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中國地形教案設計_第1頁
八年級地理中國地形教案設計_第2頁
八年級地理中國地形教案設計_第3頁
八年級地理中國地形教案設計_第4頁
八年級地理中國地形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8 頁中國的地形山東省聊城市鄭家中學 鄭煥霞教材分析本節課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對于“地勢西高東低”,教材并沒有用較大篇幅講述,只是通過一幅地勢剖面圖與三個設計巧妙的問題來解決,但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注意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培養。而對于我國的主要山脈教材則利用圖文結合進行重點講述,側重讓學生通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并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此外,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自學能力,教材安排了較多的閱讀材料。總之,本節重要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均在于培養學生閱讀與運用地圖的能力。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學會讀圖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及各

2、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與主要地形區。2了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其在圖上的分布。3培養學生讀圖與分析各類地形圖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本節課通過啟發學生回顧已知的地形知識與還想知道哪些有關地形的知識來調動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分組分亨教學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并結合多媒體、DVD、掛圖等教學資源,使學生獲取有關中國地形的知識。(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對我國壯麗山河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自豪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通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三、教學

3、重點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2主要山脈的走向與分布。四、教學難點1分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優越性。2識別主要山脈的走向與分布。五、教學安排1課時六、教學準備教具: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沿32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DVD。七、教學過程(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用方框表達的文字說明是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導入新課:(復習提問)回憶一些國家的地理,讓學生思考:自然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組成要素 (地形、氣候、河流、動植物等)從而引出要了解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也需要從上述內容去總結,而本節課首先從“地形”方面去學習、去體會。分組分享活動一:關于我國的地形,我已熟識的,我想知道的。

4、(過渡)中國地形的第一個特點是從地勢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謂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換句話說,是中國哪邊高,哪邊低的問題。分組分享活動二:(地勢西高東低”的學習)第一步,分組討論:我根據分析,得出一。(討論假設:根據“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或“中國地勢剖面圖”,得出我國哪邊高哪邊低,即地勢如何根據平均海拔高度,我國地勢可分成幾級階梯每一級階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約是多少米各級地勢階梯分別有哪些主要地形類型)第二步,教師引導:結合教材P20頁活動13去討論,并完成。第三步,自由發言:除分析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或地勢剖面圖外,要將“活動”完成。第四步,代表發言,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地勢西高東低。分組分享

5、活動三:(讀圖、析圖、繪圖能力培養)通過,先小組分享,然后派代表進行集體分享。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學生把握到“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這一知識點,并讓學生將問題與知識點在地圖上發現,又落實到地圖上,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第一步,教師敘述引導:分層設色圖是一種在圖上用不同的顏色代表所在地區的海拔高度的地圖,要更好地表現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還可以用一種特殊的地圖地勢剖面圖。第二步,舉例分析講解:什么是剖面圖假設:在講臺上有一個饅頭,豎著,沿饅頭中部切開,將看到的形狀就是一個饅頭的剖面圖。地勢剖面圖的原理也是如此。第三步,學生分組分享繪圖活動:參照教材P20

6、頁圖21“沿32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畫一幅簡略示意圖。另外,請兩名學生代表在黑板上畫。第四步,教師點評。(期間注意巡視,作出及時輔導。)分組分享活動四:“地勢西高東低”的優越性第一步,教師設問:事前備好兩幅中國地勢變化示意圖,一幅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一幅地勢由東向西逐漸降低,讓學生分析比較,討論探索,判斷利弊。第二步,學生分享、自由發言,提出各自觀點,最后派代表總結發言。(教師可引導學生主要從氣候、水利與交通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三步,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

7、向東滾滾流,這些大江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運輸,促進了內地與沿海的經濟聯系。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大多建設在階梯的交界地帶,如葛洲壩水電站與正在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等。(過渡)可以說西高東低的地勢是我國自然環境的一大優勢。那么,構成這一大優勢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導學生從各級階梯的分界線分析,得出: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則鑲嵌其中。)分組分享活動五:山脈“走向”的判斷第一步,教師引導:先給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脈”,讓學生填寫量詞,后要求用語言表達山峰、山脈的最大區別,問如何用圖形的形式來表示。第二步,學

8、生分組分享討論、回答。第三步,教師概括:用圖例說明山峰與山脈的區別,并講述山脈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時是將延伸的兩端方向相加。教師板書幾組不同類型的走向,讓學生說說其延伸方向。如:1東西走向2南北走向3東北西南走向4東西走向第四步,學生分組分享活動:一人畫線段,一人說走向。第五步,指圖學習:出示“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任指幾條山脈的走向讓學生判斷,如大興安嶺、秦嶺、昆侖山等。分組分享活動六:(主要山脈的學習)第一步,學生活動:讀圖思考我國山脈按走向大致分為幾組各組走向的山脈中分別有幾列山脈名稱是什么讓學生觀察山脈的標注在圖上有什么規律。第二步,教師概括:注記文字應與山脈走向

9、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勻分布在山體上。引導學生每找出一條,教師就在教學掛圖上相應位置指出。第一步,教師補充: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尼邊界,海拔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壯、神奇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四步,“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動山脈名稱 西側地形區 東側地形區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巫 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云貴高原 東南丘陵 北 側 南 側天 山 準葛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第五步,教師小結:各種不同走向的山脈縱橫交錯,把我國地表分隔成若干個地形區;山脈常成為各地形區之間的界線。第

10、六步,教學片段欣賞:“中華五岳”,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小結:回應教學目標,想一想:“我學到了。”八、板書設計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中國的地形一、地勢西高東低1.我國地勢的突出特征2.三級地勢階梯的概況3.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二、山脈縱橫交錯1.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2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與分布九、教學后記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采用了分組分享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它是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按一定規律(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以點帶面、以優帶差,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探索與研究、發現與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如地勢剖面圖學習;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過對祖國壯麗河山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如“中華五岳”教學錄像欣賞。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相比,分組分享教學更符合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