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壓混凝土試驗方案_第1頁
碾壓混凝土試驗方案_第2頁
碾壓混凝土試驗方案_第3頁
碾壓混凝土試驗方案_第4頁
碾壓混凝土試驗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碾壓混凝土現場碾壓試驗大綱 倒流河水庫工程 敘永縣倒流河水庫工程碾壓混凝土現場碾壓試驗大綱批準: 審核: 校核: 編寫: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倒流河水庫工程項目經理部二零一四年八月目 錄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7159185 1 試驗目的 碾壓混凝土現場生產性試驗大綱1 試驗目的根據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DL/T5112-2009)規定,碾壓混凝土施工前應進行現場試驗,驗證配合比、施工工藝流程、施工系統及施工設備的適應性,并確定施工工藝和參數,以滿足施工性能要求。為即將進行的主體工程碾壓混凝土施工提供合理的碾壓參數。碾壓混凝土工藝試驗擬

2、達到以下目的:1、提出滿足設計要求的容重、物理力學性能、抗滲性、耐久性、溫控措施以及碾壓混凝土的最佳密實度等各項指標的實驗成果。2、檢驗碾壓混凝土施工生產系統的運行和配套情況,落實施工管理措施。3、檢驗所選用的碾壓機械的適用性及其性能的可靠性。通過碾壓實驗的入倉、攤鋪及碾壓方式研究,完善壩體填筑的施工工藝和措施,確定變態混凝土加漿的施工設備和工藝。4、確定達到設計標準的經濟合理的施工碾壓參數(如施工鋪層厚度、碾壓遍數、施工層允許間隔時間,VC值等)和層間結合技術及碾壓層面處理措施。5、通過試驗及檢測核實壩體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根據現場邊界條件的變化情況,對室內混凝土配合比進行校核和調整。6、

3、通過試驗及觀測資料分析,對本工程擬采用的碾壓混凝土自然入倉和預埋冷卻水管兩種方式進行比較,為確定相應氣候條件下適合倒流河碾壓混凝土拱壩要求的溫控措施提供依據。7、為制定碾壓施工的實施細則提供依據。8、確定現場碾壓施工質量控制快速檢驗方法及控制標準。使用現場可以快速進行混凝土質量檢測的設備,對混凝土壓實密度和混凝土初凝狀態兩個重要參數進行測量,并以之控制碾壓遍數和層間處理措施,以便形成一套完整的使用本工程的質量控制體系。2 試驗依據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92; 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DL/T5112-2009; 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DL/T5150-2001;批復表(川騰到監2014

4、批復005號)及施工技術方案申報表(碾壓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報告)(中水五局2014技案018)。3 組織機構及資源配置3.1 碾壓工藝試驗組織機構項目部成立碾壓混凝土試驗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和協調本次試驗工作。組 長:李 鵬副組長:陳賓 、熊芯、冉蓉成 員:潘紅玲、周賢成、王孫俊、李建偉、唐志宏、楊和平、梅華全、蔣倩、胡瑞、 張平、侯建斌、胡傳斌、杜定融、方書全。倉內施工及管理人員:澆筑總指揮1人,施工員1人,現場調度員1人,質檢員1人,現場試驗檢測員4人;溫控員1人,澆筑隊長1人,砼拌料員1人,卸料指揮1人,碾壓指揮1人,人工輔助平倉、骨料分離等6人,變態砼注漿振搗4人,沖車6人拌和樓設

5、生產調度1人,質檢員2人,試驗人員6人。 澆筑總指揮:全面負責砼澆筑過程的現場實施管理,總體協調澆筑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下達開、停倉指令。 施工員:負責倉內作業人員、機械的協調管理,落實澆筑總指揮的指令,解決砼澆筑過程中出現的施工技術問題,組織倉內澆筑過程的有序進行。 現場調度員:負責砼澆筑作業人員、機械的落實到位。根據澆筑倉位的實際情況,具體落實作業人員、機械的倉外調度,保證入倉道路的暢通,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風、水、電、機故障。 質檢員:倉位經過驗收合格后,下發砼開倉通知單。負責倉內砼澆筑質量控制;作好每層砼開始攤鋪、碾壓結束時間的記錄,控制松鋪厚度、碾壓速度、碾壓遍數;根據壓實度檢測情況

