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16第 = !異常的公式結尾頁,共 =sectionpages 16 16頁 PAGE 152021-2022學年貴州省銅仁市高一(上)期末歷史試卷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考古學家將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分為四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則屬于青銅文化有專家指出,2021年3月出土的這批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些考古新發現()A. 可以說明古蜀文明來源于夏商周文明B. 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C. 表明古蜀地區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形成D. 充分證明古蜀文明已經超越中原文明戰國文獻中
2、出現了九州的地理概念,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料中少數民族衣飾中的記載,及至五代夏金元,遼朝貴族墓志資料中也有關于“中央”嵌入國名的記載,這些現象反映出()A. 政治中心逐漸向北轉移B. 夷狄蠻夷逐漸消失C. 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形成D. 民族交融日益增強秦朝重視法制建設,頒布了名目繁多,分類細密的法律條文。1989年出土的龍崗秦簡大大豐富了我們對秦律的認識,其中有記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勿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這段材料表明秦朝時()A. 禁止進山伐木狩獵B. 立法保護動物C. 已懂得保護生態資源D. 嚴禁獵殺家犬“外儒內
3、法,兼之以道”,儒、道、法三大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于它們的區別,可以用一句話總結:“人世為儒,出世為道,治世用法”。下列西漢措施中能體現道家思想的是()A. 漢朝初期的休養生息B.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C. 武帝時的內外朝制度D.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唐代書法尚法,法度森嚴,筋骨強健,端莊凝重,雄秀勁媚。宋元兩朝書法尚意,文人筆下跨越門類,流貫四溢(如圖)。宋元兩朝書法追求個性,不拘法度的主觀因素是()A. 科舉制度的完善B. 商品經濟的發展C. 重文輕武的政策D. 程朱理學的影響崖山之戰,這一年是公元1279年,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年份,從此我國從一個“小中國”演變成為
4、了一個“大中國”。對此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 那時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朝代B. 那時中國形成回族等眾多新民族C. 那時中國農耕游牧民族和諧相處D. 那時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相互交融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諸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如圖圖片中的歷史資料,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 B. C. D. 由明中期到清代,國內貿易相當發達,海外貿易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明前期,政府是這些貿易的主體,而到明中后期以后,自由的民間貿易迅速發展,且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明清時期()A. 紙幣交子開始出現B. 長途貿易發達C. 經濟重心開始南移D. 商品經濟繁榮鴉片戰爭后,丁拱辰的演炮圖說介紹西方的船炮技術,林則徐
5、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國的情報與知識,魏源的海國圖志介紹了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徐繼奮的瀛寰志略重點考察了歐美各國的國情狀況。這些現象表明當時中國()A. 天朝上國的觀念被完全顛覆B. “中體西用”思想得到實踐C. 西方軍事技術已經廣泛輸入D. 時勢變化促使學者轉向實學1895年(光緒21年)英商恰和紗廠成立,1896年(光緒22年)英商老公茂紗廠、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鴻源紗廠、德商瑞記紗廠、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第一廠、日商三井制面工廠等成立這一時期外商在中國投資建廠的主要背景是()A. 馬關條約的簽訂B.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C. 洋務運動的開展D. 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關于對康有
6、為“公車上書”一事的描述,過去人們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為的我史,即事件當事人的說法,后人往往信之為確論;而今也有學者依托檔案史料研究認為康有為組織的18省聯名上書,并不是督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送去。由此可以得出()A. 當事人的記錄不可用于史學研究B. 運用一手史料能夠復原歷史真實C. 通過后人研究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 占有更多原始史料更有利于探尋真相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說到:“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只達到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于誠,合為一爐而治之。
7、”材料反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A. 徹底推翻滿清貴族的專制統治B. 建構近代中國的民族國家認同C. 促進了社會下層民眾的覺醒D. 實現了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淞滬硝煙蔽曉天,全民抗日始開篇;將軍奮死屠倭寇,戰士捐軀鑄鐵拳;血染英名青史艷,兵梟賊首國門懸;爾來八十有余歲,難忘淚飛迎凱旋。”孫慶在紀念某次會戰80周年寫的這首詩中所指戰役的意義是()A. 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B.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 粉碎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計劃D. 使日本的侵華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如圖是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勞動歸來年畫,作者是忻禮良。該作品()A. 反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農民的喜悅B. 繼
8、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作的基本風格C. 倡導了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社會新風D. 體現了“雙百”方針提倡的創作精神2021年,新冠疫情起伏反復,全球自疫情發生以來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40萬例。從非洲到拉美,從亞洲到中東,中國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這一做法()A. 反映中國與各國加強政治合作B. 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大國擔當C. 說明了中國成為發達國家代表D. 表明中國醫療水平領先于世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人曾對中國古代兩項偉大工程評價道:一項是陽剛的一撇,另一項是陰柔的一捺,在中國大地上書寫了一個巨大的“人”字。 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
