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0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高中歷史新教材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 中外歷史綱要上)部編新教材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第二課課時案例教學案例基本信息課 題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年 級高一年級模 塊教科書版本及章節部編新教材第一單元第2課課 型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模塊復習課初/高三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教學設計1. 整體思路及課標要求、教學方式簡介本課時為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的內容。它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西周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和禮樂制度及華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出現劇烈變革,但民族融合和華夏認同卻不斷加強,并由紛爭走向一統,由地方分權走向中央集權的體制;此時
2、期在文化上又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時期。因此,本課內容是理解第3、4課秦漢大一統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樞紐。課程標準對本課時的要求是: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學說;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和意義。結合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本課將會采用史料實證以及情境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本節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培養家國情懷及文化自信;本課采用問題式及史料實證教學模式。2. 教學內容邏輯分析本課時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第二,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第三,孔子、老子的思想與社會思想領域的百家爭鳴;本課內容梳理:從
3、華夏民族和文化認同看,由“中國”向周邊民族發展;從經濟發展來看,先進的生產技術在逐步推廣,規模較大的城市在增多,經濟交流在加強;從政治變革上看,舊制度(分封、宗法制)在逐步瓦解,新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在形成;從思想文化的演進看,周文化在繼承中創新與發展;整體上看,春秋戰國是個大變革時期,為后世的文化與制度進行了奠基。在內容結構上,經濟變革是整個變革的動力和物質基礎;政治變革是制度變革的途徑;民族和文化認同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心理與思想基礎。結合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華夏認同、百家爭鳴和商鞅變法。教學難點則是理清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改革變法、經濟發展、思想繁榮等問題的內在邏輯關系。3
4、. 學習者分析高一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掌握了部分本課的歷史知識。但學生的歷史思維方面仍需要加強。高一是為高考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學生歷史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課堂教學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及歷史思辨能力還需加強。4. 學習目標設計結合課標要求以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1)了解春秋戰國的歷史分期,了解影響這一時期歷史進程的重大因素。(2)認識春秋戰國時期民族與文化認同得到發展的原因(3)了解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商鞅變法的作用及局限性(4)了解百家爭鳴中各家的代表性思想及對后世的影響(5)培養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及文化自信5.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本單元教
5、學采取大單元教學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整合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大一統”這個核心概念,對第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了五個課時的劃分。6.1單課時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新課導入:以繻葛之戰導入新課以繻葛之戰引入春秋時期政治格局的變化,從而使引入這一時期社會變革的背景。新課講授:在引入背景內容的講授后,分社會變動、商鞅變法和百家爭鳴三個方面來進行新課講授。采用史料研讀、情景設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課鞏固:結合學生特點和課標要求,對所學內容進行整體回顧。引導學生理清春秋戰國的經濟發展、政治變動、文化發展、社會轉型幾方面的變革。然后分析這幾個方面之間的邏輯關系。課堂評價:運用設問及練習
6、題目,評價學生的學習。課后拓展:以分層教學的理念開展課后拓展,從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家國情懷的培養兩個方面設設計,提供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書籍及史料。6.2課堂學習評價設計評價方式:課堂表現及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以及高質量完成作業的情況分別賦分,并將這些成績累計算入期末最終成績的組成部分。評價目標: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和樂于分析的精神,以期長期如此能夠培養學生的審辯式思維。教學實施1.單課時教學實錄新課導入我們在上節課學習了中華文明的起源以及早期國家夏、商、周的建立。在東周時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我們講一個故事繻葛之戰。春秋左傳桓公五年:王奪
7、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問題設計:“繻葛之戰”對歷史進程有何影響?(周天子衰微,諸侯爭霸。)這一時期諸侯紛爭,史書上所稱的“春秋五霸”就出現在這一時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和百家爭鳴也發生在這一時期。它們的出現有著怎樣的背景,具體表現如何,又對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呢?這些答案我們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將會一一探索。新課講授:一、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教師講述: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使社會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
