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23PAGE 第2課時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課標要求1.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解釋種群的變動。2.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3.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種間的相互作用都會影響生物的種群特征。考點一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應用1種群數量變化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構建數學模型,其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2)一般步驟: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提出合理的假設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即建立數學模型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3)表達形式數學方程式:科學、準確,但不夠直觀。曲線圖:直觀,但不夠精確。2種群數量的增長(1)種群的
2、“J”形增長拓展歸納準確分析“”曲線a段1且恒定,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b段盡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則種群數量一直增長。c段1,種群數量維持相對穩定。d段1,種群數量逐年下降。e段盡管呈上升趨勢,但仍未達到1,故種群數量逐年下降。(2)種群的“S”形增長下圖表示的是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含義是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個體數量。圖中b曲線的形成過程中出現了環境阻力的時間:b曲線的形成過程中始終存在環境阻力。對于鼠、蚊蟲等有害生物的控制,應該采取的措施:從環境容納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如將食物儲存在安全處,斷絕或減少它們的食物來
3、源;室內采取地面硬化,減少它們挖造巢穴的場所;養殖或釋放它們的天敵等。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時,應使種群數量剩余在K/2左右,原因是種群數量在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捕撈剩余在K/2能使種群數量快速增長,有利于獲得最大持續產量。下圖是某自然區域中甲、乙兩個種群的數量比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則Ot2,甲、乙兩種群的數量均呈“S”形曲線增長嗎?不是(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乙種群最終呈現“S”形增長。隨時間的推移,甲、乙種群的數量比先增加后減少,最后在t2時刻降為零,說明甲種生物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最終被淘汰。熱點歸納聚焦K值K值并不
4、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K值是環境容納量,即在保證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種群數量所達到的最大值會超過K值,但這個值存在的時間很短,因為環境會遭到破壞。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K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當環境遭到破壞時,K值會下降;當環境條件狀況改善時,K值會上升。在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種群數量會在K值附近上下波動。當種群數量偏離K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節使種群數量回到K值。K值的四種表示方法如下圖所示,圖中t1時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t2時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值。3種群數量的波動(1)大多數生物的種群數量總是在波動中。處于波動狀態的種群,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能出現種
5、群爆發。(2)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出現持續性的或急劇的下降。(3)當一個種群的數量過少,種群可能會由于近親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4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1)源于選擇性必修2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2)源于選擇性必修2P17“思維訓練”:據循環因果關系分析獵物和捕食者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性:自然生態系統中獵物增多會導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會使獵物數量減少,獵物減少會引起捕食者數量減少,最終使獵物
6、和捕食者在一定水平上動態平衡。考向一“J”形增長和“S”形增長曲線1觀察下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種群呈現“J”形增長的前提條件是環境、資源非常優越,生存空間無限B呈現“S”形增長的種群,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群增長所受的環境阻力不斷加大C種群增長的“J”形曲線有K值,只是K值較大,圖中沒有表示出來D在自然界中,種群的增長曲線一般是“S”形曲線答案C解析在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等理想條件下種群無限增長,呈現“J”形曲線,A正確;自然狀態下的種群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長所受的環境阻力不斷加大,種群數量不能無限增長,呈現“S”形曲線,B正確;“J”形曲線中種群能
7、無限增長,沒有K值,“S”形曲線存在環境容納量,即K值,C錯誤;在自然界中,由于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種群的增長一般呈現“S”形曲線,D正確。2下列關于圖中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At0t1之間種群數量小于K/2時,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裕,出生速率大于死亡速率,種群數量增長較快Bt1t2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天敵數量增加,種群增長速率下降Ct2時,種群數量達到K值,此時出生速率等于死亡速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D在t1時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答案D解析t0t1之間種群數量小于K/2,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裕,出生速率大于死亡速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漸加大,種群增長速率不斷增