9、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 史記蒙恬列傳據明史記載,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長城,“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三(山)海關,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明史“昔秦興土石之功,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康熙材料二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秦至明朝修繕長城和清朝不修長城的原因。(2) 指出材料二是哪一朝代修筑的運河,并分析其修建的歷史意義。(3) 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古代這兩項偉大工程蘊含的歷史價值。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失敗時候起,中國社會便逐漸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0、會的深淵。這便是近代中國社會的“沉淪”。這是半個世紀前歷史學家對中國近代史的一種解說。 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發表論文,提出近代中國不僅有“沉淪”,還有“上升”。這種“沉淪”和“上升”是同時并存的。這是歷史學家對近代中國歷史的又一種解說。 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歷史是“沉淪”還是“上升”?圍繞材料,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自擬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史論結合,表達清晰。)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學是現實的反映,活著是作家余華筆下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于1998年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2002年,獲第二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4年3月
11、,余華憑借該書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5年,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小說講述了一個關于活著的信念,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片段內容片段一接著老全得意地對我和春生說:“你們瞧,誰都沒逃成。”剛開始我們只是被包圍住,解放軍沒有立刻來打我們,我們還不怎么害怕,連長也不怕,他說蔣委員長會派坦克來救我們出去的。片段二我分到了五畝地,就是原先租龍二的那五畝。龍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氣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產黨沒收了他的田產,分給了從前的佃戶。他還死不認賬,去嚇唬那些佃戶,也有不買賬的,他便動手去打人家。龍二也是自找倒霉,人民政府把他抓了去,說他是惡霸地主。片段三好端
12、端的一口鍋就被砸爛了。家珍站在一旁看著心疼得都掉出了眼淚,家珍對隊長說:“這鍋砸了往后吃什么?”“吃食堂。”隊長揮著手說,“村里辦了食堂,砸了鍋誰都用不著在家做飯啦,省出力氣往共產主義跑,餓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門檻里放,魚啊肉啊撐死你們。”材料反映了哪些史實?說明余華活著的史料價值。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口可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料,深受年輕人喜愛。以下是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27年,上海街頭悄然增加了一種飲料“蝌蝌啃蠟”,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這種飲料的銷售情況自然很差。在第二年,這家飲料公司公開登報,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征求譯名。最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擊敗了
13、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而這家飲料公司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樂。 1948年上海成為可口可樂海外首個銷量超百萬標箱的城市。在2年后,隨著美國大使館撤離,可口可樂也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自此之后的30年內,大陸市場上再沒出現過這種喝起來有點像中藥的飲料。 1978年12月,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正式宣布重返中國,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簽訂了協議可口可樂撤離大陸30年后重返中國市場,成為港澳之外第一家進入大陸的外企。 1981年可口可樂在北京工廠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見,一位老同志先發話了:“中國的汽水就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嗎?不能滿足外國人的需要嗎?非要喝可口可樂?簡直是
14、賣國主義。” 1982年1月30日,商業部通電全國,立即停止內銷可口可樂,1983年又有衛生部門提出:“可口可樂含有咖啡因,不符合衛生要求。” 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想把濃縮汁廠也建到中國來,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這個廠由可口可樂獨資,但在當時中國尚不允許外資獨資,最后采取合作辦廠,中美各控股50%,組成一個合作企業,這就是第一個中美合作企業。(1) 請你分別為1931年、1945年可口可樂在中國銷售編寫一句廣告語。(2) 請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口可樂能夠重返中國的背景。(3) 請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在中國發展遭遇困難的原因。答案和解析1.【答案
15、】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區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古蜀文明受到夏商王朝的影響,這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多元一體的特點,故B項正確; 材料只是反映了古蜀文明受到夏商王朝的強烈影響,而非“來源”,故A項錯誤; 材料反映的是古蜀文明受到夏商王朝的影響,這不能說明古蜀地區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形成,故C項錯誤; 材料沒有比較信息,無法得出“古蜀文明已經超越中原文明”,故D項錯誤。 故選:B。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中華文明的特點分析。本題考查中華文明的特征,
16、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從魏晉到宋元時期的少數民族均將“中央”嵌入國名,這是從中原王朝那里學到的正統觀念,這一現象表明民族交融日益增強,故D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政治中心由關中地區轉移到華北平原,是在逐漸由西向東轉移,故A錯誤; B項說法太絕對,故排除; C項說法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故排除。 故選:D。本題考查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考生需要結合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進行分析。本題主要通過多民族政權的并立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3.【答案】C【解析】題干所給材料“
