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史記選修緒論一、中國的史官 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春秋時期,“君舉必書”,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禮記玉藻說是“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書之。可見,史官的分工和職責是十分細致、明確的。秦有太史令,漢置太史公,唐設起居郎,還有蘭臺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歷朝歷代都有史官。歷代帝王對于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較。至于君舉必書,卻是有選擇、有條件的。有了功績,做了好事,當然要大書特書。帝王們或多或少都會干一些壞事,那些賊
2、臣逆子、淫君亂主,干的壞事就更多,但是干歸干,舉歸舉,要載入史冊,傳之后代,是絕對不允許的。史官們就不同了。他們對于君舉必書的態度頗為認真。中國古代的史官有秉筆直書的好傳統,成為后世史官競相繼承的品藻和史德。二、中國的史書:說起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的正史; 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經典。尚書、國語、戰國策是記言的史。春秋、左傳是記事的史。P143 清趙翼廿二史箚記箚記,也作“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二十四史 史記 (漢司馬遷) 漢書 (漢班固) 后漢書 (范曄、司馬彪) 三國志 (晉陳壽) 晉書 (唐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
3、(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 (唐姚思廉) 陳書 (唐姚思廉) 魏書 (北齊魏收) 北齊書 (唐李百藥)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 (唐魏徵等) 南史 (唐李延壽) 北史 (唐李延壽) 舊唐書 (后晉劉昫等)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宋史 (元脫脫等) 遼史 (元脫脫等) 金史 (元脫脫等) 元史 (明宋濂等) 明史 (清張廷玉等)三、“不虛美,不隱惡”與史官厄難 帝王和史官,一個要自稱我長、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后人申以勸誡。兩種目的,兩個標準,南轅北轍,形成兩種力
4、量的尖銳矛盾和較量。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在封建君主專制下,史官們屢遭厄難,原因就在這里。 董狐之筆:春秋晉國晉靈公時史官 趙盾弒其君 齊之南史:春秋齊莊公齊景公崔杼弒其君 崔浩:北魏修國書余人被殺莊氏史案:清順治年間莊廷龍明史輯略1000多人史記有沒有遭遇磨難?為什么能流傳?太史公自序閱讀、回顧報任安書中我們對司馬遷的大致了解。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太史公自序閱讀標出每段序號,開始對照翻譯通讀段、前段整理出司馬
5、氏的家族史,想想司馬遷為什么要寫自己的家世?、段寫自己少年讀書,青壯年的游歷對寫作有意義嗎?、段太史公臨終囑托有幾層意思?司馬遷的成長經歷:小時侯在本鄉耕田、放牛父親做了太史令到京師(今西安)讀書,十歲時便認識“古文”的書二十歲以后到處游歷,足跡遍天下,增擴了見聞,增擴了胸襟河北山東江浙沿海湖南江西云南貴州陜甘長城一帶寧夏嶺南應試高第,做了郎中,奉命出使巴蜀父親的遺言為司馬遷指示了一條偉大的路。(P4第5節)結合遺言,想一想:司馬遷做太史令并寫作史記原因有哪幾點?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於河洛之間。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6、。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馀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7、。”父親司馬談臨終囑托:(1)寫史是祖傳的序業,修史是孝親。(2)寫史是以周公,孔子為榜樣,興禮樂,正王道,修史有規范社會道德的作用。(3)漢興以來有許多值得記載的史實,而自己沒有論載。(史記散絕) 司馬遷修史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也是時代的要求。 那么,司馬遷有做太史令的條件嗎?顓頊時司天地唐虞時復典夏商時世序周時世典周史戰國秦司馬錯將伐蜀 司馬靳事白起秦朝 司馬昌主鐵官楚漢時司馬卬為殷王漢朝 司馬無澤為市長 司馬喜為五大夫 司馬談為太史公修史祖傳的家業 軍事家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卓越的戰爭觀經濟工作者貨殖列傳管錐編涉及經濟 家族賦予的使命父親去世的這年,司馬遷三十六歲。其后第三年,司馬遷成為了
8、太史令。太史公的工作:完成太初歷(前104年) 整理史料并著手史書的寫作前99年,受李陵案牽連下獄前98年,武帝殺李陵全家,處司馬遷宮刑 司馬遷在獄中寫作史記前96年,武帝改年號,大赦天下,司馬遷出獄 不久,做中書令,重被寵幸,繼續寫作前91年,全書完成,共130篇,526500字死后,書部分流傳宣帝(漢武帝曾孫)時,外孫楊惲將全書獻上朝廷,并傳寫公行于世寫作和流傳中的波折司馬遷是竊比孔子的孔子作春秋:是要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惡、賢不肖、存亡繼絕,補敝起廢,作后世君臣龜鑒。 以為天下儀表以達王事而已司馬遷作史記: 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
9、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 司馬遷與士大夫壺遂的對話、司馬遷認為孔子為什么著春秋?、舉詩書禮易樂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壺遂認為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作春秋的?司馬遷同意他的看法嗎?、司馬遷給予春秋如此高的評價,有何用意? 、司馬遷為什么否認自己是創作,而認為是“整齊”?思考:1、司馬遷認為孔子為什么著春秋?(用原文回答)2、舉詩書禮易樂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成王事而已矣”。強調春秋是天下人之“儀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禮義之大宗也”,“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3、壺遂認為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作春秋的?司馬遷同意