8、加,因此種群數量增長較快,A項正確;t1t2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隨著種群密度增大,種內競爭不斷加劇,天敵數量也在增加,雖然出生速率大于死亡速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漸減小,所以種群增長速率下降,B項正確;在t1時種群數量為K/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時進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較低水平,D項錯誤。考向二種群數量的變化及應用3生物有兩種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環境容納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蠅、鼠等,適應食物或溫度這些波動因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環境中占據優勢Br策略的種群常
9、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種群數量通常不能維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將沙漠蝗蟲的數量控制在K/2之內,就能有效地控制近期危害非洲的蝗災D虎屬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護措施是改善它們的棲息環境以提高K值答案C解析對于有害生物低于K/2時控制最有效,蝗蟲屬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多的后代,種群數量控制在K/2之內不一定就能有效控制蝗蟲,C錯誤;對于K策略的生物,應保護其棲息環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間資源,控制其天敵的數量,提高他們的K值,D正確。4如圖是某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種群數量增長方式是“S”形,達到K值后其數量也是波動的B限制種群數量增長的環境因素有食物
10、、空間和天敵等C若該種群是魚塘中的某種魚,則在種群數量為K/2時捕捉有利于獲得最大的年捕獲量D若該種群是森林中的一種鳥,可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數量答案C解析要想獲得更大的年捕獲量,應在種群數量大于K/2時捕捉,捕捉后數量維持在K/2,C錯誤。考向三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5下列關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林冠層的郁閉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陽光越多B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C地震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答案A解析林冠層的郁閉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陽光
11、越少,A錯誤。6研究人員將S1與S2兩個種群放在一起培養,在環境溫度為T1與T2條件下,測得種群數量變化如圖a、b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S1和S2之間的競爭力大小會受到溫度的影響B圖c中的S1換成S2,其種群數量也會出現波動性變化C如果將S1在T1溫度下培養,則會呈現“J”形增長D將S2在T1溫度下單獨培養,其數量要比與S1共同培養時多答案C解析如果將S1在T1溫度下培養,隨著種群數量增長,種內競爭加劇,種群數量增長緩慢,故會呈現“S”形增長,C錯誤;將S2在T1溫度下單獨培養,由于不存在與其他生物的競爭關系,獲得的生活資源更多,故其數量要比與S1共同培養時多,D正確。考點二培養
12、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1實驗原理(1)用液體培養基培養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2)在理想的環境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J”形曲線增長;在有環境阻力的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S”形曲線增長。(3)計算酵母菌數量可用抽樣檢測的方法顯微計數法。2實驗流程3.結果分析(1)開始一段時間內,酵母菌的增長符合“S”形曲線增長模型。(2)de段曲線下降的原因可能有營養物質隨著消耗逐漸減少,有害產物逐漸積累,培養液的pH等理化性質發生改變等。1實驗注意事項及分析(1)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2)從
13、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小誤差。(3)本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因不同時間取樣已形成自身對照;需要做重復實驗,目的是盡量減小誤差,應對每個樣品計數三次,取其平均值。(4)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稀釋培養液重新計數。稀釋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懸液的計數,以每個小方格內含有45個酵母細胞為宜。(5)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2血細胞計數板及相關計算(1)血細胞計數板(如下圖所示)血細胞計數板由一塊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兩個方格網。每個方格網劃分為9個大方格(如圖A所示),每個大方格的面積為1mm2,加蓋玻片后的深
14、度為0.1mm。因此,每個大方格的容積為0.1mm3。另外,中央大方格(計數室底部)以雙線等分為25個中方格(如圖B所示)。每個中方格又等分為16個小方格,供細胞計數用。(2)計算公式在計數時,先統計(圖B所示)5個中方格中的總菌數,求得每個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個大方格中的總菌數,然后再換算成1mL菌液中的總菌數。設5個中方格中總菌數為a,菌液稀釋倍數為b,則0.1mm3菌液中的總菌數為(a/5)25b。已知1mL1cm31000mm3,1mL菌液的總菌數(a/5)25b1000050000ab。考向一實驗過程和結果分析7血細胞計數板是對細胞進行計數的重要工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
15、是()A血細胞計數板可以用于調查酵母菌、病毒、細菌等生物的種群密度B需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樣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樣液充分滲入計數室C防止觀察細胞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影響計數,加樣后需立即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D使用后用自來水沖洗、晾干并鏡檢,若有殘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答案D解析利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一種常用的細胞計數法,而病毒無細胞結構,不能用該方法計數,A錯誤;先蓋蓋玻片,后在蓋玻片一側滴少量樣液,讓其自行滲入計數室底部再計數,B、C錯誤;實驗探究的是培養液中微生物種群數量的變化,因此為了避免其他雜菌對酵母菌數量的影響,使用后用自來水沖洗、晾干并鏡檢,若有殘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
