原因:法國領地的爭奪、佛蘭德爾的控制、加佩王朝的繼承權;過程:1337年,兩國宣戰,英國取得海戰的勝利,進攻諾曼底1346年,英在克萊西大敗法軍1356年在普瓦提埃打敗法軍1
46、360年,締結和約,戰爭暫告結束1429年,貞德率軍攻進奧爾良,扭轉戰局1435年法軍節節勝利,英軍不斷縮小陣地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性質:百年戰爭是英法之間的國際戰爭,也是法蘭西帝國的國內戰爭,是法蘭西大貴族反抗王權和相互攻擊的內戰,后轉為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影響:A: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法國基本統一; B:英法民族國家的形成。5、為什么說中世紀西歐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中世紀初期日耳曼人上至國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他們文化上處于原始狀態,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較高文化在蠻族中的普及與提高,需要一個過程。而當時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這就形成基督教會在整個中世紀西歐文化,包括文藝復
47、興初期,都是以基督教為題材,以基督教思想為背景的6. 什么是“民族大遷徙”?簡述日耳曼人民族大遷徙的經過和結果?民族大遷徙是世界性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向南方農耕世界的沖擊經過:374年,匈奴人渡過頓河,進入哥特人地區,降服東哥特人,擊敗西哥特人。西哥特人的遷徙:開始于375年,黑海草原色雷斯羅馬(410年)高盧(419年)西班牙(507年遷都托萊多);汪達爾人的遷徙:中歐潘珞尼亞高盧西班牙北非;央格魯人、撒黨遜人、朱特人的遷徙:日德蘭半島不列顛。結果:日耳曼人建立新王國。7、試述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和發展以及查理曼帝國的歷史地位法蘭克人一部分住在萊茵河下游,稱濱海(薩利克)法蘭克人,一部分住在萊茵河
48、中游,稱沿河(里普阿爾)法蘭克人。他們和羅馬關系較好,或成為同盟者,或成為雇傭軍。羅馬帝國崩潰后,481年,克洛維率領他們征服高盧,建立了墨洛溫王朝。486年,克洛維與留守高盧的羅馬軍隊在蘇瓦松決戰,大獲全勝,很快奪取了索姆河和盧瓦爾河之間的土地。為了加強他的統治,便于將來的擴張,496年克洛維在蘭斯教堂接受洗禮,從此取得了教會和教徒的支持,提高了他的地位和聲望,對他擴張領土非常有利。到6世紀中期,法蘭克王國成為西歐最強大的國家,版圖西到比利牛斯山,東到萊茵河歷史地位:查理曼帝國期間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文化復興時期,該時期引入了歐洲文明的主流,為歐洲新興的封建制度的創立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
49、貢獻,對后來的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帝國戰爭毀滅了倫巴第和阿瓦爾兩個國家,征服了薩克森,許多人在他發動的戰爭中喪生。8、試述法蘭克封建化的過程及其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過程:第一階段:公元5-7世紀,封建化開始。 莎利克法典體現了5-7世紀法拉克人的社會; 第二階段:公元8世紀,采邑改革促進封建化過程,封土制和封主封臣制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階段:公元8世紀下半葉9世紀,到世紀,采邑逐漸變成了世襲領地。標志:法蘭克經濟莊園化;封建等級制度形成。 9、試述中世紀西歐封建城市興起的原因和經過?原因:公元9-11世紀西歐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的獨立,大量手工業逃亡者聚居并逐漸形成早期城市
50、。經過:A:師傅與幫工、學徒的斗爭; B:行會與城市行會的斗爭; C:城市下層平民與城市貴族的斗爭。10、論述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特點?為什么具有這種特點?特點:1)中古西歐城市是西歐封建社會工商業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2)城市具有反對封建主爭取獨立斗爭的性質3)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一般以贖買為手段,但不得以時也以武力來爭取自由4)城市司法權不完整,受封建教會控制5)城市有時被看作封臣的一個集體,要為封君服義務原因:A:西歐政治分裂,法律不統一,大小封建主割據獨立; B: 城市往往與王權結盟,取得特許狀,以對付當地封建主;11、如何認識中世紀的行會評價: 從經濟上來看,行會在城市興起、商品生產已有發展