8、方面都產生了一些變革。這些變革是如何發生的呢?聯系上課內容我們知道,在西周末年,周王室已經衰微,到東周時期,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一)諸侯紛爭使這一時期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如下變化:從政治形勢上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變化有兩方面:一是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二是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使得眾多分散的小國逐漸被大國吞并。諸侯爭霸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說,五霸的一般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稱霸,而爭霸的大國還有吳、越,于是對“五霸”,其說不一。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國
9、勢日益強盛。齊國助燕、救邢,又救衛,其救患扶危,尊王攘夷,威信大增。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宋、陳、衛、鄭、許、曹之師伐楚,齊、楚訂立盟約,都撤回軍隊。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東)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從此齊桓公成為霸主。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編論語第三章八佾篇的第22篇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
10、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編論語第十四章憲問篇的第18篇。問題設計:孔子怎樣評價管仲的?請說明你的理由。(孔子從“禮”制的角度認為管仲僭越了等級制度;從幫助齊桓公稱霸,維護中原華夏文化的角度,孔子高度肯定管仲的功績。)孟子盡心下:春秋無義戰。韓非子有度:荊(楚)莊王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齊桓公并國三十,啟地三千里。韓非子難二:晉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史記秦本紀: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看,春秋爭霸客觀上加快了歷史發展的
11、進程。首先,爭霸促進了中國的統一。春秋初期,黃淮江漢這一中心區域見于文獻記載有140余國,及至春秋末,這一地區只剩下大小20余國。其次,爭霸促進了華夏與所謂蠻夷戎狄之間的交融。最后,爭霸促進了各國社會制度的改革。摘編自 沈長云先秦史問題設計:如何看待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它對華夏民族形成有何影響?“宋公欒”青銅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這件青銅戈胡部有6個工整的錯金鳥篆銘文,“宋公欒之造戈”。“宋公欒”是宋國第27任國君宋景公,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即位,卒于周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451年)。 第20任國君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
12、國,與救鄭的楚兵戰于泓水。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后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議一議,這件事對歷史有何影響?(貴族式的“禮儀”之戰被無情拋棄,更大規模的、殘酷的戰爭即將到來。)仲尼既沒之后,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因而矣。夫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是以傳相方向效,后生師之,遂相吞滅,并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親,夫婦離散,莫保其命,閔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貪饕無恥,竟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
13、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并起。劉向書錄材料反映了歷史發展的什么現象?對歷史進程有何影響?(戰國兼并戰爭局面形成;原來的宗法制秩序受到沖擊;西周禮樂制度破壞。)齊國“子禾子”青銅釜子禾子正是史記“田氏代齊”事件的主角田和。田氏家族原本姓陳,子禾子釜是田和未被立為諸侯時所做,年代當在公元前404前385年之間,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左關”青銅鉌、“陳純”青銅釜共稱“陳氏三量”。這三件計量工具是齊國中央政權在左關安陵地區征收稅賦的專用標準量器范具。當田和的曾祖父田常擔任齊國國相時,為了壯大田氏一族的勢力,田常開始在量器上做文章。用大于公量的田氏家量出貸糧食,用公量收。就這樣,田氏在齊國廣得民心
14、,齊國百姓“愛之如父母,歸之如流水”。田氏幾代在齊國苦心經營,終于在公元前379年齊國君主齊康公死后取而代之。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立為齊侯。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后來趙把范、中行氏滅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公元前403年(周威烈
15、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問題設計:司馬光為什么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原來的宗法制秩序受到沖擊;憑借強力和戰爭為王的戰國兼并時期到來。)唐朝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連稱,本義指衣冠華美又重禮儀。華夏作為族群、文化、國家政權,在春秋戰國時被周邊民族所認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觀念滋生發展。“華夏”一詞, 現在也僅見于春秋以后載籍。如尚書武成篇載:“華夏蠻夷, 罔不率俾, 恭
16、成天命。”偽孔傳解釋說:“冕服采章曰華, 大國曰夏。” 唐朝孔穎達疏又進一步解釋:“冕服采章對被發左衽, 則有光華也。釋詁云:夏, 大也。 故大國曰夏。華夏, 謂中國也。”學生議一議:春秋戰國的戰爭對中國的民族關系與文化有何影響。(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和融合。華夏民族共同體開始形成。華夏文化認同逐步加強。)小結:民族關系的變化:從中原地區自稱華夏的狀態到戰國時期內遷的戎狄蠻夷已經逐漸融入華夏族。中原的文化,也被周邊諸族所接受。二、經濟變革與變法運動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私田增加,新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形成,從而推動了變法運動。具體到生產力上,可以從一下兩個方面理解:
17、a)農業生產上農業技術及水利工程(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及牛耕得到推廣;各國興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鄭國渠。(加入都江堰的分析,培養學生長時段看歷史的能力,引導其感悟先人的智慧。)b)工商業繁榮(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貨幣流通廣泛,人口及商業發展的城市)。此處展示各國的錢幣(引導學生思考如此眾多錢幣背后的意義:商業的需要;為國家統一后錢幣的統一埋伏筆。)舉例說明此時所存在的大城市及其分布。材料 蘇秦描繪了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菑的經濟繁榮景象: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史記蘇秦列傳戰
