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14周電子版_第1頁
藝術概論14周電子版_第2頁
藝術概論14周電子版_第3頁
藝術概論14周電子版_第4頁
藝術概論14周電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授課班級07音樂學(本)授課形式課堂教學授課日期2008年9月授課時數4周次第1、2周授課章節名稱A章緒論一、藝術學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二、藝術學的學習目的三、藝術學的研究方法教學目的和要 求了解藝術概論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理解藝術概論的學習目的,掌握藝術概論的研究方法。教學重點、難 點重點:藝術概論的學習目的難點:藝術概論的研究方法教學過程1、知識點引入講解:藝術概論的概念是什么。2、理論講授、多媒體展示3、案例講解分析教學方法和手 段運用講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導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演 示教學作業內容1、藝術概論和藝術理論的區別課后記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緒 論一、藝術學

2、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一)藝術學的產生藝術學產生的前提條件:一是藝術作品的產生。距今4萬年的作品奧 地利奧林多夫的維納斯二是藝術理論的產生。哲學一一美學一一藝術學德國哲學家鮑姆嘉登被稱為“美學之父”。 (1750年出版埃斯特惕卡一書為標志)德國理論家康拉德費德勒被稱為“藝術學 之父”。(二)藝術學的研究對象與主要內容藝術學是研究藝術的本性及其一般規律的 科學。藝術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藝 術的本性,即藝術的本質與特性。第二,藝術的 一般規律,包括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藝術作品 構成的一般規律,藝術接受的一般規律,以及藝 術發展的一般規律,等等。藝術學研究的主要內容:藝術本質論;藝術 創

3、作論;藝術作品論;藝術接受論;藝術發展論。(三)藝術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藝術學與哲學的關系是特殊與普遍的關系。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藝術學與美學的關系是交叉關系。藝術學與部門藝術學、地域藝術學是抽象與 具體的關系。藝術學與思維科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相鄰 學科的關系是相互結合的關系。二、藝術學的學習目的(一)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二)樹立正確的藝術創作目的(三)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指導我們正確地 開展藝術批評,推進藝術理論的研究等。三、藝術學的研究方法(一)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二)熟知廣泛的藝術作品(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思考題:1、藝術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2、試述藝

4、術學與藝術作品、哲學和美學的 關系。3、試述藝術學的主要內容。4、試述學習藝術學的目的。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授課班級07音樂學(本)授課形式課堂教學授課日期2008年9月授課時數4周次第3、4周授課章節名 稱第一章藝術本質論第一節藝術的社會本質第二節藝術的形象本質教學目的和 要求理解并掌握藝術的社會本質,形象本質,情感本質,審美本質。教學重點、難 點重點: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藝術的形象性、藝術反映世界的真實性、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和地位。難點:藝術生產、人與現實審美關系的建立。教學過程1、知識點引入講解:藝術本質2、案例講解分析教學方法和 手段運用講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導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

5、課件進行演示教學作業內容1、請解釋需要及其分類2、性格是如何形成的課后記4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引論藝術是什么?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在哪里?一、從現實生活來看,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是模糊的西方達達派(Dada)1916年2月 瑞士觀點:非藝術就是藝術。藝術與非藝術相反, 非藝術就是反藝術,反藝術就是新藝術,新藝術就 是藝術,于是,非藝術就是藝術。法國人杜桑泉二、從藝術理論來看,對藝術本質的界定是多樣的1、模仿說觀點:藝術是對自然(或現實)的模仿、再現。亞里士多德:藝術是自然的模仿達芬奇:藝術是自然的鏡子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是生活的再現唐代 張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2、表現說觀點:藝術是藝術家的主觀情感、

6、心靈活動和 本能欲望的表現。先秦,“詩言志”。尚書堯典,其文為:“帝 日: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 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克羅齊:藝術即直覺馬蒂斯:藝術是心靈的創造弗洛伊德:“潛意識”表現說。藝術是白日夢, 是嬰兒性欲本能的表現3、理念說觀點:在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某種支配一切 的精神實體,藝術歸根結蒂是用感性形象來顯現那 種“絕對精神”。柏拉圖:“理式世界”黑格爾:藝術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北宋大儒周敦頤的通書 我辭當中,他說:“文,所以載道也。”4、形式說觀點:藝術的價值在于藝術作品的形式構成、 藝術