6、作出可以開始攤鋪上層砼、壓實度稍欠需補碾的位置、補碾遍數的通知。 檢測員:負責倉內碾壓砼的壓實度、入倉碾壓砼溫度、VC值的檢測和現場取樣成型。壓實度、入倉碾壓砼VC值的檢測結果隨時向質檢員通報,以便倉內砼施工質量控制。根據現場碾壓砼VC值的實際情況,及時通知拌和樓作好出機口VC值的調整。對現場的廢料作出判斷、作棄料決定,并通知質檢員、施工員實施。 澆筑隊長:負責倉內砼澆筑工序作業人員的安排,落實澆筑總指揮及施工管理人員的指令。負責砼澆筑工序質量的把關。 砼拌料員:接到開倉通知單后到配和調度室進行砼拌料手續。根據倉內澆筑情況,對不同標號、性質砼的運輸車輛數量進行變動,及時變更運輸車輛的識別標識。

7、 卸料指揮:負責運輸車輛倉內卸料位置的指揮,嚴格控制卸料密度。在砼卸料過程中,仔細觀察砼的外表質量,發現砼外表質量有明顯問題時,要及時向倉內質檢員、檢測員和施工員報告。 平倉、碾壓指揮:協助質檢員作好砼的攤鋪、碾壓工作。具體負責砼攤鋪厚度、平整度 、碾壓速度、碾壓遍數的記錄。 人工輔助平倉、注漿振搗負責人:負責人工輔助平倉、注漿振搗作業人員的管理調動,實施倉內砂漿攤鋪、集中骨料分散、泌水排除、變態砼振搗作業及倉面防護工作。 沖車負責人:負責進倉車輛的沖洗,保證入倉車輛沖洗干凈并充分脫水后入倉。 拌和樓質檢員:負責按規定的配比拌制碾壓混凝土,保證所拌混凝土滿足現場試驗要求。 拌和樓試驗人員:進行

8、原材料質量檢測,根據原材料檢測情況和試驗要求調整試驗配合比,進行出機口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檢測。 溫控員:負責倉面保溫措施的實施,及時測量混凝土入倉溫度、澆筑溫度,負責測定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回升,并按要求認真作好記錄。3.2 碾壓試驗主要機械設備表3-2 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拌和站HZS120-1Q3000L座1投入工程所用2強制式拌和機拌變態混凝土臺1投入工程所用3汽車吊25t臺1模板安裝4平倉機小松D31P-2O臺1平倉5振動碾BW202AD臺1投入工程所用6振動碾(手扶式)BW75S臺2投入工程所用7自卸汽車20t輛5混凝土運輸8混凝土振搗器佛山100臺59

9、Vc稠度儀HVC-1型臺110核子快速密度水份儀HSMD-2002臺111混凝土初凝測定儀臺112地質鉆臺1鉆取砼芯樣13試驗設備套114水泥凈漿攪拌機2.5m/h臺14 試驗場地布置及碾壓計劃4.1 場地布置本次試驗場地擬安排在大壩上游鋼筋場平臺進行。試驗場施工前先進行場地清理,然后進行用水清洗干凈,表面不能有積水。考慮該場地經過幾年自然沉降的老基礎,現場采用反鏟碾壓6遍以上并拍平,然后澆筑15cm厚的C20墊層混凝土。試驗場地位置圖見圖4-1。 試驗塊尺寸為1620m,面積320,試驗塊厚度為1.2m;試驗塊碾壓混凝土體積384m。 試驗塊分為兩個碾壓區域,分別為C18020W6F50二級

10、配碾壓混凝土和C18020W4F50三級配碾壓混凝土;碾壓區域的一部分試塊埋設冷卻水管。 在各施工區域的周邊設置50cm和100cm厚的變態混凝土。圖4-1 碾壓混凝土試驗現場平面布置圖 單位:cm4.2 施工道路碾壓混凝土運輸路線:HZS120-1Q3000L拌和系統壩后左岸低線公路基坑臨時道路壩前左岸道路碾壓混凝土工藝試驗場地試驗塊。在進碾壓混凝土試驗料倉前50m處設置車輪沖洗設備,并設50m長碎石脫水路段,防止自卸汽車將泥土、水帶入倉內,碎石路段采用干凈的石渣鋪設,路寬7m,道路兩側設置路障以免其他車輛進入,在入口處設置人工高壓水沖洗設備,將混凝土運輸車輪上的泥土等沖洗干凈后進入干凈的石