16、D正確。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一定數量的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0mL培養液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培養,接種后不再更換或添加培養液,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酵母菌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所用時間與培養液的體積無關B向培養液中通入無菌空氣將會使酵母菌種群達到K值所用時間延長C08h酵母菌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導致種群增長速率一直增大D810h酵母菌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營養物質減少和代謝產物積累答案D考向二實驗的拓展與應用9某課題小組利用無菌培養液培養酵母菌,探究不同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實驗人員抽取每種條件下的酵母菌培養液各1mL,分別稀釋10倍后,用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mm1mm
17、0.1mm,計數室為2516型)進行計數,測得不同條件下每毫升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實驗結果見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依據20、24h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細胞計數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數量平均為31個B溫度是該實驗的自變量,酵母菌菌種、酵母菌數量、培養液成分等為無關變量C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過程中出現了“S”形增長,達到K值后穩定時間的長短與培養液中營養物質的含量有關D酵母菌在15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最長,15是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答案C解析據圖可知,20、24h條件下酵母菌種群密度為5107個/mL,因計數板共有25個中格,又因1mL1cm3103mm3,可設每個中格中的
18、酵母菌數量為x,則有25x10410(稀釋10倍)5107個,推知x20個,A錯誤;溫度和培養時間是該實驗的自變量,酵母菌菌種、培養液成分等為無關變量,酵母菌數量為因變量,B錯誤;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過程中出現了“S”形增長,達到K值后穩定時間的長短與培養液中營養物質的含量有關,C正確;通過柱形圖可知,酵母菌在15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最長,但15不是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最適溫度,D錯誤。10如圖表示在錐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養酵母菌時的種群增長曲線。圖中曲線是對照組,其余曲線代表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液及不換培養液但保持pH恒定,4種不同情況下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分
19、別代表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液的種群增長曲線B在保持培養液的更換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曲線將保持“J”形增長C造成曲線K值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謝產物的積累、pH變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細胞計數板統計細胞數量,不能直接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取出培養原液進行計數答案B解析培養液中有營養物質,更換時間越短,種群因營養豐富而發生數量增長,分析題圖可知,分別代表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液的種群增長曲線,A正確;在保持培養液的更換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曲線不會呈“J”形增長,因為有空間的限制,B錯誤;如果用血細胞計數板統計細胞數量,應搖勻后再取出培養液進行計數,D正確。重溫高考真題演練1(2021廣東
20、,6)如圖所示為某S形增長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數量的關系。當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其對應的種群數量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題圖可知,在b點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在b點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再增加,表示該種群數量已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B正確。2(2021山東,19改編)種群增長率是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若某種水蚤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水蚤的出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而升高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進行培
21、養,其種群的增長率會為負值答案D解析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加劇,資源空間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錯誤;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增長率最大,但由于種群數量少,所以此時不是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時刻,B錯誤;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當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增長率接近30%,增加量約為0.3,而當種群密度為8個/cm3時,增長率大約為20%,增加量約為1.6,C錯誤;從圖中看出當種群密度達到24個/cm3時,種群增長率為0,說明其數量達到最大,可以推測當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種內斗爭進一步加劇,出生率將小于死亡率,增長率為負值,D正確。3(20
22、21浙江6月選考,21改編)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蟲幼蟲取食落葉松,影響松樹的生長,最大松針長度減小,來年幼蟲的食物質量變差,導致該昆蟲密度下降,使松樹得到恢復。反過來隨著食物質量的提高,幼蟲數量又有所增加。幼蟲的密度(虛線)與落葉松的最大松針長度(實線)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昆蟲幼蟲的種群數量呈周期性波動B食物是該昆蟲幼蟲種群數量的密度制約因素C該昆蟲幼蟲與落葉松處于同一捕食食物鏈中的不同環節D該昆蟲幼蟲環境容納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落葉松的種群數量答案D解析根據圖示,該昆蟲幼蟲的種群數量與落葉松種群數量存在負反饋調節,呈周期性波動,A正確;該昆蟲幼蟲與落葉松分別為被捕食者和