7、語言和物質媒介,而同現實的內容無關。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康德:美的藝術是通過形式來讓人產生快感。 (1724-1804)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德國古典唯 心主義創始人。克萊夫貝爾: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三、從歷史發展來看,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是變動的藝術,拉丁文叫art,原意指“技能”、“技巧”,6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在古希臘,一切技術皆稱為藝術,如做鞋、木匠、 針織、種植、飼養、醫療、教育、戰爭等。古希臘 的藝術守護神繆斯共有九個。中國,禮、樂、射、御、書、數統稱為“六藝” 文藝復興,提出“美的藝術”。現在對藝術的理解有3種:一,指美術。二, 不僅包括美術,還包括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 等,但不包

8、括文學。三,還包括文學。第一節藝術的社會本質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 神生產形態,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反映從物質世界 到精神世界,從生產關系到思想關系的人類的全面 的社會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滿足人類精神上 的審美需要。社會性是藝術的首要本質和第一層面的本質一、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史前藝術是原始社會生活的反映抒發內心情感的藝術作品時社會生活的反映 神話等幻想的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描寫自然的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二、“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正確地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揭示了藝術本質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一切方面這個命題無法回答下述問題:面對同一社會生活的藝術家會創作出不同的藝術作品?藝

9、術作品必然與現實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差別?為什么藝術家要有選擇地反映社會生活?道德、哲學、社會科學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他們為什么不是藝術?三、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能動性1、藝術家有選擇地反映社會生活任何藝術都反映生活的一角,說明藝術反映生 活不是機械的,而是能動的。2、藝術家用獨特的加工改造手段去反映社會 生活賽馬法國熱里科的名畫愛普松的賽馬齊白石畫蝦:”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 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淡,此三變也。”3、不同的藝術家根據同一客觀對象可以創造 出不同的藝術作品4、藝術反作用于社會生活是藝術能動性的突 出表現增長知識、凈化道德、改進社會或麻醉感官、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消弱意志、傷風敗俗

10、四、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性藝術的真實就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形象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表現主觀世界。藝術的真實的內涵:藝術的真實是假定的真實;藝術的真實本質的 真實;藝術的真實是表現的真實。五、藝術在社會中的位置1、藝術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藝術與經濟基礎的關系:經濟基礎決定藝術。藝術是上層建筑,是社會 意識形態,它是被經濟基礎所決定的。藝術積極的、能動地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為經 濟基礎服務。2、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是“更高的”,“懸浮于空中的” “更遠離 物質經濟基礎的”特殊的意識形態。政治、法律、 道德、宗教等意識形態是藝術與經濟基礎之間的“中間環節”。思考題:1、怎么評價“藝術是社

11、會生活的反應”這一 命題?2、試述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能動性。藝術概論課時計劃3、試述藝術真實的含義及其與科學真實的區 別。4、為什么說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 態?第二節藝術的形象本質一、藝術形象及其特征形象:指一切能讓人眼見的事物的外貌或形體 姿態,是客觀事物本身原有的外部感性形式。藝術形象:藝術家根據社會生活加以藝術概括 所創造出來的蘊涵情感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感性形 態。可分為兩種形態:物象和心象。藝術用形象反映世界。藝術與其他社會意識形 態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點是具體可感的形象 性。(一)藝術形象有三大基本特征:具體性,概 括性,感染性。(二)藝術形象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12、,是藝術形象的一個重要特 征。(三)藝術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藝術形象是藝術家按照他對社會生活的獨特 的審美認識創造出來的,既有客觀的現實生活的根 源,又有主觀的意識作用,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10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二、典型的藝術形象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形象的一種。凡是藝術 形象所具有的特征,藝術典型都具有。但是,典型 的藝術形象又不是普通的藝術形象,它是最深刻、 最完美、最成功、最高級、最真實、最感人的藝術 形象。只有優秀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典型的藝術形 象,只有優秀的藝術作品才出現典型的藝術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家在藝術上成熟的標志,也 是藝術作品成功的標志。典型的藝術形象:指那些既具有鮮明

13、獨特的個 性、又具有廣泛深刻的共性,并達到共性與個性的 完美結合的藝術形象。三、意境一一特殊的藝術形象意境:“意”就是情與思,“境”就是物與象。 “意境”就是“意”與“境”的有機融合與和諧統 一。境中有意,意中有境。1、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2、意境是物我同一的藝術形象3、意境是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4、意境是不可言傳的藝術形象思考題:1、試述藝術形象及其特征。2、試述藝術典型及其特征。3、試述意境及其特征1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授課班級07音樂學(本)授課形式課堂教學授課日期2008年10月授課時數4周次第5、6周授課章節名 稱第一章藝術本質論第二節藝術的情感本質教學目的和 要求理解并掌握藝術的社