11、渣路面,倉口設專人控制入倉,車輛沖洗干凈、脫水完畢后方允許進倉。4.3 風、水、電布置 施工用風:碾壓混凝土試驗施工用風主要為基礎面清理、風鎬鑿毛、手風鉆鉆孔、倉面沖洗清理及管路通試等。施工用風采用2臺移動式3m空壓機提供。 施工用水:碾壓混凝土試驗施工用水只要為清洗倉內混凝土運輸車輛輪胎、基礎面清洗、混凝土面沖毛、倉號沖洗清理及混凝土養護等。施工用水從鋼筋加工場現有管路上用50PE管接取。 冷卻用水:采用自然水冷卻方式(考慮施工時段都在枯期,結合施工地的氣候條件,預埋水管中通自然水進行冷卻),自然水由鋼筋加工場接引。 混凝土施工主要用電設備包括:電焊機及其他振搗設施、照明設施,施工用電從鋼筋

12、場已有的380V供電線路上接取。4.4 試驗時間 試驗場地平整和墊層混凝土施工:2014年8月29日2014年9月1日。 立模:2014年9月8日2014年9月9日。 試驗塊12層澆筑:2014年9月102014年9月11日。 12小時后鋪凈漿。 試驗塊34層澆筑:2014年9月12日。 碾壓混凝土取芯:2014年9月19日2014年9月20日。 提交7d中間試驗成果報告:2014年9月23日。為不影響施工進度,考慮現場碾壓結束后10天左右提供7d試驗成果報告。5 試驗內容本次碾壓混凝土現場試驗混凝土的品種為:C18020W6F50二級配碾壓混凝土、C18020W4F50三級配碾壓混凝土以及相

13、應強度級配的變態混凝土。骨料為倒流河與海水溝交匯處砂石加工場加工的黑串溝料場石灰巖人工骨料。變態混凝土凈漿采用水泥粉煤灰凈漿。配合比見表5-1、表5-2。表5-1 碾壓混凝土現場試驗配合比骨料種類強度等級水 膠 比砂率()材料用量(kg/m3)水水泥粉煤灰砂小石中石大石KDNOF-2 (0.8%)KDSF (0.03%) 人工骨料C180200.537919191817626664/1.4560.0546C180200.5348375917654466944461.3280.0498說明:1、配合比中水泥為重龍山P.O42.5,粉煤灰為地博級粉煤灰。2、KDNOF-2緩凝高效減水劑摻量0.8%

14、;KDSF引氣劑摻量3/萬。表5-2 C18020變態混凝土現場注漿用凈漿配合比水泥品種水膠比粉 煤 灰 (%)材料用量(kg/m3)加漿量(L/m3)備注水水泥粉煤灰KDNOF-2 (0.8%)重龍山P.O42.50.48455406195065.62545/50/55二級配重龍山P.O42.50.48505405635635.62545/50/55三級配5.1 混凝土基本性能檢測試驗 碾壓混凝土拌和站出機口拌合物質量控制檢測及性能試驗;檢測VC值、含氣量、容重、凝結時間、溫度等; 在出機口及倉面取樣進行工作性能的測試; VC值損失:測試碾壓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VC值得損失,即跟蹤測試碾壓混凝

15、土出機口VC值以及進倉卸料后的VC值,得出損失量。同時記錄好天氣情況,得出在不同條件下VC值得變化情況; 對碾壓混凝土室內試驗推薦的配合比驗證及調整; 鉆孔取芯試驗。取樣進行7、90、180d抗壓碾壓砼物理力學性能試驗;5.2 施工工藝 混凝土拌和樓運轉試驗(碾壓混凝土拌和投料程序、拌和時間、生產能力等); 砂石系統和混凝土拌和系統綜合運轉試驗(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統生產能力及配套試驗); 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和機具協調配合試驗; 碾壓混凝土現場質量控制、標準研究; 成縫的方法和工藝研究; 變態混凝土加漿的施工設備機工藝; 研究碾壓參數與壓實度的關系; 碾壓混凝土層面結合和施工縫面結合影響因素及控制