23、捕食者,處于同一捕食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初級消費者,C正確;由圖可知,該昆蟲幼蟲環境容納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落葉松松針質量,還包括天敵的數量、寄生生物的數量、競爭者的數量,以及環境因素等,D錯誤。4(2020江蘇,10)下列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將酵母菌接種到培養液中,并進行第一次計數B從靜置的培養液中取適量上清液,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C每天定時取樣,測定酵母菌細胞數量,繪制種群數量動態變化曲線D營養條件是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將酵母菌接種到培養液中,搖勻后,并進行第一次計數,A項正確;上清液中酵母菌數量少,取上清液計數誤差大,
24、因此計數時要先將培養液搖勻,B項錯誤;為保證變量唯一,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每天要在同一時間取樣計數,C項正確;酵母菌增殖需要營養,所以營養條件是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的因素之一,D項正確。5(2020海南,24)用4種不同方式培養酵母菌,其他培養條件相同,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分別為a、b、c、d,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培養酵母菌時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2)曲線a所示的種群數量增長最快,主要原因是種群增長所需的_最豐富。(3)曲線d為對照組,對照組的培養方式是_。該組酵母菌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后,種群增長逐漸變慢,其限制因素有_(答出2點即可)。(4)隨著培養時間的延
25、長,在有限的空間中,每組酵母菌種群數量都會達到環境容納量。環境容納量是指_。答案(1)最適合酵母菌繁殖(2)營養物質(3)不換培養液營養物質的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4)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解析(1)由于20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養酵母菌時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2)據圖分析可知,a曲線的酵母菌培養液更換的時間間隔最短,營養物質最豐富,所以其種群數量增長最快。(3)曲線d為對照組,應該不換培養液;培養一段時間后種群數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營養物質的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等。一、易錯辨析1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的最大數量()2不同種生物種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
26、種群的K值固定不變()3種群“J”形增長曲線中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均恒定不變()4種群數量的變化就是種群數量的增長和波動()5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種群數量為K/2時及時控制種群密度()6在“S”形增長曲線中,當種群數量超過K/2后,種群增長速率減慢,其對應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二、填空默寫1(選擇性必修2 P8)種群增長的“J”形曲線:自然界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形。2(選擇性必修2 P9)種群增長的“S”形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形曲線。3(選擇性必修2 P9)環境容
27、納量: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4(選擇性必修2P9)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實現快速增長,其數學模型為NtN0t,呈“J”形曲線。然而在自然界中,由于資源和空間的限制,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有些種群的數量快速增長到K值后能保持相對穩定,使種群增長曲線呈“S”形。5(選擇性必修2 P9)“J”形增長曲線的形成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等。6(選擇性必修2 P9)“S”形增長曲線的成因:資源和空間條件有限,隨種群密度增大,種內競爭加劇,從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7(選擇性必修2 P16)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
28、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時,應使種群數量剩余在eq f(K,2)左右,原因是種群數量在eq f(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捕撈剩余在eq f(K,2)能使種群數量快速增長,有利于獲得最大持續產量。8(選擇性必修2 P9)建立自然保護區,給大熊貓更寬廣的生存空間,改善它們的棲息環境,從而提高環境容納量,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9(選擇性必修2 P14)在自然界,種群的數量變化受到陽光、溫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應當指出的是,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例如,春夏時節動植物種群普遍迅速增長,除氣溫升高外,日照延長、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而對于動物來說,食物日益充足也
29、是導致種群增長的重要因素,這就涉及生物因素了。10(選擇性必修2 P16)細菌或病毒引起傳染病,也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進而影響種群的數量變化。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2022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學高三模擬)如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數量變化情況,對此敘述正確的是()A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B綿羊數量達到K/2時,增長率最大C綿羊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D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答案C解析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對穩定,不是恒定不變,A錯誤;綿羊數量達到K/2時,增長速率最大,B錯誤;綿羊種群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這是生態系統具有一