51、,但還不算成熟,對保障小商品生產方面有進步意義。從政治上來看,中世紀的城市主要是由行會組成的。在行會的基礎上形成了城市管理的主要機構市議會, 從而體現了一種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精神。12、論述諾曼底征服后英國封建制度的發展及其特點,試析法國中央集權強化的過程?發展:A:在威廉一世期間王室經濟不斷強大并且形成了特定的效忠關系,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B:在亨利一世期間,機構逐漸完善,設立了王室法庭和巡回法官; C:在亨利二世期間,實行盾牌錢制,加強軍事實力并且王室法庭權限得到擴大。特點:王權起點比較強大,比法國較早出現了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法國強化集權過程:A:在腓力二世期間,擴大領土、兼并諾曼底
52、公國和安菇伯國;B:在路易九世期間,王室法庭的審理范圍擴到整個國內、國王發行的新幣通行于各地、實行募兵制、建立常備軍并且兼并了土魯斯伯國;C:腓力四世時期,建立三級會議并且出現了“阿維農之囚”現象。13、如何理解中世紀西歐的議會制度A:中世紀西歐的議會放映的是封建制度下的等級觀念 ,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第三等級是城市市民;B:議會起源于國王的議會事;C:議會既可以是加強王權的工具,也可以是對王權加以限制。它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物,是貴族特權下放或普及化的結果,但它又是聯結中世紀封建制度和近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橋梁。14、中世紀英國議會制度的形成1】在各階層與王權的沖突中自下而上完成的2
53、】1199年國王約翰即位,開始隨意征收捐稅,侵吞貴族土地,肆意干涉領主法庭,侵犯城市的自治權,破壞原有的封建契約,導致階級矛盾激化3】1215年內戰爆發,迫使國王簽署貴族起草的自由大憲章,其主要內容是限制王權,保障貴族騎士和市民的權益4】1258年,英國卷入意大利戰爭,財政拮據,國王試圖增加稅收,引起內戰出現瘋狂國會,提出“牛津條例”規定:議會法是最高權威,一切法令不得與其相悖,并組成15名貴族組成的委員會5】貴族騎士和市民軍隊于1264年打敗英王,1265年召開貴族、騎士、市民代表參加的全國性大會,1295年,愛德華一世召開“模范國會”,被認為是英國國會的開始,英國議會制度形成15、比較中世
54、紀英法議會制度的異同(提示:性質、形成。結構、職能作用大小、后果)同:中世紀英法的議會都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物,都是封建性質的議會,都代表社會上的各個等級。市民參與是議會制度形成的標志。異:A:形成:法國稱三級會議,一般自上而下召集;國稱國會,自下而上形成;B:結構:三級會議召開,法王有完全的主動權,開會時三個等級分別開;英國分為上下兩院上下院單獨召開會議;C:職能:與英國國會相比,三級會議的權力要小,并且三級會議決定權力支持國王;D:后果:促使英國形成穩定的君主立憲制,二法國則形成不穩定的共和制與帝制交替政治格局。第二單元 中古東歐諸國一、基礎知識1、拜占廷政權的起訖時間:3951453年2、
55、古羅斯國家建立的時間、特點以及了解它的史料時間:882年 特點:巡行索貢,征戰貿易 史料:往年紀事羅斯最早的編年史。3、莫斯科公國的興起及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伊凡一世、伊凡三世、伊凡四世的各自作用興起:1147年伊凡一世:莫斯科公國的權力締造者伊凡三世:擺脫了蒙古長達300年的控制伊凡四世:確立了沙皇統治二、名詞解釋 :日耳曼尼亞志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于公元98年完成,詳細記述了西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政治組織和物質文化生活。書中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特征及生活狀況和宗教信仰狀況。當時已有階級分化,出現了貴族、自由人、釋放奴隸和奴隸。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拜占庭帝國的又一位大帝,他統治時期(527565)被認為
56、是拜占庭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他在內政外交,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有所建樹,對內他以鞏固奴隸主階級統治為核心,對外以擴張領土為基本點,其統治期間爆發了“尼卡起義”為此他進行了改革,以緩解矛盾,于529年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后又匯編羅馬民法大全,對外,533年,攻北非汪達爾王國,接著發動東哥特王國的征服戰爭,至553年,查士丁尼對西歐征服達到極限。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極力維護奴隸制度,加強軍隊和政府官僚機構,并試圖恢復羅馬帝國的輝煌,532年鎮壓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義,編纂羅馬民法匯編,對外大肆用兵,先后滅掉汪達爾王國、東哥特王國,占領北非、意大利、科