16、方法試驗。5.3 施工項目劃分碾壓試驗的項目包括:碾壓混凝土拌合時間試驗;碾壓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碾壓混凝土拌合、運輸、卸料、平倉、碾壓等操作手的現場培訓;碾壓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可碾性;碾壓混凝土運輸;碾壓混凝土卸料;碾壓混凝土平倉;碾壓混凝土縫間預制塊施工;碾壓混凝土的層面處理與層間結合;變態混凝土的施工;碾壓混凝土養護;模板工藝試驗;6 碾壓混凝土工藝試驗6.1 碾壓試驗準備 制定碾壓試驗施工方案,確定試驗要求和內容,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現場碾壓試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試驗室根據監理工程師審批的室內配合比進行。6.2 碾壓混凝土施工碾壓混凝土施工工序:基礎面常態混凝土測量放線立模埋件安裝倉

17、號清理倉號驗收混凝土入倉、平倉、攤鋪成縫碾壓養護縫面處理轉下一升層施工工序。碾壓工藝流程間圖6-1。6.2.1 壓混凝土試驗獲取的主要參數 混凝土拌和的投料順序和拌和時間; 不同碾壓遍數和碾壓行走速度的關系; VC值損失情況; 混凝土鋪料銜接時間(層間); 混凝土層面處理試驗; 變態砼凈漿配合比及施工工藝; 鉆孔取芯對碾壓砼綜合評定。圖6-1 碾壓工藝流程6.2.2 鋪筑前準備在試驗碾壓混凝土施工前,對砂石料生產系統、各種原材料的供應、混凝土制備、運輸、鋪筑、碾壓和檢測等設備的能力、狀況及施工措施等進行綜合檢測,特別是拌合系統衡器精度的檢測尤為重要,目前混凝土拌合系統180樓計量衡器已經當地地

18、方計量檢定機構檢測完畢并滿足相關要求后,具備混凝土生產施工條件。碾壓混凝土施工人員在進行碾壓試驗前進行培訓,合格后上崗。6.2.3 常態墊層混凝土施工碾壓混凝土試驗場地對基礎面進行找平,對坑洼地面處采用人工回填碎石渣找平并碾壓,基礎面平整后即可進行墊層混凝土的施工,墊層混凝土采用15cm厚的C20(二)混凝土,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系統180拌和樓拌制,20t自卸汽車拉運至施工場地,倒退法卸料,人工找平并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澆筑完成初凝后及時灑水養護。在墊層混凝土初凝前在距離模板邊線0.5m,1m間隔1.5m布置22的插筋,便于模板的安裝固定。6.2.4 碾壓混凝土拌和 拌合設備:由我部混凝土拌合系

19、統HZS120-1Q3000L強制式拌和樓拌制。 投料順序通過三組拌和投料順序攪拌的比較,試驗混凝土的合理性、拌和物均勻性,選取合理的投料順序。a. 按人工砂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劑小石中石大石的投料順序;b按人工砂小石中石大石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劑的投料順序; 拌和時間在同等工況下(混凝土配合比一樣,投料順序一樣),拌和時間分別為60S、75S、90S,觀察拌和物的均勻性,確定最佳拌和時間。 砼的抗壓強度對不同配合比的碾壓混凝土進行出機口取樣,測試7天、28天、90天、180天齡期的抗壓強度試驗。6.2.5 運輸 運輸方式:主要采用4臺20t自卸汽車運輸入倉(其中一臺備用),與將來澆筑壩體碾壓混凝土施

20、工相同。碾壓混凝土運輸機械在使用之前,必須對其進行清洗,并檢查其是否漏油。 運輸道路要平整,汽車行駛過程中不得突然加速、減速或急剎車,以免造成骨料分離。 車輛在運輸混凝土過程中安裝遮陽或防雨設施,入倉前對輪胎進行沖洗并脫水。 VC值損失:測試碾壓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VC值的損失,即測試碾壓混凝土出機口VC值、進倉卸料后的VC值以及當時的天氣情況,得出不同天氣、不同溫度、不同濕度情況下的VC值變化值。6.2.6 入倉采用20t自卸汽車直接進倉,入倉口設在試驗塊中間,寬度5m,由設在倉外的1%碎石道路進入,混凝土入倉前,在倉號50m外預先設置的車輪沖洗處對自卸車車輪進行沖洗。6.2.7 卸料和平倉