14、會本質,形象本質,情感本質,審美本質。教學重點、難 點重點: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藝術的形象性、藝術反映世界的真實性、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和地位。難點:藝術生產、人與現實審美關系的建立。教學過程1、知識點引入講解:藝術本質2、案例講解分析教學方法和 手段運用講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導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演示教學作業內容1、藝術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2、試述藝術學與藝術作品、哲學和美學的關系。課后記12藝術概論課時計劃第三節藝術的情感本質一、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作出的一種主觀反映形式。情感的內涵:1、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形式。禮記中說:“何謂人情

15、?喜、怒、哀、懼、 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2、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 要和目的所作出的反應形式。3、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作出的一種主觀 反映形式。4、由于人的需要和目的具有不同的層次,因 而情感也有高低層次之分。滿足主體生理需要和目的滿足主體社會需要和目的二、情感在藝術中的地位(一)情感是一切藝術都必須具備的、不可缺 少的本質特征之一。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是,對社會生活的 任何反映都不可能以絕對客觀、絕對中立的漠然心 情去反映。人們帶著歡樂與悲傷、希望與絕望、愛13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憐與厭惡的情感去反映社會生活。因此,情感是藝 術必不可少的本質特征。一幅畫的美麗并不在于

16、它的題材美麗,而在于 藝術家通過題材所表達的情感。”藝術就是情感。(羅丹論藝術)(二)情感是區分藝術形象與非藝術形象的界 限之一。動植物教科書中的插圖與經典的繪畫作品寫字與書法藝術陶器與陶藝 服裝與服裝藝術三、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一)情感在創造藝術形象時的變形作用首先,情感是藝術家觀察到的是變了形的物 象。其次,情感使藝術形象必然對客觀物象的形象 有所改變。為了表達情感,藝術家必然對客觀事物 的形象作出改變。(二)情感在創造藝術形象中的動力作用藝術創作的直接動因是情感。一切藝術都是情 感的表現。藝術家總是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達給別 人,如果沒有情感,就沒有情感的傳達,也就沒有 藝術。藝術創作的情感

17、動機可表現為兩種形態:缺乏性動機:由于生活中的某種缺乏在主體與 客體失衡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情感,主體之所需,就 是客體之所缺。“憤怒出詩人”。(恩格斯)14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豐富性動機:主體與客體平衡的基礎上產生的 情感。主體之所需,就是客體之所有。“創作總根于愛。”(魯迅)(三)情感在藝術中的感人作用四、藝術情感的性質(一)藝術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情感。人類的情感從社會性上來說,可概括為兩類: 追求自由的情感;扼殺自由的情感。(二)藝術情感是包含社會歷史內容的個人情 感。(三)藝術情感是人們再度體驗到的情感。(四)藝術情感是與思想融合為一的情感。(五)藝術情感是超功利的審美情感。(六)藝術情感是不可

18、言傳的情感。五、情感的符號性表現符號:一種可以通過某種不言而喻的或約定俗 成的傳統或通過某種語言的法則去標示某種于它 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蘇珊朗格)符號有兩種:推理性符號和表現性符號。藝術符號是穩定性與變動性、明確性與多義性的統一。思考題:1、什么是情感?15藝術概論課時計劃2、試述情感在藝術中的地位。3、試述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4、藝術中情感的根本性質是什么?5、試述藝術中情感與功利的關系。第四節藝術的美的本質一、何謂審美辨別、領會事物的美。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 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 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

19、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美是客觀對象的某種價值或 吸引力,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態化。就其存在形式 來說,它是包含或體現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能夠 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美學,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科學。研究 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 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 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 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二、藝術與美的關系(一)藝術反映現實美16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二)藝術創造藝術美藝術不僅可以反映現實美,而且可以創造藝術 美,可以通過主體的意識作用把現實中原本不美的 或丑的事物轉化為藝術美。(三)藝術是審美對象藝術作為社會意

20、識形態,是現實美的反映,也 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反映;藝術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 形態,又是生產藝術作品,創造藝術美的;藝術作 品一旦創作完成,就成為一件物態化了的社會文化 財富,成為欣賞者即觀眾的審美對象。三、美在藝術中的地位(一)美是藝術形象與非藝術形象的界限之(二)美是一切藝術必不可少的本質特征。四、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唯心主義美學認為,在任何情況下,藝術美高 于現實美。代表人物:黑格爾(1770-1831)德國哲學家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人們之所以創造藝術美, 目的就是彌補現實中的缺陷。舊唯物主義美學認為,在任何情況下,現實美 高于藝術美。代表人物: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M我國