57、西嘉、西西里和伊比里亞半島的南部。并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非亞大教堂。查士丁尼統治時代是拜占庭帝國的黃金時代。羅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律的總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編纂,由法學家特里波尼安主持。鞏固帝位、突出君權是這部法學文獻的基本宗旨,宣揚皇帝意志、承認階級差別、保護私有財產。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陸法系的基石,對歐洲各國法律產生巨大影響。普羅科匹厄斯查士丁尼時代杰出的歷史學家(約500565)。留有三部著作:戰爭、建筑、秘史,他是垂訓史觀的真正體現者。他在古典文化方面造詣頗深,其作品風格和表現形式都模仿古
58、典史家的作品。但其作品與前人一樣,多失之于輕信,荒疏于考證。他相信一切事件的進程都是命運決定的。歸根結底,他是一個宿命論者。希拉克略拜占庭帝國皇帝,602年,多瑙河邊防軍在百夫長福卡斯領導下發動叛亂,一舉攻陷君士坦丁堡,處死皇帝。非洲總督希拉克略舉兵反擊,經過8年內戰,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希拉克略最后勝利,登上王位,開創了希拉克略王朝(610711)的百年統治。在位時實行軍區制改革,將以前局部實行的軍區制在整個帝國推行起來;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制;大批動用教產,利用教會的物質和精神力量,號召全國軍民進行“圣戰”,以打敗異教徒和敢于入侵之敵。軍區制改革 七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希拉克略王朝
59、開始實行的一項改革,當時帝國面臨外敵的入侵,為拯救帝國于危亡,帝國開始實行軍區制改革,具體內容有:1)把北非、意大利實行的軍區制移植到東方,設若干軍區,以軍區代替行省,軍政合一,由主管軍事的將領統治,實際是對全國實行軍事管制。2)建立軍屯制度,自由民被編入軍隊,并分配以世襲份地,亦兵亦農,交納賦稅,但不服勞役3)對軍隊上層則進行土地分封,形成軍事封建貴族,即作為帝國階級支柱,又加強帝國軍事力量,軍區制改革大大加強了帝國的經濟、軍事力量,使帝國得以繼續存在保羅派拜占庭帝國的一支反抗封建剝削和封建壓迫的異端教派。早在7世紀已經產生,在8、9世紀廣泛傳播于城鄉各地。活動中心在小亞細亞東部地區。其基本
60、群眾是農民,也有部分城市貧民和奴隸參加。其主張惡善二元論,主張取消教階制,簡化宗教儀式,廢除偶像崇拜,恢復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保羅派是具有明顯的反封建反教會綱領的社會民主派。他們積極參加圣像破壞運動,是農民反對農奴化的一種形式。827年被鎮壓,其信徒逃散世界各地,其思想種子也被帶到歐洲許多國家。立奧三世拜占庭帝國皇帝。 8世紀初,阿拉伯人對拜占庭又發動新的進攻。皇帝狄奧多西三世素手無策,但小亞軍區督軍立奧擊敗了敵人的進攻。于是立奧強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稱立奧三世(717741)。從此開始了伊蘇里亞王朝的統治。717718年,他曾巧妙的利用“希臘火”粉碎了阿拉伯人對首都的圍攻。立奧三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腎臟泌尿超聲》課件
- 2025金融借款合同協議書
- 理發門面出租合同協議
- 電力通信專線合同協議
- 玉米收割勞務合同協議
- 瓦工轉包合同協議書范本
- 電梯采購加裝合同協議
- 電力施工擔保合同協議
- 生物質供氣合同協議
- 環保核查服務合同協議
- 第三節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課件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 產品路標規劃-綜述2.1
- 2023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電子制造技術-電子封裝》配套教學課件
- 二月份循證護理查房課件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八季
- JJF(湘) 09-2018 純水-超純水系統監測儀表(電導率)計量校準規范-(高清現行)
- 延安市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
- 中藥斗譜排序
- 數學建模“如何進行人員分配”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