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比較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_第1頁
歷史比較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_第2頁
歷史比較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_第3頁
歷史比較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送審論文(1)單位:惠東縣巽寮中心學校姓名:廖為財日期:2013年7月歷史比較法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一、導言作為初三歷史老師,歷史復習是一個繁瑣、細致的工作,復習方法尤為重要,歷史比較法對初三歷史復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及運用歷史比較法對提高老師復習效率和提高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和意義。歷史比較法的內涵歷史教學比較法,是指將有一定關聯的歷史現象和概念,進行比較對照,判斷異同、分析緣由,從而把握歷史發展進程的共同規律和特殊規律,認識歷史現象的性質和特點。歷史比較法是歷史教學中特別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方法,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是分析歷史事物和評析歷史人物的

2、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人類社會的歷史雖然漫長,但始終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制約和促進下有規律地延續。如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改革變法造就繁榮盛世。歷史的發生雖然是不可預料的且無法挽回,但又反復再現著驚人相似的歷史現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出英雄,治世有明君”。因此,引導學生從歷史聯系中考察歷史現象,通過比較發現異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于學好歷史實在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三、歷史比較法的方法1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這是從比較對象所涉及的時空角度分類,是兩種最常用的比較方式。縱向比較主要從時間角度,對同一民族、同一區域、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發展層次的歷史現象進行

3、比較。如,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與清末新政的比較,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的比較,俄國彼得一世改革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較,印度近代史上歷次民族解放運動的比較,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等。橫向比較主要從空間角度,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中國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與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義的比較,中國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1718世紀法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改革的比較,美國廢除黑人奴隸制和俄國廢除封建農奴制的比較,二戰后德、日兩國經濟發展的比較等。2宏觀比較和微觀比較。這是從比較對象所包含的內容角度分類。宏觀比較是站在歷史整體角度,對不同歷史現象進行貫

4、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較,其目的是獲得對歷史系統的規律性的認識。如,中西方封建制度的比較,鴉片戰爭前二百年中國和英國歷史的比較,中國舊民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等。微觀比較是站在歷史的特定角度,對各種特殊的歷史現象或局部的、個體的歷史問題進行具體的比較。對具體歷史過程從經濟、政治、思想各個不同側面的比較,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觀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比較都屬于微觀比較。如薛福成、鄭觀應兩位早期維新思想家政治觀點的比較,希特勒和拿破侖的比較,德、日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比較等。 3、概念的比較。學習歷史時,有一些學生們不容易弄懂,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

5、主義;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奴隸與農奴;農奴與農民;共和制政體與君主立憲制政體等,經過比較,會使學生對其有清晰的認識。 以上通過對比較方法的闡述,說明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拿來比較的內容必須具有可比性。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比較,他們必須是同類、相似或有關聯,不然,就變成了牽強附會。同時,要進行比較,還必須要經過比較而解決一些問題,就是說比較的目的性要明確。四、歷史比較法的作用和意義1、通過比較,區別異同。區別各種歷史現象的異同是運用比較法的基本目的。如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學生常常會忽略二月革命,或誤以為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通過比較則一目了然。這是俄國革命的兩個階段,前者屬于資產

6、階級革命,后者是無產階級革命,其背景、任務、結果都不相同。又如古希臘的雅典和斯巴達,通過比較這兩個城邦的地理位置、經濟形式、社會風尚、政治體制的不同,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兩種不同形態的奴隸制。 2、通過比較,找到規律。歷史是錯綜復雜的,尤其是世界歷史呈現出許多與中國歷史不盡相同的地方。但在相異的歷史現象背后隱藏著的是客觀歷史規律。如比較各國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各國革命的任務、形式不同,英法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美國是爭取獨立、德意志為實現統一、俄日則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本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受到了障礙,而最終目的也都是要促本國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推動歷

7、史前進的規律性。又如,中國近代史上的兩次復辟袁世凱和張勛復辟,都以失敗告終,說明當時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已經成為歷史不可阻擋的潮流。誰要逆潮流而動,必將被歷史所遺棄。3、通過比較,提高綜合分析能力。比較可以讓學生拓寬思維,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可以辯證地一分為二看問題,更可以在比較不同觀點和評價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關于斯大林模式”,即使難點也是重點,直接關系到蘇聯的最終命運。在此,教師引導學生從“工業化進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較:蘇聯是優先發展重工業,西方國家從輕工業推廣到重工業;蘇聯的資本來源是高積累、高投資、低消費,西方國家通過對外殖民掠奪和傾銷商品獲得資本;導致的結果蘇聯見效快而弊端多,西方國家逐漸普及、穩步發展。然后再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政治經濟上的高度集權,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必然導致“此路不通”的結果。這個問題,還能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評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斯大林模式與蘇聯解體的關系等。五、歷史比較法的推廣運用歷史學習離不開記憶,然而如果只注重單個歷史概念的死記硬背,忽視對整體的歷史發展規律的宏觀把握,這樣的記憶方法,往往會前讀后忘、張冠李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