21、卸料:20t自卸汽車直接進倉卸料,采用退鋪法進行卸料,卸料高度不得大于1.5m,卸料采用多點式卸料法(料堆高度小于80cm),避免一次卸料料堆過高,減少骨料分離。卸下的碾壓混凝土料應及時進行攤鋪,采用邊卸料邊攤鋪的方式進行,對已攤鋪而未能及時進行碾壓的混凝土料應及時用塑料薄膜或棉被覆蓋,防止水分蒸發。開始卸料時汽車按開進倉號內掉頭倒退卸料法卸料,卸料至倉號中心線后采用倒入倉號內倒退卸料法卸料見圖6-2、圖6-3。圖6-2 卸料及平倉示意圖 平倉:平倉采用平倉機進行平倉,平倉機在平倉過程中要緩慢行駛,平倉厚度要均勻(在刀片兩側加裝擋板,組成120度夾角,以減少骨料從兩邊滾動分離)堆料攤鋪前,人工

22、將分離骨料(大石)鏟至未碾壓的混凝土面上,以保證層間結合良好。平倉操作做到淺推少刮,快提刀,邊緣死角輔以人工鋪料,平倉厚度嚴格控制在34cm36cm。6.2.8.碾壓施工方法 碾壓設備:采用BW202AD大型雙鋼輪振動碾和LB-25C小型振動碾。 碾壓層厚度: 使用大型振動碾碾壓,攤鋪厚度分為a.34cm36cm,壓實厚為30cm;b.36cm40cm,壓實厚為35cm。 周邊混凝土壓實用小型振動碾,其壓實能量較小,碾壓厚度控制在1718cm左右,壓實厚度為15cm。 碾壓遍數:圖6-3 卸料及平倉方向示意圖試驗倉號平倉至倉號中心線時振動碾開始在垂直于平倉方向進行碾壓施工。現場碾壓試驗選定碾壓

23、砼壓實厚度為30cm和35cm,即第一澆筑坯層采用松鋪厚度35cm,壓實厚度30cm;第三澆筑坯層采用松鋪厚度40cm,壓實厚度35cm。每層的兩部分中,分別進行三級配和二級配兩種混凝土的試驗,控制碾壓砼Vc值為35s,每個部分分三個條帶,每條帶長20m、寬2.5m。分別按無振2遍+有振10遍+無振2遍、無振2遍+有振8遍+無振2遍、無振2遍+有振6遍+無振2遍進行碾壓,具體試驗條帶及分塊分布見圖6-4、6-5,具體檢測工作量見表6-1。使用核子密度儀測試,當碾壓混凝土的容重未達到設計要求時,增加碾壓遍數,直至容重達到設計容重為止。根據試驗檢測成果,以獲得不同鋪筑厚度、不同碾壓遍數與碾壓砼壓實

24、容重和強度的關系曲線。表6-1 第一至第二澆筑坯層試驗檢測工作量澆筑坯層取樣部位檢驗項目檢測頻次備注第一至 第二層機口混凝土溫度2次/層Vc值2次/層含氣量2次/層凝結時間1次在第一層檢測抗壓強度7d、28d、90、180d各一組極限拉伸90、180d各一組容重6次/每層倉面Vc值2次/每層抗壓強度7d、28d、90、180d各一組極限拉伸90、180d各一組混凝土溫度2次/層圖6-4 第一層試驗條帶分布示意圖圖6-5 第二層試驗條帶分布示意圖 碾壓條帶搭接:對相鄰的碾壓條帶間采用20cm的搭接寬度,端頭部位的搭接長度為100cm,層面要平順、濕潤、無骨料集中現象,有泌水部位的必須挖除,并對搭

25、接部位的碾壓砼進行壓實容重測試。 行走速度:行走速度控制在每小時1.01.5km以內。 相對壓實度:碾壓砼不得低于98%;壓實容重:使用核子密度儀檢測,不得小于設計指標2450Kg/m3。 碾壓層間隔時間及層面處理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DL/T5112-2009規定,層間間歇時間超過了加墊層鋪筑允許時間的層面即為冷縫。根據室內配合比試驗,當層面允許停歇時間達到12h混凝土初凝為I型冷縫,超過16h混凝土終凝為II型冷縫。現場碾壓試驗時,考慮運輸時間及天氣因數,現場I型冷縫處理時間按10h,II型冷縫按12h。具體時間通過本次試驗確定。對于I型冷縫,可采用鋪砂漿或凈漿的辦法進行處理。對于II型冷