17、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勿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表明,秦朝已經懂得保護生態資源,故C項正確; “禁止進山伐木狩獵”與題干所給材料中“春二月,毋敢”、“不夏月,毋敢”不符,故A項錯誤; 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不僅涉及動物,還涉及植物,故B項錯誤; 題干所給材料強調的是保護生態資源,“嚴禁獵殺家犬”與材料主旨不符,故D項錯誤。 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主要措施進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4.【答案】
18、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休養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主張,故A正確; BCD均是“有為而治”的表現,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A。本題考查西漢初期經濟建設情況,主要結合道家思想的主張進行歸納分析。本題考查西漢經濟,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5.【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宋元兩朝書法尚意,文人筆下跨越門類,流貫四溢”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宋元商品經濟的發展,造成文人跨越門類,B正確; 科舉制與材料無關,排除A; 材料和“重文輕武”無關,排除C; D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 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書法,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
19、代書法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書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崖山之戰,這一年是公元1279年”“從此我國從一個小中國演變成為了一個大中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鞏固了國家統一,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相互交融,故D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朝代”、“形成回族等眾多新民族”均屬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相互交融的表現,與題意不符,故AB項錯誤;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推行民族歧視政策,民族矛盾激化,故C項錯誤。 故選:D。本題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
20、中的有效信息及元朝行省制的歷史影響進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7.【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農政全書為明朝徐光啟的著作,九章算術為成書于東漢的數學著作,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王冕墨梅圖為元代文人畫,因此,正確的朝代順序應為東漢、北宋、元朝、明朝,即,故B項正確,排除ACD。 故選:B。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考生需要熟知各個朝代的突出成就。本題主要通過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的能力。8.【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紙幣交子出現于北宋時期,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 題干所給材料
21、反映的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長途販運貿易發達”與材料主旨不符,故B項錯誤;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重心南移開始于唐朝中葉,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 聯系所學知識,材料“國內貿易相當發達,海外貿易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明前期,政府是這些貿易的主體,而到明中后期以后,自由的民間貿易迅速發展,且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反映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繁榮,故D項正確。 故選:D。本題主要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進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9.【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
22、受鴉片戰爭的震動,中國一些學者開始編寫介紹西方知識、技術、歷史地理以及國情的著作,這說明受鴉片戰爭這一時勢變化,學者由空談轉向實學,故D項正確; A項中的“完全顛覆”說法絕對化,排除; “中體西用”思想在洋務運動中得到實踐,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故B項錯誤; C項中“廣泛輸入”的說法錯誤,排除。 故選:D。本題考查新思想的萌發,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新思想萌發的背景和內容分析。本題考查鴉片戰爭后的新思想萌發,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0.【答案】A【解析】從材料“1895年(光緒21年)英商恰和紗廠成立,1896年(光緒22年)英商老公茂紗廠、英商增裕面
23、粉公司、美商鴻源紗廠、德商瑞記紗廠、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第一廠、日商三井制面工廠等成立”可以看出是爭以后,列強在華投資半場的表現,其主要的背馬關條約規定了允許列強在華投資辦廠,A正確; 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也是在甲午戰爭以后,B排除; 洋務運動的開展不是材料現象的重要背景,C排除; 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主要是對中國人投資辦廠起到促進作用,材料是外國人在中國投資辦廠,D排除。 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結合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和影響,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11.【答案】D【解析】由所學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24、可知,不同的史料進行互證有利于探尋真相,減少質疑,D項正確; 當事人的記錄屬于一手史料,雖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但不能說完全“不可用于史學研究”,排除A項; 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一手史料不一定就是事件的真實再現,排除B項; 題干關于“公車上書”一事尚未給出定論,C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 故選:D。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維新變法,根據材料“而今也有學者依托檔案史料研究認為康有為組織的18省聯名上書,并不是督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送去”及所學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作答。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維新變法,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答案】B【解析