18、國時期的幾大城市問題設計:以上材料反映了戰國什么現象?(農業手工業經濟發展,城市商業繁榮;各國聯系加強)二、商鞅變法社會變革在各國中的另一個重要反映就是變法運動的興起。(一)秦國商鞅變法1、時間:開始于公元前356年2、主要內容:涉及方面具體措施軍事獎勵軍功打破世卿世祿、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提高軍隊戰斗力經濟廢井田開阡陌井田制瓦解,實行土地私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政治推廣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制。思想文化加強思想控制,依據法經制定法律;進行社會風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3、商鞅變法的作用:對秦國:沉重打擊了舊貴族,發展了地主經濟,增強了國力,壯大了軍事力量,穩定了統治秩序,達到了
19、富國強兵的目的。兼并六國逐漸成為秦國的戰略目標,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對歷史發展: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它推動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所以后世有人說“百代猶得秦政法”。4、商鞅變法的局限性: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特別是連坐法的推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實,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史記.李斯列傳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
20、糠;而有強國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漢書. 食貨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卯,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記商君列傳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
21、有勝,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雖然,則有其諰矣。兼是數具者而盡有之,然而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是何也?則其殆無儒邪!故曰:粹而王,駮而霸,無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荀子強國教師可以選擇性地運用以上材料,讓學生閱讀,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可以討論,互相辯駁,教師也可以回答學生問題。列舉各國變法內容,引導學生歸納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異同。(1)魏國李悝:按照“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授予官職和爵位;主張“盡地力之教”,發展生產;頒布法經。劉向:說苑政理(2)楚國吳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2、3)秦國商鞅: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問題設計:結合時代背景與變法措施,分析各國紛紛開展變法運動的原因。其效果如何?春秋戰國時期是個大動蕩、大變革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階級關系發生變化,導致上層建筑變革。各國的變法,只有秦國最為徹底,實現富國強兵,建立君主專制制度,為后來統一奠定基礎。教師總結:總結時注意把改革運動與大一統國家之間建立邏輯關系。春秋戰國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階級關系發生變化,導致上層建筑變革。春秋時期的改革主要是針對經濟基礎的,這些改革在實際上都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戰國時期的改革則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各國
23、通過變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郡縣官僚制國家。春秋戰國的經濟發展、政治變動、文化高峰、社會轉型為大一統國家的形成提出了歷史要求和必要條件。三、百家爭鳴百家爭鳴現象的出現,除了社會大變革之外,與士階層的崛起緊密相連。士階層的興起西周時期學校的任務,既然是培養執政官吏,學習內容則必須是適應于政治管理的需要,則以朝廷發布的文告及“先王詩書禮樂”等文籍為教材;也只有這些“教材”,沒有固定的教科書,而“教材”全部掌握在官府的官吏手中,官府壟斷了文化。學校還沒有設置專職教師,而是“以吏為師”,或者說“官師為一”。所以章學誠說;“以吏為師,三代之舊法也”。但這種學在官府的情況在春秋戰國
24、時期發生了變化。以上社會大變革反映到意識形態上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重點:百家爭鳴。各種學說、學派的興起、發展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一)諸子百家的思想材料列舉諸子百家的思想言論,讓學生了解老子、孔子學說,帶領學生歸納對比主要學派的思想。1、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3、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4、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愛中5、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子人主6、以法為教。韓子五蠹(2)孔子的思想學生動筆,總結孔子的主要思想。(3)老子的思想老子的觀點見于老子一書。他將天地萬物本原歸結為抽象的“道”。其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揭示出事物存在著互相依存、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矛盾;認為物極必反,柔能克剛。老子在政治上也對現實不滿,反對制度束縛,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新課鞏固:學生理清春秋戰國的經濟發展、政治變動、文化發展、社會轉型幾方面的變革。然后分析這幾個方面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師總結點評課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衛生管理與新興科技結合考題及答案
- 育嬰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試題及答案
- 精心準備2025年初級會計師試題及答案
- 藥學前沿技術探索試題及答案
- 理解系統規劃管理師的創新思維方法試題及答案
- 激光焊接工藝流程試題及答案
- 空乘專業相關試題及答案
- 單位會計制度試題及答案
- 商品學考卷試題及答案
- 激光測量技術的研究熱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上海楊浦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肺動脈高壓的傳統治療
- 2024年湖北宜昌高新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網格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新時代勞動教育教程(高職)大學生勞動教育全套教學課件
- 皮膚科學皮膚炎癥與感染
- 煤層氣開發第7章煤層氣集輸
- 《夏洛特煩惱》完整版劇本(上)
- 2023年超星爾雅公共關系禮儀實務課后答案
- 紅樓夢講書演講稿(18篇)
-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范本
- 巖土工程勘察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