21、革 命家、哲學家、作家和批評家。“美是生活”。現實17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徹底的美,藝術美是生活美的 粗糙拙劣的模仿。上述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錯誤的。(一)從量上看,現實美高于藝術美。不管現實美有多少缺陷,它都具有無比的豐富 性與多樣性。(二)從質上看,藝術美高于現實美。藝術美比現實美“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現實中的 美是分散的、平淡的、不純粹的,包含著不美的甚 至丑的因素,而藝術美是集中的、強烈的、純粹的、 理想的、令人滿意的。藝術反映現實美,是現實美的升華和集中表 現。五、藝術美與現實丑的關系藝術不僅表現現實美,而且表現現實丑。現實

22、丑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可以變為具有審美價 值的藝術形象,即現實丑轉化為藝術美。其轉化的條件是:第一,欣賞者有正確的審美 態度;第二,藝術家塑造的表現現實丑的藝術形象 深刻地、真實地揭示了丑的本質;第三,藝術家的 情感。思考題:18藝術概論課時計劃1、試述美在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2、試述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3、試述藝術美與現實丑的關系。討論題: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么?談談自己的理解和 認識。并在課余查閱資料,書面寫出 1200字左右 的作業。19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授課班級07音樂學(本)授課形式課堂教學授課日期2008年10月授課時數4周次第7、8周授課章節 名稱第二章藝術創作論第一節藝術創作的

23、主體一一藝術家第二節藝術創作過程教學目的 和要求理解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藝術家的主體性,掌握藝術家的修養, 藝術的創作活動,藝術的創作方法與流派,思潮。教學重 點、難點重點:藝術家的修養、藝術的創作活動、藝術的創作方法(現實主義 和浪漫主義)與東西方藝術的各種流派和思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 花齊放,推陳出新)。難點: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形象思維、創新思維)教學過程1、知識點引入講解:藝術創作2、群體內行為分析3、案例講解分析教學方法 和手段運用講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導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演示教學作業內容1、試述美在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2、試述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課后記20藝

24、術概論課時計劃第一節藝術創作的主體一一藝術家一、藝術家與社會生活(一)藝術家與社會分工藝術家的產生,藝術家社會地位的顯赫或 默默無名,追本求源,都源于社會分工。分工, 造就了藝術天才;分工,也壓抑了藝術天才。藝術家隨分工的產生而產生,也會隨分工的消 失而消失。馬克思:“由于分工,藝術天才完全集中在 個別人身上,因而廣大群眾的藝術天才受到壓 抑。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沒有單純的畫家, 只有把繪畫作為自己多種活動中的一項活動的 人們。”(二)藝術家與社會條件這里所說的社會條件,包括社會制度、時 代、群眾與民族。任何藝術家都不是天上掉下 來的,都是社會的產物,時代的產物,群眾的 產物,民族的產物。社會、

25、時代、群眾、民族 需要偉大的藝術家,就必然會產生出這樣的藝 術家。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 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 一定的世界潮流與時代精神等因素的影響與熏2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每個藝術家的生活內容, 思想感情,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等無不打上這 些方面的印記。總之,社會決定了藝術家的產生。(三)藝術家要有為社會和人類的進步而 獻身的精神藝術家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他對這個 社會環境的特點,優點和缺陷等也會了解得比 較清楚和透徹,會產生強烈的如何發揚其優點, 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長處和改變其不足與缺 陷,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愿望。即推動 社會進步和

26、提高國民精神素質和審美素質而獻 身的偉大抱負。二、藝術家的主體性(一)藝術家是藝術生產過程的主宰者藝術家在觀察體驗社會生活,構思藝術意 象和將藝術意象物化為藝術作品等三個大的藝 術創作階段中,都充分表現出藝術家主體的決 定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產品命運的主宰作用。1、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表達主體的審美感 受2、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表達主體的人格品 德從宏觀來看,從整個藝術發展長河來看,22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從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總體來看,藝術作品與 藝術家的人格品德是一致的。從微觀來看,從 一人一時一作品來看,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人 格品德有時也存在著不容否認的差別。人格品德屬于政治倫理的范疇,藝術作品 屬