26、縫,可采用刷毛、沖毛等方法清除表面浮漿和松動骨料后,鋪一層11.5cm厚高一等級的砂漿或凈漿方式處理。擬定本次試驗的不同工況為:工況:I型冷縫不沖毛鋪砂漿后鋪筑碾壓混凝土(砂漿厚11.5cm,強度比混凝土高一等級);工況:I型冷縫不沖毛鋪凈漿后鋪筑碾壓混凝土(水泥、粉煤灰凈漿,水灰比不大于混凝土);工況:II型冷縫沖毛鋪砂漿后鋪筑碾壓混凝土(砂漿厚11.5cm,強度比混凝土高一等級);工況:II型冷縫沖毛鋪凈漿后鋪筑碾壓混凝土(水泥、粉煤灰凈漿,水灰比不大于混凝土);具體規劃如:在第三澆筑坯層進行層面初凝后的層面處理試驗和第四澆筑坯層進行層面終凝后的層面處理試驗。層面處理采用鋪砂漿和鋪水泥漿兩

27、種方式。其中在第二坯層澆筑完成后,待碾壓砼達到初凝時,進行第三層碾壓砼的澆筑;在第三坯層澆筑完成后,待碾壓砼達到終凝時,進行第四層碾壓砼的澆筑。具體試驗分布見圖6-6、6-7,具體檢測工作量見表6-2。測出碾壓混凝土的初終凝時間,平層連續鋪筑的混凝土,層間間隔時間按6、8、10、12、24小時控制,超過初凝時間,處理方法是采用壓力水沖毛,沖除表面乳皮,以小石微露為標準。在表面沖洗干凈后,鋪上一層23cm厚的砂漿,砂漿強度等級比碾壓混凝土高一等級,然后在其上攤鋪混凝土,并應在砂漿初凝以前碾壓完畢。對鋪水泥砂漿和不鋪水泥砂漿分別進行試驗,選擇出最優間隔時間。圖6-6 第三層試驗條帶分布示意圖圖6-

28、7 第四層試驗條帶分布示意圖表6-2 第三至第四澆筑坯層試驗檢測工作量澆筑坯層取樣部位檢驗項目檢測頻次備注第三至第四層倉面Vc值2次/每層壓實容重3點/每層每條帶 碾壓時間:混凝土攤鋪達到可以碾壓的適宜面積的條帶后,即開始碾壓,混凝土自拌和到碾壓完畢,控制在6h內。 壓實后采用表面核子密度儀進行密度檢測:混凝土不得小于設計要求,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查找原因,采取補救措施,直到滿足要求。 模板邊角碾壓不到的部位,加水泥濃漿(水灰比由試驗確定)100插入式振搗器振搗。 振動碾在剛碾完的層面上行走或轉彎時,不得使層面產生拉裂等破壞現象。6.2.9 成縫為全面演練碾壓施工過程,在本次試驗對碾壓混凝土成縫

29、進行試驗,以遍及早發現問題,保障主體混凝土施工質量。倒流河水庫設計采用預制塊作為隔縫材料。預制塊隔縫布置圖見圖6-8。圖6-8 預制塊擺放圖6.2.10 變態混凝土 漿液摻量試驗:在第一至第四澆筑層變態混凝土區范圍內,按不同的加漿量分三個部位做變態混凝土的施工工藝試驗,主要檢測變態混凝土的水泥凈漿摻入量和摻漿后的混凝土性能。加漿方式采用挖槽加漿,加漿量選擇45L、50L、55L,坍落度按13cm控制。變態混凝土制漿站設在試驗部位外側,加漿方法采用挖孔注漿方式,在不同碾壓層分別采用不同的加漿量進行試驗,各區碾壓混凝土加漿量見表6-3。變態混凝土加漿量采用10L標準容器控制,振搗時認真記錄不同加漿

30、量時的振搗效果,積累現場經驗,便于今后施工時控制變態混凝土加漿量。表6-3 變態混凝土加漿量部位變態混凝土各區加漿量(L/ m3)ABC第一層第四層擇具體注漿后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案見表6-4。表6-4 變態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案澆筑坯層取樣部位澆筑區加漿量(L/mJ)檢驗項目檢測頻次備注第一至第四層倉面A45坍落度1次/每層每部位在第二層取樣B50抗壓強度7d、28d、90d、180dC55極限拉伸90d、180d 加漿方法試驗:先攤鋪碾壓砼再頂面加漿最后進行振搗密實;通過試驗比較確定最佳的變態混凝土加漿方法和加漿量。6.2.11 養護及保溫 施工過程中,碾壓混凝土倉面保持