25、】材料反映孫中山對民族主義的看法發生了變化,對民族革命的認識由實現五族的平等、共和轉變為建立一個強大、繁盛的中華民族,B符合題干要求; “徹底”表述太絕對了,A排除; 辛亥革命并沒有深入到下層民眾,所以并沒有促進下層民眾的覺醒,C排除; D選項中“實現了”表述不準確,排除。 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學生結合辛亥革命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特征和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結合所學知識理解題干的能力。13.【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淞滬硝煙蔽曉天”可知,該戰役是淞滬會戰,結合所學可知,淞滬會戰粉碎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計劃,故C項正確; A項是臺兒莊戰役,排除; B項
26、是平型關大捷,排除; D項是武漢會戰后,排除。 故選:C。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解題的關鍵是通過材料“淞滬硝煙蔽曉天”判斷出該戰役是淞滬會議,然后結合該戰役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進程,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A.家庭聯包責任制是在78年實施的; B.材料沒有體現出山水畫的特點; C.材料反映50年代農民生產勞動以后回家的場景,反映出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新風尚; D.材料和文化、科技發展的方針沒有關系。 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經濟,要求學生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我國經濟建設的特征和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
27、理解題干的能力。15.【答案】B【解析】材料“中國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體現了中國對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援助疫苗,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大國擔當,B正確; 援助疫苗和“政治合作”無關,排除A; 中國現在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排除C; 對外援助疫苗體現的是中國的責任感,不能得出“中國醫療水平領先于世界”的結論,排除D。 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了新時代中國的對外政策,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和新時代中國對外政策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新時代中國的對外政策,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
28、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答案】【小題1】原因:秦至明朝修長城的原因: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襲擾,加強邊防,鞏固統治。清朝不修長城的原因:清代的邊防和民族關系是前所未有的牢固,沒有修建長城的必要;東北是滿族發源地,八旗重兵駐守;聯蒙政策有效地團結了蒙古族,由蒙古族士兵駐守邊疆;西北連續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統一軍政民務,從內地遷軍民屯田,對西北實行直接統治;西部統一西藏,也取得了當地的信任和服從。【小題2】朝代:隋朝。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促進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小題3】歷史價值:有利于鞏固統治;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與
29、發展;促進民族融合;展現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水利工程。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秦朝到明朝、清朝的民族關系分析;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圖示信息,結合隋朝大運河的路線和意義分析;第三問,結合長城和大運河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長城的修筑和隋朝大運河的修建的相關知識,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7.【答案】本題屬于開放性題,依據材料“從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失敗時候起,中國社會便逐漸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這便是近代中國社會的沉淪”可知,反映的是近代前期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谷底”。然后結合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30、過程分析,即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 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故答案為: 論題:近代前期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谷底”。 闡述: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 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析】本題考查列強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物理下冊 11.4 核能教學設計 (新版)教科版
-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 變來變去的水教學設計2 北師大版
- 專題三第2課《閱讀材料 3D打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青島版(2018)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2024四川大決策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復工消防安全培訓
- 2024華山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部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四年級音樂上冊(五線譜)第5單元《唱歌 那達慕之歌》教學設計
- 對公客戶經理綜合能力提升培訓大綱
-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小數的認識-人教版
- 鉑金珠寶知識培訓
- DB32-T 4281-2022 江蘇省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配備標準
- 中小型病理技術團隊崗位設置及績效分配現狀分析
- 防護棚驗收表
- 醫院藥學智慧裝備規劃建設構想
- 2023年防腐防火涂裝、鋼結構變形檢測試卷及答案
- 教科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屋一:皎皎空中孤月輪 名師獲獎
- 2023年全國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統計
- 內蒙古曹四夭鉬礦床原生暈特征及深部找礦預測
- 大學研究生招生體檢表
- 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競賽題庫
- 電力現貨市場基本原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