27、于審美的范疇。(二)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不可替 代性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 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獨 創性。藝術生產和藝術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 方面因素決定:藝術家所處的不同時代,不同 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經 歷,不同藝術思想,不同藝術表現形式;藝術 創作主體的藝術心理定勢所包含的各個層次的 文化知識,藝術專業知識,藝術創作經驗和創 作才能;藝術家所憑借的社會生活素材,所選 用的藝術語言的組合,藝術主體,意象,藝術 形象等等;藝術家主觀意識上的獨創性。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米洛斯的 維納斯的五種修復方

28、案:左手持蘋果、擱在臺座上, 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雙手拿著勝利花圈;右手捧鴿23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子,左手持蘋果,并放在臺座上讓它啄食;右手抓住將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著一束頭發,正待入浴;與戰神站在一起,右手握著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馬鞍山太白樓位于古鎮采石磯西南一公里處,面臨長江,背依翠螺山,濃蔭族擁是一座金壁輝煌,宏偉壯麗的古建筑。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騰王閣并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原名謫仙樓。三、藝術家的修養藝術的永久生命力在于不可替代的獨創 性。藝術創作體現藝術家的修養和智慧,按照 “學問要博,生活要廣,認識要深,感情要真, 立意要新,

29、想象要豐富銳敏,意象要飽含意蘊, 形象要栩栩傳神”的審美要求和標準進行創作。 必須要有深厚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藝術修養指,在取得一定基礎知識和一定 的藝術實踐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努力 提高藝術理論修養和藝術創作技巧,熟練自如 地創造出具有一定藝術意蘊和神韻的藝術作 品。24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一)藝術家修養的五個方面1、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世界觀:是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現象和 社會現象等的基本觀點的總和。審美理想:人在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 審美和美的創造及其發展所持的基本觀點。2、深厚的文化素養藝術工作者應具備的文化素養大致分為三類:(1) 一般文化,知非藝術類所涉及的知識, 包括

30、社會科學相關學科及自然科學中一些基礎 知識。(2)姐妹藝術文化。各門類藝術之間是 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3)專業文化。3、豐富的生活積累4、超常的藝術思維活動能力(1)發現的目光和獨到的感受力(2)豐富的藝術想象力(3)獨特的記憶力5、精湛的藝術技巧和表現才能(二)不斷優化藝術心理定勢是藝術修養 的最高目標藝術心理定勢是指:藝術工作者在掌握了 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藝術基礎理論與藝術創 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長期進行藝術修養 過程中,在頭腦中逐漸形成的穩定而又習慣成25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自然的藝術心理態勢。思考題:1、藝術家的主體性表現在哪里?2、優秀的藝術家應具備怎樣的修養?你準 備怎樣做一

31、個新時代的藝術家?第二節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 體驗到的思想情感運用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轉 化為具體的、生動的、可感的藝術形象,把自 己的審美意識和生活體驗用物質的手段表現為 藝術作品。藝術創作是人類特有的、復雜的精神活動 和實踐活動。藝術家運用已經掌握的藝術創作本領,將 生活中得來的素材一一諸多表象做材料,圍繞 一定的主題傾向,進行藝術思維,從而在頭腦 中形成比較完整的藝術胎兒一一藝術意象,隨 即運用藝術語言和各種表現方法,把它物化為 供人欣賞的藝術形象,即藝術作品的全部創作 活動過程。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藝術體26藝術概論課時計劃驗、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這

32、三個階段的成果 是:審美表象、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對生活的藝術體驗開始于人的感官對客觀 生活的接觸,終結于創作欲望的萌發,審美表 象的形成。(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 地位和作用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 段。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引發藝術創作的欲望。(二)對生活藝術體驗的特點1、藝術體驗是對形象的體驗。藝術家在體驗生活時必須始終以敏銳的觀 察力去把握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了解和熟悉 事物形象的特點和細節以適應藝術創作的特殊 要求。五代常重胤肖像畫莫奈 印象派畫家 干草堆睡蓮威 斯敏斯特教堂日出印象2、藝術體驗是情感的體驗。德國

33、美學家立普斯(1851 1914) “移情 說”27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南北朝時期 劉勰(約公元465 520) 文心雕龍“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 海。”陸游(南宋)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 梅花一放翁。”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 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藝術體驗是對美的體驗。拉斐爾 花園中的圣母羅丹:“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雨果對生活的直接觀察與體驗并不排斥間接經 驗。二、藝術構思(一)藝術構思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及作 用藝術構思是一種復雜的精神活動。它是藝 術家在對生活藝術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表達思 想情感,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