31、濕潤。 澆筑完成后,倉面用麻袋覆蓋并進行灑水養護。 施工期間加強氣象預報,及時了解現場觀測的雨情、風速和氣溫情況,以便妥善安排施工進度。 降雨強度大于3mm/h應停止施工,對已卸至倉面的碾壓混凝土,迅速完成平倉、碾壓作業,剛碾壓完的倉面采取防雨(彩條布遮蓋)和排水措施。6.2.12 冷卻水管的埋設施工試驗對冷卻水管的降溫效果進行測試,冷卻水管采用高強度導熱聚乙烯塑料冷卻管,外徑32mm,壁厚2.3mm,導熱系數1.6KJ/(mh),拉伸屈服應力20Mpa,縱向回縮率3%。本次澆筑總高1.2m,冷卻卻水管埋設在第二層表面,高度距底部60cm,水管埋設的間距為1.5m,共計60m。每24h改變一次

32、通水方向,通水流量控制在2025L/min,在水管出口設置流量計和閘閥,以控制通水流量。降溫速度不大于1C/d,通水時間20天。為保證在混凝土澆筑時不位移,使用帶有鐵釘的塑料“U”形卡將其固定在混凝土層面上,在彎管段采用不少于3個“U”形卡固定。水管形成回路后,進行通水檢查塑料水管和接頭有無漏水。布置詳見下圖6-5。圖6-5 冷卻水管平面布置圖7 碾壓混凝土施工質量檢測7.1 碾壓混凝土拌合質量控制嚴格按實驗要求拌制碾壓混凝土的拌合質量,對拌制的碾壓混凝土從原材料到拌合物均按照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進行檢查,混凝土施工前必須有配料單及開倉證,方可進行生產混凝土。嚴格按試驗要求順序投放物料及控制

33、拌合時間,拌合物出機后及時取樣進行混凝土的物理力學試驗并做好記錄。7.2 VC值測試碾壓混凝土屬坍落度為零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稠度儀檢測其工作度(VC值)。試驗過程中,出機口取樣的VC值控制在3s5s范圍內;考慮到氣候條件氣溫、日照、溫度、蒸發、風向風速、混凝土運輸、停留等因素的影響),入倉VC值控制在5s7s范圍內,以入倉VC值為主要控制指標,在倉面上,每鋪筑一層碾壓混凝土,應施測VC值;VC值偏差超出允許偏差控制界限時,應查找原因,在保持膠比不變的情況下修正拌和碾壓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7.3 含氣量檢測碾壓混凝土含氣量的檢測,含氣量控制在34%左右,每臺班檢測3次(3小時檢測一次),也可與

34、機口取樣同時進行。7.4 平倉(鋪料)厚度控制對平倉(鋪料)厚度可在模板上標出平倉(鋪料)高度線來控制,平倉機作業后的個別坑洼,則以人工鏟料補平。由現場技術員在碾壓前在模板上分別標識出鋪料層線線和碾壓后的厚度線(或在每一層碾壓后有現場技術員在模板上劃出鋪料層線和壓實厚度控制線),控制好每一層的鋪料厚度和壓實厚度檢測。7.5 壓沉量和碾壓遍數檢測為檢測碾壓混凝土的壓實效果,在碾壓過程中,每碾壓層應進行壓沉量的檢測(測點按倉面大小布置),應不小于5個測點,有測量隊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測量。碾壓機械操作人員應做好碾壓遍數記錄。7.6 壓實效果監測當振動碾碾壓到規定遍數時,肉眼已看不出有進一步的壓沉,此時

35、混凝土面呈現“微濕潤”狀態。這表明該部位混凝土已得到充分壓實,無須再增加碾壓遍數。當碾壓遍數達到規定值的一半以上,混凝土表面在振動碾過后發生回彈現象,并產生裂隙時,碾壓工序須在有振碾壓完后再增加無振碾壓二遍,以使裂隙彌合。如果拌和物中水泥砂漿少,不足以充滿砂粒間的空隙,則壓實的混凝土不會在碾輥通過后出現回彈,同時在整個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的稠硬特性無明顯變化。在此情況下,混凝土得到充分壓實的標準是一些松散顆粒在振動碾前方跳動。7.7 容重及含水量檢測在碾壓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試驗人員使用核子密度儀檢測碾壓混凝土表面與不同深度的混凝土容重和含水率,它可以直接控制碾壓混凝土的壓實效果。7.8 終凝時