30、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通過負反饋調節實現,C正確;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D錯誤。22020年6月5日,中華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下列關于某地中華穿山甲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中資源的分布不能影響穿山甲種群空間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穿山甲種群的最基本的數量特征C連續多年跟蹤調查該種群的種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長率D若建立自然保護區,則穿山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將呈現“J”形答案C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能決定穿山甲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B錯誤;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表現為種群數量和種群密度變化,因此連續多年跟蹤調查該
31、種群的種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長率,C正確;建立自然保護區,穿山甲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不是理想條件),故穿山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將呈現“S”形,D錯誤。3研究人員根據某地主管部門提供的農田中田鼠種群數量13年的數據變化,繪制出的值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前4年間,田鼠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第4年到第5年間,田鼠種群數量仍在增長C第5年到第9年間,田鼠種群數量達到K/2值D第10年到第11年間,田鼠種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在第14年之間1.5,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即前4年間種群呈“J”形增長,年齡結構為增長型,A正確;第4年到第5年間減小,但仍然大于1,則種群數量仍在
32、不斷增加,B正確;第5年到第9年間,1,該種群數量達到K值并保持相對穩定,C錯誤;從第10年到11年間,1,種群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說明田鼠種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正確。4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中,采用了下圖1所示的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mm1mm0.1mm,計數室為1625型)進行計數,連續培養一段時間后繪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的數量變化如下圖2所示。圖2中在a點對應的時間,將培養液稀釋了100倍,經過一系列操作,檢測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數量分別為22、26、24、2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培養液中酵母菌逐個計數非常困難,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統計B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先滴
33、加一滴稀釋后的培養液于玻片中央,再從一側緩緩蓋上蓋玻片,避免氣泡產生C此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時種群密度約為8108個/mLD圖2中a點酵母菌種群增長率最大,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答案C解析培養液中酵母菌逐個計數是非常困難的,通常采用抽樣檢測法進行統計,A錯誤;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B錯誤;在16中格25小格中計算,圖2中在a點對應的時間,此時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22262428)/10025161041004108個/mL,b點為環境容納量,其種群密度為a點的2倍,因此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時種群
34、密度約為8108個/mL,C正確;圖2中a點斜率最大,該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而不是增長率最大),此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繼續增多,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錯誤。5下列關于“J”形曲線和“S”形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A呈“J”形曲線增長的種群受環境的影響,而呈“S”形曲線增長的種群不受環境的影響B兩條曲線的斜率分別代表各自的增長率C呈“J”形曲線增長的種群其增長速率不斷增大,而呈“S”形曲線增長的種群的增長速率有最大值D從外地遷入的物種,其種群數量一定會以“J”形曲線模式增長答案C解析“J”和“S”形曲線都要受到環境的影響,A錯誤;兩條曲線的斜率表示種群增長速率,B錯誤;增長速率(現有個體數原
35、有個體數)/增長時間,“J”形曲線的增長速率不斷增大,“S”形曲線的增長速率先增大后下降,C正確;從外地遷入的物種,開始時類似“J”形增長,但最終還是呈“S”形增長,D錯誤。6(2022廈門一中高三模擬)科學家研究某區域田鼠的種群數量變化,得到該種群在數年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線如下圖所示。在不考慮遷入、遷出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時田鼠種群數量相同,cd時段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田鼠種群數量在bd時期經歷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C該田鼠種群增長為“S”形增長,c點時種群密度最小D從圖中可知Od時期田鼠種群數量出現了周期性波動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可知,ab時期R一直大于1,說明田鼠
36、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因此b點時對應的田鼠種群數量大于a點,同時cd時段R小于1時,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數量減小,種群年齡結構為衰退型,A錯誤;據圖分析可知,在bd時期R值先大于1再小于1,說明田鼠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B正確;cd時期R值一直小于1,說明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因此田鼠種群數量最小的點為d點,C錯誤;在Od范圍內,只能體現出一個變化過程,沒有呈現出周期性波動,D錯誤。7如圖所示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形增長,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形增長。下列關于種群在某種環境中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A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種群數量不再變化B種群數量增長過程C點的增長速率最快C陰影