34、提煉、加工、 改造、虛構,形成審美意象。藝術構思始于創 作欲望的萌發,終于審美意象的完成。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具作用 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產生審美意象。28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二)審美意象的特征:1、審美意象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內心視 像;2、審美意象是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內心視 像;3、審美意象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統一的內 心視像。三、藝術傳達(一)藝術傳達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與作藝術傳達就是藝術家借助于物質材料把藝 術構思表現出來成為藝術作品,借助于藝術語 言和藝術技巧把審美意象物態化成為藝術形 象。構思藝術意象和意象物化都要運用一定的 藝術語言。藝術語言包含:文學語言,其他藝術門類 中起類似

35、文學語力作用的一切藝術想象的材料 和藝術表現手段以及各種藝術媒介。藝術語言符號的運用有規律可循:特定藝術語言和特定藝術類別互制律。藝術語言和藝術思維的互彰律。內部藝術語力和外部藝術語力轉化律。自覺運用藝術語力與非自覺運用藝術語m29藝術概論課時計劃的同一律。諸種藝術語言交遞運用律。(二)藝術傳達的一般規律:1、藝術技巧是藝術傳達的手段;2、藝術傳達是伴隨情感的傳達。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我欲做官,則頃刻之間便臻榮貴;我欲致仕,則轉盼之際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間才子,即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絕代佳人,即作王媾、西施之原配;我欲成仙作佛,則西天篷島,即在硯池筆架之前。”四、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

36、傳達的關系1、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不是彼此隔 絕的,而是相互滲透的。首先,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貫穿藝術創作過 程的始終。其次,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也是相 互滲透的,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往往需要重新構 思。2、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都伴隨著情 感的活動,情感是貫穿藝術創作整個過程的中 心線索。生活體驗30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藝術構思藝術胚胎萌發和孕育階段;完整的藝術意 象的成熟階段。意象物化藝術家運用藝術語言,將構思成熟的藝術 意象表現為專供審美和鑒賞的藝術形象即藝術 作品。思考題:1、藝術創作過程主要經歷哪幾個階段?其 各自對應的藝術成果如何?2、試述對生活的藝術體驗的特點。3、試述審美意象的特點。4、3

37、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授課班級07音樂學(本)授課形式課堂教學授課日期2008年11月授課時數4周次第9、 10周授課章節名稱第二章藝術創作論第二節藝術創作的心理和思維第四節藝術的創作方法教學目的和要求理解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藝術家的主體性,掌握藝術家的修養, 藝術的創作活動,藝術的創作方法與流派,思潮。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藝術家的修養、藝術的創作活動、藝術的創作方法(現實主義 和浪漫主義)與東西方藝術的各種流派和思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 花齊放,推陳出新)。難點: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形象思維、創新思維)教學過程1、知識點引入講解:藝術創作2、案例講解分析32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教學方法和

38、手段運用講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導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演示教學作業內容1、試述美在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2、試述藝術美與現實美的關系。課后記第三節藝術創作的心理和思維如同眼淚突然涌出一樣,詩也是突然出現的;如同女人生出一個漂亮的孩子一樣,詩人在得到某種意象時,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出現的。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它就突然出現了歌德一、形象思維1、形象思維的含義思維: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形象思維: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 思維33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抽象思維: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 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的過 程。2、形象思維的特征:(1)形象性(2)想象性(3)情感性(4)藝術個性

39、(5)審美性3、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及其在藝 術創作中的作用(1)區別:a、形象思維的過程始終隨著 具體的形象,形象的消失就是形象思維的終 止。抽象思維雖然也從感性形象出發,但是一 且進入了理性的領域就拋棄了具體的形象。b、 形象思維的成果是典型的藝術形象;抽象思維 的成果是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 c、形象 思維的過程依靠想象、聯想和情感;抽象思維 的過程依靠邏輯推論。(2)聯系: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相互 滲透、相互轉化的。(3)作用:在藝術創作中,形象思維是 主要的、基本的,抽象思維是必要的、不可缺 少的。抽象思維是形象思維的必要補充, 藝術 作品的主題需要抽象思維去提煉。34藝術概論