36、間檢測碾壓混凝土凝結時間在試驗過程中,每種配合比的碾壓混凝土均在機口或倉面取樣做凝結時間的檢測。7.9 混凝土工作性檢測詳見“6 碾壓混凝土工藝試驗”節內容。8 試驗成果及整理對本次試驗的每一個試驗內容、項目、工序做詳細的記錄,并進行整理、總結后,將成果形成試驗報告報監理人審批。8.1成果報告在試驗和對測試資料分析的基礎上,編寫并提交倒流河碾壓混凝土現場試驗總報告。報告需提交業主、設計、監理各一份。8.2報告內容及要求認真檢查監測資料,并及時整理。監測報告中的儀器編號必須統一,不得隨意改變,以免造成混亂。監測報告應具備圖表、過程線等,并附簡明扼要的評價。嚴禁虛報、謊報、改報,監測報告必須全面真

37、實地反應監測現狀。(1)碾壓混凝土供應部分該部分編寫試驗報告的內容包括(不限于); 砂石系統及拌和系統運行情況; 各級骨料特性、實際配料性質及稱量數據記錄情況; 投入人員組成及分工情況; 其他內容。(2)現場碾壓施工部位該部位編寫試驗報告的內容包括(不限于); 試驗開始、結束、中間停息時間、路途運輸時間; 設備型號及數量記錄情況; 對應時間的混凝土入倉量; 各部位振動及無振動碾壓遍數; 養護措施及養護情況; 投入人員組成及分工情況; 其他內容。(3)試驗檢測部分該部分編寫試驗報告的內容包括(不限于); 試驗配合比及調整情況; 水泥、粉煤灰、骨料、外加劑的檢測結果; 出機口碾壓混凝土拌和質量控制

38、、VC值及性能測試結果; 碾壓混凝土力學性能測試結果,包括現場和室內試驗檢測結果; 碾壓混凝土層面結合及抗剪測試結果; 碾壓混凝土層面及層內抗滲檢測結果;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投入人員組成及分工情況; 其他內容。4)試驗監測部分有專業監測方進行監測并出具報告。該部位編寫試驗報告的內容包括(不限于); 根據監測目的進行監測資料整編分析。提出混凝土最高水化熱溫升及變化規律和混凝土的自身體積變化規律; 繪出碾壓混凝土在某時刻的水平溫度分布線;繪出碾壓混凝土在某時刻的豎向溫度分布線;挑選特征點(如邊界、倉面中心點、倉面最高溫升點等)繪制過程線和混凝土施工填筑過程線; 試驗塊裂縫數量檢測統計及其產生因素

39、分析; 監測報告應具備圖表、過程線等且有簡明扼要的評價;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投入人員組成及分工情況; 其他內容。9 質量保證措施為保證碾壓混凝土工藝試驗的有序進行,及時順利的提交試驗成果,試驗施工時將配備能夠完全滿足砼碾壓試驗施工所需的人員、機械設備、技術力量。建立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按體系中規定的責、權、利進行運作,把質量管理的每項工作,具體落實到每一個相關部門、廠隊,使質量工作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使每個人都擔負起相應的質量責任。工程質量是項目管理的核心。在本次工藝試驗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和規程進行,嚴格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質量,并對施

40、工全過程各個環節進行的質量管理。全體員工和各職能部門都要圍繞各自的工作質量來保證工程質量,并承擔相應的質量責任。9.1 碾壓混凝土質量控制 碾壓混凝土的原材料現場檢測項目和檢測頻率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控制。 嚴格控制細骨料的含水率。砂子細度模數允許偏差為0.2,超過時應調整碾壓混凝土的配合比。細骨料應有一定的脫水時間,攪拌前含水率應小于6%,超過時應調整混凝土攪拌用水量。 嚴格控制各級粗骨料超、遜徑含量。以原孔篩檢驗時,其控制標準為:超徑小于5%、遜徑小于10%。外加劑需按品種、進場日期分別存放,存放場所應通風干燥。9.2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針對碾壓混凝土質量要求高的特點,擬采取以下專項措施進行施工質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員工質量教育,持證上崗及在崗專業技能培訓。嚴格進行模板的質量控制與檢查,對品質不佳的模板及時更換。模板采用鋼模板,使混凝土平整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細化工藝,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