10、他的看法嗎? (用原文回答)4、司馬遷給予春秋如此高的評價,有何用意? “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馬遷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認為孔子作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表明自己著史記的目的,說明自己著史記就是想效仿孔子,通過論述歷史,評判是否,褒善懲惡,為天下儀表。 成一家之言、司馬遷為什么否認自己是創作,而說是“整齊”?為什么書成之后,卻要“藏之名山,副在京城”? 他否認是創作,非真心話。是為了逃避世俗的劫難,怕世俗人像壺遂那樣批評他著史記是如孔子那樣因為“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為發個人私憤。著成后,秘而不宣,是為防被毀。“漢武帝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曰
11、:“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譏,貶損當世。”直到司馬遷死,“其書稍出,宣帝吮遷外甥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償焉”。西漢對該書的流傳控制很嚴。 班固評價史記“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漢書司馬遷傳)因此,在兩漢時,史記一直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謗書”,被指責為對抗漢代正宗思想、“謬孔子言”的異端代表。不但得不到應有的公正評價,而且當時學者也不敢為之作注釋。 唐初,隋書經籍志在介紹史記、漢書的流傳時說:“史記傳者甚微”,司馬貞說“漢晉名賢未知見重。” 直到宋代史記才遇知音。明清學者多精讀史記
12、,開始考證,核差誤,論得失,史記的研究至此才蔚為大觀。 作者采用漢初學者常用的問答體形式,以問答結構全篇,一方面使問題醒目,一方面使論說集中,行文生動活潑,增強了可讀性。小結創作目的(原因、動機) 完成家族的使命 父親的遺愿 適應時代的要求 效仿孔子,通過論述歷史,成就一家之言。評判是非,褒善懲惡,為天下儀表。一、說說司馬遷身上的“倜儻非常”之處。 、為我們留下了一部不朽巨著史記。 、為后世樹立了一個人格高標。 1、不朽巨著本紀 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表 并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書 禮樂損益
13、,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 世家 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列傳 扶義俶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傳。 2、人格高標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積極入世精神。忍辱含垢、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舍生取義、赴湯蹈火的勇于犧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喚世間真情的人道主義精神。立志高遠、義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二、司馬遷為什么能寫成史記?時代的因素家族的影響自身的努力前人的表率1、時代的因素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絕業。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
14、亂。于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自曹參薦蓋公言黃老,而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 (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2、家族的影響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無澤,無澤為漢市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 (史官世家,先人才藝) 3、自身的努力遷生龍門,耕牧河
15、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筰、昆明,還報命。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自幼攻讀,青年漫游,在職博覽)4、前人的表率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
16、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以孔子為榜樣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以前賢為榜樣詞法:詞類活用則學者至今則之。明主忠臣死義之士。本詩書禮樂之際。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骨專業知識
- 浙江國企招聘2024臺州灣新區招聘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遼寧遼漁集團招聘2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福建福州市倉山區國有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甘肅張掖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專業技術人員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蕪湖鳳鳴控股集團及其子公司選調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滁州市自然資源勘測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山東棗莊市國企招聘實習生高薪急聘人數10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洗浴轉讓合同協議
- 招生勞動合同協議
- 鋼筆字練習模板
- 撰寫課題申請書的五個關鍵(課堂PPT)
- 檸檬茶項目財務數據分析(參考范文)
- 預制渡槽吊裝施工方案_圖文
- 國家開放大學《會計學概論》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sq1魔方還原教程
- 小升初個人簡歷表
- 集中空調衛生檔案目錄
- 錐套國際標準基本參數表
- 績效管理體系優化方案
- DIN5480-10-1991中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