40、課時計劃4、藝術思維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互轉化的特殊規律藝術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互相 轉化的特點是嚴格地遵循著藝術美的規律來 進行的。(1)按照藝術意象理想化的規律進行互 相轉化。(2)遵循著藝術意象中深層內涵的意蘊 以外現的藝術形象的獨特的神韻表現出來的 原則進行轉化。二、靈感1、靈感及其特征所謂靈感,就是人們在藝術構思的探索過 程中由于某種機緣的啟發而突然出現的豁然 開朗、精神亢奮、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的特征:(1)突然性(2)短暫性(3) 亢奮性(4)突破性2、靈感產生的一般規律(1)提出問題,明確方向。靈感雖然是突如其來的,但必須有長期的 生活積累和知識儲備作為基礎。(

41、2)鍥而不舍,執著追求。靈感是賜予有準備的頭腦的禮物,關鍵在 于是否有持之以恒的藝術追求。敏于觀察,是35藝術概論課時計劃心理運動的基礎;勤于思索,使心理運動的動 力;靈感,是心理運動的飛躍。(3)機緣啟發,偶然頓悟。有了長期積累和執著追求,靈感的獲得是 必然的,但何時獲得,由何種機緣獲得,是偶 然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 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一一王國維 人間詞話3、藝術靈感的產生條件:業已形成并比較鞏固的藝術心理定勢。在藝術家頭

42、腦中要儲存著大量的文化知 識信息,專業知識信息和社會生活表象等以供 回顧和尋找。大腦皮質中必須建立解決藝術創作問題 的優勢興奮中心,只要一觸機,便會立即爆發 藝術靈感。三、無意識1、意識與無意識的含義意識是指人在清醒狀態下對現實的一種 具有自覺性,目的性和能動性的心理活動。36藝術概論課時計劃無意識指未被意識到的,潛在的心理活 動。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19世紀 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美學家弗洛伊 德大大地完善。分為:1,誤差無意識2,病患無意識3, 夢幻無意識4,本能無意識5,習慣無意識6, 集體無意識:(1)人類生理進化中形成的集體無意識。(2)民族文化歷史發展中形成的集體無

43、意識。2、無意識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于達達主義,并且對于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于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于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探究此派別的理論根據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響,致力于發現人類的潛意識心理。因此主張放棄邏輯、有序的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而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主要有盧梭( H.T.Rousseau )、米羅(joan miro)、達禾 1 (salvador dali)、恩斯特 (m.ernst)、37藝術概論課時計劃馬格利特(r.magr

44、itte)等人。要創作優秀的藝術作品,否認藝術創作中 無意識的作用是錯誤的,把無意識視為藝術創 作唯一源泉也是錯誤的,無意識在優秀的藝術 作品的創作中起著必要的、輔助的作用。首先,夢在藝術創作中具有不可否認的作 用。其次,醉酒在藝術創作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思考題:1、試述形象思維的特征。2、試述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及其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3、試述靈感及其特征。4、試述無意識及其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第四節藝術的創作方法一、藝術創作方法的含義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主體思想感 情和客觀生活的關系所持的基本態度和所遵 循的最一般的原則,也是藝術表現中所遵循的38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最一般的方法。創作中

45、的主體思想感情和客觀生活是不 可缺少的兩個方面。二、藝術創作方法與藝術思想藝術思想決定藝術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典型反映,那 就會有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是理想的體現,那就會有浪 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分毫不差的摹 寫,那就會有自然主義的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的最高典范是古希臘羅馬 的藝術,那就會有古典主義的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那就會有 形式主義的創作方法。如果認為藝術是白日夢,那就會有超現實 主義的創作方法。藝術思想是多樣的,藝術創作方法也是多 種多樣的。三、創作方法的兩大主流: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一)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藝術家按照生活的

46、本來面貌,通過藝術形 象的典型化,真實地再現生活的一種創作方39藝術概論課時計劃法。基本特征:(1)藝術描繪的客觀性(2)藝術形象的典型性(3)思想傾向和情感的隱蔽性現實主義在表現手法上,往往要求運用樸 素的藝術語言,客觀,寫實地敘述和描繪,冷 靜,細膩地刻畫人物和事件,構成現實主義的 外部特征。(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藝術家以奔放的主觀激情,按照理想的面 貌表現生活的創作方法。基本特征:(1)創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2)創造奇幻型的藝術形象(3)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浪漫主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常常運用奇 妙的幻想,強烈的對比,絢麗的色彩,昂揚的 節奏,夸張的語言,離奇的情節,甚至超越時 空,構成奇幻