37、部分表示環境阻力淘汰的個體數量D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種群種內競爭逐漸加強答案A解析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種群數量會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在不利條件下還會下降,A項錯誤;C點時種群數量達到K/2,種群數量增長速率最快,B項正確。8下表為某地人工柳樹林中,林下幾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平均值,單位:株/m2)隨林木郁閉度(林冠層遮蔽地面的程度)變化的調查數據,表中數據說明()郁閉度植物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黃花10.49.56.15.63.01.2刺兒菜3.74.38.54.42.21.0A.陽光是影響3種植物種群密度的環境因素
38、B3種不同植物對光照條件的適應性相同C隨著郁閉度的增大,3種植物種群密度都下降D溫度、水等因素也能影響3種植物的種群密度答案A解析由表可知,3種不同植物對光照條件的適應性不相同,B錯誤;隨著郁閉度的增大,刺兒菜的種群密度先升高后下降,C錯誤;郁閉度主要代表的是光照強度,故表中數據不能說明溫度、水等因素也能影響3種植物的種群密度,D錯誤。9如圖表示某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B相同濕度、不同溫度情況下,種群的數量各不相同C溫度的變化會影響相對濕度對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D溫度和相對濕度分別為32.5、90%時,對該昆蟲種群生存比較有利答案
39、B解析相同濕度、不同溫度情況下,曲線縱坐標數值有時會相同,即種群的數量有時會相同,B錯誤。10在對某自然保護區內甲、乙兩個不同物種的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之后,又開展了連續4年的跟蹤調查,計算其L值(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這4年調查期間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第1年末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種群數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D這4年中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因兩種群的起始數量未知,第一年末兩種群的L值也不同,因此不能確定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A正確;第2年末甲種群的L值小于乙種群,若甲種
40、群起始數量遠多于乙種群,第2年末乙種群數量可能小于甲,B正確;只要是L值大于1.0,種群的數量就在增加,據此分析圖示可知,第3年末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C正確;這4年中,甲種群的L值均為1.5,即每年都是上一年的1.5倍,說明甲種群的數量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數量不相等,D錯誤。11甲、乙、丙是三種食性相同且無捕食關系的魚,在4個條件相同的池塘中各放入1200條魚(甲、乙、丙各400條)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魚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相關推測不合理的是()池塘編號1234捕食者數量/只0248魚存活率/%甲87584220乙7303237丙40251110A.池塘中放入的
41、1200條魚可模擬過度繁殖,它們之間存在生存斗爭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三種魚的種間競爭結果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三種魚類之間的種間競爭可能導致乙消失D三種魚的環境容納量由捕食者及其數量決定答案D解析四個池塘中都放入1200條魚,且三種魚的數量相等,而捕食者的對照組中三種魚的存活率都下降了,且下降的比例不同,說明放入的1200條魚可模擬過度繁殖,它們之間存在生存斗爭,A合理;由表格數據分析,三種魚的環境容納量不僅受捕食者影響,還與三種魚之間的生存斗爭以及食物、空間等因素有關,D不合理。12影響昆蟲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間等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隨種群密度的大小而改變,稱為密度制約
42、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與種群密度無關,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可通過反饋調節實現B天敵和流行性疾病都屬于密度制約因素C若昆蟲的種群數量超過K值,非密度制約因素作用會增強D非密度制約因素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答案C解析K值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若昆蟲的種群數量超過K值,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密度制約因素作用會增強,C錯誤;非密度制約因素氣候、季節、降水等,可影響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影響種群密度,D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2重慶八中模擬)圖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數量變化曲線圖;圖乙表示某同學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得到的曲線圖。該同學的具體操作為:先向試管中加入10mL無菌馬鈴薯培養液,再向試管中接入酵母菌,之后將試管置于適宜環境中連續培養,每天定時取樣,計數,并繪制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_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草原上的鼠對生態環境破壞極大,最好在圖甲中_(填“b”“c”或“d”)時刻前進行防治。若圖甲中曲線表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西寧美術聯考考題及答案
- 物理第78章考題及答案
- 國開離散數學(本)·形考任務1-3試題及答案
- 評茶師鑒定試題及答案
- 旋挖樁安全施工方案
-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廣播電視經營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西湖區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福建省寧德市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四校聯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基礎樂理知識》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部編版(統編)一年級語文下冊每課練習題(全冊全套)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規范
- 機關事業單位調動人員登記表(樣表2022年)
- 《影視鑒賞(第二版)》課件2-0故事片引子
- 青島版科學一年級下冊《塑料》教學設計
- 專利文件撰寫殷紅梅課件
- 鉛酸蓄電池維護規程
- 中鐵集團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暫行辦法
-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木蘭詩對比閱讀練習題(含解析答案)
- 海上風電場+風機基礎介紹
- 耐堿玻纖網格布檢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