47、特色,形成浪漫主義的外部特征。(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 的異同共同點:都要反映現實,也都要表現理想。 浪漫主義主張表現理想,但不主張脫離現實, 浪漫主義所要再造的理想生活是以現實生活 為基礎的;現實主義既要真實地反映現實, 又 不排斥理想;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總是結合在40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一起的。區別:對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的處理方法不 同。現實主義要表現理想,但理想必須服從現 實,不能取代現實,它要求真實地再現現實生 活;浪漫主義要反映現實,但可以讓現實服從 理想,創造理想的生活去“代替”或“補充” 不夠理想的現實。四、創作方法的多樣性創作方法多樣,其他幾種較有影響的創作 方法:(一)

48、古典主義創作方法古典主義是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 渡時期產生的一種創作方法。只要原則是要求 創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強調復古。也稱“新 古典主義”。鮮明特征是:崇尚理性,排斥感情,往往 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體的個性,強調克制自我 的感情和欲望,服從國家的需要,為君主專制 的利益服務。(二)自然主義創作方法產生于十九世紀的法國,后波及歐洲。基 本原則是采取“純”客觀的態度,從事實出發 再現客觀事物,強調描繪的實錄性和詳盡性, 不要求典型化。41藝術概論課時計劃(三)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十九世紀末以來西方各種文藝新潮和藝 術流派的總稱,包括象征主義,表現主義,立 體主義,未來主義,后期印象主義,超現實

49、主 義等等。以反傳統為宗旨。重要藝術特征:主觀性,內向性。(四)后現代主義二十世紀后半葉的西方藝術,西方后工業 社會現實矛盾中所產生的一種文化藝術思潮, 是多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文化藝術商品化的 產物。在藝術表現上,往往采用反諷,拼貼,荒 誕,調侃,褻瀆,嘲弄化模仿,矛盾敘述,中 斷等手法,直觀地表現出當代世界的不確定性 和分解狀態。五、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一)藝術流派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內,由一些思想傾 向、藝術主張、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相 近或相似的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藝 術家群體。藝術流派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1、一些具有一定影響的或大或小的藝術 家群;42藝術概論課時計劃2、這

50、些藝術家彼此有著相近的思想傾向、 審美主張,在藝術創作的題材處理、表現手段 和方法、藝術風格等諸方面有相似之處。藝術流派的形成有自覺和不自覺兩種情況。自覺形成的藝術流派:由一些思想傾向, 藝術見解,作品風格相近的藝術家自覺地組織 起來,成立一定的組織,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不自覺的藝術流派: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 代表性的藝術家及他們直接或間接的追隨者 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 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 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為

51、準。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鰭、黃慎、李方膺、羅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數 詞,也可看做約數。43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藝術流派多種多樣,可分為:1、以藝術傾向、藝術風格、創作方法等 命名的有:寫實派、浪漫派、象征派、印象派、 古典派、唯美派、荒誕派等等。2、以藝術大師的名字命名的有:梅派、 德國布萊希特戲劇體系等等。3、以藝術流派產生的地區命名的有:中 國的桐城派、嶺南畫派,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畫 派,法國的左岸派電影等等。(二)藝術思潮指在一定的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的影響 下,在藝術領域中出現的新的藝術

52、思想和創作 傾向的一股潮流。藝術思潮往往具有兩個特征:1、新的藝 術思想2、群體性潮流(三)藝術流派、藝術思潮與創作方法的 關系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的區別:藝術流派是 藝術主張、創作傾向、藝術風格等相近或相似 的創作主體的群體化,藝術風格成于個人,是 藝術家獨特藝術個性的集中表現。一個大的藝 術思潮中包含著多個藝術流派。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是互為前提條件而 具統一性的44藝術概論課時計劃藝術創作方法與藝術流派、藝術思潮的關 系是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特定的創作方法體現了特定的藝術思潮, 流派的審美文化精神;某一藝術流派,藝術思 潮往往要推崇與之相應的一定的創作方法;而 創作方法也因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而得以迅 速發展;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是特定歷史時期 的藝術現象,創作方法則是藝術家從事藝術創 作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創作方法具有普適 性。各藝術流派、藝術思潮的藝術家可以根據 自己的需要自由選用創作方法;各創作方法之 問也沒有絕對的界限,它們是相互滲透,互為 作用的。研究藝術流派,思潮與創作方法有現實意 義:有利于直接推動各時代藝術的蓬勃發展。有助于深入了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內在 意義。進一步證明再現與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